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73700000044

第44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

扬州位于江苏中部,南临长江,北据蜀岗,京杭大运河与长江在此成十字形交叉。通扬运河纵贯南北,从此东通黄海,境内河流众多,为苏北的门户,南北交通的要冲。扬州以“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今天的扬州城最早称为邗城,为吴王夫差所筑。因扬州处于运河入江要冲,而成为南北水上交通的枢纽,经济、文化都极为繁荣,历来就是江南的一大商业都会,正所谓“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据说古时有几位朋友在一起畅谈理想。一位说他的理想就是要挣钱,越多越好;一位说他的理想是到扬州去,因为那里繁华富裕,是一个享乐的好地方;还有一位说他的理想是修道成仙,最好能够驾鹤升天;轮到最后一位朋友,他说自己的理想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几位朋友听罢,无不拍手称赞,他这短短的两句话竟把所有朋友的理想全部容纳了,其后,这两句话成了人们展示理想的成语,也成了称赞扬州的名言。这个名言的产生得益于兼容并蓄,得益于融合吸纳,这实际上也是扬州的特点,也是扬州文化的特点。

扬州文化确实有很大的融合性,就全世界来说,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汇聚,而扬州也是中国南北方文化融会的交汇点。比如说扬州园林的特点就讲“南秀北雄”,就是说南方园林的秀气和北方园林的大气在扬州园林上都有很好的体现,从扬州的瘦西湖到古城的建筑我们都可以充分地体会到这一点。再一个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早在唐代,扬州就是对外开放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有一万多外国人在扬州经商,留下了很多文化遗迹。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到过扬州,他在游记中说扬州是舳舻帆樯、商贾云集的繁盛之地。现在的扬州也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共存一城。这都体现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特点。有人说扬州的淮扬菜是非常有特点的。我国北方的老百姓都吃面,但面食做的最好的是扬州,扬州有著名的富春包子阳各种名点,南方的老百姓吃米,但最出名的是“扬州炒饭”。

拿唐代诗人来说,刘禹锡人称“诗豪”,他在扬州留下了极其沉郁雄壮的诗篇,而“小李杜”中的杜牧也在扬州留下了纤丽缠绵的诗篇,它们都是扬州文化史上的杰作。试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三年(827)初,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微和县)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遇到白居易。在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赠他,那首诗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诗人回答故友的安慰,先是长长的叹息,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被抛弃在一边已经二十三年了,空有怀友思旧的心情也见面无由,即便回到故乡,也宛如隔世。然而艰难困苦使诗人愈挫愈奋,他看未来仍旧是一片光明。就像一只快要沉没的破船,而身旁却有千帆竞进;就像一株枯老的病树,而前面却是万木勃发。诗文在“沉舟”、“病树”与“千帆过”、“万木春”的对照中,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这两句诗由于深刻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这是刘禹锡在扬州城留下的一首名作,扬州城也见证了诗人身处逆境的感慨,也记住了诗人永不消沉的振奋。

扬州城的色彩是很丰富的,古人留下的诗歌也有多种风格。再看杜牧的《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昔日生活的回顾,其中有对昔日放纵的嘲讽,也有似乎留恋的无奈,是回味悠长的。不过诗中对扬州的赞叹和欣赏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是扬州繁华似锦,诗人何故久久淹留,如果不是扬州美女如云,诗人何以一梦十年?

据说杜牧曾在扬州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手下任职,他才华横溢,但不拘小节,于是牛僧孺派了三十名兵士每天晚上暗中保护他,他对此却一无所知。后来杜牧被提升到京都长安任职,在送别宴上才得知牛大人一直掌握他的行踪,暗中进行保护,于是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到京都后,杜牧就没有再像在扬州那样醉生梦死地生活,为此他写下了这首《遣怀》。曾经的繁华如过眼烟云,扬州十年恍若南柯一梦。想当年,落魄江湖之时,秦楼楚馆,放浪情怀。如今醒悟,回思往事,扪心自问:得否?失否?

杜牧是一位风流才子,也是唐代诗坛后期的风云人物。他在扬州留下了响亮的名字,也和扬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试看他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诗中所提韩绰当是诗人的挚友,这首诗作于诗人离开江南以后,诗的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

青山逶迤,绿水如带,时令已过深秋,草木却还未凋落,这正是绰约多姿的江南。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重水隔,可心仍在朋友身边,不知是思念二十四桥的明月,还是思念那悠扬的箫声,还是与朋友情谊深重。俗话说爱屋及乌,不知是诗人思念朋友而想起了扬州,还是思念扬州而想起了朋友?那悠扬的箫声中仿佛还荡漾着似水柔情的思念。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华之乡的故人了。据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又有人说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加上风流俊美的才郎,景是何等的旖旎秀媚,人又是何等的风流倜傥。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秋尽之后尚如此美丽,江南如何不令人无限向往?

再看杜牧另一首在扬州的名作《赠别二首》(其一)。这是诗人赠另一位相好歌伎的,从同题的另一首诗中“多情却似总无情”(《赠别二首》其二)来看,他们彼此感情相当深挚。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重在赞颂歌伎的美丽,“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十三余”是她的芳龄,恰似“二月初”的豆蔻花,初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扬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诗中将扬州城珠光宝气的繁华气象一并传出,用扬州所有美人来衬托一人之美,有众星拱月的效果。诗中这位十三四岁的姑娘能够独压群芳,多缘自诗人的生花妙笔,也是因为她那情窦初开的年龄。

现在人们爱歌唱“九妹”:九妹九妹可爱的妹妹,九妹九妹红红的花蕾。九妹的姐姐肯定不少,前边的好多姊妹都不去歌唱,还不是因为九妹年轻吗。当然,杜牧笔下的这位歌伎的美丽,也借重于她身后的背景,春风十里,绿水扬波,这本身就使人情动。

旅行指南

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扬州城区西北郊蜀冈风景区,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大明寺古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大明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故称“大明寺”。唐天宝二年(743),大明寺律学高僧鉴真大师应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的邀请,为弘扬佛法,首次筹划东渡日本。其后历经十年艰险,先后五次失败,终在唐天宝十二年,东渡日本成功。鉴真大师为申日友谊开辟了新的篇章。

唐会昌五年(845),武宗诏令毁全国大寺四千佘所、中小寺院四万余所,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大明寺未能免于此难而遭毁坏。其后历代又有重修,直到清代,由于棗熙、乾隆二帝多次南巡維扬,寺庙不断增建,规模逐步宏大,大明寺遂成为扬州八大名刹之首。雍正帝曾题联“万松月共衣珠朗,五夜风随禅锡呜。”乾隆帝曾题额“蜀冈慧照”,题联“淮海奇观别开清净地,江山静对远契妙明心。”清廷因讳“大明”二字,曾沿称“栖灵寺”。解放后也多次重修,“文革”中“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要砸烂寺庙佛像,由于周恩来总理的电谕,地方政府采取封闭庙宇的措施,寺庙才幸免于难。1973年,鉴真纪念堂建成。1979年3月,寺庙全面维修,所有佛像贴金箔,此后至今寺內香火不断,中外宾客云集于此以祈求吉详。1980年,为迎接鉴真大师像从日本回扬州“探亲”,又将寺庙复名为“大明寺”。

瘦西湖

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因湖面曲折蜿蜒,两岸花木繁茂、风景秀丽,与杭州西湖相比,另有一种清瘦秀丽的特色,故称瘦西湖。曾有人将西湖和瘦西湖做过比较,说西湖似丰满妩媚的少妇,有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瘦西湖则似清秀婀娜的少女,呈现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瘦西湖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

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国。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不断增建,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今天游人来到瘦西湖,但见湖水清幽平缓,一片寂静中,清脆的鸟语声声入耳,偶尔还有鱼儿在湖面嬉闹激起的水花声,为四周的静谧增添几分情趣。湖岸小道上绿草畦畦,参天的古树上,攀满了藤蔓,不知名的野花开满了小道两旁,几枝碧绿的修竹点缀其间,总是会不禁连声赞叹,再加上湖上一座座精美的小桥,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确实是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

至今为止,瘦西湖风景区视觉所及处基本无高层建筑,被赞为“目前国內唯一没有视觉污染的风景点”,可见扬州人为保护这一美景花费了很多的心力。

个园

个园位于东关街,清嘉庆年间于明代寿芝园旧址重建,园內多种竹,园主人黄至筠又特别爱竹,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竹叶形状类似“个”字,故取名“个园”。个园以假山堆叠精巧著名。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春山笋石参差,修篁弄影;夏山中空外奇,泞潭清冽;秋山黄石丹枫,峻峭依云;冬山宣石似积雪未消。南墙设风洞,有朔风之声,而西墙漏窗却又远远招来春色。游园一周,如历春夏秋冬四季,实为扬州园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景。

同类推荐
  • 走在阳光下

    走在阳光下

    很久以后—— 我们知道伦敦格里莫广场12号那幽暗的布莱克家宅。 我们知道那些被施了魔法、永远拉不开的窗帘。 我们知道那些长长的、烛光摇曳的走廊。 我们知道阿兹卡班的监狱。 我们知道摄魂怪带来的黑暗。 我们知道那些重重深锁、没有窗户的牢房。 我们知道贴遍大街小巷的疯狂杀人犯的通缉令。 我们知道狼群游荡的夜晚。 我们知道霍格莫德村外阴暗潮湿的洞穴。 我们知道属于凤凰社的那个色彩黯淡的漫长夏天,他坐在厨房的壁炉边,孑然一身,望着跳跃的火焰。 我们知道那个深陷地下、不见天日的房间,我们知道那道微微飘荡的帏幕。 他走的时候,只有魔杖发出的光亮照亮他的脸。 所以,很久以后,我们知道,他没有撒谎。
  • 白居易集

    白居易集

    《读张籍古乐府》约作于元和九年(814)前后。张籍(768?~830?)字文昌,祖籍吴郡(郡治江苏苏州),后徙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进士,授太常寺太祝,历官秘书郎、国子博士,后升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因家境困苦、官职低微,了解下层疾苦,故其诗多写当时社会现实。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诗集》传世。同“元白”、李绅、王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反映民生疾苦,白居易对其乐府诗评价很高。多相互赠和之作。“乐府”本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职掌搜集整理民间及文人诗歌,配以乐谱,供朝廷祭祀或宴会唱奏。
  • 天行健

    天行健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了1954年由第四军医大学与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后的第四军医大学历经风雨沧桑的五十年发展历史。
  • 千家诗全解

    千家诗全解

    《千家诗全解》所收作品,都是五、七言绝句和律诗,且绝大多数是唐宋诗人的名篇,这些诗作题材丰富,篇幅短小,文字浅显,易于记诵,在编排上亦很有特点,因崦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得以长期流传而不衰,至今仍有其生命力,此次整理,据通行本加以注释、今译、评解。希望对读者全面了解每首作品能有所助益,作者简介按时代先后排列,集中附于书后,以便于读者查阅。
  • 一个50后的鲁迅观

    一个50后的鲁迅观

    《一个50后的鲁迅观》选进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鲁迅研究的论文,绝大多数都公开发表过,分为人格篇、作品篇、比较篇、文化篇、研究之研究篇。作者怀着对一个永生的民族魂的敬意,以自己独到的视角,表达了一个50后不同凡响的鲁迅观。  这是一本热爱鲁迅的人必读的书,也是不同时代读者阅读鲁迅应该参考的一本书。
热门推荐
  • 肇论新疏

    肇论新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浮生

    逆浮生

    他是狱城罪人的后代,她是皇室遗弃的子孙,却因同一张命运契约,两条红线交织在一起。变迁来临,前尘往事,如烟开启。三代长债,弹指一挥,尽数遗弃。那年今日,谁与舞歌,不曾追忆。唯有悟破,红尘俗嚣,才能释然。世间苍茫,鸳鸯携手,逆你浮生。
  • 小道士追美录

    小道士追美录

    小道士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偌大的都市之中,美人如玉,长街如虹,遍地金银,如果不全部收入囊中,那该多可惜!当然眼观四方美女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自己的本行,毕竟咱还是道士,什么光怪陆离,神鬼莫测,有何惧之?
  • 情碑

    情碑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是宿命难违,还是逆天扭转。心意萌动,才发现人妖殊途。情根深重,才发现荆棘无常。我们能否改变天意?我们能否殊途同归?
  • 王俊凯我好爱你

    王俊凯我好爱你

    “王俊凯,你曾是我的全部”“那现在呢?”“你只是我的工具了”……
  • 英语诵读文萃Ⅱ

    英语诵读文萃Ⅱ

    如果你把怨恨积郁于心,负累的人是你,而不是你怨恨的人。所以,学会原谅才能轻松生活。
  • 重生之天辰繁星

    重生之天辰繁星

    原本因执行任务而献身的星繁醒来就听到,废材?弱智?无修为?看我们的女主角如何扮猪吃虎,虐渣男,欺渣女,打怪兽,一路无阻碍!“哎,你谁啊?到我床上干吗,走开。”“这你都看不出来,救我一命,我无以回报,应当以身相许!来吧,千万不要怜惜我哦!”星繁一脸黑线,这都哪跟哪儿啊!不过,送上门来的,不要白不要!
  • 永恒的世界

    永恒的世界

    一个懵懂的少年,因为家族失去了成长的希望,便一个人开始寻找未来,一次机遇,改变了申屠云龙的一声,似冥冥中自有注定,还是努力的结果无人可知,可是他却凭借着一个人的力量,搅乱了大陆,搅乱了世界,但是也让这一切都恢复了安静。
  • 哎,我滴墓

    哎,我滴墓

    一次不错的任务,牵扯出一场惊险的地下之旅。是神话,是科学,信任,还是怀疑。
  • 璀璨灵犀

    璀璨灵犀

    “为什么要一直挡在我身前?“灵犀抬起头来问他。只见他嘴角一勾,抿着嘴没有说话。灵犀感到心头郁闷,掉头便想离开。“只愿你,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只听见身后传来他铿锵有力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