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正道”来治理国家,要以“奇谋”来用兵,要以“不扰民”的方式去取天下。
在企业里,精明的领导不会乱花钱,但会乱“发言”。尤其是绩优企业的管理者,事业的成功助长了其自信,渐渐地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认为自己是各方面的行家,喜欢对任何事情指手画脚。美国心理学家A·亚密士说:“当一个人获得最高经营者的地位后,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他也会像专家一样发言。由于没有批评,他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逐渐地以为自己是这方面的权威。”但是,当管理者成为“企业明星”后,他的光芒将员工们的萤火之光完全遮蔽时,往往是企业走向衰败的开始。
老子认为,管理者与其多事,不如无事。以正道治国,以奇谋用兵,以无事领导天下。这三句话,重点在最后一句。前面两句,只是举例说明,凡事要按规律办事,治国要用正道,用兵要用奇谋,这都是规律,而“取天下”的规律是“无事”。有人认为《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一部兵书。唐朝王真注老的《道德经论兵要义述》中说,《道德经》“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实际上,老子是一个“反战主义者”,他谈到“用兵”时,基本上都是持否定态度。他虽然多次谈到用兵,其目的还是探讨领导规律。好比本书虽然引用了许多商业案例,但并不是一本讨论商业问题的书籍。
所谓“无事”,不是整天躺在那儿什么也不干,而是不作怪、不没事找事。
李启明是北京一家著名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也是一位精于“无事”管理的管理者。他很少介入具体的管理工作,公司的经营管理、具体业务方面的事情他出面的时候很少,甚至厂商都不认识他,李启明也很少和厂商打交道。他倾向于把人员组织起来,把责、权、利充分地授权下去,考核结果。只有发现结果不大对劲的时候,他才去看一看,这人有没有选对。李启明很不喜欢介入具体事情的过程里面去。
李启明有七个知根知底、合作多年、十分能干的副总,所以,他就可以“啥具体事也不用管”。“我不可能帮他们做他们分管业务的事,我的思路可能和他们不一样。我做浅了,他们不满意;我做深了,又可能会对他们的风格产生影响,这样更麻烦。”
李启明经常出差,去各专卖店转转。“不是具体指导他们做什么,就是和经理们聊聊,也不解决什么问题。别人一提什么问题,我就说,好吧,你这事跟副总经理说说。我要做的主要是人际方面的沟通。以及看看不同城市市场的变化情况。”真正需要李启明做的事,通常是晚上和人吃饭、谈合作、沟通联络等等。白天,李启明没有具体明确的事要做,就可以自由安排自己想做的事。
李启明总能如此地潇洒清闲?“有些事情急的时候也很急,但这个急不是企业具体事务的急。我所做的都是单件事情,而且是由我来出面相对比较好的;他们出面比较好时,我肯定不管。出了问题,肯定是他们的事,我一管,他们的责任心反而下降了。”
当然,没有副总们的精明能干,不会有李启明这般超脱,也不能如此超脱。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确实需要管理者从具体繁琐的事务性劳动中解脱出来,去考虑更为宏观的事情。
只有当事情没法分派给别人做的时候,李启明才亲自去做。李启明十分推崇一句话:“能不能随时离开这个部门,是你是否已经管理好这个部门的唯一标准;能不能随时离开这个公司,是你是否已经管好这个公司的唯一标准。”
李启明对自己的长短认识得非常清楚,他是比较少见的承认自己有能力缺陷的企业家。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最好的管理者,所以愿意寻找能力互补的人建立职业管理团队。虽然业内提起公司对李启明这个名字知之甚少,对其下属的名字更熟一些,但这正是李启明要求的效果,他善于找到每项业务的最佳管理者并使该项业务达到极致。
一个管理者,如果心里没有太多自我表现的冲动,没有太多非分的贪求,忠实于自己的理念,专注于既定的目标,就能达到“以无事取天下”的美好结果。
管理者“多事”,也能搞好管理,但境界却不如“无事”高明,效果也不如“无事”好。宓子贱和巫马期都是孔子的学生,都曾治理单父。宓子贱以“无事”为方,每天弹琴自娱,不用走下大堂,就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巫马期以“多事”为能,每天早出晚归,夜以继日,事必躬亲,虽然也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却深感疲惫、心力交瘁,因此他向宓子贱请教轻松治理单父的高招。宓子贱说:“我注重用人,你注重用力。用力当然辛苦,用人自然轻松。”
宓子贱又是如何“用人”的呢?孔子这样问他。宓子贱说:“我把他们的父亲看作自己的父亲,把他们的儿子看作自己的儿子,抚恤孤寡,哀怜伤亡。”
孔子说:“好!这是小节,底层百姓会归顺你,但还不够。”
宓子贱又说:“我把他们当做父亲看待的有三个人,当做兄长看待的有五个人,当做朋友看待的有十一个人。”
孔子说:“当做父亲看待的三个人,可以用孝道教化百姓了;当做兄长看待的五个人,可以用友爱教化百姓了;当做朋友看待的十一个人,可以用知识教化百姓了。这是中节,中层百姓会归顺你,但还不够。”
宓子贱又说:“此地有五个比我贤能的人,我用老师的礼节敬重他们,他们都热心地教导我治理单父的方法。”
孔子夸赞道:“成就大功的方法就在这里了!从前,尧帝和舜帝,降低身份,谦恭地听取大家的意见,以了解天下事务,并诚心访求贤能的人。推举贤才,是百福之宗、神明之主。可惜啊!你治理的只是小小的单父,如果让你治理国家,大概能继承尧舜的事业了!”
一般人以为,用人就是把许多原本由自己做的工作尽量推给别人做,自己落得一身轻闲。这是对用人的错误理解。真正的用人,有六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将简单的工作交托于人,自己亲理困难的工作。
第二重境界:将体力活交托于人,自己亲理智力活。
第三重境界:将小事交托于人,自己亲理大事。
第四重境界:将智力活交托于人,自己亲理某些体力活。
第五重境界:将大事交托于人,自己亲理某些小事。
第六重境界:将具体事务全部交托于人,自己亲理情感方面的工作。
事业刚起步,无论体力活、智力活,都只能亲力亲为。事业做大后,有人可用,自己只需做最核心的工作。事业做到一定程度,自己已经不太重要了,反倒只需要做一些寻常小事,将最核心的工作交托他人。事业做得越大越成功,自己的重要性越不重要。当你只需要关注员工情感方面的工作时,你就真正成功了,也真正达到了老子所谓“无事”的境界。
§§第五章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道德经·四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