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比研究以及我国纺织产业区域竞争力的实证分析,本书得出,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纺织大国,但还不是世界纺织强国,特别地,当前我国纺织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高科技优势发展不足,个体纺织企业规模偏小、纺织产业集群升级较慢,纺织产业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还比较严重,因此,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我国纺织产业的长期快速发展。
具体来说,当前我国纺织产业发展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我国纺织产品的科技含量来看,我国纺织品的附加值普遍不高,我国纺织企业只能在有限的纺织高科技领域内有所突破,引领世界纺织科技前沿的主力依然是发达国家,这一现状决定了我国纺织企业在短时期内很难与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品相互竞争。与此同时,国内纺织品服装的结构性供给过剩矛盾已经突显,在国际市场上受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中低档纺织品的挤压也日益明显,因此,如果不能很好地调整我国纺织产业的产品结构矛盾,那么,我国纺织企业的利润空间必将被进一步压缩,同时也增加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纺织品采取贸易保护的可能性;其次,从我国纺织企业的发展规模来看,主要以中小纺织企业为主,即使是国内的龙头纺织企业与世界纺织霸主企业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单打独斗不仅生产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得不到有效利用,而且也很难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优势地位。与此同时,世界纺织产业正处于深化产业国际分工的变革之中,尤其是东亚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等国凭借其低成本优势逐渐成为世界纺织产业重要的生产基地,因此,只有提升我国中小纺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走联合竞争的道路,才能增强我国纺织产业在世界纺织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抓住世界纺织产业国际转移的历史机遇,促进我国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最后,从我国国情来看,纺织产业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之一,发展纺织产业不仅事关纺织产业大局,而且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全局,然而,我国纺织产业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严重的环境、社会问题,如原材料浪费严重、能耗过大、水污染等问题都比较突出,这一发展现状与我国人均资源偏低、能源供应短缺等基本国情极不相称,因此,我国纺织产业必须处理和解决好产业发展与社会、资源、环境、生态等全面协调进步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纺织产业的长远发展。此外,纺织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要想促进我国纺织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结合纺织产业的特征,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制定相应的纺织产业发展战略和发展对策。
总之,根据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和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世界纺织产业竞争的新形势,围绕当前我国纺织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对纺织产业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策略的国际经验,本书从企业、行业和国家三个层次提出了差异化战略、产业集群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为我国纺织产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以及我国纺织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积极推行差异化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国际竞争形势来看,中低档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必将随着发展中国家纺织产业的兴起而更加激烈,我国出口的纺织品也主要是以中低档为主,这就增加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采取贸易保护和实施种种限制的可能性,而实施差异化战略不仅可以很好地规避同质产品间的激烈竞争,还可以合理地绕过贸易壁垒的栅栏。从国内供给市场来看,大众纺织品服装的供给过剩现象日益突出,而一些时尚新颖的纺织品服装则相对短缺,一些特殊功能纺织品或高档面料仍需大量进口,因此,国内市场一方面是生产过剩导致的恶性降价竞争,另一方面是供应不足导致的高价进口。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国内市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必须认识到,一味地依靠成本优势走低价竞争路线不仅不会带来更多的企业利润,反而还会使企业陷入恶性降价漩涡之中,同时,还容易引发国际社会的反倾销制裁。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不仅难以坚持低成本战略,而且也不利于品牌建设。总之,无论是从国内外竞争形势还是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具有开展差异化战略的现实基础。从消费市场来看,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小康生活的逐步实现为国内纺织品服装的消费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而且,国内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纺织品需求正在由“基本功能型”或“经济实用型”向“功能性、装饰性、保健性、时尚性、新颖性”等多功能复合型产品转变,特别是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对特种功能纺织品需求增长很快,服装消费也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特征,这些都是开展差异化战略的市场动力。从消费行为来看,市场对差异化产品的价格调节越来越不敏感,特别地,在其他方面的差异化特征较充分的条件下,价格差异的吸引力已经越来越小,这是差异化战略成功运作的市场基础。从社会基础来看,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人口大国,各民族的文化特征、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都为开发差异化产品提供了创作灵感和文化底蕴。从产业基础来看,纺织产业是国内市场化建设较早的产业之一,我国纺织产业不仅工业门类齐全,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而且还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优秀的纺织企业和纺织工人,他们对需求变化和市场趋势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这是差异化战略实施成功的关键力量。
综上分析看出,差异化产品既能迎合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又能从同质产品的竞争市场中细分出来,还能为企业赢得超常收益,甚至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实施差异化战略已经成为纺织服装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消费方式、无论是社会基础还是产业实力,都为纺织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提供了较好的现实条件。
一、差异化来源与特征分析
纺织服装产品的差异化是指纺织服装产品在选材、设计、生产、包装、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产品特性或服务风格。差异化战略的前提是消费者的偏好不一,所以,差异化战略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创建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以满足消费者对异质产品的偏好,同时使独特产品从同类产品中区分出来,使产品具有不完全可替代性,在市场上形成错位竞争,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提高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纺织品服装差异化的来源大致来自以下四个层面:
(1)垂直差异,是指同类产品由于生产技术、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产品性能等方面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产品实质功能和效率上的差异,如质量差异等;
(2)水平差异,是指同质产品由于规格、品种、造型、色彩、包装、营销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产品外观形态上的差异,如款式差异等;
(3)组合差异,是指集成了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的不同特性而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差异化特征,如产品功能与造型组合所形成的差异等;
(4)认知差异,纺织品服装的差异化来源除了受经济和科技的影响之外,还与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密不可分,并最终表现为消费者主观感觉上的认知差异,这种差异性既是基于产品的差异化特性又超越了产品特性本身。
与其他产业相比,纺织产业的差异化特征具有突出的“易变性”、“灵活性”、“周期性”和“可塑性”。差异化特征的易变性是纺织服装产业的“短周期”、“快流行”、“多品种”、“小批量”等产业特征的反映。所谓灵活性是指纺织品服装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可以灵活地反映消费者的爱好、职业、身份等个性特征,而且这种个性化追求还会因社会环境的不同而改变,这是由产品本身的属性决定的。另外,纺织品服装的差异化还具有周期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两层含义,第一是生命周期性,即从差异化的产生、发展、盛行到衰退构成了一个螺旋式前进的生命周期;第二是循环周期性,人们对纺织品服装的偏好有时会表现出循环交替、反复变更的特点,这也是纺织服装产业特有的产业属性之一。最后,差异化的可塑性是指通过社会教育或环境熏陶等方式可以改变消费者的偏好,从而使消费者的偏好趋势随着企业差异化战略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换句话说,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消费观念或消费文化,引导消费者偏好企业的差异化产品,进而实现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统一。
总之,纺织品服装市场是差异化产品最为丰富的领域之一,不仅差异化的来源多种多样,而且差异化的表现形式也多姿多彩,已经不再是单纯追求某一方面的标新立异,而是多种差异化特征的协调组合,企业必须结合社会实践不断探索差异化的发展趋势,才能真正把握差异化战略的灵魂。
二、差异化模型
差异化模型的研究最早始于Hotelling的线性市场竞争模型,此后,差异化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d’Aspremont(1979)等人把差异化战略分为两阶段进行了动态博弈研究;Ne-ven(1987)综合了Hay(1976)、Prescott and Visscher(1977)等人的研究成果仿真了消费偏好的不确定性对企业选址行为的影响;Anderson(1992)等人突破了“同质产品”和“无差异偏好”的局限,基于离散选择理论研究得出:当产品其他方面的差异吸引力较大时,企业空间差异的作用将大大降低;Irmen and Thisse(1996)对差异化组合研究得出:企业应该将最主要特征最大差异化而将最次要特征最小差异化;Shaked和Su-tion以消费者偏好不一和厂商利润最大化为前提,对厂商的利润大小与品牌差异化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厂商为了更多的利润也需要进行品牌差异化竞争。国内对差异化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进步很快,如潘晓军等人着重讨论了产品的网络外部性对差异化战略的影响;蒋传海对消费者的随机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等等。
这些研究成果大多采用博弈论方法对差异化理论进行了精辟而深入的分析,并且从不同侧面论证了差异化战略是一种可行的区分产品市场、增强顾客忠诚度、缓解竞争压力、提高企业利润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是针对纺织产业的差异化模型论述较少,为此,下面将借鉴Hotelling模型探讨纺织服装企业的差异化战略,并对当前国内差异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给予重点剖析,以期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差异化战略的成功实施及其国际竞争力提升有所裨益。
模型假设:线性市场结构中只有两个企业,即企业1和企业2,且它们都生产同一种产品,它们的市场位置为ai(ai∈[0,1],i=1,2);市场需求量用qi表示;消费者购买产品时需要支付一定的运输费用,运费为距离的二次函数,即t(h-ai)2,t是移动成本率;h∈[0,1]为消费者位置,且消费者均匀分布;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为θi,消费者到i企业购买产品的效用函数可表示为:
U(h)=θ“sub”i“/sub”-t(h-a“sub”i“/sub”)2-p“sub”i“/sub”(6-1)
i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πi(ai)=(pi-ci)qii=1,2(6-2)
若消费者对企业1和企业2的产品效用评价满足下式:
θ“sub”1“/sub”-t(h“sub”j“/sub”-a“sub”1“/sub”)“sup”2“/sup”-p“sub”1“/sub”θ“sub”2“/sub”-t(h“sub”j“/sub”-a“sub”2“/sub”)“sup”2“/sup”-p“sub”2“/sub”(6-3)
即消费者到企业1购买产品所得的效用不小于消费者到企业2购买产品所得的效用。
三、分析与讨论
(1)自然需求量是指市场供给一定的情况下消费群体自然分流而实现的需求量。考虑到运输费用,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必然是到距离最近的企业购买产品。另外,自然需求量的形成也说明移动成本的存在抑制了消费者的任意流动,客观上对同质产品进行了差异化区分,因此,企业可以利用移动成本控制“自然市场”。
(2)压力强度是指单位区域内竞争企业布局的密集程度。这里借用物理学知识来描述企业竞争压力的大小,在线性市场模型中压力强度与企业间的距离成反比。
(3)价格竞争是传统的竞争方式,特别是当产品间的替代系数较高时,不同品牌之间很容易竞相降价,甚至陷入价格大战。然而,当产品具有不完全可替代性时,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为:
(4)市场对产品的认知差异直接影响到企业间的竞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前提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和接受,否则企业会因差异化产品脱离市场需求而遭受损失。市场对产品的认知差异记为θ12=(θ1-θ2),则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与认知差异之间具有如下关系:
产品的差异化特性越能赢得市场欢迎,该产品的价格弹性就越小,即当其他方面的差异化特性越大时,消费者对价格差异就越不敏感。从供需系统整体分析,差异化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消费选择,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偏好需求,对消费结构起到了很好的分流作用,有助于解决市场供求关系之间的矛盾。从竞争市场来看,中小企业通过差异化战略充分发挥其灵活多变、快速反应的竞争优势,有效地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结合我国纺织产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无论是企业规模、科技水平还是资金实力等方面都与国际纺织服装巨型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积极采取小批量、多品种、快变化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提升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避免规模竞争的不利影响。
(5)移动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这里移动成本的大小主要由移动成本率来刻画,移动成本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社会运输费用和购物距离,如果缩短与消费市场的距离或者降低社会运输成本,都有助于消费者的自由流动,并促进消费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发展。因此,企业不仅需要考虑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而且还要考虑与消费者的空间距离,一般地,交通发达的商业中心的消费需求相对于偏远地区的消费需求要丰富多彩得多。
四、纺织产业差异化战略的实施
波特指出企业与五种竞争作用力相抗争,而差异化战略可以建立起应对五种作用力的防御体系。具体来说,通过差异化战略既可以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又可以削弱他们的价格敏感度,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市场控制力,降低了市场竞争强度,减少了被同质产品替代的可能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抵抗力;差异化战略还是一道很好的市场进入屏障,能够对潜在的竞争者造成威胁,潜在竞争者必须耗费大量的资本降低原有客户的忠诚度才有可能成功进入市场;差异化产品还可以利用差异化特性提高产品价格,从而为企业创造了高额利润,提高了企业应对供应商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缓解了供需压力。但是,这并不是说差异化产品的开发可以一劳永逸,事实上,由于市场需求的复杂多变,要想使产品永葆竞争活力就必须持续不断地创新,即差异化战略是一个永续性工程,因此,成功的纺织品服装差异化战略是建立在认真研究国际市场的需求特征、发展趋势、科技水平,甚至各国产业特征等综合信息基础之上的。结合当前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现状,本书认为纺织服装企业成功实施差异化战略还应树立以下几个观念。
(1)差异化产品的开发应以消费者的偏好为前提。差异化产品的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认可度有关,因此,在开发差异化产品的过程中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认真研究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具体地讲,企业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与开发机构、设计顾问、原辅料供应商、生产现场、销售机构等近距离接触,从而获得各方面的最新资讯,掌握客户的需求变化及反馈意见,采用现代化的网络营销模式,从传统的大众营销向个性化营销转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
(2)实施差异化战略不应忽视差异化产品的开发成本。实施差异化战略的最终目的是最大化企业利润,如果企业一味追求产品的差异化特性而不顾开发成本的增长,甚至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长期落后于开发成本的增长速度,则说明差异化产品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增值空间,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企业在开发差异化产品时不能脱离差异化战略的宗旨而盲目地求新求异。
(3)差异化产品的开发应以市场消费能力为基础。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可以看出,差异化产品的价格提升不应脱离差异化特性所创造的消费者剩余。差异化产品的定位一定要与经济基础相结合,尤其是像我国这样高消费群体相对较少的发展中国家,差异化产品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消费市场的经济基础,否则,过高的价格将导致市场需求转移。
(4)企业应积极培育差异化的消费市场。纺织品服装市场已经开始从生产推动型向需求拉动型转变,企业不仅需要深入分析纺织品服装“小批量”、“多品种”、“短周期”、“快交货”的消费特征,把握产品的差异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以便开发出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的差异化产品,而且还可以通过先进的产业科技和时尚的消费理念积极引导市场需求,培育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不断升级消费者的需求结构,使企业对市场需求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引导转变,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差异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企业应重视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的组合应用。纺织品服装是差异化需求最为明显的产品之一,为了尽快调整我国纺织品服装供给市场的结构性过剩矛盾,当前我国纺织企业应重点沿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两个方向进行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一方面,通过对纺织品生产工艺的差异化,如原材料的改性、纤维结构、工艺流程等,以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适用性和舒适性等;另一方面,通过对纺织品服装的外观与设计的差异化,如纺织品服装的款式、规格、花色等,以提高纺织品服装的美观、新颖性和个性化等特征。纺织企业只有将垂直差异与水平差异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差异化战略的最佳效果。
总之,迅速增长的国内市场和开放的国际市场潜伏着巨大的市场空缺,为差异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市场对差异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是仅仅满足于单一的、局部的、短期的差异化特性,而是需要系列的、整体的、持续升级的差异化产品。因此,企业必须从纺织服装产业的特征入手,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协调供需互动系统内的各个环节,正确处理差异化与竞争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获得差异化战略的真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