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的路上,很多人的失败其实并不是缺少机会,或是资历浅,而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愤怒时,不能遏制怒火,使周围的合作者望而却步;消沉时,放纵自己的委靡,把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白白浪费。
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他疯狂,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才能把握人生。
富兰克林的侄子波特是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波特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富兰克林求教。
富兰克林想了想说:“咱们去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见到波特喜欢的石头,富兰克林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波特就吃不消了。
“叔叔,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叔叔。
“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富兰克林微微一笑。
“该放下。”
“那为什么不放下呢?背着石头怎么能登山呢?”富兰克林笑了。
波特一愣,顿时明白了。他向叔叔道了谢就走了。
从此,波特再也不沉迷于游戏了,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其实,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极至高峰。
一个人要成就大的事业,不能随心所欲、感情用事,对自己的言行应有所克制,这样才不致铸成大错。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德国诗人歌德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要主宰自己,必须对自己有所约束,有所克制。
自制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善于控制自己情绪和约束自己言行的一种能力。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是能够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言行的。如果一辆汽车光有发动机而没有方向盘和刹车的调节,汽车就会失去控制,不能避开路上的各种障碍,就有撞车的危险。一个人如果缺乏自制就等于失去了方向盘和刹车,必然会“越轨”或“出格”,甚至“撞车”,“翻车”。一个人在完成自己的工作过程中,必然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处理各种各样复杂的事,其中有顺心的,也有不顺心的;有顺利的,也有不顺利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如缺乏自制能力,放任不羁,势必搞坏关系,影响团结,挫伤积极性,甚至因小失大,铸成大错,后悔莫及。这样,当然很难把车驰到目的地了。因此,必须善于克制自己,不使自己的言行出格。
怎样才能培养自己过人的自制力呢?
(1)尽量保持理智。
对事物认识越正确,越深刻,自制能力就越强。比如,有的人遇到不称心的事,动辄发脾气,训斥谩骂,而有的人却能冷静对待,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为什么呢?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所以对自己的言行失去控制,最根本的就是对这种粗暴作风的危害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对自己的感情和言行失去了控制,造成了不良影响。
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有过这样一段经历,他年轻时爱上了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玛丽原是个农家女,为生活所迫,不幸沦为娼妓。小仲马为她娇媚的容颜所倾倒,想把她从堕落的生活中拯救出来,可她每年的开销要十五万法郎,光为了给她买礼品及各种零星花费,他就借了五万法郎的债。他发现自己已面临可能毁灭的深渊,理智终于战胜了感情,他当机立断,给玛丽写了绝交信,结束了和她的交往。后来,小仲马根据玛丽的身世写了一部小说——《茶花女》,轰动了巴黎,小仲马也因此一举成名。理智使小仲马产生了自制能力,使他悬崖勒马,战胜了感情的羁绊。
(2)培养坚强的意志。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坚强的意志——这不但是想什么就获得什么的本事,也是迫使自己在必要的时候放弃什么的本事。……没有制动器就不可能有汽车,而没有克制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因此,反过来也可以说,没有坚强的意志就没有自制能力。坚强的意志是自制能力的支柱。意志薄弱的人,就好像失灵的闸门,对自己的言行不可能起调节和控制作用。
(3)用毅力控制爱好。
一个人下棋入了迷,打牌、看电视入了迷,都可能影响工作和学习。毅力,可以帮助你控制自己,果断地决定取舍。毅力,是自制能力、果断性和坚持性的表现。列宁是一个自制能力极强的人,他在自学大学课程时,为自己安排了严格的时间表:每天早饭后自学各门功课;午饭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晚饭后适当休息一下再读书。他过去最喜欢滑冰,但考虑到滑冰比较疲劳,使人想睡觉,影响学习,就果断地不滑了。他本来喜欢下棋,一下起来就入了迷,难分难舍,后来感到太费时间了,又毅然戒了棋。滑冰、下棋看来都是小事,是个人的一些爱好,但要控制这种爱好,没有毅然决然的果断性就办不到。常常遇到这样一些人,嘴上说要戒烟,但戒了没几天就又开始抽了。什么原因呢?主要就是缺乏毅力。没有毅力,就没有果断性和坚持性,自制的效率就不高。可见,要具有强有力的自制能力,必须伴以顽强的毅力。
在生活中,我们感觉周围的事物,形成我们的观念,作为我们的评价,以及相应地判断、决策等,无一不是通过我们的心理世界来进行,只要是经由主观的心理世界来认识和观察事物,就不可避免地会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产生偏差,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即使是烦琐小事,投射到我们的心灵世界里时,就可能变得极其复杂和丰富。
在这个世界上,影响我们认知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如知识、经验的局限,认知观念的偏差,感官的限制等。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情绪的介入和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