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从历史中把创新者的事迹删去,谁还会去读世界历史呢?
如果我问你,1万个人一字排开,你希望被人认识,怎么办?你一定会告诉我,“向前一步走,勇敢地跨出队列!”那么,如果你和100人从3千米的高空一起跳伞,想被一眼就能识别出来,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降落伞?红色、绿色还是橙色?
要知道3千米的高空,浅绿和明蓝没有任何区别。而红色、橙色这样鲜艳夺目的颜色你能保证不会和其他人相同吗?为什么不大胆地选择金色或者黑褐色?
大多数人都活在“应该”的世俗标准里:“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做什么样的事!”“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应该”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诸多限制。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任由自己的梦想消逝破灭?原因是,大多数人都是在做“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们太顾虑别人的想法,只想取悦别人,而不是取悦自己。因而,人们忙于满足别人的期望,包括父母、亲友和伴侣,最终丧失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只有当一个人追寻自己内在的渴望、遵循自己的人生目标时,他才会过真正属于自己的日子,生命才会充满活力。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社会上的正统教育,经常在个人天赋刚刚露头之际就将之掐断,这种情形实在是太普遍了。而这个残酷的过程,是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的。我们是那么的害怕成为和别人不同的人,我们如此渴望自己与别人取得一致,而正是这些想法,使我们的潜意识程序,对个人的梦想、创意以及热情进行着严重的限制。
我们所有人,都自然而然地想要模仿周围的一切,尤其是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模仿到的却是,毫无热情地麻木地工作、兢兢业业却进账微薄,以及努力地使自己成为和别人一样的平庸之才。
要知道闯出新路的伟大人物,决不抄袭他人,模仿他人,也不情愿墨守成规而使自己受束缚。
格兰特将军从不照搬军事教科书上的战术,他虽然受到多数将士的诘难与指责,但他却能战胜强大的敌人。拿破仑并不熟知过去的一切战术,但他自己制定的新战略和新战术,竞能战胜全欧洲。那些有毅力、有创造力的人,经常是标新立异的先锋。亨利·福特就是这样一个人。
后来的沃尔顿——沃尔玛的创始人,也是这样一个人。杰夫·贝索斯,亚马逊网络的创始人,还有很多其他互联网亿万富翁总是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做,绝不模仿他人,最终表现出惊人的业绩。
模仿他人的人,无论他所仿效的偶像是多么伟大,他也决不会成功。
成功不可能出自于完全的抄袭和模仿,只有凭借自己的创造,才能达到真正成功的境地。
勇往直前的成功者,向着洒满阳光的大道走去。他们决不去做已有很多人正在努力的某项工作,也不会用别人所用过的方法,他们只是做着他们自己的事。当今世界上的种种进步,都是不断打开新局面、开辟新道路的结果,都是摒弃一切陈腐的学说、落伍的思想、愚昧的迷信而努力更新观念、不断创造的结果。
前不久,美国售出31艘兵舰,售价不过1500万美元,还抵不上造舰时费用的5%。为什么呢?原因在于,这些兵舰已放置多年,式样陈旧,必须低价售出。在100年之后,当今最新式的机器也会被不断进步的企业视为垃圾。因此,一切陈旧的东西,自然要被淘汰;而一切创造,却为时代所需。
资深教授邹衡在告诫我们时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能拯救自己,始终陷入一种痛苦的挣扎中呢?就是因为他们有健康的身体,却无健康的大脑,没有认真思考的能力,就不能根据自身条件和时机寻找一条有创意的道路。创新思考是你在百般无奈时、沉思默想时意外地发现,是一种精细的观察,是一种才智的爆发!”生活中,创新思维确是不可缺少的。以求职为例,职业的多样性,给每个求职的人提供了可能。假如你认为只有一种职业适合自己,你的这种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它本来就缺少创意,仅仅是一种不愿努力改变自身被动状态的懒惰心理而已。
世界上的一切,有哪一件新事物的产生离得开古往今来的创新者呢?
假如从历史中把创新者的事迹删去,谁还会去读世界历史呢?
人类生活的改进,现代社会的繁荣,没有一件不是孕育在一批闯出新路者的脑海之中。虽然他们也会遇到困难、反抗,甚至是讥讽,但他们还是毫不顾忌地一往直前,还是要破坏先例和旧习,创立更好的事物,以推动世界永无止境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