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欧潮商中,以潮阳、普宁、揭阳籍为主,他们对祖国有高度的认同感,但又不排斥自己对原居住国的热爱,即在两国国籍上保持双重认同,在血缘关系上,他们认同自己是潮州人,在地缘上又认同自己来自印支地区。如百华联谊会的成员主要就是来自老挝百细地区的潮州人。
据资料显示,目前大约有150万左右华侨华人生活在欧洲大陆,潮商大约有60万人,占40%。这足以说明,潮商的欧洲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体。潮商在欧洲华人中所占比例虽然低于浙江温州、青田籍华人(约占50%),但却是最早到来的一支。
在所有的欧洲国度中,都可以找到潮商的影子。历史上,由于法国与印支各国的殖民地宗主国关系,印支逃难到欧洲的潮商大部分集中在法国,大概有16万人,他们主要居住在大巴黎地区,在巴黎十三区、美丽城和龙城唐人街等地已形有相当有规模的潮商社区。13区內林立的中文招牌、鳞次栉比的商店,琳瑯满目的中国商品吸引着众多观光客,也使13区成为巴黎地产价格最高的地区之一。法国潮商于1986年5月成立了法国潮州同乡会(后改为法国潮州会馆)、法国华裔互助会、华裔融入法国促进会、百华联谊会等社团组织。
英国、德国也是潮商分布比较多的一个国度。在鲁尔地区的奥帕豪森成立德国潮州同乡会于1992年6月成立,这个同乡会的成立,使德国的潮商们有了一个交流市场行情的场所,可以使他们的消息更为灵通,这也充分体现了潮商相信老乡的理念。但与法国不同,德国潮商比较分散,散布在全德100多个大中小城市,人数相对集中的城市有柏林、汉堡、法兰克福、慕尼黑、纽伦堡、不来梅、杜塞尔多夫、斯图加特等,但一直未形成大规模的聚居区。
与德国、英国不同,比利时的潮州人相对较少,大概只有400人左右,多数居住在首都布鲁塞尔。在安特卫普港口也有很多潮商。其余乡亲即散居全国各地,在北部荷语区较多,南部法语区稍少。1991年7月在布鲁塞尔成立了比利时潮州同乡会。
在葡萄牙首都大里斯本地区、北部大波尔图地区和南部的FARO地区。聚集着一部分来自非洲、澳门等前葡萄牙殖民地的潮商。
对商业明锐的洞察力,使潮商从来不会错过任何一次发展、壮大自己的机会。在欧洲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潮商不失时机地利用原有的商业网络和广泛的乡情关系,大力拓展事业版图。在潮商的骨子里,给别人打工只是积累原始资本的一个过程,在有了一定积蓄后,他们开始购置铺面,经营杂货、食品、饮食等生意,有的进入了贸易行业。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旅欧潮商在经营中国产品进出口贸易方面也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旅欧潮商的商业嗅觉极其灵敏,他们会抓住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目前,他们的商业触角已伸入到制衣、餐饮、食品、杂货、旅游等众多行业。在父辈们的“江山”庇护下,年轻的潮商们正越来越多地进入主流社会,从事医疗、律师、科研、电脑、保险、信贷、房地产、高级会计师、财务咨询等行业发展。在潮商涉及的各个行业中,涌现出不少领头羊和成功商人。如靠食品行业起家的陈克威、陈克光兄弟、经营巴黎士多公司的郑辉,他们的企业已经跻身法国著名大型企业行列。其他的有经营餐饮业及进口中国茶叶的陈顺源,快餐连锁店的卢祥明,酒楼业的黄明山、吴汉龙,食品加工的陈培辉、蔡汉忠,电脑业的黄子能、吴俊义,旅游、金融业的丁启裕等等。目前法国的电脑销售业有60%掌握在来自老挝的潮商手里。
在欧洲,潮商做的最成功的行业应该是食品超市。潮商自古就有艰苦耐劳、勤俭等优点,超市的微利特性以及艰苦的环境都可以是潮商的经营思想和性格发挥到极致。在货源和人脉的问题上,潮商的同乡会再一次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老一代潮商无论是生意市场还是社交范围,都主要局限在华人社区。进入新世纪后,由于华人的消费市场趋于饱和,为了开拓新的市场,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新一代潮商将眼光放眼全球,他们开始走出华人的圈子,更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年轻的一代由于受过欧美等国国等教育,善于运用当地语言和现代营销方式向欧洲人推介产品、品牌,成为助推华人企业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股新锐力量。
与从商的成就相比,潮商在欧洲的政治力量还较为弱势,无法与东南亚潮商相比。只在法国的情况稍好一些,法国潮商已完全融入当地社会,与法国的本土人同进同出,均等就业和生活,有的当选为市议员。普宁籍的陈文雄当选为欧洲华人最大的聚居区巴黎十三区的副区长,为法国首位华裔副区长。
代表人物:陈克威
陈克威,法国华人企业家,祖籍普宁大长陇村人,1934年出生在老挝的一个华人家庭,一家人靠父亲做小生意度日。1952年,17岁的陈克威看到父亲刚过40岁就因操劳过度累弯了腰,很不忍心。于是,他放弃了高中学业,开了一家小商店,后又做起木材生意,与父亲共同负担起家庭的重担。
1975年,陈克威和弟弟陈克华到法国寻求发展。经过一年的考察,他们把眼光放在了中国及亚洲食品的进口与批发上。1976年6月的一天,“陈氏兄弟公司”在巴黎12区一条不起眼的街道上开业了。刚开始,由于对法国市场不甚了解,也没有固定的客户,一切都在摸索中进行。从亚洲进货运到欧洲路上就需要2个月时间,有的商品到了法国,市场已经不需要了。赔钱的事经常发生。兄弟二人不断总结经验,采取了小批量进货,边卖边进的做法,逐渐开通了发展道路。
上世纪70年代末,大批东南亚难民到法国定居,带来了亚洲文化和亚洲饮食习惯,为“陈氏兄弟公司”提供了商机。兄弟俩当即决定,迅速扩大公司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方式,由只搞批发改为批发和零售并举。1981年8月15日,巴黎第一家专营亚洲产品的超级市场——陈氏百货商场在13区正式开业。此后,公司业务稳步发展。到1987年,公司营业额已经达到2.7亿法郎,被列入法国大型商业企业行列,成为被列入法国企业名单的首家华人企业。
陈氏兄弟以敏锐的商业眼光,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不失时机地开拓业务,先后新开了4家百货公司和两家餐馆。截至2000年,公司在巴黎大区开办了8个食品超市。他们还和在泰国的另外两个兄弟联手在香港、法国和泰国建起一个跨国进出口集团公司,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华人企业之一。陈氏兄弟在法国的公司从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泰国、日本、韩国进口上万种商品。
10多年来,在法国经济发展缓慢的背景下,陈氏公司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营业额以每年近5%的幅度增长,超过同期法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到2000年,公司的营业额已超过10亿法郎。
陈氏兄弟的业务能飞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他们坚持“为顾客的需要着想”和“薄利多销”的经营原则。在主要服务于亚洲移民的同时,他们特别注意满足土生土长的法国人在饮食上的消费习惯。为提供法国食客需要的餐饮酒,陈氏公司专门聘请法国酿酒师,研制出一种适合法国人口味的葡萄酒——“中国之夜”,受到法国人的青睐。在新世纪到来之际,“陈氏兄弟公司”制订了新的发展战略,决定扩大公司的经营范围,调整投资方向。从1990年起,公司开始向科技、运输和传媒等领域投资,如今已完成了把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节目引入法国、在中国河北唐山建立“豪门”啤酒生产基地等项目。“陈氏兄弟公司”的非凡业绩得到了法国社会的认可。1991年10月,以促进法、中经贸合作关系为宗旨的法中委员会正式吸收它为会员。该委员会共有会员100余家,“陈氏兄弟公司”是它成立以来吸收的第一家华人企业会员。
近年,陈克威兄弟的家族企业走上了国际化发展道路,除了巴黎陈氏百货商场,在泰国有陈克齐的“世界进出口有限公司”,在香港有陈克群的“昆仲和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悉尼有“陈氏兄弟贸易公司”,在美国洛杉矶有“联亚食品有限公司”,分别经营欧洲、东南亚、中国大陆与港台、澳洲、美国的食品及生活用品,形成了国际化商业网。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生意和大生意只有规模上的不同,没有套路上的差异。从本质上来说,生意经就那点门道,只要你用心去做,就能参透其中的玄机。最重要的是,生意再小也用心去做,就可以积累经商的经验和资金,甚至找到大客户,发现大市场,一举把生意做大。生意无论大小,都要用心,这就是潮商的经验之谈。
做生意很难,很累,也很苦。特别是那些小本买卖,辛苦半天又赚不了多少钱,实在让人没有经营的动力。但是,潮商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财富是等不来的,无论做什么生意,都要用心去做,去观察,去研究,这样就能发现意想不到的市场机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用了心,就能增加对市场的理解,增强对客户心理的把握能力,在历练中培养赚大钱的本事。
潮商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成绩。想赚大钱,就要对自己狠一点。“狠”不是对别人的狡猾,而是对自己有一种强硬的态度,对未来有一种独具慧眼的胆识,能够在退缩的时候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在丧失信心的时候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商场上不相信眼泪,竞争从来都是胜者为王,如果不对自己狠一点,市场就会对你狠,就会让你失败,连胜利的机会都不给你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