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诗人威廉·贝根曾经为一个叫做佩特拉的地方写下过这样的诗句:“令我震惊的惟有东方大地, 玫瑰红墙见证了整个历史。”考古学家也曾对佩特拉发出过这样的赞叹:“这是个一流的考古地,一个中东最大的考古宝藏。”到底佩特拉是什么样的地方?它为什么会赢得这么多人的关注与歌颂?
佩特拉古城遗迹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佩特拉都是历史上无法被人所忽视的地方。这个城市在历史的变迁中承载浮沉,之后又神秘而突然地消失,至今也没有人触及过它真实的面目。
公元2世纪间,罗马帝国正处于全盛时期,而佩特拉则是罗马东部最为繁华的都市之一,之后佩特拉一度长期衰落。到了19世纪,这个城市彻底成了一片废墟,隐没于死海和约旦国的阿克巴湾间的山峡中,被阿拉伯人称为“佩特拉废墟”,鲜有外人会造访这里。
当地人大多为异教徒,曾有人尝试进入这一带,但不是迷路就是被当地人所杀害。通往佩特拉有一条必经之路,是《圣经》中提到的荷尔要塞,一个深约二百英尺的山峡。1812年,一个叫贝克哈特的瑞士人终于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勇气与智慧进入了这个被人们长期遗忘的城市。
在进入了佩特拉后,贝克哈特认为自己发现世界上最让人吃惊的建筑:它完全由坚固的岩石雕凿而成,大约高130英尺、宽100英尺,用来装饰的柱子比真人还要大出许多,这些遗迹在太阳的照耀下,呈现出各色的美丽颜色。整座建筑雕凿在沙石壁里中,外面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显得无比神奇。后来,贝克哈特又发现了更多的建筑。他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出,这些建筑很可能是早已消失的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纳巴泰族人视已故国王为神灵,将国王的陵墓视为神庙,在岩石中开凿墓地是他们的一种风俗。
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泰人约在公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北移进入了该地区,他们在这里建立了众多的安居地,并且将地势度险要、资源丰富的佩特拉建成了首都。后来,由于佩特拉位于亚洲与阿拉伯人到欧洲去的主要商道附近,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这里慢慢地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在公元前2世纪,纳巴泰王国进入了全盛时期,其领土由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
公元前80年至前65年,纳巴泰国王阿尔塔斯二世统治时期,纳巴泰人不仅拥有了自己的文字,而且还铸造了自己的钱币,建造了希腊式的圆形剧场。这一时期,路过此地的商队都曾经听说过这座著名的石头之城——佩特拉。
公元106年,罗马人从纳巴泰族人手中夺取了佩特拉,但是由于海上运输的发达,佩特拉开始由强盛转为衰落。公元3世纪,佩特拉沦为东罗马帝国的一座基督教城市;公元4世纪,阿拉伯人佩特拉区又成了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但此时的佩特拉已经完全处于被遗弃状态中了。虽然几个世纪后,佩特拉由于其地势险要被视为军事要塞,但是到公元7 世纪后,佩特拉再次被遗弃。在探险家贝克哈特来访之前,西方世界已经完全将其遗忘了。
贝克哈特将此行记成文字后,佩特拉又重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大量的探险家、考古家到此地一睹石头之城的风韵。但是佩特拉的遗弃却成了人们心中的不解之谜
为什么佩特拉会被遗弃?虽然失去了对商道的控制权,但是它也不可能会无法幸存。考古学家在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很可能是公元365年与公元551年的两次地震导致了佩特拉城的衰亡。但为什么后来佩特拉没有进入重建呢?有学者认为,佩特拉所在地区的环境日益恶化也是导致其衰亡的因素之一。
不管我们如何推测,佩特拉都始终是一个谜。面对佩特拉考古的日益深入,我们期望这座古老的城市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