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所有的规则,然后再合理地更新他们。
“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是克服冲动的最佳良药,是古代先贤留下的不朽名言。
古人所讲的“三思”,从字面上看是“三”,但并非仅指是一定要三个思,这“三”是泛指多思考、善于思考的意思。若如果要说“三思”就是要“思考”三个方面的话,那也不无道理,也能说得过去。我理解这“三思”,至少应当是要思考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思考有没有利?有利益的事,就干;
没有利益的事,就不要干。当然,这有利益,指的不仅是自己,也包括别人的和大家的利益。只要看准了的有利益的事,特别是对别人和大家有利益的事,就要干,而且一定还要干好。
其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思考有没有弊?有弊的事,就不干;
没有弊的事,才可以干。同样,这个弊也不仅是指自己的,也包括别人的和大家的。只要看准了,有弊的事,尤其是对别人和大家有弊的事,就不干,而且一定要坚决不干。
另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利与弊进行分析和比较,权衡利弊。
要看做一件事情,是利大还是弊大?是利多还是弊多?凡利大的事、利多的事、弊小的事、弊少的事,就干;反之,凡弊大的事、弊多的事、利小的事、利少的事,就不干。特别是那些对别人和大家弊大的、利小的、弊多的、利少的事情,一是要坚决不干,二是非要干不可的,也要慎重地干,尽可能地去弊为利、变弊为利、化弊为利,把坏事变成好事。
同时,还要分清,那些是从眼前看是有利的,而从长远看是有弊的,那些是从眼前看是有弊的,而从长远看是有利的,要全面地进行思考,从整体上看有利的就干,从长远看是有弊而没利的就不干。
之所以要三思,是因为问题的发生是很多原因导致的,其背景是复杂的,单凭直觉很难得出正确结论,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分析归纳或者调查研究,才能理出头绪。而且还有被人制造假象,提供虚假线索的可能,一不小心就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所以,思维必须要精细缜密。思考一遍:还不够,还需要检查一遍,然后在行动之前还要复查一遍,确保行动万:无一失。
三思以后,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上,还要再考虑,这就是“谋定而后动”的道理。谋就是计划、方略,是解决问题的方针和策略。只有行动方针确定了,才能采取行动。这种行动方针是经过思考的,而不是那种本能冲动想到的。三思是为了寻找合适的方案。本能冲动型的人总是只想到一种行动,只考虑解决面上的问题,对后续行动和影响却不考虑。
仔细考虑对策后,就有可能既把问题解决,又避免了出现副作用。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做任何事情,小到做一道数字题,你都要深思熟虑之后,再作解答,千万不可贸然行事,因为写错了再改,你就会付出代价的。至于人生大事,就更应该慎之又慎,像你考大学要选的专业,毕业后要选的单位,以及你将来结婚生子,建立家庭,都要慎重地走好每一步。我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我的班主任和我说得一句话:“人关键的就是那几步,走好了,人生就会顺畅很多,否则,你会自寻弯路,甚至死路。”“三思而后行”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一项准则。反复思考是事情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遇到重大的事情和问题,明智的选择就是在冷静地审视之后,再做出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