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千里是南京古代著名的地名,遗址在今内秦淮河以南至雨花台以北。据史书记载南京之南有山,人们居住在其间平地上,有大长千、小长干等名称,千大概指的是人们居住的地方。人们经常提到并为唐代大诗人多次歌咏的“长千里”,主要是指吴孙权时的小长千里,遗址在今雨花路和中华门城堡的西侧。
长千里地势高亢,雨花台陈于前,秦淮河卫其后,大江护其西,又是秦淮河的入江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南京城市的雏形越城就位于此。春秋战国时代,这里已是南京人口最密集地区了,古人之所以选择在此筑越城,就是看到这块地方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商业繁荣,人口密集,且有山水卫护,攻守皆宜。
这里居住过许多名人。范蠡、张昭、陆机、陆云都曾住在这里。唐代诗人李白、崔颢、杜甫、杜牧等人都曾来这里游历。
诗人崔颢的《长干曲四首》(其一、其二)历来为人们称道: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这可以说是当时的男女声二重唱,只是曲调已不复存在了。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行船的姑娘向邻船人发问的情形,虽是同乡,两人竟不相识,诗中洋溢着萍水相逢的喜悦。长千里是秦汉六朝时期南京城最繁华的地方,那里的人以舟为家,走南闯北,崔颢这首诗写的就是船家生活。
提起长千里,人们还会想起李白的《长干行二首》(其一)来: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澦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诗中写南方女子温柔细腻的感情,缠绵婉转,步步深入,具有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因而后人称赞说:“儿女情事,直从胸臆中流出。萦回曲折,一往情深。”诗中女子的温柔而多情,对爱情有着热烈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长千,是一个特殊的生活环境,居民多从事商业。古代在商人、市民中间,封建礼教的控制力量是比较弱的。出生在商人家庭的李白,和市民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唐代诗人中最敢于大胆蔑视封建礼教的人物,可以说他和他诗中的主人公一道,最早呼吸到了市民圈中的新鲜空气。由李白这首诗引出了的成语一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至今人们仍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