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以正乱治,决成败,难为者。”
——《鬼谷子?决篇》
“决”即决断,具体指人们对事或人制定决策、做出决断,执行决定的谋略。决断是人们常常需要做的事:有选择,需要作出决断;有疑难,需要作出决断;做计划,也要作出决断。决断是事情成败的关键。常言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可见正确的决断是何等重要。
《鬼谷子?决篇》花了很大的篇幅阐述决断的重要性以及原则和方法。《决篇》开篇就点明决断的起因:“为人凡决物,必托于疑者。”要作决断,是因为有疑惑。做决断,是因为对事情没有确定性。我们总希望对事物能得到肯定的答案,预知未来,趋吉避凶,这就是决断的重要意义。圣人们的决断总是能有利于自己的和他人的。那么如何才能作出于己有利的决断呢?
圣人之所以总能作出正确的决断,是因为遵循下面五个途径。
圣人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感化的,有以阴德来惩治的,有以信诚来教化的,有以爱心来庇护的,有以廉洁来净化的。具体来说就是,对于那些做事能成功、道理很充足的人,用公开规范的道德准则对待他人,作出决断;而对隐瞒实情、言辞虚伪的人,用暗中残害的方式来对待;对明白道理品性正直的人,用真诚信实的方式作出决断;对小奸小坏的人,用隐蔽掩饰的方式进行决断;对循规蹈矩的老实人,用通常采用的方式进行决断。
对一些情况,《鬼谷子》特地指明可以作出决断:一是王公大人的事情,有崇高而美好的名声,值得做就可以作出决断。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错过了时机,将是巨大的遗憾。这样的决断就要马上做。当然不可盲目乐观,轻信谗言。要做到这个,即需要决断者有清醒的大脑和对情况有深入的了解。二是不用费力而容易获得成功的事,如可行,即做决断。对于这些“天下掉馅饼”的事,不做白不做。比如,国家有优惠政策,就要抓紧时机,马上行动。一旦错过时机再做,你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增加了“成本”。三是要费很大劲,但又不得不做的,如可行,就可以作出决断。管理中遇到这样的事,很令人烦恼,但不做不行。这是一种必须,一种前瞻性。比如,处理家族企业的元老问题。这样的问题,能做的,马上做,因为越拖越麻烦。四是消除祸患的事,可行,就要作出决断。对于这种可排忧解难的事,对双方都有好处,如能做,就要及时做决断。五是追求幸福的事,可行,就要作决断。这种对己对人都有好处的事,不做还等何时呢?
最后鬼谷子还加以总结:“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以正乱治,决成败,难为者。”决断是关系治乱成败的关键,再次重申决断的重要性。
人之常情,总是得到福就高兴喜欢,有祸害就憎恶害怕,而且要有利,“去其利则不受也”,因此,必须使用奇谋,别人才会采纳。如果为人作出决断,最终目的很好,即“有利于善”,但是通过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对方就难以接受,以致于疏远你。只要作决断有使别人失去好处或者受到损害,这都是失败。所以,作出正确的决断非常不容易,连古代的先王都要用蓍草进行卜筮,帮助自己作出决断。
历史上因未能作出正确的决断而导致失败的事例,实在数不胜数。楚汉相争时的“鸿门宴”的经典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变霸上驻军。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刘邦从项羽的叔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惊讶无比,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借口去解手,然后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您收下。无奈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拨剑将玉斗撞碎并大骂项羽。又如,功高震主的韩信,辩士蒯通劝他背叛刘邦,投奔项羽,或者中立,所谓“天下三分,权在韩信”;可是他没有及时作出决断,以致于后来被吕后设计陷害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听任蒯通之计,发出“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哀叹,给后人留下惨痛的教训。
在鸿门宴上,项羽优柔寡断,缺乏当机立断的能力,放走刘邦,间接导致范增的计划失败,亦埋下了自己日后败死的伏线。 由此可见,做领导的,在管理中,遇事要当断则断,不要优柔寡断。“当断则断”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因此做决断前,一定要有所准备。《鬼谷子》的前10篇讲的都是决断前的准备。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三点:
其一,以史为鉴。在做决策前,要回忆以往的经验。以史为鉴,多借鉴一下以往的经验、教训、规则。总结经验,明了利弊,再做决断。
其二,验证未来的事。在做决断前,再看看这件事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走向,未来的可行性。做好未来的分析和预测后,再来做决断。
其三,参考日常的事。在做决断前,要对目前的事情,目前的问题、目前的时机、能力做一个估量,再做决断。
我们经过了慎重的考虑、分析各种形势之后,再作出来的决断就可行了。决断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决断正确,企业兴旺;决策失误,企业有可能就要倒闭。所以做决断时既要慎重又要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