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竞争其实是个体优势的竞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胜。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就不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没有跟得上时代步伐的核心技术,必然难以生存下去,最终走向灭亡。
同样,作为一名员工,没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则很容易被职场淘汰。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优势有所了解。可问题是,很多人都觉得自己那些所谓的优势,好像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竞争力。
所以我首先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问题不应该这样看。因为,或许我们提炼出来的优势,目前并没有为我们带来多少明显的收益,但是如果不加以利用它们,我们就会在竞争中更加吃力。
其次,再回到问题本身。一是我们是否找准了自己的优势;二是我们是否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在职业规划中,能力是个人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它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即具备相关的职业能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没有它就肯定不会成功。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能力要求,我们要判断自己具备从事何种职业的能力,就要知道自己的优势能力所在。
发现了自己的优势能力,还要善于运用,充分发挥,否则你的优势就是白白浪费,毫无价值。就像一颗钻石,如果沉在海底,就无异于破铜烂铁,只有把它捞出来并真正使用,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在外企工作的林先生,在铸造技术上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能力。当初之所以被这家外企看中,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可是工作不久,他就感觉在和上司商量生产方案时,自己很吃力,因为他的顶头上司是个英国人。他还发现很多中层以上领导都是英语方面的高手,每当接触这些领导时,他总觉得自己矮人一截。
心高气傲的林先生不想就这么永远屈居人下,经过一番考虑,他决定利用所有业余时间补习英语,于是报名参加了英语强化训练班。这样一来,林先生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学习英语上,很少有时间来思考工作中的问题。时间一长,工作频频出错,上司时常批评他。林先生难逃厄运,最终被解雇,失业了。
林先生后来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时说,其实他对英语没有一点兴趣,补习快有一年时间了,也没长进多少,如果当初自己把精力全部用在技术能力的加强和拓展上,就不会失去这份待遇优厚的工作,说不定现在已经当上技术总监了。
过硬的铸造技术是林先生的优势所在,但他没有尽全力把优势发挥到极致,而是尽全力去弥补英语的短缺,结果什么都没做好。
每个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于其最强的优势领域,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去弥补劣势,倒不如一心一意将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到极致,这样才能打造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才会取得成功。
我们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请把时间用到你的专业优势上来吧。如果你缺乏想象能力,却要从事设计行业;你对文稿不敏感,却要当编辑,如此一来,你不仅很难取得大的成绩,甚至工作也会很吃力。弥补劣势,虽然有时确有必要,但充其量它只能使你避免失败,而不能使你出类拔萃。
现实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要想获得更多机会,就一定要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首先,我们应该不断加强自己在擅长的事情上的能力,要做得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有洞察力,越来越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导者。让别人一想起这个领域的时候,就首先想起你来,这样你的机会就更多了。
其次,不要用自己的短处去与别人的长处做比较。要想在职场上取得成功,必须扬长避短,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势上。要知道,长处本身就是一种优势、一种能力,是一个人作为“产品”与职场这个市场进行价值交换的资本。
通常,你的专业就是你与他人相比最大的优势,你要把你最擅长的方面施展出来,才能在你不太擅长却最喜欢的领域去和别人竞争。遗憾的是,很多人总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仅凭热情和理想去和别人竞争。把过多的精力用于弥补短处上,而无暇发挥自身的优势,结果可想而知。若一个人能集中优势把某一项做精、做专,那么他将更容易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倘若你能换个思维,将弥补短处的那些时间、精力用于自己最喜欢的、擅长的地方,是不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结果可能大不一样。
世界知名心理学家克利夫顿也曾说过: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成功的人都是善于挖掘自身优势并将其发挥到极致。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十全十美,只要努力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把不足之处的危害降低到最小,就离成功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