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7800000012

第12章 鬼子降服了(11)

1946年,我在新四军当文艺兵。奉命演戏,奉命唱歌,奉命点汽灯。抗日战争刚胜利,我们跟全国人民渴望过几天和平生活之时,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却告吹了,蒋先生甩开政协协议召开“国大”,在解放区引发怒潮。文工团要在群众声讨大会演点快板、活报剧之类小节目助兴。领导对我说:“你平时贫嘴瓜拉舌的挺能白话,用到正道上去,编个节目讽刺伪国大。”我说:“咱们不是正在排宋之的先生的《群猴》吗?”他说:“那是正经话剧!要搭台演出的,那用你吗?要你编的是在街头路边、联欢晚会上用的。不用多深刻,只要能揭、露敌人逗笑观众就行!”

我只念过四年书,识字有限,可是演过戏,戏演多了肚子里有水词,出敌人的洋相也不必有什么顾忌。我在发挥充分的想像力状态下连说带比划,编了个化装相声就叫“国大代表”,拉出去在群众会上一演还真叫座。我们团老作家张拓同志兼任“歌与剧”主编他正找演唱材料发表,看了演出就叫我把词抄到纸上送给他。我说:“有的字我会说不会写。”他说:“不会写就空着,我给填上。”就这样完成了我的处女作。因为有不少字是他给我补上的,所以他给我柿子时还留下两个自己吃。

后来战争打起来了,文工团由搭台演戏改作火线鼓动工作。白天打仗出英雄事迹,晚上我们编成快板歌词演出。行军时则要随编随唱。部队在路当中行军,我站在路边看。看见走来的是炊事员,顺嘴就编:“炊事员饭菜做得香又香,大葱煎饼白菜汤,同志们吃了打胜仗,又抓俘虏又缴枪……”战士们不管这有没有模仿痕迹抄袭嫌疑,听见唱的是他们,马上乐得合不上嘴,一边喊口号:“谢谢文工团同志打气厂一边加速前进。我见收到效果,也打心里高兴。感到总算为战争尽了份责任。宣传科需要文艺材料编战地小报,我记录下一段交给他们,油印出来,我就成了撰稿人。

那时候问我:“为什么写作?”我只会说:“服从命令。”但事过半个世纪。我才发现虽以执行命令开头,但坚持到后来就有了主观因素。事实是我爱上了这种劳动方式,它能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全国解放,进入和平建设环境,再唱‘‘炊事员饭菜做得香,又抓俘虏又缴枪”没有人听了。我奉命换一种生存方式,从演出团体调到了杂志社。好在编快板编小说都是在“编”字上下功夫,我学起来总比学数理化容易点。就照葫芦画瓢写起小说来。195 1年,在赵树理同志编的《说说唱唱》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

这时问我:“为什么写作?”

我的回答是:“木鱼改梆子,将就材料。人总要有一技之长。学别的没条件,只好写小说。”

写到1957年,惹出祸事,奉命停笔,改作体力活劳动。“文革”中在造反派关照下当了10年反面教员,本以为除了写悔罪书不会再动笔。后来“四人帮”垮台了,邓小平同志领导拨乱反正,又给了我艺术上第二次生命。写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写不写是态度问题。国家和人民的恩德无以为报,只好又拿起笔来。

难忘“七战七捷”——观电视剧《七战七捷》有感

我是怀着感动和感谢的心情看完电视剧《七战七捷》的。感动,是因它写得好,准确真实地再现了我军这段光荣战史,写出了我党我军领导者统筹全局、灵活坚定、英明果断、团结民主的风范,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粟裕等无产阶级军事家的伟大形象。感谢,是因为李传弟、梁泉两位战友完成了我无力完成而向往已久的心愿。粉碎“四人帮”后,“新四军老战士合唱团”在大会堂表演完,粟裕同志走上台来问候大家时,一位战友就对我说:“你应该写写‘七战七捷’!”我没有金刚钻,不敢揽这件大瓷器,可是我希望早日能有人写出来。

“七战七捷”不是一般意义的“胜仗”,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我们被迫自卫的“首战”。三年解放战争,胜仗我们打得不少,莱芜、鲁南、孟良崮,规模比它大,战果比它多,但那时我们已有大兵团打运动战的经验。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已成为全体指战员的共识。“七战七捷”时,我军刚从“反围剿、反清乡”状态中走出来,因此,它在战略、战术上带有开创性!

抗战8年,新四军浴血奋战,在江南、苏中、苏北,从侵略者手中夺回大片地区,开辟了敌后根据地,建立了民主政权。减租减息,发展生产,人民参政,老百姓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都得到极大改善。日本投降时国民党军队大部都还缩在大后方;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高涨。蒋介石既要敷衍民众,也要取得调运、部署部队的时间,请毛主席去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中国共产党真心希望和平,顾全大局,忍痛把一些根据地让了出来。当时,我和梁泉同志在新四军文工团,迎接广东撤来的东江纵队,慰问过浙江、江南北撤的部队,是含着眼泪工作的。可是国民党军队被美国军舰、飞机载运到作战位置后,就毫不手软地朝我们开起火来! 1946年3月26日,刘峙指挥8个整编师外加两个旅,共22万人,在中原向我新四军五师发起突然攻击!接着蒋介石在南京向我代表团发出最后通牒,限期要新四军撤出苏中,苏北,退到陇海路以北!同志们怒火填膺,纷纷写决心书,要用鲜血保卫我们的战斗成果,保卫根据地人民。可是形势不容乐观。从全国说,国民党部队有430多万人,主力部队都已换成美式装备。我们只有装备落后的120多万正规军。从地区说,苏中前线国民党有5个整编师外加交警大队,共15万人,而我们只有3万人。装备敌强我弱,人数我少敌多。

“七战七捷”,是我党我军统帅部、领导人之间团结无间,实事求是,讲科学,讲民主,讲党性之捷;是我军指战员勇猛顽强,前仆后继,为正义而战之捷;是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保卫自己的生存权,民主权之捷!在这样的英雄军民面前,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挥枪舞剑、气势汹汹也罢,口沫横飞、指手画脚也罢,都只能落得个丢盔卸甲、兵败如山倒!

电视剧《七战七捷》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辉煌历史,其作用是很大的。它让过来人不忘前辈对我们的言传身教,继承革命传统,永葆战斗青春;让后来者体会创业之艰难,知道幸福生活得来不易,珍惜它保卫它,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祖国为人民建业立功。

梁泉和传弟是我的老战友。他们年大之后,离而不休,以笔代枪,顽强拼搏。《七战七捷》写得既合历史真实,又有艺术魅力,叫人看得有戏有益,有趣有嚼头。最可贵的是塑造出粟裕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一大批革命领导人形象,都写得性格饱满,有声有色。

初进上海

从电视上看到,南京人在举着火把庆祝大军渡江35周年,这才想到,过长江、打南京、进上海,已是1/3世纪前的事了。

35年前4月22日晚上,我们到达八圩港待命,同志们站在岸边,望着那浩浩荡荡的一江春水、望着江南的火光,真是感慨万千。“我们要过江了!要解放全中国了,要成为国家的主人了!”胜利者的喜悦和自豪使我们久久不能入睡。大家坐在江边谈了多半夜,谈话的原词句我已记不清楚,但是那中心内容,我并未忘记。说起来惭愧,竟连一句电影上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说的豪言壮语也没说。大家这一时刻,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感是十分强烈的,但由此引出的问题最多的倒是谈自己和别人的缺点。因为同志们心里的一个共同感觉是“胜利来得这么快,自己太缺乏准备。怎么能带着这些毛病过长江去呢?过了江我们每个人在群众面前都是党的代表、都是军队的代表。咱这样儿行吗?”

23日下午,我们渡过江,到了江阴,随后是进常州、进苏州。在我的印象中,那一阵每个人都突然尊重起自己来了。本来一向军风纪不整齐的人,注意起自己的皮带扎得正不正,绑腿打得紧不紧了;本来爱调皮说怪话的,变得严肃庄重了;本来生活上有娇气的女孩子,这几天竟然比在艰难的环境中更能吃苦了。而且,大家的脾气也好了起来,互相间团结的气氛也更浓,不大发生在吃败仗时(请原谅我的实话,我们的队伍偶尔也会打败仗的)同志间说句笑话就火冒三丈的事了。

这样一种自尊自爱的情绪引出很多好人好事。

至今上海一带的老人,回忆起解放军进城时,那种严格的纪律性,高度的自觉性,仍然赞不绝口,怕都和这种情绪有点关系。别人当时怎么想,我不清楚。我自己经历的几件小事是记忆犹新的。1949年5月25日晚,我们从苏州的木镇出发,乘卡车奔赴上海,从半夜就下雨,路上车马又多,一路总抛锚,直到第二天天黑才从造币厂那边进入上海,雨还没停,不知为什么又在上海市内兜起圈子来。上海人十分热情,卡车每在一个地方停下,不知从哪里就会聚集起一堆人来,围着车子鼓掌,呼口号、扭秧歌。走到金神南路,车又被群众围住,喊跳之后,有人站到卡车前发表起演说来:“1945年国民党进上海时我们也这样欢迎过,可是他们叫我们失望了。我们抛弃了他们。希望今天这个欢迎会不再带来失望,希望共产党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好领导,希望解放军永远是人民的子弟兵……”那时我们都很年轻,被群众的情绪激动得热血沸腾,也跳到车顶上去讲话:“我们是人民的队伍,我们永远和上海人民团结在一起,建设新上海!”这样跳呀,喊呀,走走停停,直到后半夜才找到个驻处,竟是静安寺路汤恩伯的公馆。

这是一处极精致、极富丽的住宅。一切设备在那时代都是最先进的了。司令先生走得仓促,室内一切都原样没动,餐柜上摆着菜点、厨房里放着整箱的法国名酒,冰箱中有现成的各种食品。墙上挂的,桌上摆的,箱中装的东西且不说它。当时正逢夏天,各个房间里都摆了几把团扇和折扇。每把扇子上的画幅和诗词看落款都出自名家。试想一下,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么个华贵官邸,又确切无疑是敌产,突然闯进上百名饿了一天一夜、淋得透湿冰冷的造反派老爷会出现什么景象?当时这些大军——真正在火线上和敌人拼过命的“大军”,不是“文化革命”中专拿皮带、木棒凌辱革命者的“造反大军”们,一连住了几夜,整幢房子连一块糕点、一把扇子也没有丢失。检查纪律时,只发现放在地下室一个桌上的半瓶“威士忌”挪了位置。追查的结果,是一个战士见上边都是洋字,以为是药水,拿来要为一个战友治咳嗽,发现不灵,赌气把它扔到窗外草地上去的。解放军的纪律当然是严的,但再严的纪律,若不自觉遵守,也等于零。那一天,别人怎么想的我不知道,我在饿得发晕、房中又只有我一个人时,看见床头桌子边那一盘糕点,实在想吃,甚至馋得有点睡不着觉。只是觉得一个革命者、一个肩负解放全中国重任的战士,伸手去摸那东西太丢人,太不自爱,才忍下了要吃的欲望。

过了一天,苏州河北解放了。我们移驻到新雅酒店。文工团要演出,领导派我去买几盒化妆油彩来,我们以前用的油彩,是金城工业社出品的。我一出新雅酒店的门,就跟人打听金城工业社在哪里?人家告诉我在打浦桥,(也许是提篮桥,记不清了)我又一路上问打浦桥在哪里?走到外滩公共汽车站,我向公共汽车司机打听路,那司机说:“不用问了,你乘我们车去好了。”我说:“我没钱买票。”(因为领导给我的钱是买油彩用的,没说可以坐车)车上好几个乘客便说:“上来好了,欢迎解放军,我们替你买。”我再三谢过他们,仍然步行走了下去,路实在远,而且又热又渴,那汽车对我很有诱惑力,但又感到,走下去,虽然累,心里倒是踏实、欣喜的。

这两件小事,我从未对人说过。觉得说出来实在显出我这人精神境界不高,政治上也幼稚。后来干脆连想也不再想起它。“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封我为牛鬼蛇神,叫我给他们用板车拉取暖的煤。派来与我同拉一辆车的,是位上海出来的老艺术工作者。

路上悄悄谈起当时许多怪现象,他感慨地说:“上海解放时,我才20几岁,是自动冒着雨跑出门去迎接解放军。那时的解放军和从解放区来的干部是真好,群众怎么会不爱戴?办的每件事都为群众着想,人民怎么会不拥护?那股劲头要一直保持到今天,中国该是怎么个样子啊!”于是我又想起这两件事,并且觉得也并不见得精神境界多么低下和政治上如何幼稚了。对于信仰的理论,那种虔诚态度,那种一丝不苟、身体力行的作风,究竟是好的。即使所做的事细小琐碎,也比那说空话说假话言行不一的好;那种革命者的自尊感,尽管难免还有幼稚、简单之处,究竟要比造反派们把别人不当人,把自己也并不当人的野兽哲学光明正大。

那天我拉完车回到牛棚,我又想起在上海金神甫路的那场即兴演说,我想。我们那时太单纯,真正缺点在于天真轻信,没想到在我们队伍里还混有张春桥、姚文元之类劣种!我想,中国共产党并不只是由我们这一批毛头小伙子组成的,想把我们的党和军队搞垮怕还不会这么容易!可惜我不一定会看到雨过天晴的日子了。

但事情并不像我想的这么悲观,老一辈的革命家们,竟以闪电的速度、霹雳的声势,迅速果断平息了这场灾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们又重新获得了发言权。今天如果在原来的金神甫路那条街上,又碰上35年前参加过那个即兴欢迎会的人,我们可以挺着腰板来大声讲,当年他们的希望没有落空,我们的诺言不是空话:“共产党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好领导,解放军永远是人民的子弟兵。”

开国之日在南京

来到这个世界上已过了两万多个日夜。但留下清楚印象,能久记不忘的日子屈指可数,粗估一下绝占不了总数的千分之一。其中有一天就是1949年10月1日。

那一天我在南京,当时的身份是新华社华东海军支社的见习记者。

我说的“久记不忘”,不是指天安门上的开国大典,南京人民的庆祝游行。这个谁也记得,印象都差不多。难得的是还记着几件只与个人有关的小事。

同类推荐
  • 冷日子 暖日子

    冷日子 暖日子

    《冷日子暖日子》是裘山山的散文作品集。作品曾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冰心散文奖,四川省文学奖,巴蜀文艺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以及夏衍电影文学剧本奖等若干奖励,现为成都军区《西南军事文学》主编。《冷日子暖日子》收录了《数字化决定》、《滞后的人生》、《我的教师生涯》、《有儿自远方归来》、《大声咳嗽》等作品。
  • 山中杂记

    山中杂记

    冰心最喜爱的文学形式是散文,她的散文常给读者一种近似抒情诗和风景画的美感。母爱和童真的内容占重要地位,她的散文文笔清倩灵活,清新隽丽。《山中杂记》就是用孩子般的天真、固执、极端的语气,谈“海”与“山”的比较,从颜色,从动静,从视野,从透视力,力争“海比山强得多”,甚至诅咒发誓:“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杀,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而对于诸如颜色的感受与思索却又是成熟的,在颜色的议论里包含了丰富的、哲学的、历史的,甚至心理学的内容,由此而产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评价完全是现代的,文中描写“海”的文字,最能显示冰心的散文艺术个性。
  • 非牛非马集

    非牛非马集

    所收入诗词为作者退休后所写诗词作品中精选二百首而成。按文体分为六辑,有诗词、对韵,有唱和、歌谣,有杂体、古诗。大多是作者退休后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内容上贴近现实,长于针砭时弊;手法上偏于讽喻,富有幽默感。
  • 岁月的情帆

    岁月的情帆

    “在一层鹅黄霞影余辉里,一对对归巢的鸟侣飞鸿携翅低吟,又轻悄柔缓地停栖在深灰色的晓夜丛林中。”作者记录下的故事大多是平淡的,夹带着他自己的情感独自品味生活,如他所说“回味人生聚散无常,也恰是这一点,使我们更应该格外珍惜这份心灵默契通达的和悦。”
  • 趣味智破韬略(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智破韬略(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热门推荐
  • 博济方

    博济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拽萌丫头遇到恶魔校草

    拽萌丫头遇到恶魔校草

    初进酒吧遇醉汉调戏,没想到救我的竟是恶男韩洛荻。面对青梅竹马的好友迟弥的追求,高小莉,婉玫的阻止,我与他韩洛荻是否还能在一起,高中到大学,我与他人影相随,猜测,怀疑,陷害,坠入大海,再次相见,却是四年后即将成为人妻时,唤醒的记忆,当伊恩洁再次回国,她的韩洛荻是否依旧如初,本以为会是好的开始,情敌再次坠入,竟没想到却是兄弟,互相厮杀,误会,猜测,困扰,却又将两人狠狠拆开,知道更加确定彼此,才步入殿堂,一场经过生死的唯美爱情。。。。
  • 欢乐颂之二二零四

    欢乐颂之二二零四

    从外地来上海打拼的樊胜美、关雎尔、邱莹莹三个女生合租一套房,与高智商海归金领安迪、魅力超群的富家女曲筱绡同住在一个名叫“欢乐颂”的中档小区22楼。五个女人性格迥异,各自携带着来自工作、爱情和家庭的困难与不如意,因为邻居关系而相识相知,从互相揣测对方到渐渐接纳彼此并互相敞开心扉,在这一过程中齐心协力解决了彼此生活中发生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并见证彼此在上海这座“魔都”的成长与蜕变,现在有多出来一个洛伊,他们之间又会有怎么样的摩擦呢。
  • 好习惯从小培养

    好习惯从小培养

    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撒播一种思想,就能收获一种行为:撒播一种行为,就能收获一种习惯;撒播一种习惯,就能收获一种人格:撒播一种人格,就能收获一段光辉的人生旅程。《好习惯从小培养》通过具体事例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如何养成独立自主、乐观自信、自我约束、合作友善、诚实守信等好习惯。当然,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也同样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好习惯从小培养》里也为家长们提供了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有效方法和建议。
  • 重生之日常

    重生之日常

    普普通通的生活忽然被打破了,只因前男友的一个短信,现代女白领唐悦在赴约路上被雷击中,意外重生到高考结束之后,她会怎样利用现有的信息生活的更顺心呢?爱情路上,她又能否重新把握住真爱?萧燚风,成功的创业家,心里的爱人究竟是谁?面对不一样的恋人,他又是否会坚持?那些过往的解释和分手信究竟被谁拿走了?那份决然的回复又能否打败异地恋的两人?···本文只是描写简简单单的日常生活,有些小幽默,小感动,有误会也有喜悦,慢热型,平凡但可细水流长,也许就有你的日常生活。
  • 破古荒天

    破古荒天

    他是神之弃子,只因生错了地方,灵气过于稀薄,无法修炼,自九方天帝的出现,他的未来发生了转机,九方天帝欲要夺舍他,可却被他夺取万古记忆,他的辉煌之路,才真正开启。
  • 异类之魂

    异类之魂

    人,兽,神,仙,妖,鬼,魔彼此眼中的异类,是否拥有相似的魂魄?像人的神,像妖的仙,像魔的人,像仙的魔.......谁有能分清其中的差别。
  • 重生之丧尸王

    重生之丧尸王

    卧槽,为什么别人重生是魂穿到古代什么的,而他要重生回14岁时丧尸爆发的时候?!而且还是末日的前一天?!!呜呜呜~他不想在体验一次在丧世被丧尸啃咬的滋味了!这次老子要把该死的丧尸踩在脚底,自由玩转丧尸世界!小爷我要当丧尸王!!【又名:重生之末日丧尸王】
  • 空舰导弹科技知识(上)

    空舰导弹科技知识(上)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 我的爱,正式上映

    我的爱,正式上映

    沈熙,一个孤儿-------迷茫的追寻自己的身世一个稳稳当当的学霸,遇到“他”便成了跌跌撞撞的女孩。楚寒,一个典型的霸道总裁---------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一个傲娇冰山大帅哥,遇到“她”便成了温柔体贴的标准暖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