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与宁夏的交界处,是一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脉。“贺兰”蒙语释义为“野骏马”。山势险峻、深谷陡峭的贺兰山脉东坡以南,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平原,这就是富饶美丽的宁夏川,这是在黄土高原茫茫的黄色海洋中,奇迹般展现的一个绿岛,人称塞上江南。在这绿岛中央,矗立着一座胜景如画的城池,那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著名的塞上古城银川。
“没有贺兰山,便没有宁夏川”。在民间传说里,贺兰山原是一匹从远方奔来的骏马,在河滨小憩,化为高山;黄河是一条巨龙,它奔腾而来,咆哮而去,只在宁夏川发出温和的长吟。银川,就坐落在龙马之间,南邻甘肃的兰州,东北是内蒙古的包头,包兰铁路把它们连接在一起。从银川平原西望,贺兰山犹如骏马奔驰,气势雄伟,它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削弱了西北寒流和风沙的侵袭,是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使这里水净天蓝。
银川自古就有着“凤凰城”的美称。传说很久以前,贺兰山飞来了一只凤凰,它看到这里黄河横贯、麦浪翻滚,一片风光秀丽的江南景象,一时竟不忍离去,化身为一座美丽的城市—银川。银川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历史上曾经是戎狄族、匈奴族游牧的地方。秦时属于北地郡北境,直至公元五世纪的夏国时,在今日银川市东约八公里的地方兴建了“饮汉城”,这里曾是赫连勃勃大夏政权的王家园林,名叫丽子园,是一座游乐城市。银川城始建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吴在此建国称帝,史称“西夏国”,银川为国都。
在唐代初期,东突厥势力很大,连年骚扰唐朝边境,甚至进逼长安。后来在唐太宗时,一举消灭了东突厥,唐太宗将十多万突厥人就安置在东起幽州西到宁夏灵武一带。灵武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在黄河东岸,西隔黄河与银川市相望,因而这一带就属于大唐的版图,所以唐朝的军队往往和其他少数民族作战,要保卫这一地区,而战场就在贺兰山周围。试看卢汝弼的《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一):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卢弼是晚唐诗人。诗中写出了戍守塞外的艰苦,朔风吹雪,气候严寒,这样的寒冷也难得安眠。半夜火起,敌人来进攻了,马上奋起杀敌,誓死保卫贺兰山。
旅行指南
贺兰山岩画
岩画是古代先民们在漫长的岁月里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在岩石上绘制和凿刻的图画,它记录了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贺兰山是我国岩画较集中的地区之一。这里在古代是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二百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二十多处岩画遗存。岩画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以人首像为主,其次为牛、马等动物图形,形象十分生动,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