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登山者:为什么要爬山?
登山者回答:因为山在那里等我。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去旅游?
我说:因为只有行走远方,才是旅行的意义。
——题记
序言
一直以来,都对出游充满期待,跟自己喜欢的朋友在一起,去到任何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一直是我的梦,从小就存在着的梦。
企盼自己成为当代徐霞客,足迹遍布山山水水。我盼望去长江入海处,站立在清晨的吴淞口,环顾忙碌的江面,来往的渡船与红日的倒影交相辉映,百米外便是辽阔的大海;我渴望去银滩边的北部湾,陪着着老爸老妈,在银白色的沙滩上奔跑,在蔚蓝的大海中嬉戏,我们都知道,跨越琼州海峡的那一边,其实就是另一个美丽的岛屿;我再往北走,则去领略无尽的北国风光,从巍峨雄伟的万里长城到神奇辽阔蒙古草原,都留下许多美好回忆。还往西去;让我的足迹踏遍西北大地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
西域奇观——敦煌莫高窟
在尘沙满天的丝绸之路上,我们祖先遗留下的遗迹如同一串断线的珍珠,散落在大漠戈壁之上。虽经岁月磨洗,却依然闪烁着最迷人的历史与现实的光芒。
而这其中最耀眼的明珠,当属闻名世界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
莫高窟,是这次西域之旅我最向往的地方。
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在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罗马文化体系,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敦煌……”
美丽的敦煌,是块富饶、神奇、诱人的土地。
“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自然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历经沧桑,几度盛衰,走过了近五千年漫长曲折的里程。
那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使这座古城流光溢彩,使戈壁绿洲越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就像一块青翠欲滴的翡翠镶嵌在金黄色的大漠上,更加美丽,更加辉煌。
这里,虽在大漠深处地处偏远,但却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圣地,是人人心中的故乡。
远远望去,莫高窟坐落在一条毫不起眼的土黄色山脉的腰间,稀疏的树林掩映着一个个洞窟,一条早已干涸的河床在它脚下横亘着,荒凉极至,萧瑟极至,却又神秘极至。
虽然敦煌除了莫高窟还有鸣沙山月牙泉那样的千古奇观,但敦煌无疑是因为有了莫高窟而成其为敦煌。这里汇集了太多的文化积淀,收藏了太多的历史画卷,也凝聚了太多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
走近莫高窟,仿佛就是走进人类文明的时空长廊,使你在人类伟大与渺小的纠缠中不能自拔。
莫高窟,坐落在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平沙莽莽,唯独它绿树成阴。
抬头仰望,几近垂直的山坡上满布着大大小小的石窟,如同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强烈地磕击着我的心灵,内心深处的那份虔诚之情油然而生……
据说,公元366年,有个叫乐僔的和尚德行高超,拄着拐杖西游。
当他来到三危山下举目四顾,忽见山上一派金光(红色的砂砾岩内含矿物质,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仿佛显现出千佛的形象。
这位虔诚的信徒,就在三危山对面的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石窟。
后来相续又有十个朝代,一千多年时间,开凿了大量的石窟。
在唐代,莫高窟已有一千余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在莫高窟大大小小近五百个石窟中,最吸引人的,恐怕就要数藏经洞所在的第17窟了,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首先来到这里。
就在这小小的洞窟内,曾经收藏了从公元5世纪初到11世纪的各种古代文书、帛画、刺绣和铜像等共六万多件。
令人痛心的是,由于发现者王道士的无知和清政府的无能,致使大部分流失海外,现今只有一万余件留存国内。
如今,洞内仅仅只有一幅唐代“近侍女”壁画,孤独地向游人述说着这段屈辱的历史。
参观完“藏经洞”,我们进入257窟,这里塑像的手和头都被盗走了,四周的壁画也已残缺不全。
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幅《鹿王本生》壁画,也就是九色鹿的故事:一只彩云般的九色神鹿,从恒河中救起一溺水人,发誓不泄露九色鹿行迹的溺水人却忘恩负义,为了得到赏赐向国王告密。国王为了满足王后想以九色鹿毛皮为衣的愿望,点兵捉拿九色鹿。毫无惧色的九色鹿直斥溺水人见利忘义的丑行,感动众生,那个溺水的丑人周身生疮,虚荣的王后羞愤而死……
这个故事曾改编为动画片在国内上演过,相信很多人都看过。
片中九色鹿端庄高贵,于温和善良中透出凛不可犯的气质。
当溺人向九色鹿谢恩时,她说,我救你是因为生命的珍贵,并无他求。其气度高雅恢宏。
而当国王的军队将她围住时,她昂然向前,痛斥溺人,说,生命是可贵的,但是卑鄙的生命不值得珍惜。
然后,她傲然而去,渐行渐远,化为一颗星辰。
凝视着壁画中端庄、高贵的九色鹿,感受着她的善良与温和,在感叹人心变幻无常的同时,更多了一份对她的敬重。
莫高窟壁画中最著名的艺术造型莫过于飞天了。
在莫高窟的近五百个洞窟中,飞天形象出现了四千五百余型。
飞天,佛经称为“香音神”、“犍达婆”或“紧那罗”,是佛国众神之一。
飞天诞生于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是圣洁无瑕的莲花化身。
每当佛祖讲经宣法时,她们就锦带绕身,当空翔舞。
莫高窟中的飞天是多姿多彩的,她们飞翔在极乐世界的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
对于飞天,外国人的评价是:“我们画飞的东西必加翅膀。而在中国,只要在人身上加几条飘带,就可以飞的惟妙惟肖,真是奇特!”
为了保护莫高窟内的壁画和雕塑,敦煌研究院每年只向社会公开开放十个洞窟,在瞻仰完九层楼内的巨型坐佛象和旁边洞窟内的巨型卧佛后,我们的参观也随之结束了。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小时,莫高窟带给我的震撼却是如此的持久,在这里我看到的不只是一幅幅精美的壁画,一座座生动的佛像,我所呼吸到的空气,是充满艺术的空气,而我所感受到的时空,也是凝聚了千年历史的时空……
此时此刻,我似乎才真体会到了敦煌的伟大之所在……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
用心画一幅彩云之南的美景
心潮澎湃之时,我一直妄图用一两句经典话来形容此次在彩云之南漫游的不同之处,可是发觉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难题哦。
的确,人类的语言只有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才显得极度贫乏,因为说得太轻,是对自然美景的不敬,仿佛一幅丹青只用了灰黑,不能道出其精妙的万一;说得太重,又嫌匠气太浓,把水彩画画成了蜡笔画,意境全无。
可是,我还是想冒一下险,因为那些地方实在值得一去,尤其是看多了柴米油盐、营营役役的生活的人,到草原上、湖上、山上、城里走一走,就像在苦闷的生活里开一个小小的天窗,连人都会变得像空气一样透明,忘了自己是尘世里的一颗微尘。
在泸沽湖,我们惊叹于她的纯净色彩,蓝和绿都是通透的,像一块上好的玉。
可她又比玉的高明些,不是呆板的,风吹过、云飘过、小船驶过,她都会似颦似笑,将深深浅浅的蓝和绿荡漾开来。
人们总用少女形容灵性的水,可是对于泸沽湖来说,她分明是少女充满灵性的眼睛。
的确,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湖边的树木便是睫毛一样的镶边。
早上起来,太阳刚刚照上湖水,天空由于湖水的映衬似乎更加湛蓝,突然幻想着能在这湖边、山脚下,盖一座摩梭人的小小木屋,屋前是带雨含烟的碧湖、屋后是大片的挺拔的杉树林,养一只大黑狗,和心爱的人“行至水尽处,坐看云起时”,然后静静的老去。
依拉草原,天高云淡,牛马成群。
近处是层层叠叠黄和绿的草,远处是苍茫高原的皑皑雪山。
在紫外线下,雪山映射出一种奇异的紫色,好像给草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拉马的老乡皱纹很深,但是笑意很浓,宽容地回答我们的任何问题,或者慈爱的拍拍小马,像照顾自己未成年的孩子。
马儿慢慢跑起来了,风从耳边掠过呼呼作响,高原的天空离地面特别近,好像跳一跳就能扯下一大把彩云似的。
不知什么原因,这样的情境总让人想起漂亮的诗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丽江古城,始终飘着悠场的纳西古乐。
乐曲调高而不失文雅,响亮而不刺耳,始终是圆润的、心平气和的,好像它亘古就有,一直在那儿,今后也永远会是这样似的。
这个气质很配合古城,虽然不太喜欢古城越来越商业化的模样,可是还是喜欢窄窄的石径和街边的垂柳,几张小桌小凳、一盆养得生动的百合,就可以吸引着人们坐下来,伴着清风流水,享受一番惬意的休闲。
也许,古镇的精髓就在这里,不是建筑风格的原因,而在于它的建筑所提倡的悠然自得的氛围;不是地理位置的原因,而在于这里的人都怀着一种天真散漫的心情。
落户泸沽湖是一种“出世”,那么在这里开一间小小的旅店,专门招呼背包客的话,就是极积极的入世了。
据说,有位神仙将一幅巨画藏在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在彩云之南,巨画覆盖之处因此而得名。
有山、有水、有城,灵动秀丽尽在其中。
只可惜,那些风情、气韵、感觉甚至实物都不能一一带来,所以我只能拙劣地在纸上为你画一幅彩色的云南。
虽然用心了,觉得并不十分满意,见笑了!
西子湖畔风景线——岳王庙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
念叨这白居易的诗,我漫步杭州西湖,饱览荟萃文物,真真美不胜收。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桃源。
但见西子湖畔的岳王庙,则是杭州的另一道风景线。
从小拜读《说岳全传》,我对岳飞的名字早就耳熟能详,深知岳飞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今天有幸,拜谒岳王庙,是以表达对这位英雄的崇敬之情。
岳王庙在栖霞山南麓,傍山而建,面向西湖。
岳王庙头门是一座两层楼高的垂檐建筑,庙的两侧是扇形的朱墙。巍峨庄严的垂檐头门,悬着一块龙凤盘绕、黑底鎏金的“岳王庙”三字竖匾。由前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书写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金字楹联则挂在门前石阶的廊柱上。
从头门进庙,一溜青石铺地的甬道,两旁古木参天,树木后面是巍然耸立的正殿。
大殿垂檐正中高悬一块“心昭日月”的横匾,是叶剑英元帅亲自为岳庙题写的,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民族英雄的景仰。
大殿正中端坐着岳飞的彩绘塑像,他头戴帅盔,身穿紫袍,臂披金甲,左手按剑,右手握拳,双目注视前方;像高数丈,造型逼真,十分威武,给人一种正气凛然的感觉。座像上端是:“还我河山”的横匾,系仿写的岳飞草书手迹。笔力刚劲雄健,气势磅礴,它是岳飞当年为此奋斗一生的目标。
正殿的东西两边,设有岳飞的悍勇部将——张宪、牛皋的塑像。
在岳飞塑像前,我驻足端详,顿时肃然起敬。
据说,乾隆皇帝对岳飞那句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非常赞赏,亲自题词赞颂为“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
接着,我仔细地观看两侧墙上的壁画:《岳母刺字》、《收复建康》、《郾城大捷》……这一幅幅壁画反映岳飞抗金的战斗场面,着实感人肺腑。
步下正殿平台,西行不愿便是墓园,这里青石铺道,平整光洁。
墓前有照壁和两根大石柱,照壁上刻“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是明代洪珠的手笔。石柱刻的对联是:“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这是岳飞父子遭遇的写照,真乃天日可鉴。
岳飞父子墓冢筑得比较大,正中是岳飞墓,墓碑上刻着“宋岳鄂王墓”,左边是岳飞之子岳云墓,墓碑上刻着“宋继忠侯岳云墓”。
在岳墓前面两边,铁栏里围着四个铸铁塑像,都反翦着手,向岳墓跪着,北边两个是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西边两个,一个是张俊,一是万俟卨。人们来到这里,面对这丑恶的奸贼,无不气愤填膺。
据说从前有个人叫秦涧泉,是秦桧的子孙,来杭州作抚台,看见秦桧的铁像跪在岳墓面前觉得十分丢脸,便偷偷地把这一对权奸的铁像丢入西湖。
谁知到了第二天,湖水发了奇臭,杭州人一见秦桧铁像不见了,便说一定是谁把奸贼抛在湖里去,闹到了抚台那里去。
秦涧泉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到西湖边看。
突然,铁像浮了起来,西湖的水也变成赤色。
秦涧泉十分恐慌,只好把它打捞上来,仍放在岳坟之前。
后来,他同友人到岳坟前来凭吊。那个朋友说他是奸臣之后,他无话可说,只做了一副对联:“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聊作解嘲。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虽死,但人民并没有忘记他。
几百年来庙祀不衰,而千秋万世跪在岳坟前面的却是当年的卖国贼。
由此可知,岳飞的崇高民族气节,依然为国人今天所崇尚;岳飞的光辉英雄形象,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短暂的浪漫之旅——湛江游
南国风光多姿采,湛江景色入画来;
东海旭日映晨曦,湖光镜月送余辉;
南三听涛渔歌起,硇洲古韵奏新曲,
寸金浩气惊天地,南亚奇园花色新;
观海长廊凉风爽,港湾揽胜巨轮忙;
海湾大桥天下美,彩虹飞架好宏伟。
港城处处春色好,海风椰韵人不老。
……
看到这首诗,于是便想到了遥远的广东湛江。
其实,我很早就听舅舅说,在我们祖国大陆的最南端有个美丽的地方——湛江,那里有着1550公里连绵的海岸线,有美丽的亚热带风光,有神秘的“湖光岩”……
这次借着中考之后的余暇,我终于来到了这个向往已久的城市,领略了她惊人的美貌:随处可见的棕榈树以及和城市相依偎的海滨,举国著称的热带桉树林、红树林和挺拔的椰树林。
这里,不见珠江三角洲常见的车水人流,熙熙攘攘的景象,到处是一幅恬静、舒适、安详的画面。
我们的第一站是湛江八景之一的湖光镜月——中国唯一神奇的玛珥湖“湖光岩”。
下车步行了5分钟左右,一潭清雅可人碧水呈现在我的面前,四周山岭环抱,青峰兀立,石岩峭拔,竹树翠影,湖光山色,浑然一体。
湖光岩山水相依,青山是湖光岩的品格,秀水是湖光岩的灵性。
如果你立足湖边,仔细望去,你就会看见一湖碧水幻变成一系列的色彩:先是浅绿,再是翠绿,最后是墨绿。
由近处的轻浅,幻化成远处浓浓的泼墨。
有时,湖水的颜色揉合在一起,嬗变出厚重的混合色,让你在奇妙的湖水面前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兴致勃发之时,你可以脱下鞋袜,挽起裤腿,在浅水中尽情玩耍。
这时,你会看到一群鱼儿,扇动着薄鳍自远而来,围着你嬉戏,不经意间,又倏忽地融入碧绿青翠之中。
湖光岩的水哦,是古老而神奇的!
据说,她早在14-16万年前形成,是中国惟一的、世界为数不多且极有考古价值的玛珥湖。
湖光岩水深无底,长年不枯,洪水季节,水也不溢,四季常青;湖水中无任何枯叶杂物,无蛇蛙杂虫,清纯至极,可以饮用;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景点连接,清雅幽幽。
正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当年到此一游时题诗所写:“湖照影亦净”,“领略清幽韵”。
还听说,这里的每个游览点,几乎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或故事。
千百年来,贬官谪臣、骚人墨客慕名而来,玩月听涛,流连山水,赋诗作文,留下不少佳篇,传诵于民间。
依依不舍地离开这具有诗意的湖光岩,我们驱车前往观海长廊。
观海长廊地处湛江黄金海岸地带,全长2.5公里,分南、中、北三个区,各区以曲直有致,大小不同的园道贯通,功能各异的活动空间遥相呼应,品种繁多的植物分布有序,层次分明。
观海长廊集休闲、娱乐、游憩、观赏于一体,充分体现湛江亚热带海滨城市独特风貌和现代化城市意蕴鲜明的人文特色。
在这里你有兴趣可以乘船观海,或坐在绿茵草坪上,听着海浪,伴着柔风,浮想联翩,这里没有喧哗,没有浮燥,有的是安然和淡泊!
在观海长廊小憩了片刻,我依依深情地离开了这座美丽的城市。
短暂的旅游,让我享受了热带海滨的奔放和舒畅,体验了被红土地渲染了千年的雷州文明,感受了有着独特地理现象的湖光岩。
历史与人文融合在这座现代海洋气息的城市里,浑然一体,让人感觉这里的丰富与独特,回味无穷!
美丽的湛江,来年我们再相见吧!
北京之行
因为写文章获奖,而有了与她的那一个个温馨的夏天之约。
我小心翼翼地来到了她的面前,用双手推开了那扇沉甸甸的窗,用怯生生的眼光用心地看她,原来她是如此深邃,如此浓重。
她,就是首都北京!
她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每一次拾起,又是新的一页。
我常常想,反正这本书今生是注定读不完的了,索性捡几段记忆中最温馨、最精彩的篇章和你一起过把瘾吧。
第一章,故宫——无言的诉说。
那一年,我们到了北京。
其实,用眼下最时髦的词来说,那可是“自助游”呀。
风尘仆仆地迈进了故宫那厚重的门坎,我用手轻抚门上的铜钉时,老爸说“你在抚摸历史”。
可以想象,当那个小男孩稚嫩的眼睛注视着蓝天黄瓦、红墙青砖的气势与恢宏时,会泄露出何等的惊讶。
我在太和殿前那苍茫的青砖广场上,想像君临天下是何等的威严;趴在据说是慈禧垂帘听政的东暖阁窗前,想像着西宫太后是如何的神气颐指;望着那一件件瓷器、玉器,心想那一定是价值连城吧。
后来,我再次穿行在这座庞大的紫禁城,只是觉得它是那么的难以企及,如何才能在这座空城与号令三军、妃嫔成群的景象之间找到些许的联系,我真觉得自己的想象力不够用了,因为这里空洞得好像没有人生活过。
而慈宁宫花园或许是后妃们感受春华秋实,晨昏四季的唯一轻松所在,可是这如何能与自然的山水相提并论?
其实,困在笼中的雀鸟也的确可怜!
第三次去北京是个炎夏,当我徒步经过紫禁城的红墙,却没有了勇气再去翻阅这本厚重的书。
或许,若干年之后,我会凭阅人无数的底气再去审视它。
无论如何,这座明清二十四位帝王居住过的建筑群,世界现存的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都是值得我们去造访的。
第二章,颐和园——慨叹完美与和谐。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这所皇家园林,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
行家说,颐和园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为消夏游乐地。
该园饱含了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了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与美妙意境。
我最喜欢的去处是蜿蜒于万寿山南麓、昆明湖北岸的长廊,那里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它将如画的景区、景点串联一线,而且遮荫避雨,在长廊漫步,景随步移,廊内的有趣画面与廊外的楼台亭阁,使人感叹巧手夺天工的神奇。
而飘然如绿丝带的西堤则更是整座园林的点睛之笔,我虽然对古代园林的精髓知之不多,但却觉得,颐和园的选址眼光独具,因为这里有自然山水,将园林建于此,才会有灵气。
专家说,这里是古代园林集大成之所在,你去看一看再下结论吧。
第三章,传统美食——全聚德的鸭子。
“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
在百余年里,全聚德菜品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已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多次把全聚德“全鸭席”选为国宴。
今天,我来到和平门十字路口的“全聚德”,据说这可是最正宗的一家。
我的那位在北京有房有车的亲戚,请我们一家在那儿撮了一顿。
在此之前,我们吃的北京烤鸭可都是真空包装的,或是“模仿秀”的“作品”。
而那一次呢,在宽阔敞亮的酒店餐桌上,即便是普通的薄饼、甜面酱、葱、黄瓜、小米粥一一摆上来,也觉得形式与内容都挺雅致的,而最精彩的就是师傅在餐桌前表演的片鸭子的刀功真是有看头,不错!不错!真不错哦!
可是吃起来,其实无论是街边的,还是全聚德的,味道都差不多。
第四章,北京风光——胡同、王府井,还有首都的哥的姐。
我每次去北京,都喜欢住在胡同里,可有一次是住在一所大学里,收费适中,还能体验一下北京人的平民生活。
顺便说一句,北京人多少有点自高自大,有的还很傲慢,喜欢摆点谱儿。
对了,北京胡同的名字可真是千奇百怪,什么针眼胡同、屎克螂胡同等等,不一而足。
据说,老外也特别喜欢在胡同里转悠,他们总想在北京人的生活中找出点历史韵味。
要逛胡同,西城区的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区是北京胡同保存最好的地方,这里胡同交错,四合院连片,是老北京市井文化和民俗生活景象最丰富的地方。
王府井大街上的小吃、书店,还有铜雕,我都蛮喜欢的,人流量也大着呢,感觉很现代。
首都的哥的姐,也不能不提,第一印象就是关心政治,上晓天文,下通地理,切记,在车上给他们侃晕了,也千万不要忘了索要发票,目的是防宰。
对了,哥们儿姐们儿,可别怪我不提醒你:如果是准备在寒暑假出行,在北京“预防拥堵”可是排名第一的关键词。
到了人山人海的地方,用北京人说的就是“我们就别凑那热闹了”。
譬如,我们是不是该找点冷门地方,比如,乾隆年间权倾朝野的和珅所拥有的恭亲王府,他们家的四合院可大着咧;要不然干脆一身学生打扮,到清华园、北大的校园里逛一逛吧;我还有个地方挺想去的,就是三里屯酒吧街和“小资”们的去处——星巴克。
如果等到有一天,我变成老爷爷了,又和儿子、孙子跑到北京去了,那就坐着人力三轮车,在胡同里“瞎转悠”吧,北京的风景一生都看不完。
反正,我知道我这一辈子,只来一次两次北京,那可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