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7700000034

第34章 蒙台梭利和她的蒙台梭利教育法

关于蒙台梭利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驰名中外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风靡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几十年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育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西方教育史》称她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为表彰蒙台梭利对于幼儿教育和世界和平的特殊贡献,1950年她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贾米·托里斯·博佳曾经热烈地宣布:“玛丽亚·蒙台梭利已经成为我们期望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玛利亚·蒙台梭利于1870年8月31日,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基亚拉瓦莱。父亲是贵族后裔,性格平和、保守;母亲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5岁那年,因为父亲职务上的关系,全家迁往罗马。在那儿,蒙台梭利开始了她多彩多姿的求学生涯。13岁时,她进入工科学校工科组就读(当时极少有女孩子进入工科组)并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也是日后她认为发展“数学心智”是“培养抽象思:考能力最好途径”的思想来源。

20岁自达文奇工科大学毕业后,她拒绝了父母要她当教师的希望,决心研读她热爱的科目——生物学,并执意进入医学院就读。然而,当时的社会非常保守,还不曾有女子就读医学院的前例,而蒙台梭利几经奋斗才在22岁进入了医学院,也因此更加忤逆了父亲,切断了对她的经济来源。她只得靠奖学金及家教维生,度过了那段学医的岁月。

蒙台梭利虽以她的才华和斗志,突破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束缚,26岁就以最优异的成绩,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名震全国,却仍然无法改变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成见,最后她只能在罗马大学精神病诊所担任助理医师。

也由于这个机会,蒙台梭利接触到了白痴儿童(在当时白痴和疯子都被关在疯人院),对他们很同情,并且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后来转而研究智障儿童的治疗及教育问题。她开始阅读当时塞根关于特殊教育的著作与伊塔对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在此期间,她曾去巴黎和伦敦参观和访问有关低能儿童的教育机构。

在精神病诊所工作的两年中,她察觉到:“儿童除了食物之外,还会在屋子里面到处乱抓、乱摸、找寻可让两手操作的东西,以练习他们的抓握能力。”这种认识奠定了她的教育理论中“发展智力需要通过双手操作”的理论基础。

并且由这两年的体验,她得到了对低能儿童教育的看法:“要克服智能不足,主要还得靠教育的手段,不能只用医药去治疗。”一改传统尽以药物治疗低能儿的偏执做法。

1898年,蒙台梭利在意大利都灵的教育会议上演讲,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儿童心理缺陷的精神病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引起了医学界和教育界的强烈反响。教育部长不久任命她为国立特殊儿童学校的校长。任职期间,蒙台梭利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低能儿童的教育工作。后来她说:“在特殊儿童学校工作而得到的实践经验等于使我得到了第一个真正的教育学的学位。”在任期间,蒙台梭利把自己根据塞根的书籍和伊塔的实验所研究出的方法,实际地应用到这些可怜的孩子身上;同时也为学校的同事和罗马的教师们,预备了一套对低能儿童的“特殊观察法”来了解各个孩子的需要,来帮助孩子智能的进步。

不仅如此,她更针对这些孩子们的问题,用心研制了各式各样的教育工具,帮助他们“手脑并用”增进智能。结果,两年以后,儿童们学会了许多她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他们不但会读会写,而且通过了当时罗马地区为正常儿童们举行的公共考试。蒙台梭利并未陶醉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此时她开始考虑,假如缺陷儿童经过合适的教育可以达到正常儿童的标准,为什么正常儿童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她觉得既然教育上的努力对人类智慧具有改变的可能(当时的学者都认为智力决定于遗传),而且,由正常儿童在“公共考试”中所表现的成绩,并不比智障儿童优异的结果来看,表示绝大多数正常儿童的智力发展,不是被抑制或被不正当的教育法所贻误,便是开始得太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为了证明这种方法应用于正常儿童的可能性,她决心重新研究“正常教育学”。

1901年,她从驰誉全欧的校长高位上离开,回到罗马大学注册,重做学生,研究生物科学、实验心理学、正常教育学、教育人类学等有关学科,以便彻底探索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找出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经过7年的潜心研究,她逐渐地找出了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逐步地形成了她的初步思想和理论。这时,她所缺乏的就是验证的机会了。

19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罗马优良建筑公会的支持下,她有了一个研究和验证提升世界正常儿童智力的机会:1907年1月6日,第一所“儿童之家”在罗马的贫民窟圣罗伦斯区正式成立,3个月后第二所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成立。

蒙台梭利于1912年和1915年两次访问美国,备受美国各界的欢迎。她的教育法在旧金山博览会中的展示得到了大会惟一的两面金牌奖。1913年美国蒙台梭利教育协会宣布成立。以蒙台梭利的名字命名,或采用了蒙台梭利方法的学校一度达200多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蒙台梭利虽已耄耋之年,仍不辞辛劳,到各国巡回演讲,指导教育工作,呼吁通过教育改造世界,促进世界和平。蒙台梭利在1952年5月6日逝世于荷兰的努特维克,享年82岁。她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一生为了儿童,为了人类精神的复兴及人性的发展,奉献了自己所有的智慧与生命。

蒙台梭利教育法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了“儿童之家”,招收对象是3~6岁的儿童她开始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竟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就产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当时,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儿童之家”指的是能供给孩子发展机会的“环境”,它是“公寓中的学校”,不仅具有家的内涵,如成员的彼此关爱、辅助,环境中的一切设备也都符合儿童的需要和尺寸,更是幼儿受教育的场所。“家”里的大人们必须经常致力于学校环境的改造,使它们适合于儿童的各项发展。在儿童之家,蒙台梭利研制了能够促进心智发展的种种教具来提升人类的智慧,发掘无穷的潜能;她在这里的观察中体会出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产生了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教学法。

以后,蒙台梭利的方法先后被100多个国家引进,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年~1915年,蒙台梭利学校己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单单美国就有2000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宗旨是: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她巧妙地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的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持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则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进行灌输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父母必须仔细观察、研究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基于此,蒙台梭利为学前儿童创造设计出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

蒙台梭利把幼儿的学习活动称为“工作”,她认为:工作使儿童肌肉和肢体动作变得协调,手脑并用,可以促进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儿童自由选择作业,独立完成,专心致志,从而磨炼了意志,增强了自制力、勇气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精神,并且受到了严格的纪律训练,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但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蒙台梭利提倡的是一种教师指导,孩子自己探索的教育模式,比起灌输式教育,其效果要好得多。蒙台梭利学校主张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主张从日常生活的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成长,教师和家长只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蒙台梭利班的孩子在6岁前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阅读、计算,还掌握了相当多的自然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对学习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蒙台梭利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即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问题,这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蒙台梭利发现,儿童在6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语言动作、细节、程序、书写、阅读等会分别表现出强烈的敏感,这段时间培养与儿童兴趣相关的学习,效果非常显著,是教育的绝好机会,但一段时间过后,这种强烈的兴趣会消失。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就可以奠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基础。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操作性极强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它不但能完成对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而且能全面提升儿童的身心素质。

同类推荐
  • 不要让孩子输在心态上

    不要让孩子输在心态上

    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至第八章,分别从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独立自主、宽容、勇敢、知足、感恩等多种心态。详细、全面地讲述了孩子的良好心态是怎样培养起来的。第九章“帮助孩子去掉不健康的心态”集中归纳了对于孩子的成长不利的多种不健康心态,告诉家长如何因势利导帮助孩子从中解脱。
  • 艺术胎教胎教艺术

    艺术胎教胎教艺术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孕期母亲和宝宝的变化,以及每个月甚至每周的胎教重点,并提供了科学的胎教素材,涉及音乐、名画、电影、戏剧、诗歌、雕塑、童谣、唐诗宋词、名家散文等多种艺术形式。
  •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以通俗浅显的文字和一系列脍灸人口的故事编写而成。同时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及家教特点等,作了简明的介绍。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家庭教育不仅有历史的时代性,而且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当我们阅读《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时,对家教的历史遗产要注意剔除其封建糟粕,并有批判的精神和阶级分析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吸取其精华。
  • 新编胎教百科

    新编胎教百科

    从知道自己怀孕的那一刻起,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孕育一个健康、聪明、智慧的宝宝。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新编胎教百科》给年轻的准爸爸妈妈们提供了科学的、全新的、丰富的第一手胎教资料,指导准爸爸妈妈在孕育旅程的每一个阶段与胎宝宝一起做运动、亲情对话、听优美音乐、讲生动故事、做有趣游戏,欣赏名曲名画等,丰富准爸爸妈妈的胎教生活,更有利地促进胎宝宝的脑细胞及神经系统的发育。相信准爸爸妈妈每天充满爱意的抚摸及对胎宝宝所讲述的一切在胎宝宝的脑海中留下美好的记忆。
  • 贵族家训

    贵族家训

    成功的家族和精英人物并不是天生的,他们都有自己宝贵的教育思想和对子女教育的真知灼见,他们教育子女的方式又被子女用在教育上,如此继承和发扬,才有了优良的家族传统,最后成为贵族家训。本书从中外历史中挑选出14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有启发意义的家族,通过他们的成长历程,总结出一些教育方法,为今天迷茫的家长们指明了教育方向,值得每一位为人父母者研学。
热门推荐
  • 天演魔极之绝晋三王

    天演魔极之绝晋三王

    万年前血浮屠在世间种下三尊晋王,万年后转世王者归来……有一种人从不畏惧毁灭,纵使深陷地狱也要一次又一次的归来,去征战,用飞溅的鲜血去迎接最圣大的死亡,当正义与热血都已燃尽,支持着他们永远守护黑色深渊大门的,不过是最初许下的“我愿意”……万年一个轮回,那些守护了这个世界一个又一个轮回的人,究竟什么才是他们的精神支柱?这是一场盛大的洗礼,永远炙热的血,将点燃沉寂的魂……
  • 天妖姬

    天妖姬

    我欲拨转弄青简,一指苍天引万仙。这是我想写的幻想世界,有笑有泪,有热血,有宁静……纵使整个世界于我独立又如何,我有我的独白……
  • 卿本妖娆:王妃要改嫁

    卿本妖娆:王妃要改嫁

    和出轨的渣男在游艇上打架,双双跌入海中,意外穿越成了将门千金,娘亲冷漠爹爹不疼,备受欺凌,还要万般讨好王爷,正烦恼着,竟然在异世空遇到了那个渣男,真是老天开眼啊……
  • 你是我的专属品

    你是我的专属品

    “你好,我叫朴晟敏”“陆晗”“我叫金鎏忆。”他们,很好,好到爆哦!
  • 那年花开满天

    那年花开满天

    有些时候,生是爱的结束,死才是爱的开始!
  • 夙落浮尘

    夙落浮尘

    她,异紫出生,身份显赫,心肠善良,却遭遇了人生不可多得的变故。师门被屠,兄长欺骗,不知父母,被视妖女……本她还有一丝信念,却未曾料想,就连最爱的他,也如此认为。以至于,她化身为邪,屠杀所谓的良善,就连有了孩子,也不告诉他一声……他,身份尊贵,冰冰冷冷,从不视谁为己,却总能让那个女孩,进入自己的眼里。本以为可以与天命拼的一搏,却终是被无情打败。化身为正,逼她为邪,让她对他亦爱亦恨。他与她的爱情,在这五界纷争中,亦清亦浊,亦真亦幻……最终,他们,是否能够执子之手,一起打破命运,携手白头呢?
  • 爱的深度

    爱的深度

    爱的深度又名妈妈大我十岁在银河系外的苍穹星系有个星球叫紫域,那里一样又大不一样。没有超能力,没有特异功能,也没有金手指,因为这个小说就是最大的粗大腿。一个出生18天的宝宝,有成年的身体和智慧,有个爱他的妈妈,有个家庭医生叔叔的朋友。他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了,由广大读者说了算。
  • 汉中录

    汉中录

    我乃一只24K纯女屌丝,只愿有朝一日泡美男
  • 两界相撞传奇再现

    两界相撞传奇再现

    斗罗大陆和斗气大陆本来为两个不同的世界,几亿年来一直没有碰过面。甚至不知道,还有对方存在。直到几亿年后,一次时空之乱,改变了宇宙的转动轨迹,从而改变了两个大陆的命运。它们,相遇了······又一代天骄崛地而起,若两个大陆的天骄相遇了呢······
  • 魂牵梦樱:锁君心

    魂牵梦樱:锁君心

    在你一回首的凝眸里,我倾尽了痴迷,沦陷了千年。今日,这颗冰封在雪地的心还有谁会来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