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人们总是认定了天才就是天生的。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人家的孩子学习那么好,而我的孩子成绩却总是那么差,真是让人烦恼呀,我也有教育孩子学习呀,一定是因为人家孩子的父母都毕业于名牌大学,有优秀的遗传因素,生的孩子当然也就聪明了。可我们呢,别提了,唉,说起来这只怪我们自己,不认命也不行呀!”“聪明的父母生的孩子也聪明”,这一说法的确很流行。但铃木先生对此却持怀疑的态度。同时他也不断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实验教育,通过实验教育,证实了他的观点:
“遗传有着遗传的规律,能力有着能力的规律,这是两个平行的规律,在它们之间并没有某种我们想当然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天才的产生与遗传规律毫无关系,人的能力是在不断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中慢慢积累,从而渐次获得的。”铃木先生进一步说:所有孩子由于遗传造成生理上的千差万别,这是事实。但不管怎样,各种能力都是根据出生后的环境条件获得的。与遗传有关的只不过是像哭声有大有小那样,对环境条件的感受程度和适应速度的不同而已。
贝多芬和莫扎特都不是天才。他们之所以成为音乐家是因为从小就置身于最优越的环境条件之中,并被具有卓越能力的人所培养。他们取得的成就和他们奋发图强,努力表现和发挥自己所掌握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这就是能力法则,该法则对所有孩子都是适用的。例如,生于大阪府的孩子们,由于每天受父母大阪口音的熏陶,他们都掌握了大阪语的抑、扬、顿、挫和速度,能流利地说出大阪语。他们的大阪语言之所以运用到如此地步,是因为他们在最好的环境条件下培养的。
在大阪的孩子们都具有掌握大阪语言的能力,但在自由运用的能力上是有差异的。这种能力上的差异与遗传毫无关系。这一点,我们应该注意。“遗传,遗传……”这种观念会严重束缚孩子们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人们往往把能力归结为遗传的原因是由于能力法则尚未广泛应用的缘故。当今人们普遍认为的教育法不是根据能力法则来实施的,对孩子们开展的却是与能力开发无缘的教育。
如果能力是由遗传决定的话,那么人类的未来将是一个生物性的世界!
重视孩子的可塑性在生物界有一种发人深省的现象:由人抚养长大的动物不会渐渐变得跟人一样,而由动物抚养长大的孩子却会变得和抚养他的那种动物相差无几。
在著名动物学家乔伊·阿达姆逊夫人所著的《里予生的艾尔莎》这本书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乔伊以自己饱满的爱心培养非洲小狮子艾尔莎,但不管乔伊如何努力,小狮子还是小狮子,虽然它与人很亲近,但它却无法变成人。
而有很多事例却证明,人类的婴儿要是被狼、熊、猴等动物收养,等到他们长大之后,他们无论是外观还是生活习惯,乃至于心理都已变得和这些动物几乎一模一样,成为所谓的“狼孩”、“熊孩”、“猿孩”,不复有人类的特点。
之所以出现这种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人类婴儿头脑的生理适应能力非常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人类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如,出生在西方国家的孩子与出生在东方国家的孩子,虽然他们都是人类的孩子,但当他们长大后在外貌、性格及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有不同,也正是基于“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一原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为适应各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差异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性格与心理特征。此外,即使是在同一国家或同一地区,因为每个孩子的父母情况或所处的周围的环境不尽相同,其长大成人后必然也会不尽相同。铃木先生在论证这一问题的时候,引用了一个双胞胎的例子。
这对双胞胎的父亲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做事非常认真,为人厚道,中规中矩,是个有教养的高级官员。双胞胎两兄弟中,有一个是在休克状态下出生的,身体非常虚弱,小时候总是经常生病,因此,他的父母将他留在身边抚养。
而另一个身体健康的婴儿,出生后不久就跟着乡下的爷爷奶奶一起过。后来,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爷爷奶奶都在地震中去世了,这位婴儿与他的家庭完全失去了联系,被一个码头工人捡回去抚养。
前者在颇有教养的父母身边长大,被浓厚的宗教气氛所包围,长大后成了牧师,虔诚地从事传道工作,如同他的父亲一样,他也是一个品德高尚、做事认真的人,深受教众的爱戴。
而后者,也就是那位被送到乡下的婴儿,却是在贫穷而不和睦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他的养父整天酗酒,养母在他上小学三年级时就去世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这个孩子慢慢变成了不良少年,从十六七岁就开始盗窃,并数次犯下重罪,最终因伤人而入狱。即使在性格方面,他也和他的兄弟形成鲜明对照:他脾气暴躁易怒,行事草率,感情用事,不愿意承担责任。这一切都像是他养父的翻版。
由于各自成长的环境不同,同时也是由于这种环境的巨大影响,这对双胞胎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共通点。这样的情形,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而给孩子留下终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