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是人从内心对自身活动的思考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曾说过,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个把握绝对精神发展的辩证概念,认为反思是从联系中把握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本质的概念。现在,人们通常把反思视为对自己的思想、行为以及自己的心理感受等方面进行的思考。
思考是一种深入探索的思维活动。一个人要是离开了思考,则一生空洞;生活离开了思考,则一片黯淡。
一个掉落的苹果砸向了人类的大脑,于是砸出万有引力定律;一片漂浮在水面上的树叶引发了人类的思考,于是有了船;一只飞翔在天空的鸟儿激起了人类的思考,于是出现了飞机……简单而又平凡的事物,因为思考,变得不再简单平凡。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智者的思考和发现,否则我们将永远停留在很低的层面上。因此,生活需要思考,工作更需要思考。
很多人,都存在一个当前职位疑惑症,无从判断当前工作是否适合自己,自己的职业定位是否适合自己?认为身在职场,什么都不用想,怎么安排怎么做,只要拼命努力,就能得到老板的青睐。于是越来越忙,越忙越急,时间一长自己的“才”被淹没了,表现出来的只是忙碌的“力”,而这恰恰是不被老板看重的,因为肯吃苦的人实在太多了。
三年前,高伟进入一家公司做了一名业务员。从第一天起,整个人就如绷紧的弦一样,他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被老板认为不够勤奋。
在他看来,业务工作就是勤跑腿,多动嘴就可以了。上班时间很少见他坐下来休息,常是出这门进那个门,上这个楼下那个楼。路跑了不少,可一到月底,自己的工作业绩总是平淡无奇。部门经理见他这么卖力,还时不时地提醒他要注意工作方法。
当看到和自己同时进公司的同事加薪的加薪,提升的提升,高伟感到很茫然。反思自己这几年的工作,不过是在日复一日地重复。消耗的也不过是体力,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工作模式和方法是不是科学,更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适合做目前的工作。
经过反思,高伟决定重整旗鼓,不能再只顾埋头没有目标地干工作了。他把公司的产品做了详细分析,先从了解市场需求入手,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相应的方法,循序渐进,逐一攻克。这样一来,他节省了满世界瞎跑的时间,把时间用在现有客户的发展和深度挖掘上。
一个季度过去了,高伟的工作业绩跃居部门第一。不但得到了上司的赞赏,自己也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现在的他在工作中一改往日的疲惫,整个人变得轻松自信。
可以看出,高伟的改变在于他能对工作、对自身及时反思,把自己从“人力”的定位中解脱出来,调整思路,以“人才”的工作模式重新投入,才有了今天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赢利是一个企业或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直接目的,公司付你薪水,不是只要你创造同等的价值回报。你在公司地位的晋升和你个人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你的工作效率和成果。换句话说就是你在职场中是简单“人力”工作方式,还是“人才”思维模式的价值体现。
一位老板这样说:“我认为接到指令后就去执行的员工是不会有出息的,他需要我具体而细致地说明每一个项目,完全不去思考任务本身的意义以及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因为他们不知道思考能力对于人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有一些员工,缺少工作创新动力,对于工作内容轻车熟路,却又止步不前,貌似不甘平庸,却又不愿意轻易换工作,在矛盾中观望别人的行动,而工作态度就如和尚撞钟,得过且过。既浪费了企业的资源,也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易经》言:列贵贱者存乎位。讲的是一个人是否能有所发展,发展空间有多大,主要是由自己在社会工作中的位置和影响决定。作为职场中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经常反思自己,了解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技能特长、工作经验、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职业位置,如此方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工作并有所成就。
大家可能深有感触,但凡找到一个非常满意的工作,待遇和平台都超出自己的预期时,我们都会为了证明自己能干而废寝忘食,甚至自愿加班加点,连做梦都在想如何提升工作效益。这说明,工作让我们快乐,工作让我们自身的才华得以展示和发挥。反之,如果我们仅把工作作为一个工种,一种生存方式和自己获得薪水的形式,工作难免成了混日子,不出问题也不出彩,得过且过。时间久了,人就会变得机械而麻木,忘记了思考,忘记了反省。
通常情况下,工作结果和工作兴趣成正比,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对自己能力发挥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喜欢的工作就是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就是“存乎位”中的“位”。当然,这个位也是随着自身的发展和工作积累不断提升变换的。如果每个人能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摸索,早日找到自己的“位”,也就不会把自己沦入“人力”的范畴。因为,热爱和激情将会让自己的个人才能和智慧得以充分施展,同时,也会给工作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提升,因为你在用心做。
那么,职场中的朋友,你反思过自己当前的工作吗?你反思过你在当前工作中方法是否最为有效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反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