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才能教育的奇迹你可曾见到过3000人同时进行小提琴演奏的情形吗?
在日本,从全国汇集而来的学生,按照从500人到1000人、1500人、2000人的规模,逐渐递增,最后达到3000人的大演奏,把表演大会推向高潮。你相信这些演奏者多半是少儿,甚至很多是三四岁的幼儿,并且完全没有经过统一的训练吗?
这恐怕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演奏会了。这些让人无法言说的精彩演奏使与会的所有听众都为之感动,很多人都是边听边流泪——为如此众多年幼的孩子的出色演奏而惊讶,被那高超优美的音乐所感动。同样的情形也曾感染了著名的音乐大师们。
1955年的某一个晚上,日本松本音乐学院正在等待世界著名的维也纳艺术学院合唱团的到来。在一个合唱队员难以置信,甚至怀疑是走错地方的家庭宿舍的小楼里,30名幼儿和小学生用小提琴拉起巴赫创作的《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第三号》。
刹那间,合唱团的所有成员都显露出了非常惊讶的神色。他们万万想不到,巴赫创作的难演奏的曲子竟会从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操作的小提琴中发出优雅的声音。
接着,孩子们又合奏了两三个曲子。然后,合唱团的指挥者达皮特教授说:“太神奇了!真是令人难以想象,这回我想听一听前排小孩子们的独奏。”被点的孩子是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拉了巴赫创作的协奏曲《E小调小提琴曲第一号》,拉得非常精彩。接着达皮特教授又点了第二个人的名字,她是其中最年幼的一个,她拉了维瓦尔第的《四季》,同样很出色。
合唱团的成员们对孩子们的演奏都感到无限的惊奇和激动。他们与指挥者都并排站在钢琴的旁边说:“让我们一起唱吧。”着装美丽的合唱队和优美的伴奏声使松本音乐学院破旧的大厅顿时变成了盛大的音乐会。
1961年4月16日,在东京文京公会堂的舞台上,400名5至12岁的孩子手持小提琴,排着整齐的队伍。他们在等待着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大提琴演奏家卡利扎伊斯先生的到来。卡利扎伊斯先生进入会堂,当看到舞台上排列着的400个孩子,他就激动地一面高高地挥着手,一面就座。与此同时,舞台上一齐奏起了《小星星变奏曲》。
“好!——真是妙极了!”这位年迈的巨匠一面惊叹地睁大眼睛观看,一面连连不断地发出赞叹之声。当孩子们演奏起维瓦尔第和巴赫的曲目时,他已然被震撼了,老先生被感动得哭了,称这是自己“亲眼见到的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激动的场面……”人数众多的、年幼孩子们的合奏,简直如同一人独奏的那样和谐。这些孩子既不是精选出来的尖子,也没有经过其他什么特殊的训练。究竟是谁创造了这个令全世界关注的奇迹呢?
他就是日本著名教育家和音乐家铃木镇一先生。
铃木镇一简介铃木镇一,出生于1898年的名古屋。其父铃木政吉,经营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小提琴的工厂,为人诚实,不斤斤计较,对事物孜孜不倦地钻研。在他86岁以前,一直从事新产品的研究,并获得了21项专利。他这种对新产品的追求和研究的热情以及努力的姿态,对铃木镇一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铃木镇一是在小提琴工厂里成长起来的。小时候兄弟之间在打架时,常常把小提琴作为打架的武器,小提琴对他们来说,仅仅是一种玩具。
进入名古屋市立商业学校(相当于中学)后,铃木开始利用暑假在父亲工厂里劳动。在劳动期间,他清楚地知道了小提琴从机械、手工涂漆到最后完工的全部工艺过程,并深深感受到努力劳动的喜悦和幸福,但是,他依然还没有体会到小提琴发出的美妙动听的声音。
他对音乐的萌芽是在商业学校毕业前,那时恰好家里有一台装着把手、发条和喇叭的留声机。当时听的是艾尔曼演奏的修贝特作品《阿贝·玛利亚》,铃木先生年轻的心完全为那种优美动听的声音所陶醉。他从没想到过去曾认为是玩具的小提琴竟然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
《阿贝·玛利亚》打开了铃木对音乐的憧憬之心,虽然他当时还不明白为什么如此入迷?但从那时开始,他的美感能力却在不断提高。
于是铃木从工厂拿回一个小提琴,反复听自己好似明白其中韵味的海顿的《小步舞曲》,并在发音上下了一番工夫。在没有乐谱的情况下,为拉好这首曲子,他每天练习“摩擦”,不久,总算拉出声音来了。他为自己在拉小提琴上取得了一定成绩而感到欣慰,不仅更加喜欢小提琴,而且对音乐也更加迷恋了。
一次外出旅游,一位名叫德川的先生对铃木说:“你与其在工厂劳动,不如正式搞音乐这一行……”,铃木心里一动,但是父亲的目的却是想让他协助管理工厂,铃木陷入了两难选择之中。
在德川先生的劝说下,铃木的父亲同意让铃木学习音乐。从此以后,铃木的命运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第二年春天,铃木刚21岁就去东京接受幸田先生的妹妹安藤幸田的小提琴入门教育。他住在德川官邸的一间屋子里,因而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德川先生和许多来访者,如教物理的寺田寅彦先生,讲声学的现田琴次先生等,此外还有其他的学者和朋友。
安藤幸田每周给铃木上一堂小提琴课。除此之外,铃木还到弘田龙太郎先生家,请他教乐典或到田边尚雄先生的住宅,请他教音响学。
就这样,铃木在东京充实地过了一年的时间。随后跟随德川先生乘上了开往马赛的豪华船到世界各地旅行,他决定赴德国好好学习,当时铃木才22岁。
在谈到这段人生历史时,铃木颇为动情,他说:“这并非自己开拓的命运,我总觉得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我前进。这种力量就是德川先生的巨大爱心。我不管淳朴心也好,个人爱好也好,每天都会为出国旅游、学习而奋斗。另外,总是叫我成为淳朴人的托尔斯泰先生也开拓了我的命运,给我指明了前进的航程。”在柏林住旅馆的3个月期间,铃木每天晚上走着去参观音乐会。从著名的演奏家到初露头角的演奏者,他都会不加遗漏的一个一个地听他们演奏,并从中找到了自己的恩师——克林古拉先生。
克林古拉先生有40岁左右,仪表堂堂,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他经常教铃木的不是具体的演奏技艺,而是音乐的本质。以亨德尔的奏鸣曲为例,他不仅热心给铃木讲解亨德尔是如何以崇高的宗教感谱写这首曲子的,而且还亲自演奏一番给他听,对关于人与艺术间的关系问题也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能得到这个具有高尚人格的先生的亲切指导,铃木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克林古拉先生有很多的好朋友也是音乐上的杰出人物,他们常常邀铃木去参加他们主办的家庭音乐会,对铃木来说,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不过,铃木对自己的演奏才能不抱什么希望,他也并不想当一名演奏家,而是想弄懂什么是艺术的问题。克林古拉先生在这方面帮了他的大忙,铃木从那里学到了艺术的精神。
在柏林生活期间,铃木有幸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接触到世界第一流学者及其周围的杰出人物,并与他们建立了友好感情。后来,铃木毫不犹豫地把爱因斯坦的相对性理论作为推进才能教育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而且是人人皆知的小提琴演奏家。
无论他到哪里都拎着小提琴,真是爱不释手。不论是巴赫创造的《恰空舞曲》,还是其他的曲子,他都拉得很精彩。他的手指动作像流水般的轻飘,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如此的优雅、温柔,他用一种无言的声音向铃木先生表明,学习音乐将对人类起到更多的作用。
在柏林学习的8年间,铃木认为,生活在这样一群具有高度智慧和善良的人们中间是幸福的。以前,当艺术还没发展时,关于什么是艺术的问题,只能从音乐中去找寻艺术的形成答案使铃木先生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并给予了他工作的力量。
小提琴发动了教育的革命铃木从德国留学回国以后,在木曾福岛生活了近3个年头。这时在松本的文艺界中,以音乐学家森民树先生为主的音乐家们产生了想在松本创建音乐学院的想法。森民树先生派人到木曾福岛去找铃木,希望他协助创办松本音乐学院。对此,铃木回答:“我对办音乐学院不太感兴趣,我在东京一直从事的是帮助那些艺术界的人们纠正其存在的某些缺点和错误。我想干的是幼儿教育,即按我的新思想和办法去教育孩子们,而不是去培养天才。通过多年的反复研究,我对如何通过拉小提琴去开发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因此,我打算今后致力于这方面的教育,如果赞成我的意见,我可以在这方面协调做这些工作。”松本方面接受了铃木的条件,请铃木通力合作。开始时,铃木每周从木曾福岛去松本一次,不久便搬到了松本。
就这样,铃木开始以松本音乐学院为中心开展起了才能教育运动,并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才能教育支部。无论是总部还是支部,全部都是免试招生,接纳任何一个想学习的孩子。,之所以免试招生,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能不是天生的,任何一个孩子,只要经过培养都可以发展成才。
铃木才能教育的方针是:“为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敏锐的感觉、优良的能力,而孩子们学拉小提琴即通过小提琴来塑造人。”教师们都按照这个方针,力图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把孩子培养成高尚的人。在铃木看来,实施才能教育的目的就是努力培养孩子的纯洁心灵,只有促进纯洁心灵的发展,才是提高孩子能力的最佳途径。
铃木的才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在日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轰动了美国。1964年,铃木率自己的学生一行19人赴美国进行了3周的巡回演出,被美国媒体评价为:“铃木先生发起的小提琴教育法革命。”,全美掀起了才能教育运动,并且比日本开展得更广泛、更深入。在此以前,美国普遍认为,小提琴的学习必须到八九岁才行,否则是学不好的。在亲眼看到了包括2~5岁在内的日本孩子们竟能演奏出难度大的巴赫二部协奏曲的情景后,他们震惊了。
日本国内,在铃木等人的共同努力倡导下,才能教育也开始超出音乐教育的范畴,向传统教育慢慢渗透了。
抱着“每个孩子能力的成长,都有一种培养方法”的信念。从1984年开始,铃木在松本市郊区的小学尝试用“铃木先生教学法”进行国语教育,对一年级一个班的40名学生进行了3年的实验教育。
无论是国语还是算术,大家都在教室里反反复复地练习学过的东西,而且每天逐渐增加训练内容。通过每天训练,在国语方面,当一册完成时,每个孩子都能合上书背诵如流,并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当然不考试,也不留作业,只是每天让孩子们记日记。做算术也是同样,每个孩子都能迅速准确无误地写出答案,通过充分的重复训练都能愉快地进行能力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