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产业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纺织产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我国1900多万人口的生存和就业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纺织产业的发展,并且通过以下途径参与到纺织产业国际竞争中来:第一,直接参与,主要是涉及纺织产业的具体政策,如财政补贴、税种税率、免息贷款、产业标准、进出口管理等;第二,间接参与,主要是为纺织产业发展提供社会基础,如基础设施、组织管理、社会教育、资本市场、公共服务和调控能力等;第三,混合型干预,政府主要为产业发展起导向作用,如引导产业向绿色、健康、高科技方向发展的各种社会信号和社会舆论等。总之,政府从全方位、多层次的角度参与到纺织产业发展中来,对纺织产业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关政府的分析和评价在世界组织对各国的竞争力研究报告中都有详细论述,为这部分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
根据2004年5月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的2004年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国际竞争力排行榜,我国排名第24位,比2003年上升了5位,该排行榜是对60个国家和地区多达323项的项目评比的结果。2004年10月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2004~2005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该报告是对104个经济体的综合经济状况的排名,评估项目包括贸易与投资开放度、政府作用、金融环境、基础设施、技术、管理、人力及公共机构等,我国排名第46位。虽然这两个机构评估对象和评估内容各有不同,我国在其中的排名位置也有所差异,但是他们一致认为我国政府在债务和财政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国内稳定的政治环境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他们也指出我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体系、金融体制、社会保障体系、司法体制和公共机构等方面缺乏竞争力,政府在处理各种事务时难免会受到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影响,这与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有关。总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我国政府在财政、税收和产业政策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管理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我国纺织产业正处于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时期,虽然企业在创造更高级生产要素的能力有所增加,但政府在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方面仍然需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加之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这一特殊的国情对我国政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更加尖锐的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社会越来越对政府直接干预国际贸易的行为持反对和不满态度,而且政府对产业的直接保护行为也很容易受到国际社会的复制和报复。因此,我国政府应积极研究如何通过产业政策、社会舆论、市场信号等间接途径指导和规范企业行为,引导我国纺织产业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