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别人给予的好处,总想着做同等程度的回报。但是,如果你对别人过度的好,却可能得不到别人的回报,不利于你和对方的交往。心理知识
心理学家霍夫曼曾指出,人与人的交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它与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一样,都希望自己得到的大于付出。但是,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那么也会导致人心理上的失衡,使人感到自己无法回报或根本就没有机会回报,这样在心理上就会产生愧疚感,这种心理会使受惠的一方选择远离。
在社交中,对待别人的好要把握一个“度”。否则,人际交往中的“过度投资”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后果。
首先,对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和付出是个性成长的需要,如果在人际交往中,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
另一方面,对对方过好,可能会使对方对这种恩情感到麻木,一旦达不到原来的标准,反而会引起对方的不满,俗话说的“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引导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通常犯这样一个错误,那就是“好事一次做尽”,认为自己全心全意地对待别人,为对方着想,一定会赢得对方的友谊与好感,会使自己与对方的关系更融洽、密切,而实际上,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艾艾和苗苗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她们都是公司的新员工,而且还住在同一间公司宿舍里,所以,和别人相比较,自然关系比较近一些,共同话题也多一些。但是,慢慢的,艾艾发现苗苗总是躲着她,上班的时候不和她一起吃饭了,回宿舍的时间也晚了,经常是早出晚归,艾艾不明白事情怎么会这样。
僵局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艾艾才从别的同事那里知道了原因。原来是苗苗感觉艾艾对自己太好了,有种被绑住了的感觉,有时甚至会觉得自己快要窒息了,一点儿自己的空间和时间都没有。
艾艾终于明白了苗苗逃离自己的原因,一直以来,艾艾都认为苗苗比自己小,需要自己的照顾,所以对苗苗有点像姐姐管制妹妹一样,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人与人的相处要掌握适度原则,否则就容易过犹不及。比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能对孩子过分地娇纵,不然孩子对父母的爱就不懂感激;恋人之间如果只知道一味付出,不求回报,也会让对方习以为常,不懂珍惜;朋友之间如果一方对另一方长期地无私帮助,会使双方的关系失衡,最后甚至反目成仇。
因此,与人交往的时候,要能够区分朋友到底需要什么,而不是一味的给予,否则,再好的朋友也会被莫名其妙的热情吓跑的。心理指导
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注意双方的互动,不要一味地付出,否则,会给对方造成压力,产生亏欠或腻烦心理,这会导致受惠的一方选择离开。在给人以好处时,最好给别人留有回报的机会和余地,尽量保持两人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