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阴夏木啭黄鹂
很少时间去过广州,08年“5.12”在四面环山的“天府之国”的摇曳环境中静静等待远行的机会。
偌大的“5.12”地震伤害每一个无辜者的心灵,总想出去看看,总想将难受的心置之度外。也总想寻找一个安慰自己的境地。
在黯然的夜晚里,我终于离开绵阳市,去了祖国南方的那一端。
第一次的飞机之旅是夜里,我无法细细地感受到白云在眼前脚下的神秘与柔感,星辰与玉兔也隐匿不现。飞机里的噪音鼓噪着我的耳膜,机舱内空调开着很低的温度,渐渐地将炎热遗忘。老妈和外婆睡得很香。我知道,广州的气候是四川无与伦比的。那里靠近赤道,属热带气候,一定是歇后语中的那句非洲风光——热情。
满目的晕眩,满耳的烦乱,何况飞机快餐是一份黏黏乎乎的面条,我第一次感觉到乘坐飞机之无趣与无聊。
两小时后,沉默的黑暗里隐隐约约有了灯光点点,机舱里响起柔美的音乐,空姐恬静的声音回荡起来:“旅客们,飞机正在下降,请系好安全带。”舱内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我的脸兴奋地贴在窗上,而玻璃片被水汽覆盖。地上的景物越来越清晰,那星星烛火原来是不屈的路灯,飞快的甲虫不过是飞速奔驰的车辆。飞机开始减速,“乓”得一声响告诉我,客机已经着陆。我笑了,抛去了过去的几个月的心酸与难过,我发自肺腑地来了一句:“广州,我来了!”
早听说过了广州白云机场是国际机场,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凡响,从飞机上下来,一股剧烈的热气扑面而来。酷热早已在我意料之中,可这样的“桑拿”天气在四川还很少见过的。不知道舅舅和小姨这么多年来在这里是怎么过的?!乘坐机场里专门的大巴,摇摇晃晃了半天才到候机室大厅等待领取行李。舅舅和舅妈今天驾车去了梅州,祭奠舅妈的祖先,拜访舅妈的亲友,只有小姨和姨夫携带全家到这里来接我们,远远望着身体略微发福的漂亮的小姨,以及曾经是海军陆战队员的姨夫,他虽然个子又高又壮,可白发也爬上额头。我兴冲冲地向小姨挥挥手,小姨旁边的那两个帅哥美女,应该是坤仔表弟和嘉怡表妹吧,瞧坤仔害羞的表情和表妹大大咧咧的神情,不知道小姨怎么会生出这么两个性格天悬地隔的人。我微笑着摸摸他们的脑袋,他们也甜甜地叫了一声“表哥。”
坐在回家的车上,外婆一直抱怨着今年四川省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多么多么的恐怖,害得我们一家人都睡不好。大家闻知,好一阵唏嘘不已。
“到了!”姨夫驾车来到海珠区停下来,小姨的家正对着一家贸易市场。时近午夜,那里还闹嚷嚷的,俨然像白天,广州真不愧是不夜城啊!小姨说,坤仔和黄嘉怡经常去把自己不要的玩具娃娃拿去赶夜市卖了,生意好的话绝对卖得完。不错,坤仔黄嘉怡都能够做生意了!看看眼前的繁荣景象,我敢保证,不到凌晨5点钟,楼下的芸芸众生绝不会安静。妈妈说,让他们俩也带我去赶夜市,坤仔不干了。问他为什么,坤仔不言语,表妹却在一旁嬉皮笑脸地说了句:“他害怕城管!”
兴来今日尽君欢
初到广州,很多事都不很习惯,虽然小姨和姨夫都很热情,我也无可奈何。
就比如早茶吧,油光闪亮的炒面,紫气东来的紫甘蓝甜食,有些表面发焦但仍看起来不错的炸饺,它们都像《围城》中的“欧亚大旅店”里出售的食品,怎么都勾不起我的食欲。其实,我自以为应该是一个很会吃的人,面对一堆广东风味的食物却老犯迷糊。最后,乱花渐欲迷人眼,我只能在“乱花”中选择了一碗绿绿的皮蛋瘦肉粥,尝尝那羊城的独特味道,还是不错的哟。
下午的温度更高,风扇与空调皆失去了作用,我已经热得喘不过气来。小姨心领神会,立马建议去游泳消暑,一旁的表弟表妹都兴奋异常,立即乐此不疲地从衣柜深处翻出游泳衣,乐颠颠地吹涨了游泳圈。纵然生来就是“旱鸭子”且“见水变秤砣”的我,因为早就答应妈妈要去游山玩水,以弥补笔下风光,遗憾的是名山接触了不少,近水却未开先例。想想作家池莉在一篇文章里写到,一个外地人到武汉出差,热得无法在江边的旅馆里歇息,只得用一根绳子系在腰间,坐在长江水里睡觉……今天,我不至于像那个在江水里打盹的外乡人胆大,却也敢与水作一次亲密相拥,或许就此还会熟了水性,多了一项生存技能呢。话虽然这么说,可我心里还是虚得不得了。
“除了潜水镜,还有……有什么呢,耳塞……对!万一耳朵进水怎么办?还有……鼻子……鼻夹。鼻子进水就会下沉的。到时候谁来救我……”我想像着游泳的种种难处,扳着指头向老妈把顾虑一一数个清楚。老妈笑着,摇摇头,道:“下水游个泳,多简单的事情啊,哪还有这么的麻烦!”
外婆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总是好事情。
出门前行不远,挺大的一个游泳池坐落在广州海珠区一个避阳的小区内,四面竹树环合,阳光还是透过绿荫伸手迎接我们,这里并非寂寥无人。
我和表弟换上游泳裤(我单独带上了耳塞与鼻夹,好像一个潜海者,现在想起那个模样都感到很搞笑),小心翼翼望着一片蓝晶晶的池水,脑子里一片混乱。表弟倒不畏惧,“扑通”一下跳进水里,呵呵,还真厉害!可我怎么办!我……没办法,我双手死死地按着水池的边沿,不无担忧地伸出脚去探探水的深度,还好,池水并不深,感觉水里倒也挺凉快的,在这里感受凉水一定惬意,一定应付得了这炎热的天气。
终于下水了。受着水的压强,我在水中的行走十分艰难,活脱脱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奶奶。但凉丝丝的感觉漫上心头,让我都懒得动弹了。
老妈站在对岸,示意我从水中游过去,并教练一般地指导我:“黎冰,试试看,先吸气,再把头伸进水里。”我加固了耳塞与鼻夹,扣好潜水镜,狠命地将身体往池水里“砸”了下去。哇,第一次看到蓝色的水底,很神奇很奇妙,不禁手舞足蹈起来。不经意间,我嘴里不停地吐出了大团大团的气泡,顿时胸口一阵闷,糟了,鼻子不断地进水,会不会到水晶宫北龙王召见啊!我急了,手脚并用想站起来,没门,一下摔倒池内,呼吸都要不行了,糟糕,又呛几口水,但终于爬了起来。
手臂撑扶着池沿,我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那样子一定很尴尬也很狼狈。
后来,经一位有事相求的小姑娘指点,才知道自己完全可以捏着鼻子去下水。然后她乐颠颠地借走我的潜水镜。我重新试试潜水,先调节好呼吸狠狠吸上一口气,用手紧紧捏住鼻子,一个猛子扎了下去。在水中自己鼓励自己:坚持住坚持住,我一定行的!在水下,眼睛很痛很不舒服,我索性闭紧了眼,但必须要挺住,一定要!
不知过了好长时间,睁开眼,脑袋已经在水面外了,那个借我潜水镜的女孩乐呵呵的用广东味的普通话说:“恭喜你,你已经具备游泳的基本条件了。”
“真的吗?”我都不太相信这是真的,可毕竟我已经浮出水面了。
“接着看我游吧,剩下的就很简单了,让我来教你!不过,你还得把你的潜水镜借我再玩一会儿。”
我无奈地点头笑了。看着她像海豚一样游弋于水中,我真感叹广州人谙熟翻江倒海、浪里白跳般的技能,他们真的太厉害了,哪怕是个普通平常的小女孩,也显得那样的出类拔萃,卓尔不群。
对了,我老半天没瞧见坤仔和表妹,回头一望,天,他们……他们居然在儿童游泳区里打水仗呢!
白云深处有人家
舅舅与舅妈听说我们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羊城,第三天就急匆匆地从梅州返回广州,之后便兴冲冲地把我们接到他们家中——骏景花园(毕竟小姨那里实在是太闹了,外婆需要安静,舅舅就住在一个挺宁静的大花园中)。次日,舅舅在丰盛的“洗尘宴”上宣布,他特意为我们安排了广州之行的第一项节目——五羊城一日游。
外婆身体欠佳,受不了外面过度的炎热,只好放弃这次出行。当然了,舅舅的公司有事要忙,我们游览的行动就由舅妈带路,也好照应我们一些。嗨,外婆真是没福气,不过身体的确要紧哦。
广州的确是国际大都市,这个城市历史不但悠久,面积特别大。你看,我们跟着旅行团队一起出发后,围绕二沙岛、琶洲大桥、天河广场、黄埔军校旧址、三元里、越秀山和珠江(晚上安排了“珠江夜游”等地方,那辆豪华中巴已经带着我们绕了多少个圈圈。
听着导游叔叔略带广州方言的普通话,怎么说怎么别扭。他把广州的风云历史、人世沧桑娓娓道来。可翻来覆去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有没有一点新花样。
天气纵然酷热,可幽幽森森的白云山上游人似乎特别多。看样子,他们之中的大多数还是本地人。我们办理了观光车的手续,登上车,缓缓悠悠地向山上驶去,微微泛起的轻风降低了炎热的程度,我也尽情享受着从未体验过的感觉。
但见,苍穹与绿地之间有着郁郁苍苍的林木,呈波浪线般此起彼伏,白云山犹如身处江湖上的一叶扁舟,感受着此美景,我涌上来的全是满心的愉悦与畅快。
在白云山麓一片广阔的草地中,有一块三色叶拼成的图案,不但十分显眼,倒还透出挺精致的韵味,像有意的刺青,令人回味无穷。后来,从导游叔叔的嘴里获悉,这株图案花原来是广州的市花——木棉。见我对此趣味盎然,他还为我念叨几句诗词——
漫步长腰岭,
茶亭解渴饥。
山回荒径绕,
人上暮云移。
已觉黄梁梦,
还吟墨菊诗。
鸟啼松柏上,
攀顶汗淋漓。
——云山闲人《五律·登广州白云山》
不经意间,印入眼帘的人渐渐多了。白云山顶上是游人们的休息场所,但好像还是老年人要占绝大多数,连冒着炎热跳探戈的,都是面部皱纹比衣服花纹还多的人们。可惜他们交谈的广东语言实在难以让人琢磨,观光车停住后,导游让我们尽情地放心地在这里休息,30分钟后尽快集合。大家没等他说完已如鸟兽散去……
我发现,游人在此处最爱的游戏活动是踢鸡毛键,可能是自发的新时尚吧。瞧那些兴高采烈的大叔大妈们笑得那样灿烂,人也精神了许多。我转身环顾背后那灰白色彩的花岗岩,想必这抽象的形状是否有着其他深意?这可是从长江三峡千里迢迢运送过来的,充分体现了祖国的团结和爱好和平,印有“两江情缘”字样的巨石在淅沥的水面下浅吟低唱,而一阵阵清脆悦耳的小鸟啼叫正从“鸣春谷”里幽幽远远地传了过来……
石梯一侧,“白云晚望”四个遒劲大字很抢眼,那饱经风霜的字样依然精雕细琢在一块黄石上,听说“白云晚望”是一道著名景观,是白云山的重要景点之一。此处有一个阔大的平台,据说从这里能够远眺到广州城的大半部分。我双手轻轻地扶着石栏,很有一种“凭栏独望”的感觉。只可惜清晨时分,全山还浸淫在浓雾下,远处山峦氤氲,近处苍叶遮掩。“或许,我们应该在傍晚时分来,就可以饱览美景了。”我无奈地耸耸肩,又思忖:“白云山上的夕阳或许是另一番秀丽的景色吧?!”正想着,一个紫色的鸡毛键飞了到我的跟前,我一伸腿,将它稳稳地踢了回去……其侧畔有一座凉亭,可供小憩,亭之语曰:“裁云”。裁云,可谓白云山装点了云霭,或是缭绕装点了白云山?一切尽在不言中吧……
在回程的电瓶车上,总算可以看见了白云山的全貌,只可是一抔青色滃染,无处形容,不了了之。
合座半瓯轻泛绿
我向来喜欢喝茶,也算是个癖好吧,我享受着茶叶在沸腾水中瞬间散发的清香,那是茶香赋予我对自己一生感悟的深深积蓄,我也深深体会那生命存蓄的精华与无尽诉说。而后再细细感知飘离的余韵,似乎能看透世界的无穷与美丽。
这天休息,舅舅亲手为我泡制了功夫茶,他说功夫茶是广州一大特色。瞧着那一套茶具搬出来时,我便知道功夫茶的不同。想象中,茶是广东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里茶的文化似乎还不少。
舅舅兴致勃勃地开始讲述他的多年来的深刻经验:“上等的茶,强调的是色香味俱全,喉韵甘润且耐泡;而一把好茶壶不仅外观要美雅、质地要匀滑,最重要的是要实用。空有好茶,没有好壶来泡,无法将茶的内涵完全显现出来。”
真是这样吗?我端详着茶壶与茶杯,数个瓷杯以浅褐为表,白瓷上釉为内,抚摸之际,滑嫩之间玲珑得略显娇气之美,如此小的茶杯看来茶壶更加可爱,小巧的壶嘴想起婴儿咿呀学语。
舅舅将煮好的乌龙茶徐徐倒入茶壶中,氤氲而生的烟雾弥漫。三个小瓷杯排成“品”字形,直直地看着舅舅提起小茶壶匀速地在“品”上做着圆周运动,茶水依次地将小杯内的空间渐渐占据,有些苦涩的清香在鼻息瞬息万变。我双手捧起茶杯,有些烫手,我轻轻嗅了嗅,让散发的雾水与香气向我扑面而来,我期冀着身体每一个细胞都能感觉如此的美妙;再慢慢地呷上一口,茶水在舌头上打转,满嘴盈满了一股新奇的喜悦和自然的芬芳。苦涩稍纵即逝,留下一片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妙味道……
我不知道功夫茶的茶杯为什么排成了“品”字,是说茶是品非饮吗?喝是囫囵吞枣的过客,品才是滴滴香浓地酿造啊,原来《红楼梦》中的妙玉说得对啊,“一杯为品,二杯为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骡饮驴了。”茶杯虽小,品出的却是最精华的所在。按妙玉说的,若品,一杯便也足矣。可这地道的功夫茶呢?一杯的精华,未必我就品得出来……还是慢慢来吧,毕竟这水太烫了。
广州凉茶到处都是老字号,有个“黄振龙”和“平安堂”的凉茶店生意特别火爆。在很早以前的一部反应广州生活的老电影里(好像是反特片吧,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了。今天问了问老爸,他说是田华、王心刚主演的《秘密图纸》,不晓得对不对)就听说了有凉茶,它出乎了我们这里用叶或花泡茶的思维定势,什么乱七八糟的果子都能入壶泡茶了,但好像这里人都喜欢这个,消暑去热最有效了。
我不敢去品尝“黄振龙”,只要了一杯浓浓的冰镇酸梅汤,看那颜色、闻那味道,怎么都像中药一样,喝到嘴里,除了咀嚼没有熟透的青橘子,剩下的就是强烈的酸与苦,真没有意思!可不久,冰镇酸梅汤那独到的凉爽,让我热热的脑袋马上清醒了许多。
堂宇轩昂庭院宽
隔了一日,我与老妈、舅妈去游览了广州陈氏书院,因为武打片《南拳王》在这里拍摄过外景,故而详详细细地游览了一番,那里最不能够忘怀的是那里屋檐上的艺术。
那个故乡是河北唐山的导游小姐把我们带到了坐落于广州繁华闹市区(广州市中山七路)的陈氏书院,她便开始了介绍,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是广东唯一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装饰最精美的合族宗祠建筑。光绪十四年(1888年)筹建,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历时七年。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应科举考试时居住,又称陈氏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
导游小姐说,陈氏书院总面积为一万五千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呈四方形,面积六千四百平方米,是一组“阔五间、深三进”,由大小十九座建筑组成的院落式的艺术建筑群。建筑组合之间庭院相隔、廊虎穿插。整座建筑规模宏大,厅堂轩昂,庭院幽雅,既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貌,又具有我国南方建筑的鲜明特色。同时,陈氏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著称于世,在它的建筑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书院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一颗明珠”。
1959年后,陈氏书院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搜集整理、保藏研究、宣传展览广东历代民间工艺品。常年展出陶瓷、刺绣、雕刻、剪纸、端砚等广东各类民间工艺珍品,成为广州的一个著名游览景点(羊城八景之一),国内外游客十分多。
书院坐北朝南,厚重的木门上,画着的两个4米高的仪态轩昂的门神是秦琼与尉迟恭,门上有两个直径60厘米、雕刻精细的铜制威猛狮头,口里衔着门环。
大门的两边蹲伏着一对笑意盈盈的大石狮,全没有别处石狮那般严肃威猛。
陈家祠的砖雕艺术十分高超。当时的能工巧匠运用了砖雕中的圆雕、浮雕、镂空、挂线砖雕等方法,正门东西两边共有六幅巨型砖雕,西边三幅正中为“梁山聚义图”,再现了梁山好汉汇集聚义厅的场景,“聚义图”两边分别是“桐柳杏凰群图”和“松雀图”,画面空白处有名家诗句陪衬,“桐柳杏凰群图”是范仲淹《登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字为行书体,笔迹流畅,刀法钢劲,落款为“黄南山作”,这可是当时砖雕大师的杰作。
东面墙上的砖雕与西面的对称,中间是“刘庆伏狼驹”图,取材于西汉时刘庆降服西夏进贡的一匹名为“狼驹”的烈马的故事;左右两边分别是“百鸟图”和“五伦全图”,空白处同样陪衬着名人诗句。
江苏南京一位游客对我讲,这几幅砖雕无论规模还是雕刻技艺,都堪称南派砖雕的代表。
陈氏书院真不愧为“岭南建筑艺术的一颗明珠”,以其巧夺天工的艺术装饰著称。它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在内外建籁:构件上巧妙地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铁铸和绘画等装饰艺术,技艺精湛,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形象传神。
到长洲岛时,导游小姐告诉我,1988年,陈氏书院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广州市重要旅游点……回家后,诗咏表妹(舅舅的女儿)她们学校要求学生经常去陈氏书院那里走访呢,还有一本小册子详细登记着她们去的次数。
佳肴似酒醉游人
舅妈是广东梅州(原梅县)人,广州人把她叫客家人。舅妈很喜欢吃家乡的客家菜,她见我好不容易才去了广州,就在他们新居——“骏景花园”附近找了一家客家菜馆,请我们去“撮”了一顿,她顺便给我讲起了客家菜的来龙去脉。
我觉得有趣,便偷偷记了下来。
客家人似乎是对本民系的有意维护,据说他们客家人南迁后在婚俗上奉行“客对客”,轻易不肯与广府系、潮州系通婚,在饮食方面也不肯随俗,形成了自成一统的习惯。而在掌握了建造“飞碟”的技能以后,他们客家人那一座座的土楼不但把山外纷扰拒之门外,同时也放缓了客家文化与其它文化融合的脚步,使客家人从中原带过来的各种风俗习惯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然而,凡事不可能一成不变,定居南方后,随着自然环境的变换,客家人原来的许多习惯也在慢慢改变着,而与其他民系、民族的融合也在冲突、交流中不可避免地进行。对于这种微妙的转变,古人大概是难以觉察的,今天的我们却有迹可寻。
舅妈告诉我,河源博物馆收藏着一块由客家人雕刻的艺术石砖,石砖上刻着牛拖车的图案,该图案展现了客家人生活习惯转变的一个事实:古中原缺水牛,只有马拖车,南方不适合养马,只有水牛,客家人南迁后以牛代马,于是便出现了牛拖车的情况。它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合的结果。
舅妈笑着说,关于这些转变,当然不只体现在那些冷冰冰的文物上,它们最直接也最强烈的都体现在了客家菜里。
客家人经过几代甚至是十几代人的努力,辗转迁徙到南方,一路上颠沛流离可想而知,经过千山万水的摩擦、冲撞,客家先祖身上原来那种中原人优哉游哉的闲情逸致没有了,繁文缛节也层层散落于弯路烂泥间,他们的行为和性格因此而变得直接、实在。
这种变化与南方食物原料以稻谷、蕃薯、芋头、瓜菜为主现状相结合,不但形成了客家颇具特色的素、野、粗、杂的传统吃法,同时也使客家菜拥有了重内容而轻形式、重原味而轻浑浊等特点。
下面,先看看舅妈给我隆重推出的五道最具有代表性的客家菜——
第一道,酿豆腐。据说这道菜源于北方饺子,因南方少麦,客家人便用酿豆腐寄托对北方饺子、中原文化的感情。每逢时节喜庆,或者闲忙之余,它是农村客家人的最爱。豆腐用卤水豆腐,馅料讲究,主料是五花猪肉、鲜鱼(最好是生塘虱)、上等咸鱼(少量),配料有葱头、陈皮、虾米等,共斩碎捣烂,放入盛器中,再加蛋类、胡椒粉、生油、食盐、生抽、味精等搅匀起胶,然后酿入成块的豆腐内,用文火慢煮。食味以咸、烤、肥(多油)为尚。
第二道,盐焗鸡。十大客家名菜之首,据说是一位贤惠的客家妇女为了让久病的丈夫开胃而特意精心制作的,卧病在床的丈夫吃了胃口大开,很快就康复了。这道菜其貌不扬,但吃起来则让人觉得香脆细嫩、骨酥味香,由于肥而不腻,即使是“减肥族”也会因为吃了第一口而放松戒备,不知不觉间吃得满嘴留香,猛地醒悟,惊呼上当。
第三道,梅菜扣肉。梅菜是名扬国内外的一种客家乡土菜,用白菜腌晒而成,色褐味香,原产于梅州,故称“梅菜”。他们用梅菜和扣肉制成的梅菜扣肉“浓香扑鼻,肥而不腻,肉质软烂而爽”,畅销大江南北。
第四道、炖狗肉。粤西客家人宰狗与烹调方法较独特,宰狗除毛后,要用火烤至狗皮呈焦黄色,烹调用八角、小茴香、蒜头、生姜、“狗尔豆”、“鸡屎藤”等和狗肉一起炖,炖上四五个小时,肉香整个村子都可闻到。这种狗肉具有强身健胃、防寒保暖、去湿补肾作用。
第五道,凉粉。照理说,凉粉是我们四川人的最爱,可也深受客家人欢迎的夏令清凉小吃。他们用凉粉草(又称仙人草)和少量土碱熬水,过滤去渣,加上适量淀粉再煮。冷却后,便凝结成黑褐色的半透明的胶状物,食用时,将凉粉放入小碗,调以蜂蜜(或白糖),它清凉、滑溜、爽口,特别是仙人草那种特有的幽香之味,最能润喉、解渴、清热去暑,还有助消化、降血脂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舅妈继续讲解,客家菜拥有浓浓的山野特色,注重调和与搭配,讲究真材实料和原汁原味,其做法也简单而不取巧。跟广府菜的山珍海味隆重登场不一样,客家菜深深融入了客家人生活艰苦、性格直接的因素,也体现了客家人的生活环境、性格、整体文化的转变。
客家菜大都没有超出家常菜的范围,没有鱼虾翅鲍的大气,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汤不浓的菜风也许不能让人“过口不忘”,但它们相当大众化,其蕴含着的北来风味和南方特色还是值得大家一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