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位于川鄂两省之间的长江三峡西段,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流处,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这里就是古代巴国的首都江州。因在此入长江的嘉陵江古称渝水,隋文帝杨坚遂于开皇三年(583)在这里设置了渝州,这是重庆简称“渝”的由来。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因渝人赵谂反叛,当时朝廷考虑“渝”有“变”的意思,于是改渝州为恭州。公元1189年宋光宗正月封恭王,二月受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李白在开元八年(720)曾到渝州,他还是一个二十岁的青年。李白在渝州拜见名人李邕,受到了冷遇,愤激之余李白写下《上李邕》一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刺史。他本来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的态度就颇为矜持。李白谒见时,不拘俗礼,谈话间放言高论,纵横王霸,使李邕非常不悦,因而受到冷遇,这本来与李白自己言行不检点也有关系。可是李白还义愤填膺,你不礼貌也就别怪我不客气了,他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自负狂傲的《上李邕》,以示回敬。
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击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直达九万里之遥。大鹏鸟是庄子思想中自由的象征,也是青年李白的理想图腾。他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自比,即使是不借助风的力量,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正是年轻诗人自己的象征。
诗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时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人当作“大言”来耻笑。李白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诏尊孔子为宣父”。《沦语·子罕》中说:“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诗人说孔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这是对李邕的揄揶和讽刺,也是对他轻慢态度的回敬。
李邕在开元初年是一位名闻海内的大名士,对李白是有些傲慢,可李白的态度也傲慢得可以,这首诗就是明证。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身无寸功,了无建树,凭什么让人对你尊敬?就凭你的大言不惭,就凭你的狂放散漫,就要赢得名人的尊敬,这怎么可能?即使在当代,像李白这样的青年若是求职,肯定也是四处碰壁的。可是在大唐情况就不一样,“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这正是李白的气识本色,就凭着这一股桀骜之气,李白名闻天下了,唐史上灿烂地写下了他的名字。
“宣父犹能畏后生”,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来者肯定要居上的,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在唐诗史上也演绎着许多少年英雄的故事,李贺成名时只有七岁。前无古人,后不一定没有来者。
旅行指南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內所有摩崖造像的总称。这里石窟多达七十多处,共有造像六万多身。其中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石刻最为宏大精荚。北山有长达五百米的石窟造像群,在悬崖上布满着各个栩栩如生的龛窟。宝顶石刻造像“千手观音”是我国石窟申最大的一尊。宝顶山卧佛造像依山岩形势所建,大幅的浮雕与巨佛相连,气势雄伟。北山石刻是晚唐风格,宝顶石刻是浑厚流畅的宋代风格,故前人有“两宋胜迹拥宝顶,残唐遗踪映北山”的吟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