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智慧:
动物学家将某些动物长大后把觅到的食物给予其父母的行为称为反哺,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幼仔食物及保护,幼仔长大之后,就会来“赡养”父母。其实在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也是如此,当我们真心地施与他人时,我们会收获真正的朋友。不做悭吝的人,而做施与的人,每个人的小付出,将会是大家共同的大收获。反哺法则告诉我们:给别人好处的人,往往也是得到好处最多有人。
农夫甲和农夫乙忙完了田里的工作,一起回家。他们走在路上,农夫甲忽然发现地上有一把斧头,就跑过去捡起那把斧头。他看了看斧头,觉得还很新,就想带回家占为己有。农夫乙看到这把斧头就说:“我们发现了一把斧头。”农夫甲认为这把斧头是他发现的,应该归他所有,就对农夫乙说:“你刚才说错了,你不应该说‘我们发现’。因为这是我先看见的,所以你应该改口说‘你发现了一把斧头’才对。”
他们两个继续往前走,农夫甲的手上仍然拿着那把捡到的斧头。过了一会儿,遗失这把 斧头的人走了过来,远远地看见农夫甲的手上拿着他的斧头,就匆匆忙忙地追上来,眼看对方就要追上来了。这时候农夫甲很紧张地看农夫乙一眼,然后说:“怎么办?这下子我们就要被他捉到了。”农夫乙听他这么一说,知道农夫甲想把责任归咎到两个人的身上。于是农夫乙就很严肃地对农夫甲说:“你说错了,刚才你说斧头是你发现的,现在人家追来了,你就应该说‘我快被他捉到了’,而不是说‘我们快被他捉到了’。”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那么反过来,我们希望别人怎么对我们的时候,首先要怎么对别人。农夫甲不肯和农夫乙分享拾到的斧头,那么在被追赶时就不可能得到农夫乙的同情和帮助。
真正有涵养、受欢迎的人在别人适逢痛苦或遭遇不幸时,绝不冷谈旁观,而是尽自己的力量和可能给予同情和帮助,即使是在普通的关系也应该表现你的热情,只有真诚待人,别人才会真诚地对你。那种虚情假意,甚至捉弄人,看别人笑话的人,是注定不会有朋友的。只有互助才会赢,想着独占而不可施与的人,在交往中,是不可能得到对方的帮助的。而施与的人,往往收获更多。
佛教称,懂得施舍,肯得给予,是一种智慧。佛家里有一则故事,就是告诫人们,要懂得施与。
有兄弟二人,虽然为同一母所生,但是性情却回然不同。哥哥生得一身疏懒骨头,好吃懒做,并且心胸狭窄;弟弟却勤快随分,喜欢与人结缘。有一天,兄弟两一齐乘车出门办事,不巧遇到天雨路滑,哥哥掌着缰绳,一时失去控制,两兄弟堕落断崖,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就这样丧生了。
兄弟两人的幽魂恍恍惚惚地来到了幽冥殿外,早有青面獠牙的狱卒等候在门口,一把提起两兄弟,抓到阎罗王的面前。阎罗王寒着一张铁黑的脸,瞪着铜铃般的大眼,抚尺拍得天价响,大声喝道:“你们兄弟两人上辈子做人,没有做过什么大奸大恶之事,下辈子还能够保有人身,出生做人。判官! 查查看,有那户人家需要胎儿去投胎转世的。”
“报告阎君! 有赵谢两户人家分别拥有子嗣的因缘,只是出生赵家的人,长大之后要不断的施与他人;投胎谢家的人,则一生都在接受别人的施舍。”文判官仔仔细细地翻阅着生死名簿,簿子上密密麻麻地录着每个众生的三世因缘果报。“既然如此,你们兄弟两各自去投胎赵谢两家吧。”
哥哥一听阎罗王的判决,心想:如果投胎到赵家,一生都要辛勤去赚钱行布施,实在太奔波劳碌,不如接受别人的施与来得清闲舒服。主意打定,赶忙机灵跪到案前,磕头如捣蒜说道:“阎罗王! 一辈子要给人的人生太辛苦了,求你大发慈悲,让我去投胎谢家,接受别人的施舍吧。”
“那施舍给人的赵家,又该谁去投胎呢?”阎罗王着急地问。
敦厚笃实,站在一旁始终不发一语的弟弟,恭恭敬敬合十道:“阎罗王! 让我哥哥去谢家转世,我愿意做赵家的子弟,一生把财富布施给他人,广结善缘。”
阎罗王于是放下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兄弟两人依照自己的业力,各自到赵谢两家去出世为人。弟弟因为发愿施与人家,因此到门第高贵、财富雄厚的赵员外家投胎为独生子,长得聪明伶俐,深得别人喜爱,最难得的是赵氏公子生就一副慈悲心肠,看到贫病孤寡的人,经常赈济救护他们,凡有求助者,赵公子没有不满足他们的心愿的,而赵员外一家,看到孩子如此乐善好施,也乐得以庞大的钱财随喜布施,因此赵公子慈悲喜舍的美名不胫而走。一心企望接受别人的施与的哥哥投胎到家徒四壁、行乞为生的谢家,一辈子向人乞讨残羹剩饭,接受别人的施与和同情,也接受别人的鄙夷与侮蔑。
俗谚云:施比受更富有。施与是富有的人生,而接受是贫乏的人生。施舍也不一定只限于金钱物质的赞助,随力为人服务,随口赞叹别人,随容给予微笑,随心为他喜欢,都是一种清净可贵的结缘布施。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时时都应当牢记施与的准则。和爱人相处,多爱对方一点,而不是不把爱当成一种交易、一种衡量、一种索取。和朋友相处,多用心为朋友着想,能帮助朋友就帮一点,而不要把朋友当成一种利益的宝藏,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给与。和同事和领导相处,不要总是觉得自己吃了亏,而要想想自己为公司是否做出了贡献,想想自己曾经得到的益处。施与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日常操守。
感悟箴言:
施与就如同往自己的账户上存钱,一个总知道施与的人,必然成为人际交往中的富翁。如果一个人只知道索取,则必然成为一个人人都不喜欢交往的穷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