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接纳和喜爱他人或被他人接纳和喜爱叫做人际吸引,但是人们大多数都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交往。心理知识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发现,人们与“近邻”之间更容易互相接纳和喜爱。心理学家怀特的研究发现,在一个居民区中,成为朋友的多数是住得比较近的人;费斯廷格的一项调查发现,住在同一层楼上的人们选择的朋友有41%是隔壁邻居,而隔一家的邻居有22%,住在走廊尽头的人们只有10%被另一端的人们选择为朋友。心理引导
生活中,这种与邻近的人交往的现象也很常见。比如,在一个新组成的班级中,我们总是喜欢与我们座位相邻的或附近的人交朋友,而对离自己座位比较远的同学,就不会主动地去交往,也不愿意去交往。为什么人们会有这种交往心理呢?原因又是什么呢?
首先,近的人更可能在生活上相互帮助和照顾,人们更多地从邻近的人那里得到回报。邻近还有助于人们形成积极的偏见。如果人们知道要与邻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方,邻居就成为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中的一部分,为了能够愉快地生活,就要与邻居保持友好的关系,并可能从积极的方面去认识自己的邻居,从而对其产生好感。
另外,邻近与熟悉有密切的关系,多数情况下邻近也就意味着熟悉,而熟悉有助于人们愉快地交往。当交往双方相互了解了对方的性格特点,彼此知道了在各种情境下如何与对方打交道才会感到愉快,双方就能建立友谊、避免矛盾。心理学家查琼克以本人的照片为材料进行的研究发现,被试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越喜欢照片上的人。其实从人们更喜欢在媒体上频繁露面的歌星、影星、体育明星,以及人们购买从广告中熟悉的产品的倾向我们也能做出这样的推论。
当然,熟悉和邻近并非总是导致人际吸引,我们最不喜欢的人往往也是我们熟悉的人或邻近的人,因为人际吸引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其次,人与人之间的相似特征是引起相互喜欢的重要因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相似性导致的吸引现象。实验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都证实了相似性的这种作用,共同的态度、信仰、语言、种族、出生地、年龄、职业,甚至身高、体重等都可能会成为人们相互喜欢的理由。人们为什么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呢?感知心理学的解释是,类似的东西往往被作为同一体被感知,人们会把与自己相似的人归为一类,而一般说来人们是喜欢自己的,所以也对与自己类似的人怀有好感。同时,由于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人们又有夸大这种相似性的倾向,正如过分夸大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与自己的差别一样,这又进一步增强了喜欢与自己相似者的程度。
最后,外貌、能力、性格等个性特征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阿伦森的研究表明,在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最有主意的成员往往不是最受喜爱的人。这可能是因为人们虽然希望与有才能的人交往,但又会因为其出类拔萃的才能感受到一种压力。人们往往不愿意与一个总是把自己显得无能、卑微的人交往,因而会采取敬而远之的做法。对于一个才能出众得近乎完美的人来说,如果偶尔表现出一点小错误反而更让人喜欢,这种现象被称作“犯错误效应”。很多名人在接受采访时故意泄露一点自己的缺点,实为高明之举,这比故意掩盖自己的短处、表现自己的过人之处效果好得多。心理指导
被他人接纳和喜爱是人的一种普遍需要。要成为一个有威信、受人喜爱的人,除了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外,也应该合理利用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同时,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也要对人际吸引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既要避免对人形成偏见,也要注意分辨对己有不良动机的人,这样才能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