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是指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已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或者流程进行归类、整理或加工,使其集中起来做有系统的排列,以便使用时方便。
人一生的成功与成就是一个动态成长的过程,是主观特质与自己积极参与其中,加上偶然性、机遇垂青、螺旋成长的过程。人一生的职业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对外部社会和他人的认识不断反复、调整、深入的过程,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满意度也是一个波动过程。有时候感觉不错,有时候处于低落状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成为类似于亚健康的状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适合,只有更适合。人生的职业发展道路,主要是探索、修正或调整的动态之路,如何驾驭这一过程才是最关键的。
很多人都曾有过这种感觉:当回顾自己度过的一周时感到消沉,因为未能完成自身所期望的那么多工作。当在打造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或自己的事业时,却因为不知道从何起步而苦恼。其实,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干工作都需要系统化,这样可以使自己清楚过去的一段时间完成了怎样的工作,下一个工作阶段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样有利于个人在工作中努力向目标奋进,遇到困难能够积极主动思考解决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避免盲目混乱地工作。
有一位老板,曾将“缺乏系统”一事列为许多公司失败的一大原因。工作没有系统,而同时想要做大规模的人,常常会苦于人手的不够。他们以为,只要人雇用得多,事情就可以办好了。其实,他们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而是更有效的工作系统。工作没有计划,没有程序,不仅浪费大量职员的精力与体力,工作也会没有大的进展,有时还会陷入混乱和迷茫之中。
我的朋友方先生是个蛮有才气的人,还有个聪明的大脑,什么事他一点就通,只要看准目标,找对办法,就能实现,因此工作业绩也不错。唯独一点,他有些懒散,从不会把工作做个合理安排,干到哪儿是哪儿。因为他自信完全可以应付。但是现在做了主管以后,他感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了,常常像个“无头的苍蝇”。不管什么时候去看他,他总是忙得喘不过气来,他只能拿出几秒钟的时间来同你谈话。假使你准备要同他长谈,他会拿出手表来,提醒你他的时间是宝贵的。
因为他还是用一个人工作时的老办法,不懂得人工经济的原理,他只想用更多的人,以补救他系统的缺乏。结果,他的工作弄得一团糟。有时候去看他,他虽然忙碌,工作效率反而不如从前。我曾尝试提示他有着一个无系统之头脑,他缺乏处理事务的能力,如果不及时改进,部门工作有可能会陷入更迷茫的境地。
很多单位里都会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桌子上总是摆满了文件资料,他们总是显得忙忙碌碌,似乎自己是日理万机的总理。他们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充满了热情,而且几乎舍不得多“浪费”一点休息时间。有时候下班了,他们还会自动加班到很晚。他们认为如此表现,足以给老板一个良好的印象,给大家一个好评,如此就能获得老板的重视,得到晋升的资本。然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要知道成功的老板不一定会喜欢总是很忙碌的员工,甚至会对整日忙忙碌碌的人反感。因为这种职员一旦难以获得上司和老板的赏识,往往会抱怨不已。其实,老板衡量一名职员的价值,最终还是落实到他为公司带来的价值的大小和他对公司的重要程度。勤奋努力并不一定就能获得好业绩。对于一名杰出员工来说,仅有努力还不够,还要懂得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而把工作系统化是保证方法的有效和职能的提高的重要条件。
现在,越来越多的职场中人都希望有一把万能的钥匙,可以直接开启简单工作的法门。每天的工作都纷繁复杂之极,但要想把工作化繁为简,轻松提高工作效率其实并不是很难的事。这只不过需要你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系统化地做好规划,不要只顾蛮干,遇到问题要多思考,都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很多时候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没有系统的人,每当因办事方法失当,而蒙受损失时,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处理。他们往往会做出重复的矛盾的事,这样不仅耽误时间,还把问题复杂化,对工作的进展十分不利。
现实中,当你认为工作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的时候,偏偏有一些优秀的人,他们会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将效率更快地提高,将问题解决得更好。正因为他们将工作系统化合理安排,有计划地推进,所以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了认可,取得了成就。因此,工作需要系统化地有序进行,不能只单纯地讲究效率,而忽视了工作的正确性,等需要推倒重来时,不论是时间还是金钱均已受到损失。
工作作为一个过程,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每个人都能管理工作,实现质量与效益并重,系统化管理是进步的前提。一个方法失宜,没有系统的工作,绝不能使任何企业、个人的业务有起色。而精细的计划,简单有效的系统,却能为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