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某种特殊才能,但只有少数人能够发现并意识到它的利用价值。
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才必有用”让多少热血青年历经挫折而不气馁,怀才不遇而不悲观,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然而,天生我才必有用。这里应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什么是才,才的标准是什么,这一把尺子是被他人拿着的,你不知道。二是什么是用,是一般的用,还是重用,甚至是滥用,你也不知道。
只有当头棒喝,才能让那些飘飘然、自以为是的热血青年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我到底是不是一个人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我的缺陷是什么,我的不足是什么。要是你以为单靠熟练的技能和辛勤的工作就能在职场上出人头地,那你就有点无知了。你必须要弄清楚四个问题,即我从哪儿来?我是谁?我到哪儿去?我应怎么去?
有人曾说过:你是蔷薇,就不要强求自己成为玫瑰。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会受到知识、技能等条件的制约,都会因兴趣、性格和机遇等的不同而导致结果不同。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己一顿能吃几片面包,自己应该最清楚。如果条件相差甚远,却一味地生搬硬套,就会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由此可见,保持自我,不盲目仿效,是成就大事的前提条件。别人的人生与自己的人生,自然是不同的。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成功的传奇”,还是“人生的悲剧”全在于你自己。
认清自己,就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从而做到自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和符合自己条件的办事方式,使自己的天赋、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卓别林开始拍电影时,导演坚持要他去学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位德国喜剧电影演员的风格。卓别林久久尝不到成功的滋味,非常苦恼。后来他意识到,必须保持自己的本色。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创造出一套自己的表演方法而名垂青史。美国歌星金·奥特雷刚出道时,极力想改掉他德州的乡音,使自己像个城里的绅士,结果却受到大家的耻笑。后来,金·奥特雷终于醒悟过来,开始利用自己的音色唱西部歌曲,终于一举成名。索凡石油公司人事部经理迈克尔曾接待过6万多个求职者,在他的《谋职的六种方法》一书中,他指出:来求职的人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保持本色。他们不以真面目示人,不能完全坦诚地回答你的问题。可是这种做法一点用也没有。因为没有人愿意要伪君子,正如没有人愿意收假钞票一样。
每个人都有特长。
故事之一:、舞星佛莱德·艾斯泰尔到米高梅电影公司试镜后,导演给的纸上评语是:“毫无演技,前额微秃,略懂跳舞。”后来,艾斯泰尔把这张纸裱起来,挂在比弗利山庄的豪宅中。、故事之二:
彼得·丹尼尔小学4年级时,常遭班主任菲利浦太太的责骂:“彼得,你功课不好,脑袋不行,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彼得直到26岁时仍大字识不了几个,有次一位朋友念了一篇《思考才能致富》的文章给他听,彼得深受震动,此后就变了一个人。现在他买下了他当年打架闹事的街道,并且出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菲利浦太太,你错了》。
故事之三:
罗丹的父亲曾抱怨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也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故事之四: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理,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学的命运,在申请瑞士联邦技术学院时也被拒绝。而在死后,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他的大脑与常人的不同之处。
故事之五:
丘吉尔小学六年级时曾遭到留级,他的前半生也充满失败和挫折,直到62岁才当上首相。
故事之七:
一代篮球天王乔丹幼时酷爱打球,但家贫,生计常无着落。舅舅曾让他学一技之长,他不干。舅舅生气:打球能当饭吃?乔丹答日:能。
十多岁时在阿塔尔打球,月薪800美元,足以养家糊口。进入公牛队后,曾击败所有高手,独霸篮坛。
在美国一所学校的一间教室的墙上,刻着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生下来你是什么?这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这是你给上帝的礼物。”“上帝”给你的礼物我们无法选择,你给“上帝”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却全由你自己创作,主动权在你自己手里。只要我们懂得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坚持自我,并不断地激励自我,控制自我,我们就能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有一位叫做第欧根尼的怪人:一个大白天,他打着灯笼在熙熙攘攘的市场四处寻摸,人们问他找什么,他说:我在寻找人。这话激怒了所有在场的人,于是大伙把他哄了出去。时光过了近2000年,法国思想家笛卡儿坐在自己家的壁炉前冥思苦想着一个问题:
怎样才能用一种简单明确的方式证明我确实存在着呢?最后他断定:因为我思考着,所以我存在着。
所以这个“我”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探讨和证明的东西。所以你要探讨你自己,要证明你自己,否则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谁,既然你是谁都不知道,还凭什么说你有才?
更何况扼杀天才是所有病态社会的病状,也几乎是天才人物必然的结局。屈原投江,司马迁受宫刑,苏轼多次贬放,都是常被人提起的一个例子。不拘一格降人材,说的只是一个环境,你非要把你自己套上一个人才的光环,那也怪不得社会对你的不重视,谁让这个社会人才太多了呢?如今中国人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也越来越广,因此,遍地都是有才华的人。即便是你真有才华,也不等于说,你就该升官,就该有钱,就该得奖,就该好处都落到你的头上!
所以我说,“天生我才未必有用”才是社会真正的现实,这个时代,不需要自封自诩的人才,只需要符合尺子要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