四、现代企业的管理王道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完善的“内圣外王”思想,能够使企业在商海的惊涛骇浪之中险中求胜,一路凯歌。企业的“内圣”就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精益求精的产品品质的完美统一。企业的“外王”就是指企业的产品占领市场并带来利润,促进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机和成长,促进全民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成熟。而其“内圣”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为企业创造效益,为职工谋求福利等。
1经世济民,建功立业
“内圣外王”的思想对于现代企业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改革开放初,一大批企业家在全民经商的热潮中应运而生,但由于这批企业家素质良莠不齐,导致他们经营的企业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的发展成了大企业,前途辉煌;而有的则不久就烟消灰灭,无影无综了。那么,在现代社会,究竟什么样的企业家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并塑造人生的辉煌呢?
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新型的企业家,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时代精神外,还必须善于从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中吸取思想营养。“内圣外王”之道,是古代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所谓“内圣”,即孟子所说的“圣人,人伦之至也”,要求在个人生命内完成最高的道德修养;所谓“外王”,要求人们不只是追求个人生命的道德完美,更要把这种“内圣”外化为道德实践和“经世济民”之策,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具体应从下列方法入手:
第一,善于从古代儒家的理想人格中吸取有益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道德思想。
依据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在企业经营上,尊重人的价值,推行“人格化管理”。所谓“人格化管理”,既要求管理者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人格,也要求充分尊重被管理者人格。有些企业家推行的“爱的管理”和“人情味管理”,也是儒家“仁者爱人”思想的具体运用和发挥。作为一个当代企业家,应该把儒家的“诚信”原则视为处理人际关系、塑造企业形象的“永恒法则”。当然,只是吸取儒家的传统美德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市场经济的搏击中,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
第二,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市场如战场,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有竞争就有风险,有成功也有失败,因此,当代企业家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在市场竞争中,要取得成功,必须坚持效益和公平的道德原则。效益原则,即要求以功效或利益为道德标准,充分肯定人们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公平原则,即要求以公平竞争,合法经营为原则,反对不择手段牟取暴利。
第三,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经世济民”之策。
儒家提倡的“明道、稽政、志在天下”之学,具有强烈的参政意识和忧患意识。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明清之际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名句,都是儒家的经世意识和参与心态的真实写照。儒家还大力提倡献身精神和注重民族气节。要求君子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还要求君子具有“杀身成仁”、“以身殉道”的高尚品格。这种坚持节操、勇于献身的精神,也是现代企业家在经济大潮中应该加以继承和发扬的。
第四,关注科技动向,提高企业科技含量。
当代企业家应该时刻关注科技新动向,努力在企业中渗入各种科学因素,使企业永远保持活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振兴科技,努力发展前沿科学,才能繁荣经济。我们讲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也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二者缺一不可。企业家只有把二者融于一体,才能变成市场经济的弄潮儿。
现代企业家与以前企业家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高文化品位”。“高文化品位”,是指高文化气质、产业报国、为社会服务、与用户和其它社会公众共同发展、自觉地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融为一体的品格。只有具备“高文化品味”,又深谙企业经营之道的企业家,才能融入新世纪的滚滚大潮中。
2修己以敬,提高素质
企业是社会的元素,人类一切的行为或活动诸如文化、科学、经济等都要依存企业来互通有无,获取平衡,企业家的任务则是通过企业这个载体来为社会、国家以及人类谋求最大利益——幸福、和谐。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企业家具备内圣外王之道。
企业家的“内圣”就是修身,逻辑顺序是“由内而外”,若想得心应手地领导别人,首先就要进行自我人格修炼。企业家的“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逻辑顺序是推己及人,领导别人其实是领导自己的外延,把自己能够做到的外延推及到去要求别人,能够与人进行团队合作,然后才能领导下属,最后达到管理一个组织或者部门。
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一个领导者如果想领导好自己的下属,领导好周围的干部,首先要做的是修炼自己。只有修炼好了自己,才可以去领导别人,管理别人。“修己以敬”有三个原则,就是“知、仁、勇”。孔子在《论语》里大概有两、三次提出这三个字,都是对君子的定义,知就是“知者不惑”,仁就是“仁者不忧”,勇就是“勇者不惧”。这三个字就是自我修养的三个原则,也是领导者必备的三个条件。
领导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存在既定的做法。不同性格、气质、能力的领导者,所表现出来的领导艺术也各不相同。领导的艺术,首先体现在领导者的自身魅力上,而这些魅力又是由领导者自身的素质所决定的。领导者是大家的表率,也是大家的楷模。高素质的领导者才可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从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领导活动的目的。领导者也是决策者,只有具备高素质,才可能对时局有着正确的把握,才能高瞻远瞩,作出正确的决策。
领导者内在的素质包括领导者自身的品质、心胸度量、处世哲学等等。这些内在的素质,只能通过不断的修炼来提高,它不是生来就有的,更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的。
对于管理者来说,修身是成功的基础。中国儒家的传统要求人们“见利思义”,朱熹说:“不以其道得之,谓不当得而得之。”作为一个管理者,应从仁义道德出发,追求正当的利益,绝不能做出趁人之危、祸害他人的事。
诚信,也是每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不讲诚信,不重然诺者,很难赢得人们的尊重,更不用说谁还敢和你做生意了。
一个好的领导者,还应讲究宽容。只有心胸开阔,不计较下属犯错的领导者,才会具有强烈的个人魅力,并在关键时刻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除此之外,企业家的领导力还体现在其他方方面面中,如战略的艺术、决策的艺术、用权的艺术、执行的艺术、沟通的艺术、组织的艺术、用人的艺术、激励的艺术等等。领导力不仅仅是单纯的技巧、手段,或是处世之道,它更多的是取决于领导者的品德、智慧和经验,它是科学的、灵活的,具有创造性、时效性和综合性。随机应变、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握分寸,这些都是一个优秀领导者所必需的东西。
3品牌建设,文化为先
企业品牌意识也涉及到“内圣外王”的思想,因为品牌具有外在与内在两方面的表现。品牌既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又是企业产品的灵魂;因此,如何进行企业品牌建设,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切不可等闲视之。那么,怎样进行企业品牌建设呢?
第一,品牌特征要显著。
一个好的品牌,如果没有自己显著的特征,就无法同竞争产品进行区别,而不能同其他产品区别,就没有竞争力。要想使自己的品牌同其他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就必须使品牌的外部特征(品牌识别元素、产品的功能、质量、包装、价格、使用舒适性及方便性等)和内部特征(品牌规划、品牌定位、品牌核心价值、品牌个性等)的风格形成一致,使其易被消费者识别和记忆。
显著的品牌特征是以产品为基础、以名称标志为识别、以文化为核心、以独特风格为品牌形象而购成的特殊标记,只有这些标记深入人心,其品牌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
第二,品牌传播要久远。
“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今社会,好的品牌需要通过宣传传播达到被人认可的目的。在传播的过程中,企业要以品牌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产品特点为表现,以精神感召为目标,通过有影响、覆盖面广的媒介大规模的、持久的宣传活动,使自己的产品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第三,品牌服务要周到。
一个产品品牌要想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还必须保证消费者无论是购买前还是购买后都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售前、售中的服务质量,而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后所享受的服务质量成了消费者决定是否重复购买的一大前提。为此,周到的品牌服务是一个品牌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必须长抓不懈。
第四,品牌执行要有力度。
品牌的执行力度,也关系到它的生存死亡,再好的品牌规划如果不能不折不扣地实施,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许多品牌在初期都有着非常宏大的发展远景,也曾让众多品牌管理者热血沸腾,然而没过多久,就了无声息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执行不力,半途而废,造成计划的夭折。
所以,在品牌规划时就要考虑执行的问题,不做无法执行的规划。而规划一旦确定,就要排除一切困难,不折不扣地执行。
事实上,企业品牌的建设就是“内圣”,达到了上述条件,能够风行天下,带来滚滚财源,就是“外王”。内圣外王是检验一个企业品牌成功与否的试金石,也是检验一个企业管理者道德水准及管理水平的标杆。
4铸造辉煌,回报社会
检验一个企业家是不是达到了“内圣外王”的境界,不能仅仅从其表面上看企业达到了多大规模,在商场上攻了多少城、掠了多少地。仅从这些方面衡量是不够的。一个“内圣外王”的企业家还应该有“仁者爱民”的道德规范及经世济民的宏大抱负。
华达集团创始人李晓华就是“内圣外王”的典型人物,人们从他一次次地斥巨资回报社会中,看出了这个商界精英的崇高思想品质。
当李晓华为亚运会慷慨解囊捐出100万元时,他的父母仍居住在生他养他的那个小胡同里。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甚至指责他博取名誉不孝敬父母。
李晓华认为父母应该孝敬,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家更应该为国分忧。他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赞赏。
继为亚运会捐款100万元后,李晓华又为华东赈灾捐款100万元,为“希望工程”捐款100万元。成了亿万大亨的他,想到的不是用这些财富去享福,而是不断地造福于社会和人民。
为了激励教师献身教育,他还为北京崇文小学捐献100万元,设立了“李晓华优秀教师奖励基金”。
由于李晓华支持祖国建设尤其是在资助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在联合国有关部门发起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中,中国组委会向他颁发了“国际科学与和平贡献奖”和“和平使者奖”。
李晓华凭着自己的智慧紧紧抓住机会,成就了人生的辉煌,可贵的是,他吃水不忘挖井人,又用巨额资金回报社会。李晓华的行动把“内圣外王”的涵义,诠释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