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3600000004

第4章 问现在症

问现在症是指对病人就诊时所感到的痛苦和不适,以及与其病情有关的全身情况进行详细的询问。其方法有:先问主症特征(部位、性质、程度、诱因、发作时间等);其次问兼症;再次问全身其他情况。

问现在症的内容包括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头身胸腹不适、问耳目、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经带、问小儿等。《十问歌》就是对“十问”的最好总结与概括。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一、问寒热

(一)问寒热的含义

问寒热是指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

寒(怕冷)恶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觉寒冷不缓解者

畏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寒冷能缓解者

恶风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解者

热(发热)[1]体温升高;[2]患者自觉全身或局部发热,但体温正常者

(二)寒热的产生机理

1.取决于病邪性质

(1)寒邪致病——多致恶寒(阴盛则寒)。实证

(2)热邪致病——多致发热(阳盛则热)。实证

2.取决于阴阳盛衰

(1)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实证

(2)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虚证

(三)问寒热的方法

问寒热应注意的事项:[1]首先询问病人有无寒热;[2]如有寒热症状,必须询问寒热是否同时出现;[3]寒热的新久、轻重、持续时间长短;[4]寒热出现有无时间及部位特点;[5]寒热与体温的关系;[6]寒热之间的消长关系;[7]是否有兼症等。

(四)问寒热的内容

问寒热包括问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和寒热往来等。

1.恶寒发热

(1)特点:恶寒、发热同时出现,是表证特征性症状。

(2)机理:恶寒发热是表证外邪侵袭肌表、正气与外邪相互斗争,以及卫气宣发所致。

当外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腠失去温煦则恶寒;当外邪外束,正邪交争,卫阳失于宣发则郁而发热。

(3)意义:主表证。

特点(恶寒发热)意义机理

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

外感风寒表实证寒为阴邪,袭表伤阳,肌表失去温煦寒性凝滞,卫阳郁闭

发热轻恶寒轻(恶风)伤风表证

外感风邪表虚证风性开泄,腠理疏松,阳气郁遏不甚腠理疏松,卫阳不固

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

外感风热表证风热为阳邪,阳盛则热风热袭表,腠理开泄,卫阳不固

注:[1]“寒热轻重”不仅与感邪性质有关,也与感邪轻重和邪正盛衰相关。

感邪轻——寒热较轻;感邪重——寒热俱重。

恶寒发热皆较重——邪正俱盛;恶寒发热皆较轻——邪轻正衰;恶寒重发热轻——邪盛正衰。

[2]“恶寒”为诊断表证必需——有一份恶寒就有一份表证。

[3]某些里热证如肠痈、疮疡、瘟疫以及疮疡火毒内发时亦有寒热并见症。这是正邪剧烈交争的表现。特点是恶寒轻发热亦轻,恶寒重发热亦重,恶寒不除发热亦不退。

2.但寒不热

(1)特点:只感怕冷,而不觉发热。

(2)机理:感受寒邪,阳气被遏;阳虚,机体失去温煦。

(3)意义:主里寒证。

特点(但寒不热)意义兼症机理

新感恶寒里实寒证兼四肢不温,腹部冷痛,呕吐泄泻,咳喘痰鸣、脉沉紧感受寒邪

阳气被遏

久病畏寒里虚寒证兼面色□白,舌淡胖嫩,脉弱阳气虚衰

失其温煦

3.但热不寒

(1)特点:只发热,不觉寒冷,或反恶热。

(2)意义:主里热证。

(3)类型:但热不寒有壮热、潮热、微热三类。

[1]壮热。

特点:高热不退(≥39℃),不恶寒只恶热。

意义:主里实热证。

机理:多由风热内传、风寒入里化热或热邪直中所致。

兼症:面赤、大汗、大渴、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洪大)等。

[2]潮热。

特点: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

类型:日晡潮热、午后潮热、夜间潮热、身热夜甚。

但热不寒特点意义兼症机理

日晡潮热

(阳明潮热)日晡(3~5pm)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阳明腑实证口渴喜冷饮,腹满硬痛,大便秘结胃肠燥热内结,阳明旺于日晡

午后潮热

(湿温潮热)午后发热明显,身热不扬湿热

(温)证胸闷呕恶,头身困重,大便溏泄,苔黄腻湿邪遏阻,热难透达,湿郁热蒸

夜间潮热

(阴虚潮热)午后或夜间潮热,骨蒸发热,五心烦热阴虚

(虚热)证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阴虚不能制约亢阳

身热夜甚发热以夜间为甚热入营阴温病热入营分,灼伤营阴

[3]微热。

特点:发热不高(≤38℃),或仅自觉发热。

意义:主阴虚、气虚、血虚、肝气郁结、疰夏。

意义特点(微热)兼症机理

阴虚发热长期微热颧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阴不制阳

气虚发热长期微热疲乏、少气、自汗、面色□白、食少、短气懒言、舌淡脾虚失于升发;脾阳下陷,郁而发热

血虚发热时有微热面白、头晕、舌淡、脉细阴不制阳

肝郁

(气郁)发热时有微热

(随情志变化)胸闷、急躁易怒肝气郁结发热

疰夏夏季长期发热烦渴、多尿、无汗气阴两虚发热

4.寒热往来

(1)特点:自觉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

(2)机理:正邪相争,互为进退。

(3)意义:主半表半里证(少阳病和疟疾)。

意义特点(寒热往来)兼症机理

少阳病寒热往来

无定时口苦、咽干、目眩外邪至半表半里之少阳,正邪相争,邪不盛正亦不强: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

疟疾寒热往来

有定时头痛、口渴、多汗疟邪潜伏半表半里之膜原,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

二、问汗

(一)汗的生理

(1)产生:阳气蒸发津液,出于体表。

(2)管理:卫气开合。

(3)作用:调和营卫,滋润皮肤,调节体温。

(二)汗出的异常机理

正气不足——汗失统摄

外邪侵扰——营卫失调

阳热亢盛——迫津外泄汗出

津血不足——汗之化源不足

阳气亏虚——蒸化无力无汗

(三)问汗的内容

问汗的内容包括问有汗无汗,汗出的时间、多少、部位及主要兼症等。

1.有汗无汗

(1)特点:当汗出而无汗,不当汗出而出汗多。

(2)意义:判断病邪性质和卫阳盛衰。

表证有汗表虚证(外感风邪);表热证(外感风热)无汗表实证(外感风寒)

里证有汗里热证(阳热亢盛,迫津外泄)

里虚证(气虚失摄,肌表不固;阴虚内热,蒸津外泄)无汗里证(寒邪;阳虚;津血亏耗)

2.特殊汗出

(1)概念:特殊汗出是指汗出时间和状况等有特殊表现的病理性汗出。

(2)类型:特殊汗出有自汗、盗汗、绝汗、战汗、冷汗、热汗、黄汗等类型。

[1]自汗。

特点: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后汗出更甚。

意义:多见于气虚证、阳虚证。

机理:阳气亏虚,卫外不固。

[2]盗汗。

特点: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

意义:多见于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

机理:睡——卫阳入里,卫外不固,虚热逼津外泄则汗出;醒——卫阳外出,固护肌表则汗止。

[3]绝汗。

特点: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大汗不止。

意义:将导致亡阴、亡阳。若高热烦渴,汗出如油,热而黏手的为亡阴之汗;身凉肢厥,大汗淋漓,汗稀而冷的为亡阳之汗。

[4]战汗。

特点: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恶寒战栗而后汗出。

意义:热证时邪正相争,正气欲驱邪外出,为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转归:顺——汗出热退、脉静身凉者为邪去正复佳兆;逆——汗出身热不减,仍烦躁不安,脉来急疾者为邪胜正衰之危候。

[5]冷汗。

出汗有冷感。多因阳气虚或惊吓所致。

[6]热汗。

出汗有热感。多因里热蒸迫所致。

[7]黄汗。

汗出沾衣,色如黄檗汁。多因风湿热邪交蒸所致。

注:[1]阳虚汗出是阳虚卫外不固所致;

[2]阳虚无汗为阳虚蒸化无力使然。

3.局部汗出

(1)头汗(但头汗出)。

特点: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多的症状。

意义:主热证或亡阳证。亦可见于进食辛辣、热汤、饮酒后。

意义上焦热盛证中焦湿热证亡阳证进食辛辣、

热汤、饮酒局部汗出头汗兼症面赤,烦渴,舌红,苔薄黄,脉数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苔黄腻头汗不止,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机理火热循阳经,上蒸于头,逼津外泄湿热交蒸,逼津上越虚阳上越,津随阳泄阳气旺盛,热蒸于头

(2)半身汗出。

特点:病人仅半侧身体有汗的症状。或为左侧,或为右侧,或为上半身,或为下半身,但汗出常见于健侧,无汗的半身多为病变部位。

意义:多见于风痰、痰瘀、风湿之邪阻滞经络之中风、痿证及截瘫病。

(3)手足心汗。

特点:手足心汗过多。

意义:多见于阴经郁热(阴虚内热),阳明热盛及中焦湿热等。手足心微汗出,多为生理现象。

意义汗出兼症

阴经郁热(阴虚内热)阳明热盛中焦湿热手足心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烦渴冷饮,尿赤便秘,脉洪数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苔黄腻

(4)心胸汗。

特点:心胸部易汗或汗出过多的症状。

意义:主虚证。

意义汗出兼症

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肾阴不足,心阳上亢)心胸汗心悸、失眠;腹胀、便溏等心悸、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等

(5)阴汗。

特点:外生殖器及其周围汗出的症状。

意义:多因下焦湿热郁蒸所致。

三、问疼痛

(一)疼痛的机理

不通则痛(实致痛)外邪、气滞血瘀、痰浊、食滞、虫积,阻滞脏腑、经络,气机不畅,气血闭阻

不荣则痛(虚致痛)气血不足、阴精亏损,脏腑经络失养

(二)问疼痛的内容

问疼痛的内容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喜恶等。

1.问疼痛的部位

2.问疼痛的性质

意义:辨病因和病机。

特点病因病机意义

胀痛痛而胀感气滞,或火热主气滞

刺痛疼痛如针刺瘀血主瘀血

走窜痛痛处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气滞;风湿痹证主气滞

固定痛痛处固定不移瘀血;寒湿痹证主瘀血

冷痛痛有冷感而喜暖寒邪;阳虚主寒证

灼痛痛有灼热感,而喜冷恶热火邪;阴虚火旺主热证

绞痛疼痛剧烈如刀绞有形实邪(瘀血、结石)闭阻气机;寒邪凝滞主实证

隐痛疼痛不甚,绵绵不休精血亏损;阳气不足主虚证

重痛疼痛有沉重感湿邪困阻气机主湿邪

掣痛抽掣牵扯而痛,由一处而连及他处阻滞不通;经脉失养主虚实夹杂

空痛疼痛有空虚感气血精髓亏虚主虚证

注:(1)疼痛虚、实鉴别要点(规律):

起病性质程度时间喜恶

实证新病暴痛剧烈持续不解拒按

虚证久病痛缓较轻时痛时止喜按

新病疼痛,痛势剧烈,持续不解,痛而拒按——实证;

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痛而喜按——虚证。

(2)“问疼痛部位”应与“问疼痛性质”密切结合:

问疼痛部位只判断病位所在;

问疼痛的性质则可察知病证的寒热虚实。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

(一)含义

问头身胸腹不适是指问头身胸腹除疼痛之外的其他不适或异常等。

(二)问头身胸腹不适的内容

问头身胸腹不适的内容有问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阳痿、遗精等。

1.头晕

(1)特点:患者自觉头脑眩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感觉自身或眼前景物旋转,不能站立的症状。

(2)病位:肝、脾、肾、气血。

(3)意义:

[1]若头晕而胀、烦躁易怒、舌红、脉弦数,多为肝火上炎;

[2]若头晕胀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多为肾阴亏虚,肝阳上亢;

[3]若头晕面白、神疲体倦、舌淡、脉细,每因劳累而加重者,多为气血亏虚;

[4]若头晕且重,如物裹缠,胸闷呕恶,舌苔白腻,多为痰湿内阻;

[5]若外伤后头晕刺痛,多为瘀血阻滞。

2.胸闷

(1)特点:自觉胸部痞塞满闷的症状。

(2)病位:心肺。

(3)意义:

[1]胸闷气短者,属心气不足、心阳不振;

[2]胸闷刺痛者,属心血瘀阻;

[3]胸闷痰多者,属痰湿阻肺;

[4]胸闷胁胀者,属肝气郁结。

3.心悸

(1)特点:患者经常自觉心跳、心慌,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症状。

(2)病位:心神、心。

(3)内容:惊悸、怔忡。

(4)意义:多因心胆气虚、突受惊吓,胆郁痰扰、心神不安,心阳气虚、鼓动乏力,心阴血虚、心神失养,心脉痹阻、血行不畅,脾肾阳虚、水气凌心所致。

(5)心悸、惊悸、怔忡的关系与区别:

[1]惊悸、怔忡均属心悸,是病人心跳悸动不安、不能自主的症状。

[2]惊悸是心悸而惊、恐惧不安的症状,多时发时止,全身情况较好,病情较轻。

[3]怔忡是指心跳剧烈,自觉上至心胸,下至脐腹悸动不安,持续时间较长,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重。

4.胁胀

(1)特点:自觉胁的一侧或两侧有胀满不舒的症状。注意问胀满的程度与兼症。

(2)病位:肝胆。

(3)意义:

[1]胁胀易怒,脉弦,多因肝气郁结;

[2]胁胀口苦,舌苔黄腻,多因肝胆湿热;

[3]胁胀,肋间胀满,咳唾引痛,多因饮停胸胁。

5.脘痞

(1)特点:自觉胃脘部胀满不舒。

(2)病位:脾胃。

(3)意义:

[1]脘痞而嗳腐吞酸者,多为饮食伤胃;

[2]脘痞而食少、便溏者,多为脾胃虚弱;

[3]脘痞,饥不欲食、干呕者,多为胃阴亏虚;

[4]脘痞,纳呆呕恶、苔腻者,多为湿邪困脾;

[5]脘痞,胃脘有振水声者,多为饮停胃脘。

6.腹胀

(1)特点:自觉腹部胀满,痞塞不舒,如物支撑的症状。

(2)意义:

[1]腹胀拒按者,属实证。多因胃肠食积,或实热内结、阻塞气机所致。

[2]腹胀喜按者,属虚证。多因脾胃虚弱,失于健运所致。

注:腹胀、鼓胀的区别:

[1]“腹胀”多反映脾胃或胃肠病证。

[2]“鼓胀”的表现:腹胀如鼓,皮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多因酒食不节,或情志所伤,或虫积血癥,致使肝、脾、肾功能失常,气、血、水互结,聚于腹内而成。

7.身重

(1)特点:自觉身体沉重酸困的症状。

(2)病位:脾肺。

(3)意义:水湿泛溢、气虚不运。

[1]身重,脘闷苔腻者,多为湿困脾阳;

[2]身重,浮肿者,多为水湿泛溢肌肤;

[3]身重,嗜卧、疲乏者,多为脾气虚;

[4]热病后期见身重乏力者,多为邪热耗伤气阴。

8.麻木

(1)特点:肌肤感觉减退,甚至消失的症状。

(2)意义:多因气血亏虚,风寒入络,肝风内动,风痰阻络或湿痰瘀血阻络,肌肤、筋脉失养所致。

9.阳痿

(1)特点:阳痿指病人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坚而不持久,不能进行性交的症状。阳痿不是病人的不适感觉,而是性功能低下的表现。

(2)意义:

[1]阳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者,多因肾阳虚所致;

[2]阳痿,心悸失眠、纳呆腹胀者,多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

[3]阳痿,精神抑郁易怒者,多因肝气郁结所致;

[4]阳痿,肢体困重、苔黄腻者,多因湿热下注所致;

[5]暴受惊恐后出现阳痿者,多因惊恐伤肾所致。

10.遗精

(1)特点:指病人不性交而精液遗泄的症状。清醒时精液流出谓之“滑精”;梦中性交而遗精者谓之“梦遗”。

(2)意义:

[1]梦遗,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颧红潮热者,多为肾阴亏损;

[2]梦遗,过劳则盛、心悸失眠、纳呆腹胀者,多为心脾两虚;

[3]梦遗频作,甚则滑精、腰膝酸软、面白头晕耳鸣者,多为肾气亏虚、精关不固;

[4]遗精,小便混赤、苔黄腻者,多为湿热下注、扰动精室。

五、问耳目

(一)问耳

耳为宗脉所聚。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发布于耳。故问耳不仅可以了解耳局部病变,还可以了解肾、胆、三焦及其他脏腑的病变情况。常见耳病症状有耳鸣、耳聋、重听、耳胀耳闭等。耳病问诊应注意其特点、新久、程度及兼症。

1.耳鸣

(1)特点: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鸣,或如潮声,妨碍听觉的症状。

(2)意义:突发多实,渐发多虚。实证多因肝胆火盛,虚证多因肝肾不足。

特点机理

实证突发耳鸣,声大如蛙鸣,或如潮声,按之鸣声不减肝胆火盛,上扰清窍

虚证渐发耳鸣,声音细小,如闻蝉鸣,按之鸣声减轻或暂止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肾精亏损,耳失所养

2.耳聋

(1)特点:听力减退,甚至听觉完全丧失的症状。

(2)意义:与耳鸣基本相同。暴聋多实,渐聋多虚。

特点机理

实证耳暴聋肝胆火盛,上扰清窍;邪热蕴结上焦,蒙蔽清窍

虚证耳渐聋精气虚衰,不能上充清窍

3.重听

(1)特点:听力略有减退,听音不清,声音重复的症状。

(2)意义:骤发多实,渐发多虚。

特点机理

实证骤发重听痰浊上蒙,风邪上袭耳窍

虚证渐致重听肾精亏损,耳窍失荣

4.耳胀、耳闭

(1)特点:耳胀:自觉耳内胀闷不适的症状。耳闭:耳内胀闭,且有堵塞感,听力减退的症状。耳胀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多成耳闭。

(2)意义:风邪侵袭,经气痞塞;痰湿蕴结;邪毒滞留,气血瘀阻。

(二)问目

肝开窍于目,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目。故问目不仅可以了解目的局部病变,还可以了解肝及其他脏腑的病变情况。常见目病症状有目痒、目痛、目眩,目昏、雀盲、歧视等。目病问诊应注意其特点、新久、程度及兼症。

1.目痒

(1)特点:眼睑、眦内、目珠有痒感,轻者揉拭则止,重者极痒难忍的症状。

(2)意义:

[1]目痒甚者,多属实证(肝经风火上扰);

[2]目微痒而势慢者,多属虚证(肝血虚)。

2.目痛

(1)特点:单眼或双目疼痛的症状。

(2)意义:

[1]目痛剧者,多属实证(肝火上炎;肝经风火上扰);

[2]目痛微者,多属虚证(阴虚火旺)。

3.目眩(眼花)

(1)特点:视物旋转动荡,如坐舟车,或眼前有蚊蝇飞动之感的症状。

(2)意义:

[1]目眩兼面赤、头胀、头痛、头重者,多属实证(风火、痰浊上蒙);

[2]目眩兼神疲、气短、头晕、耳鸣者,多属虚证(脾虚、肝肾亏虚)。

4.目昏、雀盲、歧视

(1)特点:视物昏暗不明,模糊不清——目昏;

白昼视力正常,黄昏则视物不清——雀盲;

视物重影——歧视。

(2)意义:均属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失所养。

六、问睡眠

(一)睡眠的机理

1.睡眠与卫气循行及阴阳盛衰有关

卫气昼行于阳经,阳气盛则醒

夜行于阴经,阴气盛则眠睡眠正常

2.睡眠与气血盈亏及心肾功能相关

气血充盛——心神得养心肾相交,心火不亢——神有所舍睡眠正常

(二)问睡眠的意义

了解阴阳气血盛衰,心肾等脏腑功能强弱。

(三)问睡眠的内容

问睡眠的内容包括问睡眠时间的长短、入睡难易、有无多梦等。

1.失眠

(1)特点:经常不能入睡,或易醒后不能再睡,或眠而不酣时易惊醒,甚至彻夜不眠,兼多梦。

(2)总病机:阳盛、阴虚。

(3)意义:

意义机理

阳盛(为主)痰热扰心;饮食积滞痰热、食积上扰心神,心神不安

阴虚(为主)营血亏虚;阴虚火旺营阴不足,心神失养

心胆气虚心胆气虚,心神不安

2.嗜睡

(1)特点:不论昼夜,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入睡,呼之即醒,醒后又睡。

(2)总病机:阳虚、阴盛,多见于痰湿内盛。

(3)意义:

意义机理

阴盛(为主)痰湿困脾(阳)清阳不升,清窍失养

阳虚(为主)中气不足,脾失健运;

久病正虚;心肾阳虚阳气亏虚,失于振奋

(4)嗜睡与昏睡的区别:

[1]嗜睡:呼之即醒,醒时神志清楚,多因痰湿内盛,阳虚、阴盛所致。若嗜睡伴轻度意识障碍,叫醒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者,则多因热邪、痰热、湿浊等邪闭心神所致。此种嗜睡是昏睡、昏迷的前期表现。

[2]昏睡:难以唤醒,或强行唤醒而仍神志不清,甚至呼之不醒,属昏迷范畴。如温病出现高热昏睡,是热入心包之象。

七、问饮食口味

(一)意义

了解体内津液盈亏及输布情况、脾胃运化功能及反映疾病的寒热虚实性质。

(二)问饮食口味的内容

问饮食口味的内容包括问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口味等。

1.口渴与饮水

意义:辨疾病的寒热虚实、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口渴与饮水意义机理

口不渴饮寒证、湿证津液未伤

口渴欲饮一般口渴欲饮燥证、热证津液损伤

口干微渴,兼发热、微恶风寒外感温热病初起津伤不甚

大渴喜冷饮里热炽盛之阳明经证津液大伤

口渴多饮多食多尿,体渐消瘦消渴病

口渴不多饮,身热不扬或身热夜甚湿热证或温病营分证津伤有湿

渴不多饮,或虽饮水,水入即吐痰饮停于胃津不上承

口干但漱水不欲咽瘀血证津失输布

2.食欲与食量

(1)含义:食欲指进食的要求和对进食的欣快感觉;食量指实际的进食量。

(2)意义:判断脾胃功能强弱以及疾病预后和转归。

特点意义

食欲减退进食欲望减退,甚至不想进食(不欲食、食欲不振、纳少、纳呆、纳差)脾胃虚弱;湿邪困脾;肝胆湿热;饮食停滞

厌食厌恶食物,恶闻食味饮食停滞;脾胃湿热;肝胆湿热

消谷善饥

(多食易饥)食欲过于旺盛,进食量多,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消渴病(兼消瘦);胃强脾弱(兼大便稀溏)

饥不欲食虽感饥饿,但不欲食,勉强进食,量亦很少胃阴不足,虚火内扰

偏嗜食物或异物嗜食生米、泥土等虫病

食欲变化久病重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或暴食(除中)胃气将绝,病危病中,食欲渐复,食量渐增胃气渐复,疾病向愈

3.口味

(1)含义:指口中的异常味觉或气味。

(2)意义:反映脾胃功能失常(脾开窍于口)或其他脏腑(五味合五脏)病变。

口味异常意义

口淡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寒湿中阻及寒邪犯胃(阴邪不耗液)

口甜(甜入脾)脾胃湿热;脾气亏虚

口黏腻湿热、痰热、食积(常与味觉异常同见:甜在脾胃,苦在肝胆)

口酸(酸入肝)食积(嗳腐泛酸);肝胃郁热(泛吐酸水)

口苦(苦属火)肝胆火旺(胆气上逆);心火上炎

口涩(涩为燥)燥热伤津;阳热亢盛,气火上逆(多与舌燥同时出现)

口咸(咸入肾)肾虚水泛

八、问二便

问二便就是要问二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时间、量多少、次数、排便感觉、兼症等。

(一)问大便

成人正常大便为每日或隔日排便1次,排便通畅,成形不燥,多呈黄色,干湿适中,无脓血黏液及未消化的食物。大便形成与胃(腐熟受纳)、脾(运化)、小肠(分清别浊)、大肠(燥化传导)有关;同时与肝(疏泄)、肺(肃降升清)、肾阳(温煦推动)密切相关。

问大便内容主要包括问便次、便质以及排便感觉等。

1.便次异常

(1)便秘。

特点:(又称大便难)大便秘结不通,次数减少,质地坚硬,排便时间延长,或欲便而艰涩不畅。

意义:多见于实热证,亦可见于实寒证和虚证。

兼症病机

实证实热证便秘兼腹痛拒按津液受伤,腑气不通

实寒证便秘兼腹痛,恶寒肢冷阴寒内结,气机不通

虚证便燥如羊粪津血亏少,气阴两虚,

燥化太过,肠道失润

(2)泄泻。

特点:(又称腹泻)便次增多,便质稀薄,甚至便稀如水样。

意义:暴泻多实,久泻多虚。

兼症病机

湿热泄泻突然发作,色黄味臭,肠鸣,肛门灼热大肠气机不利

寒湿泄泻泻下淡黄,肠鸣腹痛,舌淡白大肠气机不利

热结旁流泻下稀粪黄水,量少奇臭,腹痛拒按燥热迫水液旁下

阳虚泄泻便溏兼完谷不化,或五更泻脾肾阳虚,失去温煦

食滞泄泻吐泻并作,臭秽酸馊,每日多次饮食不洁

肝郁脾虚泄泻随情志变化而肠鸣腹痛腹泻肝气郁结,横逆犯脾,

脾失运化

2.便质异常

便质异常意义

完谷不化(含未消化食物)脾阳虚、肾阳虚(久病),饮食积滞(新病)

溏结不调(时干时稀)肝郁脾虚,脾胃虚弱(先干后溏)

脓血便(夹脓血黏液)湿热痢疾,肠癌

便血(便血鲜红或便黑)脾胃虚弱,胃肠积热,湿热蕴结,气滞血瘀

注:便血之远血、近血鉴别。

[1]远血(血色黯红或紫黑,或大便黑如柏油)——胃脘出血。

[2]近血(便色鲜红,或血附于大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滴出)——肛门疾病(痔疮、肛裂等)。

3.排便感异常

排便感异常意义

肛门灼热大肠湿热下注;或热结旁流

里急后重痢疾(湿热内阻,肠道气滞)

排便不爽湿热蕴结;肝气犯脾;伤食泄泻

大便失禁脾肾虚衰,肛门失约;脾土衰败

肛门气坠脾虚中气下陷

(二)问小便

健康成人日间排尿3~5次,夜间排尿0~1次。一昼夜总尿量1000~2000ml。色淡黄,排出通畅,有便即解。尿量和尿次的多少受温度(气温、体温)、饮水、出汗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小便形成及排泄与小肠(分清别浊)、大肠(燥化传导)、膀胱(气化)、肾阳(温煦推动)、脾(运化升清)、肺(宣降)、三焦(通调水道)密切相关。

问小便的内容主要包括问尿量、尿次及排尿感觉等。问小便可诊察体内津液盈亏和有关脏腑气化的功能。

1.尿量异常

尿量异常意义

量多清长量多——虚寒证(肾阳虚)

夜尿多——肾气虚;肾阳虚

多饮多尿伴消瘦——消渴证

量少伴口渴咽干——热病伤津;腹泻或汗吐下伤津(化源不足)

伴浮肿——水肿病(心阳衰竭或肺脾肾功能失常、气化不利)

2.尿次异常

尿次异常意义

频数短赤而急迫——下焦湿热(膀胱气化不利)

量多色清,夜间尤甚——下焦虚寒(肾阳不足,膀胱失约)

次数减少同量少

癃闭

小便不利,点滴而出为癃

小便不利,点滴不出为闭实证——湿热下注;瘀血、结石阻塞

虚证——肾阳不足(开少合多);肾阴亏虚(津液不足)

3.排尿感异常

排尿感异常意义

尿道涩痛淋证(湿热下注、热灼津伤、结石或瘀血阻塞、肝郁气滞、阴虚火旺、中气下陷)

余溺不尽久病体虚、肾阳亏虚;肾气不固,湿热留注

小便失禁肾气不足,下元不固;脾虚气陷及膀胱虚寒;

尿路损伤或湿热瘀血阻滞;(热病)神昏心失主宰

遗尿禀赋不足,肾气亏虚;脾虚气陷及膀胱虚寒

九、问经带

(一)问月经

月经为发育成熟的女子有规律的周期性胞宫出血。正常月经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表现为:

经期:13~15岁初潮,3~5天(行经期),月经周期为28±天,49±岁绝经;

经量:适中(50~100ml);

经色:稍暗红或正红;

经质:不稀不稠,不夹杂血块。

问月经的内容包括周期、行经天数,月经量、色、质,有无闭经或经行腹痛,必要时要询问末次月经,初潮、绝经年龄。

1.经期异常

经期异常含义意义

月经先期经期常提前8~9天气虚;血热;肝郁;阴虚火旺

月经后期经期常推迟8~9天血虚;阳虚;气滞血瘀;寒凝血瘀

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或前或后来潮,经期不定肝郁气滞;脾肾虚损;瘀血阻滞

2.经量异常

经量异常含义意义

月经过多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周期基本正常血热;气虚;血瘀

月经过少月经量明显减少,经期基本正常血虚;肾气虚;寒凝、瘀血、痰湿阻滞

崩漏非行经期阴道内大量出血,或持续出血,淋漓不断血热;脾肾气虚;瘀血

闭经女子年逾18岁未潮,或已行经又停经3月以上未受孕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寒凝、痰湿阻滞

3.经色、经质异常

色质异常意义

色淡红、质稀血虚

色深红、质稠血热

色紫暗,夹血块,兼小腹疼痛寒凝、血瘀

4.痛经

痛经是指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又称经行腹痛。

痛经的特征意义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拒按气滞血瘀

小腹灼痛拒按,平素带下黄稠臭秽湿热蕴结

小腹冷痛,遇暖则减寒凝或阳虚

经行后期或经后小腹隐痛、空痛气血两虚

(二)问带下

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内有少量、无色、无臭的分泌物。问带下内容主要包括问带下的量、色、质、气味。

带下异常含义意义

白带带下色白量多,质稀如涕,淋漓不绝脾肾阳虚,寒湿下注

黄带带下色黄,质黏臭秽湿热下注

赤白带白带混有血液,赤白杂见肝经郁热,湿热下注

十、问小儿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其病理特点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趋康复。

问小儿的内容有:

1.问出生前后的情况

(1)出生前——了解先天情况。

(2)出生后——了解后天营养及生长发育。

2.问预防接种、传染病史

了解免疫机能对疾病的易感性。

3.问新生儿疾病的内容

母亲妊娠期与产育期营养健康状况,有何疾病,曾服何药,分娩时是否难产、早产。

4.婴幼儿问诊的内容

喂养方法,坐、爬、立、走、出牙、学语的迟早情况等。

5.6个月至5周岁应注意询问的内容

预防接种,曾否患传染病或接触史。

6.易使小儿致病的原因

(1)脏腑娇嫩,抵抗力弱,易患外感病。

(2)脾胃嫩弱,消化力差,常常会呕吐、泄泻。

(3)神志发育不完善,易受惊吓。

同类推荐
  • 护理学导论

    护理学导论

    本书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绪论、健康与疾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护理学相关理论、护理学理论、护士与患者、评判性思维、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护理与法律、循证护理。
  •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男科疾病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男科疾病

    本书介绍了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少精症、无精症、精子活力降低、畸精症、血精症、尿精症、脓精症、死精症、精寒精薄、精液量减少症、无精液症、多精液症等内容。
  •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是在前面两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包括大外科各专科的常见疾病,有些疾病因病情、类型不同而处理不同则分别介绍。每一疾病均从“诊断要点、治疗程序、处方、警示”四大方面进行阐述。“治疗程序”集中体现了治病的理念,表述了治病的步骤和重点。“处方”是该书的重中之重,以临床应用的正规模式开列,既有药物的剂量、用法、疗程,而且还明确了用药的先后顺序,什么情况下该换药,什么情况下该减药,什么情况下要改变用药方法,如何联合用药等都一一作了交代。
  • 内经知要白话解

    内经知要白话解

    本书原文以扫叶山房刻本为兰本,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8部分进行编辑校注。
  •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药在古代称为“本草”,因为中药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最早系统记载中药知识的《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中国汉朝时期,收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明朝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已收集中药达1829种。
热门推荐
  • 三界仙侠传

    三界仙侠传

    世上痴儿不少,幽冥冤魂难消,且歌且笑且逍遥,独取红尘一道。醉后花前锄草,醒来世道煎熬,非狂非痴非胡闹,恨压天下山小。闲来最是无聊,遂去踏破凌霄,莫哭莫闹莫祈祷,只取人头一笑。
  • 生存之忆

    生存之忆

    “我是谁?来自哪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林力直到进入一个叫《生存》的末日网游,真相的迷雾才慢慢散开注:本书纯属虚构,切勿当真
  • 太古尔传说

    太古尔传说

    他,出身王室;他,名师之徒。他,惨遭灭门;他;远走异域。在这纷繁乱世,他将如何继续在大陆生存?在神魔大战前夕,又将如何带领凡俗对抗视人类如草芥的神魔?他是一个传说,是这个时代的主宰!
  • 都市超级护卫

    都市超级护卫

    绝代武林高手、御前侍卫穿越到都市,为了吃饭,不得不从头再来,干起老本行。从保安做起,誓要成为世界第一护卫!
  • 黑暗主宰者

    黑暗主宰者

    在世界上生活着一种奇特的种族,他们以人类血液为生拥有着迷人的外表----血族
  • 百炼化神传

    百炼化神传

    覃飞,本属于超级大宗门弟子,在某次秘境试炼中,与宿敌拼死相搏,后阴差阳错竟被传送至大陆边陲岛屿。在寻找归途的旅程中,他确立了三个目标。第一:寻一位人生道侣;第二:感受一下妖孽天才而被众星捧月的光环;第三:只准我打你的脸,不准你打我的脸。“呔,妖孽,看拳!”覃飞喝道。
  • 嗜血尸姬狂天下

    嗜血尸姬狂天下

    她,是傀儡组织的首席杀手,断情绝爱,爱情、亲情、友情,她避之不及却偏偏唯一拥有她信任的同伴把她推入了阿鼻地狱........他,是举世闻名的天才战神,半生戎马,名誉,地位,权利。他淡泊名利,却在遇见她后淡薄的心为之悸动,她回眸一笑百媚生........“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 鬼情人Ⅱ:爱上一个鬼

    鬼情人Ⅱ:爱上一个鬼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身体里隐藏着一个鬼。他一直在保护我,使我尽量不受到伤害。可是,在我的记忆深处,却好像有一个空当,我发现无论我如何的用力都想不起。曾经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故事,似乎总在我的眼前晃,可是偏偏我发现我就是捉不住。我从来不会害怕鬼,因为有他的存在。曾经他无数次的对我说“叶子,你要好好的长大。等你长大的那一天,你便是我的女人。”然而,我长大了。我却发现我的身边空空荡荡的,他已经不于存在。我想知道他是谁,他长的什么样子,可是属于我的,只有我那残破的回忆。这个故事,还要从我小的时候说起。(注:本书开头仍引用《鬼情人I》中主人公少时的记忆,所以可以独立阅读)
  • 罪恶狂都

    罪恶狂都

    身怀天下绝学武功的少年叶天羽因和父亲赌气离家出走,来到犯罪率最高的无法之地罗海市,决心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从此踏上了谁当杀谁的道路。
  • 凰谋天下之步步重华

    凰谋天下之步步重华

    他儒雅翩翩如同谪仙,却为救挚爱无悔绝尘而去,他冷尘铁戈,却甘为一人柔情倾覆天下,而她,费尽心计步步为营,谋划了整个天下,只盼阖家聚首安宁喜乐,却一次次的被卷入无限的黑暗阴谋之中,千年之后,雪山之巅,可否与君飞花共满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