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波斯文明已经失落了两千多年,古波斯的楔形文字也早已经成为了一种无法译出的死文字。在大多数的现代人眼中,波斯帝国都是极为陌生的国度。我们知道,这个帝国曾经极盛一时,但为什么它的兴盛会持续下来,却是一个让人无法解开的谜。
克尔曼沙是一个位于波斯高原西部、伊朗与伊拉克边界旁伊朗境内的一座中型商业城市,在这个城市靠东2~3公里处,有一个被人们称为贝希斯敦的小村庄。两千多年间,它一直生活在沉寂中。但在1835年,一个名叫罗林森的英国人却打破了这种沉寂,使它重新被世界所瞩目。
1835年,英军少校罗林森奉命前往伊朗出任军事顾问,这位军人同时也是一位业余的考古爱好者,在到达伊朗不久后,便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到达了贝希斯敦村,并发现了一尊大型摩崖石刻。这个摩崖石刻大约离地面有100公尺,石刻本身高约8公尺,宽约5公尺。上部为浮雕,下半部是使用古波斯语、埃兰语和阿卡德语三种楔形文字撰写而成的铭文。
随着1845年罗林森将贝希斯敦摩崖石刻铭文成功地译解,人们也对尘土的古波斯帝国记忆有所了解了。
波斯帝国的开创者叫做居鲁士,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将米底王国灭亡,并建立起了阿黑门尼德王朝,定都苏撒,此乃公认的波斯帝国发端处。公元前529年,居鲁士之子冈比西斯继位。公元前522年,大流士一世继承王位。此后,波斯帝国在大流士统治期间开始走向了最辉煌的时刻。一方面,它向四方进行大肆的军事进攻,建立起了庞大的波斯帝国。其版图东达印度河流域,西抵小亚细亚,北至欧洲的色雷斯,南及尼罗河第一瀑布。另一方面,大流士一世厉行改革,使得国内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
大流士一世不但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还树立起了权威。他自称众王之王,宣扬君权神授,同时追求各种形式上的威仪。同时他下令人将尼罗河到红海的运河挖开,虽然其目的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的,但是却达到了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目的。日后,这条运河便成了现代苏伊士运河的前身。
大流士还编纂了法典,将各地的原有法律进行了修定,以达到从法律上稳固自己的统治,以适应帝国统一的目的。自即位后,大流士便统一了度量衡,并下令铸造和使用正面为自己头像的金币“大流克”。大流士还将西亚流行的阿拉美亚语确定为全国通用的官方语言,使得各族间的交流便得极为顺畅。
在文学艺术上,波斯帝国也拥有斐然的成就。《贝希斯敦铭文》和《纳克希·鲁斯坦铭文》等都是在这一时期所编写而成的,它们使用非常节奏性的诗歌语言书写而成,其结构非常严谨,风格也极为典雅,从而为古波斯文学与后世文学树立了典范,成为了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但是波斯帝国的建立毕竟是靠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他族的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奴隶制国家,其内部的矛盾极为复杂,各个阶级之间的冲突、各个民族之间的冲突与宗教间的冲突频繁发生,使得波斯帝国后期的统治危机迭现。
古希腊与古波斯战争发生之后,波斯败北,使得波斯帝国遭受重创,而显赫一时的大帝国在这时开始呈现出了颓废之势。与此同时,帝国内部各省起兵对统治者进行反抗,要求独立。内忧外患之下,帝国的危机日益加深。在公元前330年间,亚历山大大帝所率领的马其顿军队冲入了波期帝国,并最终为其所灭。
古波斯消失了,但是它所遗留下来的古老文明却并没有因此而彻底湮灭。无数的“贝希斯敦铭文”与其他写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文书留传下来了,使得那一时期的智慧得以为现代人所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