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品质作为走向市场的通行证,被企业视为市场营销与竞争的利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只有品质卓越的产品,才能不被市场淘汰,品质是否能持续的卓越,其文化内涵非常重要。文化内涵在市场上的表现是质量的稳定性。在企业内部则表现为始终如一的文化信仰。即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自觉追求使产品尽善尽美的文化氛围。为了产品的卓越。现在许多企业的领导者,已经不仅仅把目光盯在技术和管理上,而且也在与员工“心贴心”、“与企业共命运”、“爱厂如家”等方面的工作上下工夫。
世界著名品管大师对此也有阐述。克劳士比说“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好、优秀、美丽、独特等术语都是主观的和含糊的”。
戴明说“品质无须惊人之举”。他进一步解释说“品质管理不像拧开水龙头那样一蹴而就,品质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哲学,一种习惯,是一个企业的生活方式”品质就在平凡的点点滴滴的工作中。
费根堡姆说“品质是一种道德规,它与人员的观念,信念是相关联的”。大师所说的道德规范,观念和信念就是品质文化与其外化的品质习惯。
老字号为什么可以经营长久?因为老字号专注品质。现代社会是一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任何一个商人想要在竞争中获胜,都需要有正确的经营方向。一般来说,高明的决策者不会不分轻重,把有限的资源全部分散,而是会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发展自己的产品,造就品质第一。
质量是品牌的竞争之本,体现了商家的经济实力和净胜,是企业发展的百年大计,千秋伟业。可以说,没有质量就没有品牌。做生意,必须先抓产品质量,否则,即使品牌树立起来了,也不会长久。
有质量未必有市场,但没有质量就一定没有市场。质量就是商家的生命,这个观念被许多商人喊了十几年。但是,能够把质量贯彻到细节,并且始终坚持到底的,却寥寥无几。因此,只喊口号而不好好抓质量的,没有一家不受挫的。
为什么潮商能够把生意做大,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他们把质量放在了第一位。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服务质量,品质已成为潮商敲开成功大门的钥匙。有了质量保证,他们就赢得了信誉,有了好口碑,也就有了持续发展和把生意做大的定海神针。
潮商李松坚是名园集团总裁,他对“品质”有着切身的体会。他开发的明园世纪城投放市场后,受到热烈欢迎。有一次,他在电梯里遇到一位老太太,聊天之中,李松坚了解到,老人家曾经到别的地方居住过,然而还是喜欢住在明园世纪城。
问其原委,老太太说:“女儿家房子住不惯,住在那里就头晕,而住在明园就不晕。”细心地李松坚专门请教了结构学专家,原来板式结构的房子因为墙体过于单薄,当遇到大风时,就会产生轻微的晃动,从而引起人体不适。
由此,李松坚明白了,要开发敦厚、稳重的结构,避免这个缺陷。这种追求品质的做法,让李松坚开发的项目屡屡受到市场的追捧,引得买房人纷至沓来。
潮商打天下,靠的就是过硬的品质,这是他们赢得市场的法宝。对品质的追求,体现在两个方面:
(1)坚持质量导向。
货真价实,简单的几个字,实际上道出了经商的真谛。潮商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不仅仅是为了追逐利润,这让他们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把生意做得足够大。
“没有品质作保证,冲的快,死的更快”,潮商取得成功后,没有追求快速发展,而是更重视产品和服务质量,这让他们锻炼了扎实的基本功,不怕任何竞争对手。
反过来,有的商人追求立即见效的经营策略,痴迷于风险投资、资本运营,而忽视了品质的提升。结果,完成规模扩张、大规模并购后,往往因为产品和服务质量没有跟上,陷入了裹足不前的境地,最后真正成功者寥寥无几。
(2)在细节处彰显品质。
潮商为了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不遗余力抓细节,将精益求精做到了每个环节。李松坚在开发楼盘的过程中,聘请专业公司前期介入,仔细考虑每个户型的通风、采光及每一根柱,并在实用性、舒适性上尽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书:“提高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隐藏在产品的质量中。”
越是成功的商人,越不敢忽视质量。潮商把质量、品质看作企业的无形资产。他们认为,品质有保证,才能拥有叫得响的品牌,从而拥有质量的主动权。
一个公司不仅要在质量上把关,还要具备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管理人才以及以完善的售后服务为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更新,永无止境地追求高品质。
在那些亏损倒闭的公司中,质量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东西。殊不知,忽视了质量问题,公司的生命将慢慢地受到蚕食,最终被市场无情的淘汰。
如何提升产品品质?
如何提升?企业可从“成功学”的“认识、决心、行为、习惯”四大方面给予考虑。
认识篇
七件质量兵器
为顾客提供产品(实物和服务),就宜从顾客的角度认识清楚质量概念,质量是顾客感受到的东西。除了向顾客交付实物质量之外,还交付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质量。因此,如果要提升品质,想让顾客认知、满意和忠诚,就应全面提升七件质量兵器的威力:
兵器一:品牌美誉——树立自己良好的品牌经营策略,让顾客认为品质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兵器二:窗口感观——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让顾客亲身感受公司的产品品质;
兵器三:先锋形象——永远争取行业第一,提到公司产品,就能想到品质第一;
兵器四:现场体验——可以组织顾客到公司的生产车间实地参观;
兵器五:定位——永远的第一,永远的行业领跑者;
兵器六:保证——永远把顾客的需求当做公司前进的动力,力争产品无瑕疵;
兵器七: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公司的态度就是顾客满意。
综上所述,兵器一至五是顾客对你作感性认知的过程,对新顾客有一定作用;
兵器六是顾客对你作理性体验的过程,是“凭实力说话”的务实过程;
兵器七是顾客对你作“感情测试”的过程,是友情或是敌意的催化过程,是你对顾客重视和尊重程度的表现标尺,你做好了,也就架起了请“满意顾客”跨入“忠诚顾客”行列的阶梯。
决心篇
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有点像登山。有时只要跨过一座小山很简单,但有时却要翻过一座雪山很艰难,而这时我们就变成了一名登山者,面对眼前的山头或山峰,关键是看是否有决心要征服它了。因为我们在预想征服者的胜利与喜悦时,更要充分意识到将付出诸多的心血以挑战这一路上的艰辛,只有当目标已明确、艰辛已预料、登顶的决心已坚定,而不仅仅局限于口号,我们才会全身心地准备、投入,才会敢于面对任何的艰难险阻,当遇到挫折时才会不懈努力而敢于战胜困难。
余世维在《赢在执行》中强调,我们咬咬牙“载人航天飞船就上天了”,但如果我们不咬牙“可能连螺帽也做不好”。可见“咬咬牙——决心”的重要性。
行为篇
做品质,常说有“保证、预防、控制、检验和完善”五种行为表现,其中就目前国内一般企业现状而言,应关注以下行为:
(1)保证行为之“设计质量”和“产前准备”(技术装备、人员状态、物资准备、技术规定、监视计划、验收计划、监测装置)等。
(2)预防行为之“利用预防性品管工具”。
(3)控制行为之“应用SPC对趋势和现状作数据分析”和“开展系统地过程审核及产品审核”等。
(4)检验行为之“进厂原料型式检验”和“从顾客角度作最终检验”等。
(5)完善行为之“依赖跨职能小组自主管理”和“把供方和顾客综合到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中”等。
如何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从管理角度,行为要在质量管理体系下规范。对此,要在业务流程上更加有机的规定和实施“保证、预防、控制、检验和完善”五种行为,并实现速度与效率的优化。
习惯篇
习惯左右着我们质量的高低,而习惯的形成是我们质量文化的沉积,是我们价值观的引导。
(1)质量交付评判的依据:符合标准水平→顾客可接受水平→顾客满意水平→超越顾客要求水平。
(2)对质量表现的认识:注重产品特性的一元质量→注重产品特性和一致性的二元质量→又加上服务、环境、职业健康的多元质量。
(3)质量管理体系推动的主力军:品质监管部主推体系→分厂主动推子体系→职能单位带动体系。
(4)质量监管运作模式:定期专项监管→化整为零的日常自控/通报流程监管,并结合外部定期审查。
(5)处理质量问题的资源:自力更生做品质→跨职能“通力合作”提升品质。
(6)质量管理关注的范围:关注外部顾客→内部顾客原则→“供方、内部、顾客”综合进企业品管链。
(7)质量管理的预防概念:直接试产验证→先设计审查、生产准备再试产;质量问题发生后的被动改进→产品主动升级换代的持续改进。
认识——最简单,容易达到。
决心——有点难,因为往往要有恒心。
行为——很关键也很难,但似乎不紧迫,因为太阳每天升起,但实际上,质量正是我们行为的结果。
习惯——很重要但牵涉面太大且有点务虚,似乎也很难;但提及的七点若能适宜地建立,将是我们的质量价值观,将为一切经营决策、生产活动提供一致的原则。
认识影响决心,决心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左右着我们的质量水平,而卓越品质其实是习惯的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