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语录”
因为众生皆在痛苦中,都在烦恼中。有富贵功名的人,有富贵功名的痛苦与烦恼;贫穷及生老病死等,也都是烦恼。谈恋爱有谈恋爱的烦恼,结婚有结婚的烦恼,生孩子有生孩子的烦恼。总之,人生随时都在痛苦和烦恼中。所谓烦恼,比痛苦的状况轻一点,两个名称不同。
南怀瑾认为,人生在世的许多不快乐或者烦恼都是自找的,是“无故寻愁觅恨”,连毫不相干的东风也要去埋怨一番。对于这种情况,他认为《红楼梦》和《西厢记》中的描写最为精彩与传神。他说:“无故寻愁觅恨”是红楼梦中的词,描写贾宝玉的心情。其实每个人都是如此呀!“无故”,没有原因的,心里讲不出来,烦得很。“有时似傻如狂”,本是描写贾宝玉的昏头昏脑情状,饭吃饱了,看看花,郊游一番,坐在那里,没有事啊!烦,为什么烦呢?“无故”,没有理由的,又傻里瓜几的……这就是描写人生,描写得非常恰当。所以《红楼梦》的文学价值被推崇得那么高,是很有道理的。
《西厢记》也有对人心理情绪的描写:“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没有可怨的了,把东风都要怨一下。嗳!东风很讨厌,把花都吹下来了,你这风太可恨了。然后写一篇文章骂风,自己不晓得自己在发疯。这就是人的境界,“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是什么愁呢?闲来无事在愁。闲愁究竟有多少?有一万种,说不出来的闲愁有万种。结果呢?一天到晚怨天尤人,没有可怨的时候,无语怨东风,连东风都要怨,人情世故的描写妙到极点。
这是个万众喧哗的时代,人潮汹涌,熙来攘往,忙碌与奔波充塞,不安和烦躁缠绕,心里总不是个滋味,又说不出为何如此!
烦恼如丝千千结,何苦自寻这么多烦恼呢?我们每天到底在烦恼些什么呢?怎样才能少些烦恼、多点洒脱呢?
南怀瑾先生给了我们答案:凡此种种,实在是因为我们自己要“无故寻愁觅恨”——真可谓一针见血啊!古人有一句诗形象地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在这个世界上,本来苦楚烦愁已经够多了,我们自己却偏偏“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总是火上浇油、愁上添愁。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确,人生的大多数烦恼都是人们自找的,是寻来的愁、觅来的恨。实际上本来就没有烦恼,或者说原本就不是烦恼。例如:有人当了几年主管之后就想当经理,结果看到一个资历比自己差很多的人上去了,就变得很不高兴。其实他所处的位置不知有多少人羡慕着。并且,经理有经理的烦恼,而且未必会比主管的少,只不过他不知道罢了。
还有的人为钱而烦恼,有了一万想两万,有了两万想三万……等有了几十万、几百万,他还是烦恼。原因是,他除了想过钱多有钱多的得意,却没有想过钱多有钱多的烦恼。钱少或许没有钱多那么神气,但钱少也没有钱多那么担忧。通常的情况是,平民小户虽没有大富人家那么阔绰大方,但是也没有对盗贼绑架的担心,没有因兄弟争夺家产反目成仇的悲哀。
人们的烦恼都是如何“寻觅”来的呢?下面例举一些自寻烦恼、无事生非的例子:
其一,总是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你总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甚至把某些人不喜欢你的责任也统统归因于自己,并常常自怨自艾。如此要不了多久,你就会烦恼成疾。
其二,总是盯着消极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你会牢牢记在心上;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不友善,你也会耿耿于怀。如果你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吃亏的事情上,你就会运用这种消极的思想方法来给自己制造烦恼。
其三,常做不可能实现的梦。对于很多事,你总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如果你把自己的目标制订得高不可攀,你就会因为不能实现它而烦恼。
其四,常以殉难者自居。通常,这是为人父母的“职业病”。母亲们过度地承担家务劳动,然后抱怨说:“没有一个人真正心疼我,我只不过是家里的一个保姆而已。”父亲们也大同小异:“我的骨架都累散了,谁也不把我当回事,我在家人眼里就是一个赚钱的工具。”如果你经常这样想,一定会使你烦恼异常,而且还会让家人讨厌你,令你感觉更糟。
其五,滚雪球式地扩大事态。如果第一次出现问题时就正视它,那么它就很容易化为乌有。相反,如果放任问题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扩大下去,最后你只会遵照一条简单的规则行事: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索性再往后拖拖。这样,只会使问题变得更糟,必定会导致你的忿怒和苦恼埋在心底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凡此种种,都是你寻愁觅恨的最佳来源。即使你不自找烦恼,但还是少不了烦恼,因为人是现实的,不是超脱凡俗的圣人。既然这样,我们就要学会善于淡化烦恼、化解烦恼。如何消除烦恼呢?你不妨试试以下办法:
(1)比较的观点
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为比上不足,所以烦恼自生;不如比下有余,从而烦恼自消。比如发生了重大的车祸,死伤多人,皆为不幸。未伤者受惊,轻伤者轻痛,重伤者重痛,死亡者惨痛。如果由前往后比,虽是不幸,但又是大幸。如此,烦恼自然会大大减少。在篮球界,如果你非要和乔丹比;在足球王国里,你如果非要和马拉多纳比,那真是很不现实的事,很多人只能望其项背。所以,只能以他们为最高,承认差距,做真实的自己。否则,只能会自寻烦恼。
(2)换位的观点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烦恼也是如此。置身于烦恼中的人,往往过于执著,甚至钻“牛角尖”,千丝万缕难找头绪,甚至难以自控。此时,作为局外人或旁观者的劝导,往往可以起到指点迷津、淡化烦恼的作用。所以,如果你正处于烦恼之中,不妨做一下自己的旁观者。
(3)现实的观点
对任何既成事实,要勇于承认,坦然面对,不必为之过多地后悔和烦恼,也不必因此而喋喋不休地责备自己或他人,而应当把思想和精力放在努力弥补过失,最大可能地减少损失上。否则,过多地后悔,不休地责备,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扩大事端、平添烦恼。
(4)时间的观点
遇到烦恼之事,如果你能够主动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一下,心中的烦恼程度就会大大减轻。比如:当众受到上司的批评,你会觉得很没面子,心里很难受。这时,你不妨试想一下:三天后,一星期后甚至一个月后,谁还会把这件事当回事?不如提前享用这一时间的益处。
总之,烦恼就像天空上的一片乌云,如果你一定要去抓几片乌云过来,那么只会越积越多,眼前一片漆黑;如果你的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始终会有艳阳高照,烦恼就会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