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语录”
凡有才具的人,多半锋芒凌厉,到不得势的时候,一定受不了,满腹牢骚,好像当今天下,舍我其谁?如果我出来,起码可比诸葛亮。有才具的人,往往会有这个毛病,非常严重!
我们看到许多朋友,个性非常倔强,人格又很清高,但是这样的性格往往锋芒太露,不但伤害了别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满招损,谦受益。”凡骄傲自满的人,必然失败。满会导致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满会导致盲目自信,不思进取。因此,一个人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
科学史上的巨人牛顿临终的时候,来探望他的亲朋好友在病榻边说:“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人……”他听了“伟人”二字便摇摇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世人是怎样看我,我自己只觉得好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尔拾到了几只光亮的贝壳。但真理的汪洋大海在我眼前还未被认识,被发现哩。”停顿片刻,他又说:“如果说我比笛卡儿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
清末纵横官场如鱼得水的曾国藩在谈到为人处世时说,他也曾时刻提醒自己“天道忌盈,业不求满,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要“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招外忧”。
为了将这些道理落实在行动上,曾国藩总结出一句切实可行的话来,就是“有势不可用尽,有福不可享尽。”他认为一个人真的很富有了,也不应该奢华无度,既要注意节约,又要去帮助那些贫困的人;如果一个人非常有权势了,就要收敛自己,力求谦卑、低调。
有一些人取得一点成绩,就开始“烧包”,四处炫耀,恐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功劳。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取得了成绩,一定不要自吹自擂,要尽量多夸上级领导有方,下级齐心协力,一起共事的人鼎力相助。这样,并不会因为你没有提到自己,你的功劳就会埋没。相反,人们会更加看重你的功劳。如果你把功劳都揽在你的身上,认为别人都没有起到作用,那么再大的功劳,别人都不会服气的。这就是“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要有满的思想,假使比尔·盖茨在他的财富位列第一的那一天就放弃奋斗的话,如今他即使不会穷困,至少也会淡出人们的视线。所谓“后生可畏”,就是说:即使你是第一名,后面的人以你为榜样,便会不断进取,只要你有一点自满、松懈的情绪,不久就会被人超越,为人取代。
南怀瑾一生自律,刻意低调,从不主动去宣传自己。不仅如此,他还适时地隐藏自己的锋芒,尽量少出风头。
20世纪七十年代,南怀瑾曾受聘于台湾辅仁大学,开设《易经》课程。他讲课时,教室里坐满了人,窗子外面还挤着不少人,很受学生欢迎。与之相比,其他教授讲的课就显得很受冷落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年之后,他竟然主动把课程停下来了。有人问他何故,他的解释是:正因为课程太受学生欢迎,所以不能讲了。他说:“为了避免造成别人的不愉快和难过,自己应该急流勇退,以免他日遭忌,反而不妥。”
事实证明,他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并非杞人忧天。
南怀瑾有位学生在台湾一所师范大学任教,常与本校同仁论及南怀瑾的学识,并向一位文史哲方面的教授提议,何不聘请南先生来师范大学讲课?当时,这位教授回答说:“如果请南先生来教孔孟学说,当然是一流的教授;如果讲道家的学术,南先生也很精通;如果是讲禅宗,那更是他的老本行;所以说,请了他来,我们这些老师恐怕就失业了,到时到哪里讨饭吃呀?”
这也许只是教授说的玩笑话,但也点出了其中的利害关系。这一点,恐怕南怀瑾早已心知肚明,因此才辞去辅仁大学教课职务。以后,再有大学邀请,他也只接受研究所的约聘,指导几个博士生。博士生人数少,一般不会出现这类问题。更何况,博士生可以前往他的住所就教,就更为简单了。
南怀瑾先生处世低调,总说他这一生“一无是处,一无所长”,实际上他已经享尽人间的荣光。不过,也正是这种低调,让他免去不少麻烦。身负盛名的他尚且如此,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更应低调处世了。
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过于暴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过分地招摇,对自己极为不利,容易受到有妒忌之心的小人攻击。因此,适当隐藏自己的锋芒、低调处世,一方面可以使自己谦虚向学,另一方面可以保护自身不受损害,有利于自己聪明才智的发挥。
俗话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大凡历史上的名人能人、英雄豪杰,虽然身怀绝技,但是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为了赢得胜利,常常后发制人、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轻易地暴露和表现自己的才能。
大家都熟悉关于季羡林先生的一段佳话:
有一年北大开学的时候,一个外地新生拎着大包小包来校报到,看到一位老人走来,就让老人替他看一下包,老人欣然应允。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新生办完手续回来,谢过老人,愉快告别。几天后,北大举行开学典礼,这个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位替他看行李的老人!
一位名扬中外的学术大师,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学子看包,从“欣然应允”到“愉快告别”这一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老人是多么的谦逊啊!
谦虚好学不仅使自己保持低调,而且让自己获益良多。真正聪明的人,应当常为自己的无知或不如人而惭愧,并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丰富和完善自我。即使自己确有才智,也不要四处去出风头,不去刻意地炫耀或展示自己,而是努力克制和忍耐住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
隐藏锋芒、低调处世是一种巧妙的“曲线处世”哲学。这种哲学的核心是“不必第一,巧当第二”,尤其适用于组织中的二把手或副职,可以戏称为“老二哲学”或“绿叶哲学”。具体细节如下:
(1)帮助下属立功
每个作为下属的普通员工,都希望被提携或是有磨炼表现的机会。身为二把手,与下属更亲近,自然更了解如何激励手下,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工作,获得成就。培才爱人,是二把手爱护提拔属下、凝聚团体力量的基本胸襟。团体有了成长力,必定处处朝气蓬勃。
(2)个人功劳要与团队分享
有了功劳是好事,但要能与众人分享,因为有大众才有个人。有好处不要争利,有利益不要独占,不论多少功劳,一定要有这个观念:这个功劳是大家的,应该分享给大家,将光荣归于大众。一个公司、一个团体,会因有一位好的二把手而利益倍增。
(3)要辅助一把手搞管理
如果一把手在领导上有不圆满或欠缺之处,做二把手的人就要辅助他,上下协调,让团体平安。好比诸葛亮忠诚辅佐刘氏父子,鞠躬尽瘁,留下千古美谈。也许,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工作吃力又不讨好,只有苦劳没有功劳。不过,一位深谙“老二哲学”的二把手,会明白成功不必在我,自然心甘情愿付出一切。
(4)替别人承担过失
无论从事哪种行业,难免有功有过。做人要能功成不居、过失不诿。一个团体中如果人人争功诿过,就不会和谐,也无法发展。因此,当下属有了过失,做人处事不圆满时,二把手要替他多承担一点;有时为了大局发展与未来,二把手也要懂得为一把手多担当一些,表示自己有力量承担。
满而招损,谦而受益。我们应当以前人为镜,谦而不骄,慎而不傲。这应当成为我们一生的信条。总而言之:隐藏锋芒,才能够更好地做人;低调行事,才能够更好地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