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单于兵强,控弦四十万骑,数若北边。上患之,问敬。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革,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陛下恐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敬曰:“陛下诚能以適长公主妻单于,厚奉遗之,彼知汉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馀彼所鲜数问遗,使辩士风喻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外孙为单于。岂曾闻孙敢与大父亢礼哉?可毋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泣曰:“妾唯以一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为公主,妻单于。使敬往结和亲约。
敬从匈奴来,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夕可以至。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夫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与。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冠,东有六国强族,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安枕而卧也。臣愿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杰名家,且实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上曰:“善。”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馀万口。
“译文”
高帝从平城返回,韩王信逃入匈奴。这时,冒顿单于的兵力强大,能射骑兵四十万,数次进犯北方。皇上为此忧虑,问刘敬。刘敬说:“天下刚刚平定,士兵被战争拖得精疲力尽,不能再用武力征服匈奴。冒顿杀了他的父亲得单于之位,以群母为妻,凭靠武力施展威风,不能用仁义劝说他。如果能够从长远计议,让他的子孙称臣,可是陛下恐怕不能这么做。”皇上说:“如果可能,为什么不能做?只是怎么去做呢?”刘敬回答说:“陛下如能让嫡长公主嫁给单于为妻,赠给他丰厚的礼品,他知道汉公主为妻的厚意,匈奴必定会立为单于王后,生的儿子必为太子,以后会代为单于。为什么呢?因为匈奴贪图汉的厚礼。陛下每年给匈奴单于多送几次礼品慰问,顺势派使者辩士有礼节地教导他们。冒顿活着,单于当然是陛下的女婿,单于死了,则陛下的外孙就是单于。哪里听说过外孙和外祖父对抗的呢?军队可以不用出征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匈奴臣服。如果陛下不愿派长公主,而让宗室中和后宫的人去冒称公主,他们也会知道,就不肯以她尊贵,亲近她,那也就没有用处了。”高帝说:“好。”想派长公主去。吕后知道后,日夜哭泣,说:“我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为什么要把她扔到匈奴去呢!”皇上最终不能派长公主,而选了一位家族中的女儿名为长公主,嫁给单于为妻。派刘敬前往缔结和亲之约。
刘敬从匈奴归来,说:“匈奴居住在黄河以南的白羊王、楼烦王两部,距离长安很近,仅七百里,骑马一天一夜就可到关中。关中刚经过战争破坏,人口少,但土地肥沃,可以增加人口。诸侯初起时,如果没有齐国的田氏,楚国的昭、屈、景氏等王族就不可能兴盛。如今陛下虽然在关中定都,而人力却少。北部靠近匈奴,东部有六国的宗族,势力强大,一旦发生兵变,陛下是不能高枕而卧的。我希望陛下迁徙齐国的田氏及楚昭、屈、景,燕、赵、韩、魏的后代宗族及豪强名门来充实关中。局势没有变动则可以防备匈奴,诸侯如果叛乱,也足可以率领他们向东讨伐。这是增强政权基础的方法。”皇上说:“好。”于是派刘敬负责将上述各个宗族大家迁徙到关中十余万口。
“点评”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有多种形式,见诸历史的有力服、德服、和亲、质之以盟、力服与德服并用等。其中最好的也是统治阶级能够做到的政策就是和亲政策。这正如翦伯赞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和亲政策,在今天看来已经是一种陈旧的、过时的民族政策,但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却是维护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最好的方法。”最早提出这项政策的就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娄敬。
这里所说的和亲,指的是汉朝与匈奴之间的联姻。匈奴是蒙古草原上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擅长骑射,自战国时代开始,时常侵扰中原国家。秦代,秦始皇派遣蒙恬将军统率数十万大军北伐,将匈奴人驱逐出河套地区,并修筑了用以防御匈奴的万里长城和从咸阳至长城间的国防公路——直道。秦末,中原大乱,兵燹连天,无暇北顾,匈奴人于是趁机卷土重来。尤其是冒顿单于杀父登基以后,统一各部,势力强盛,统治了大漠南北广大地区,庞大的匈奴军事共同体正式形成,这时的匈奴仅骑射的士兵就多达三十余万人,对新建的汉朝政权构成严重的威胁。
汉高祖二年(前201年)春,刘邦借口北伐匈奴,将韩王信由颍川徙封到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不久又徙封到马邑(在今山西朔县)。这年九月,单于率领匈奴人大举入侵,围攻马邑,韩王信投降匈奴,然后与匈奴连兵进攻太原,兵临晋阳城下。汉高祖闻讯,于当年年末、次年年初,率军亲征,娄敬作为郎中,也随驾北上。当时正值严冬,天寒地冻,风雪交加,汉军士兵冻掉手指脚趾的人不计其数。冒顿单于见状,就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在晋阳城下与汉军刚一交锋就佯装溃败,各路汉军乘胜追击,进展迅速。高祖被这一连串的小胜利冲昏了头脑,竟想寻机决战,一举解决匈奴问题。于是先后派遣十批使者前往冒顿在代谷之外的临时驻地,打探匈奴人的虚实,而匈奴人则事先把壮士以及好马肥牛藏匿起来,因此呈现在汉朝使者眼前的尽是些老弱病残的士兵以及瘦骨嶙峋的牛马。使者回到晋阳,异口同声说匈奴国力衰弱,不堪一击。高祖仍有些不放心,就派娄敬出使匈奴。娄敬回来禀报说:“两国交兵之际,按理说各方都会向对方夸示自己的优势,可是这次我去匈奴那里,所见到的只是些老弱残兵和病牛瘦马,这表明匈奴在有意展示他们的弱势,而同时又埋伏下奇兵寻机与我们一争高下,我认为匈奴是不可以打的。”此时,汉朝已派数万大军越过句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正向北火速挺进。高祖听罢娄敬的汇报,破口大骂道:“你这齐国的浑蛋!靠卖弄嘴皮子就混了个官做,而今竟敢胡说八道扰乱军心!”于是把娄敬铐了起来,就地关押在广武(在今代县西南),然后继续上路,日夜兼程向北开拔。为了争取先机之利,高祖撇下行军迟缓的步兵,只率领他的骑兵火速前进,然而怎料到刚抵达平城(今山西大同)白登山,就陷入三十多万匈奴骑兵的重重包围之中。汉军粮草不济,饥寒交迫,眼见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无奈中,高祖采纳谋士陈平的计谋才解白登之围。高祖返回长安后,就向娄敬征询有关对付匈奴的策略。娄敬说:“天下刚刚平定,兵困马乏,是不可以用武力征服匈奴的。冒顿杀父篡位,霸占他父亲的群妾,凭借武力作威作福,这样的人,是不可以用仁义道德去劝说的。然而倒有一个办法可以使冒顿的子子孙孙永远做汉朝的臣子,只是怕陛下做不到。”高祖急切地问道:“如果能像你说的那样,又有什么做不到的!到底该怎么办呢?”于是娄敬将和亲之计和盘托出,说:“陛下如果能把皇后所生的大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并陪嫁大量彩礼,那么单于肯定为贪图彩礼而敬爱公主,那么公主生下的儿子一定会被立为太子,将来接替单于。陛下每年按时将汉朝多余的而匈奴缺少的东西馈赠单于,同时派辩士用礼节劝诱单于。这样,冒顿活着,固然是您的女婿;死了,那么您的外孙继立为单于。哪曾听说外孙有敢同外祖父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的?这样,不需要战争就可以使匈奴逐渐臣服于汉朝了。”高祖原本就是个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而不顾父母儿女死活的主儿,所以听了娄敬的一席话,不免心花怒放,连连称好。只是因为吕后死活不肯把自己唯一的女儿远嫁匈奴,最后只好找来一个宫女冒充大公主,由娄敬陪护她前往匈奴,与单于成亲。在匈奴,娄敬代表汉朝政府与冒顿单于达成了似乎是永久性的和亲协议。
和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政治联姻。它并非首创于娄敬;先秦时代就早已屡见不鲜了,然而谈到统一的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实行政治联姻,毕竟还得从娄敬说起。那么如何评价娄敬的和亲之议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娄敬所倡议的和亲只是一种策略,是“敌强我弱”形势下的一种权宜之计,因此这种和亲从本质上说是不平等的,对于汉朝来说是屈辱的。其次,汉初和亲,虽然不能保证北部边境的绝对安全,但是长达几十年的相对安定的外部环境,为汉朝政权的巩固、国力的恢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诚如汉武帝即位之初,御史大夫韩安国所说的那样:“刘敬奉金千斤,以结和亲,至今为五世利。”比韩安国稍晚的主父偃也认为:“刘敬往结和亲,然后天下亡干戈之事。”而这又为后来汉武帝大举反击匈奴争取了充分的准备时间。再次,虽然汉初和亲的动机是很现实的,仅仅着眼于边境安全,但汉匈两家的和亲无疑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最后,汉初和亲为后世历朝历代中原政权以和平方式解决与少数民族的矛盾,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从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来看,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政策,和亲政策不时被采用,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娄敬作为这项政策的倡导者,他的历史功绩是不能抹杀的。
娄敬去匈奴议和时,发现河套一带的匈奴人距离长安最近的只有区区七百里,他们的轻骑兵一天一夜就可以到达关中,而这时的关中地广人稀,无论在人力和物力上都不足以抵御匈奴人的侵扰。因此,他建议高祖立即迁徙关东原六国王族富豪,以充实关中。在此,娄敬无疑是借鉴了秦朝的做法。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为巩固统一,下令“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可是由于关东六国贵族豪富的抵制,迁徙政策显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秦朝就灭亡了。因此在秦末反秦起义中,关东原六国贵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齐国的田姓各支和楚国的昭、屈、景三姓,更是反秦起义的领导力量。他们的势力在秦汉之际进一步壮大,在地方上拥有许多的支持者,有着很强的号召力,这对于新建的汉朝中央政权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正是出于这一层考虑,娄敬建议把他们强行迁徙到关中。他对汉高祖说:“微臣希望陛下迁徙齐国的田姓诸支,楚国的昭、屈、景三姓和燕、赵、韩、魏四国的后代以及其他的豪杰名家,让他们来充实关中。天下无事,可以用他们来防备匈奴;诸侯发生变乱,也足以率领他们东征。这可是强本弱末的策略啊!”汉高祖说:“好!”于是让娄敬主持迁徙之事,结果关东原六国贵族富豪十多万户被强行迁到关中。
迁徙贵族豪富,是汉初削弱地方分裂势力、巩固中央政权的一项重要举措。因为行之有效,所以后世又常常被人所效法,数十年后,汉武帝就曾接受过主父偃的建议,将天下豪杰兼并之家迁徙于茂陵。其目的,用主父偃的原话说就是:“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明朝人凌稚隆《史记评林》卷九十九就《史记·刘敬列传》评论道:“按传内迁都、使虏、和亲、徙大姓,皆汉初大事也。太史公只叙此四事,而敬之功业自见矣。”司马迁记娄敬的事迹功业的确过于简约,以至于我们连娄敬生卒的大致年代也无法考知,但仅凭这区区有限的资料,就可见这位山东籍人在汉代的贡献,给山东人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