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9100000007

第7章 忠告6: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

一个欲成大事的人,必须要具备科学的思维和态度,要有怀疑的品质。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德尼·奥尔特曼

科学的态度应该是相信事实而又不迷信于人类已有的知识,更不迷信权威。事实上,人的认识就是在不断地否定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起来的,人的认识也是在这一过程中一步步地接近客观真理。因此,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具备勇于怀疑的品质。

人无完人,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老师有错误的时候,要记住别轻易忽略它们,这可能是帮助我们进步的极好机会。

1945年,年轻的中国学生杨振宁来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拜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费米为师,攻读博士研究生。起初,杨振宁受费米的影响,想从事实验物理学的研究。但杨振宁并不擅长做实验,经常手忙脚乱地捅娄子。当时他所在的实验室有一句戏言:“哪里有爆炸声,哪里就有杨振宁。”

这时,著名理论物理学奖获得者、“氢弹之父”泰勒了解了杨振宁的情况,他发现杨振宁的特长是进行理论研究,于是劝杨振宁改变研究方向。杨振宁经过了两天的深思熟虑,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此后,杨振宁的研究生学业主要是师从泰勒完成的。

泰勒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导师。按照杨振宁的话说:泰勒每天都会产生几十个关于科学的新想法,并在授课时把各种想法都讲出来,然后想尽办法去论证它们。由于这其中90%以上的想法是行不通的,所以他在论证时经常会困在维谷之中,绞尽脑汁也无法自圆其说,在学生面前颇有几分尴尬。

像泰勒这样的导师是不多见的,有的人认为导师的不成熟想法对学生毫无意义,许多当老师的人也不愿意在学生面前出丑。但杨振宁却感到自己受益匪浅,因为从中可以了解一个科学家的创新性思维是怎样产生、又是如何论证的。

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与不足,能够把创新性研究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才是真正的“明师”。正是在泰勒的指导下,杨振宁打下了从事理论物理学研究的坚实基础,成长为一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并荣获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由于学生对老师都会犯的错误印象特别深刻,所以当老师出错的时候,要把注意力从嘲笑和冷漠中转移到学术上,我们要尽量避免同样的错误。

日本化学家,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福井谦一说:“科学的发展在于创新、不迷信权威。”年轻人要成才,既要勤奋,又要聪明,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过于迷信老师,因为老师也是人,都有可能犯错的时候。

敢于大胆怀疑与追问

德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曼弗雷德·艾根的恩师阿尔诺德·欧肯是当时物理化学界著名的学者,物理化学课也是艾根在校时最喜欢的学科。艾根非常敬佩老师,也很尊重他的学术观点,但这并不等于就完全同意他的论点。

在上学时,艾根就知道液相中化学反应的速度极快,在欧肯写的教科书中把这种速度描绘为快得无法测量。艾根对于这个论断产生过怀疑,认为不能盲目接受。为什么无法测量?是本质上就不可测量,还是当时的测量方法无法测出来?是否应该寻找一个新的测量方法?艾根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自己的任务。

经过反复的研究,艾根发现,过去测定快速反应的方法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测量的灵敏度较差,观察反应时间只有千分之十秒。而分子中一些原子的运动频率每秒约为10亿次,反应时间可以短到百万分之一秒(1微秒)到1毫微秒,这当然很难测定。艾根终于找到了他怀疑老师论断的关键所在,于是开始了艰难的试验过程。

艾根准确的判断能力在此时得到了体现。他认为一般动力学实验中所用的反应物混合法,不能测出快速化学反应的速度,这是因为它本身所需的时间比化学反应的时间要长得多。艾根根据自己已往的知识和经验,大胆地做出了一个设想。经过多次实验,艾根证明了这一设想的正确性,这就是他创立的著名的“弛豫法”,也叫松弛技术,这种技术把测定快速化学反应技术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艾根使用所发明的这项技术,还成功地解决了许多科学难题。这种方法,经过不断改进,能对在10—8秒时间内完成的极其快速的反应进行观测和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对女口何用人工方法引发和控制各种快速的化学反应,如气体的燃烧和爆炸、光合成与光分解以及高分子的聚合反应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还可借助各种现代仪器设备的帮助,女口快速跟踪技术等,对瞬间即逝的变化过程和反应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为此,他获得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他的科学研究成果得到全世界的承认。

科学思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批判性,也就是要有怀疑有追问,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对具体的结论和判断怀有一种不贸然取信的态度,总要提出一定的疑问,而且是要追着问,一层一层地追问。

强调追问、追着问,重点是一个“追”字。我们对于许多理论或观念,如果感到不理解,没弄清楚,自然会提出疑问,但往往缺乏的是“追着问”、刨根究底地问。满足于一知半解和比较肤浅的理解,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学习习惯。当然,敢问是一回事,能问会问是另一回事,它是与一定的素养相关联的。素养不够,相关的东西知道得不多,了解得不透,往往是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的。

自己敢于怀疑和追问,是增长学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欢迎别人对自己持有的观点和理论的怀疑和追问,能虚心地接受别人对自己观点的批评和批判。有一些人,自己确实敢于怀疑和追问,又勤于学习,在理论上作出了一定的成就,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但一旦感到自己有些“地位”和“分量”了,就不大容得了别人对自己的怀疑和追问,不能虚心地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和批判。不是把别人的追问和批评当作自己反省理论、完善理论的契机,而是看作对自己的轻视和挑战,陷入了故步自封的境地。我们在理论上的一些争论之所以后来演化成为意气之争,就是与这种心态有关的。

突破和超越老师的权威

还有一个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的是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托马斯·切赫。长久以来,在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上,有一个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焦点——标志地球上生命诞生的最早的生物高分子究竟是蛋白质?还是核糖核酸(RNA)?

美国生物化学家萨姆纳是最早证明酶是一种蛋白质的科学家,他因此而荣获了194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由于酶具有催化细胞分裂的功能,因此萨姆纳的发现使生物学家们认为:在生命最初诞生的那一刻是先有蛋白质,然后才有携带遗传信息的核糖核酸。此后,这一观点作为生物化学的一条基本定论,长期统治着生物学界。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一位三十多岁的美国化学家向这条定论、也向全世界的生物学权威们发起了挑战。他以自己的发现证明:核糖核酸同样具有像酶一样的生物催化作用,因此最早最古老的生物高分子应当是不仅具有携带遗传信息、而且也有催化功能的核糖核酸分子。这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名叫托马斯·切赫。

切赫小学和中学的学习成绩在学校总是名列前茅。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学习物理化学专业。大学毕业后攻读研究生时,他转而选择分子生物学作为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博士学位。

1981年至1982年,切赫在实验中发现:一种特殊的核糖核酸(RNA)具有分裂并重新组合其自身结构的功能——“自我分裂”的过程。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核糖核酸具有像酶一样的生物催化功能的实例,由此可以证明是核糖核酸导致了地球上第一个生命体的诞生。这是一个轰动世界生物学界的重大发现,它彻底推翻了以往关于生命起源的定论。

当切赫得出这一结论并向世人公布时,他的心情就像童年时发现了一块罕见的岩石标本一样激动、兴奋。尽管当时生物学界的权威们一时还难以接受这个年轻人的新观点,但这反而更加激发了切赫对自己的研究课题的热情。几乎与切赫同时,远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加拿大分子生物学家西德尼·奥尔特曼也获得了同样的发现。由于这一研究成果,切赫和奥尔特曼共同荣获了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中,有四位学生,每位学生都对老师的观点提出了挑战。最后汤姆森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于是可以分割的;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玻尔把量子论引进了原子的结构模型;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

可以看出,几乎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大师都有坚持自己的直觉和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的美德。用科学巨匠的话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怀疑,就没有探索;没有探索,就没有突破;没有突破,就没有发展。”

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代表,意味着是我们在突破传统方面的第一道门槛,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地克服对权威的恐惧,走过去,以后面对的将是更加广阔的知识大海;如果在第一道门槛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就怯懦了后退了,那么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们就会丧失求知的勇气和动力。

同类推荐
  • 工作并快乐着

    工作并快乐着

    本书包括“抬头看”、“低头看”、“向外看”、“向里看”、“左右看”、“向前看”、“永恒的激励”七篇内容,介绍了如何从工作中得到最大的收获,使自己保持好心情。
  • 别让人生留遗憾

    别让人生留遗憾

    本书由上百篇震撼心灵的美文与人生感悟所组成,包括人生仅有一次,一定要好好活着亲情重如泰山,感恩父母不能等相爱是缘,错过一时就错过一生等。
  • 109则年轻人必知的哲理

    109则年轻人必知的哲理

    该书通过109则简练短小的故事,诠释了简单而又深刻的人生哲理。
  • 北大的青春不迷茫

    北大的青春不迷茫

    北大好比一种精神力量,以深刻隽永的厚度培育出一代代的精英领袖,它也像是一部沉淀着中国近代史的活词典,在这里,你能找到有关“青春”的代名词——不迷茫,不乏力,睿智、创新、颠覆权威….. 本书聚焦北大历史上影响中国、激励人心的北大人,看看他们如何化苦难为辉煌,从失败走向成功。 希望,这本书能助你走出迷茫的困局,面迎全新的人生。
  • 成功正前方

    成功正前方

    这是一本别开生面的、有创新意识的、令青年喜爱的成功励志作品。该书既是一部谈话录,又是一篇精美的大散文。它思路明朗,脉络清晰,贴近生活,以清新的对话和交流把你引各春光明媚的心灵驿站,引向成功的彼岸。这是一部具有通俗性、实用性和强烈时代精神感的青年成功力作。
热门推荐
  • 倾世废材五小姐

    倾世废材五小姐

    她是凡是接过的任务无一失败,被誉为奇迹杀手。可却没想,有朝一日,被自己爱的男人亲手送入黄泉。老天垂怜,让她穿越成碧落大陆丞相府的废材五小姐,天生经脉堵塞,嚣张跋扈,本是丞相府尊贵的嫡小姐,却是人人茶余饭后的笑谈,却又有着与侯府天才小世子的婚约,(某女在心里无限咆哮,垂怜个毛线,庶妹嚣张,庶姐横行,还不如死了算了,但转至一想,既然活过来了,只求遇上一助人为乐滴红领巾。)结果,红领巾没遇到,倒是招来一朵朵烂桃花──尊贵神王,情愿为她赴以红尘;至霸魔皇,情愿为她一扫六界……。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某女却大方挥挥手,行了,想娶我的人多了,慢慢排队吧!.
  • 绝命逆封

    绝命逆封

    苍白的茫然,使人压抑;漆黑的深渊,迫人发疯痛苦与耻辱的锁链将我牢牢束缚,唯有苟活于世,麻木而生……然而有一天,“封”从天而降,斩断了我与不幸的羁绊,也带我走上了一条生灵涂炭之路!回头?绝不可能!!!因为,我是修罗!因为,我来自地狱!!更因为,我含恨而生!!!而且我知道,路的尽头,你在等我——你,认为我形影单只无人相伴;我,嘲笑你乱世主宰寂寞相陪。你,视我为区区蝼蚁微不足道;我,以你为命中死敌打落黄泉!来吧,一战!我之怒吼,让星空颤抖!来吧,唯杀!我之行天,让苍生震撼!来吧,来到我的世界,看我莫晓如何绝命逆封,凌驾苍生!!!(看见开头的千万别逃,三十章以后再走,落天毫无怨言!大家看下去吧!)
  • 谁敢犯我强华

    谁敢犯我强华

    当华夏古国的附庸民族倭人化身恶魔一样的侵略者,腐朽统治下国人潜藏的热血渐渐苏醒,直到燎原。啥?你说剪辫子是革命党?你丫妥妥一保守复辟封建辫子党,小的们,速速把他剃光头。啥?你说小米加步枪顶不过法东斯的大炮?得,您老人家赶紧搁边儿站,小心我步枪走火崩了你的牙花子。我管你法个东西南北斯,在俺大华夏的地盘上,俺都让你吃不了。也兜不走!因为这是俺们人民自己的地盘儿!!
  • 夜姝

    夜姝

    有云自远方来,止于落愁城。宁静生活被打破,会掀起怎样的风波?前路漫漫多坎坷,可把人引上天堂,更多却是通向地狱。无论如何,会有云随风,行至路尽头!
  • 石子路边的榉树

    石子路边的榉树

    「推理日常校园」栗川千夏就读的浅田高中刚开学不久。教学楼旁边有个很少人进去的废区,简直像个小鸟的天堂,树木郁郁葱葱的,但引人注意的是石板路尽头一棵被围起来的榉树……
  • 洪荒之问道巅峰

    洪荒之问道巅峰

    千年之前,诸神血战,天下大乱,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千年之后,神秘天书出世,无数人为之疯狂,最后,却不知落入何人之手。巅峰强者突然陨落,超级门派横空出世,这一切,到底是阴谋的开端,还是时代的终结!且看主角乱世之中,一剑封神,破万法,护苍生!
  • 现代剑仙情缘

    现代剑仙情缘

    一对归隐不知多少年的武林高手,无意间在隐居处找到了一个孩子,他因故未授予武功。让其外出历练,在其意外归来时以是高手。并引出被封印在山下的修士,引领其走上修仙的道路。其实力太高在新婚之时被修真者强行带到修真界,他怀恨在心,开始了杀戮之始————。
  • 彼岸花正开

    彼岸花正开

    自小被人贩子拐卖的少女艾莉在18岁早到了她的母亲,可惜在一场车祸中她又失去了她的母亲,后来她偶然的发现自己有在危难时刻能让时间静止十分钟的力量.......
  • 附妖灵

    附妖灵

    万物皆有灵性,可成妖,妖有灵根,可为人之用,谓之附妖。
  • 情祸:感情漩涡

    情祸:感情漩涡

    生活终于回归平淡,前妻的忽然回国,再次将他的生活打乱。美女老总频频示意,他却因为彼此身份的差距,刻意回避。当他终于开始自己事业的发展,却也陷入了感情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