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是一种敏捷、慧黠的动物。人类一直对鼠所独有的惊人的繁殖力和巨大的破坏力感到不解,小小的鼠居然会给人带来如此惨重的灾难;又因缺乏灭鼠的好办法,人类便把鼠作为一种异己力量加以夸大,以为鼠有一种超自然的能力,使之与人抗衡而立于不败之地。于是,人类各种对鼠的俗信与禁忌便油然而生,认为鼠和人一样也有灵魂,鼠魂可以离体,也可变形,是各种征兆的象征。属鼠的人把鼠看做本命神,对之敬奉有加。百姓视鼠为神,企图以祭鼠、敬鼠、媚鼠之法,祈求子鼠神的护佑,子孙昌盛,甚至还出现了以鼠为内容的鼠的节日。对鼠的信仰和禁忌是我国农业文化中的禳灾纳福习俗与岁时文化中对子鼠神信仰的产物。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西域鼠国,对鼠的信仰更是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其影响至今还在,可以看出人对鼠的信仰是我国民间信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1937年写的了一篇《中国古代民俗中的鼠》详细介绍了我国典籍中有关鼠的俗信,对我们了解鼠信仰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很有帮助。
变形观念起源于古老的灵魂观,认为人、动植物,以至自然万物,除了肉体(形体)以外,还有一种精神的东西存在,这就是灵魂。灵魂信仰是人对自身以及周围世界的一种错误认识和幼稚经验的产物。灵魂观念一旦产生,便具有一种强大的附着力与渗透力,深入到人类思维的深处。随着人类不断向前迈进,许多错误认识得以纠正,幼稚经验渐趋成熟,但灵魂信仰的许多古老的因子却仍然保留在人的头脑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中相当稳定的组成部分。灵魂有一个特点:可以离开形体,也可以变形或寄居于他物;肉体可以死亡,形体可以不存,但灵魂是不死的。初民认为,人有灵魂,鼠也有灵魂。清代钮?在《觚?》一书中,记述了一则《鼠魂》的故事。其文如下:
岳松禅师,姓毕氏,余室之族弟也,习静于新城之地藏庵。忽得异疾,遇有微响,如蝇翼之动,辄惊怖欲绝。因键锢其户,潜卧?室,?以食者,于暗中嘿然进之,师亦?不能语,首点指画而已。昼夜不合眼,二年有余,百药不效。康熙辛巳秋月,平湖医士崔维岩初设肆于市,群医即以岳师之疾告。崔曰:“闻之方书云:凡猫逐鼠急,鼠则先失其魂,遂伏不动,猫乃擒噬,病者偶感其气,以鼠魂易人魂,故获此疾,然易疗也。”岳师延崔诊视,投以解毒安神之剂,不旬日而愈。
此文所记猫逐鼠,鼠先失其魂;又说以鼠魂易人魂云云,自然是无稽之谈,医士治病用的是解毒安神之剂。但可从中了解,在古代传说中,鼠也有灵魂,鼠魂可以离开形体而进入人体或他物这样一种古老的灵魂观念。
清代俞樾在《茶香室三钞》(卷9)《贾似道后身为鼠》中,讲了一个贾似道死后灵魂不死,化身为鼠的故事:“国朝章有谟《景船斋杂记》云:吾松康庵一鼠,日出就僧听诵《金刚经》。一夕忽用前一足枕首,若曲肱状而逝。僧云此鼠即贾秋壑后身。”
四川万县流传一则杨森入睡后,灵魂变成白鼠离体的故事。杨森(1882-1977年)于20世纪20年代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驻万县。传说他在万县筑桥修路,做过不少好事。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好色之徒。有人说他睡着以后,其灵魂会变成一只大鼠;有一次被一个叫小翠的妓女见到了,小翠打了白鼠一下,杨森醒了,说白鼠就是自己。杨森对小翠打了白鼠很生气,于是卖了小翠。
鼠可变形。据传说,百岁之鼠为神,又说百岁之鼠化为蝙蝠。南朝刘义庆《幽明录?清河鼠》说,鼠变三尺之人,三次警告太守,不应,鼠死。另一则《皮纳》记述鼠变形为婢女皮纳,与徐密宿,密疑之,摩其四体,便觉缩小,皮纳化为鼠逃走。这类鼠变形的故事在我国灵怪小说中为数很不少。在鼠嫁女传说中,有一类是鼠女变人与人通婚的故事,如蒲松龄笔下的鼠女变形为阿纤姑娘,与小贩的兄弟成婚。清代钱泳在《鼠食仙草》中所描写的明万历年间在无锡流传的一次盛大的鼠婚场面,无论是新娘新郎、送婚仪仗、主婚长辈,这长不盈尺的数百小人,统统都是鼠辈变形而来。当代流传的鼠婚故事中,这类鼠女变人与人结婚的例子很多,下面将设专章谈述。
民间认为,他物亦可变鼠。据传说,玉衡星散了可变鼠。《说文》记鼢鼠为伯劳鸟所变。《晋书?五行志》(卷29)记“会稽彭蜞皆化为鼠”。《宋史?五行志》记蛇可变鼠。宋洪迈在《夷坚志》中记述了鱼鸟蛇皆化为鼠的故事:绍兴丙寅夏秋间,岭南州县多不雨。清远、翁源、贞阳三邑苦鼠害,虽鸟鱼蛇,皆化为鼠,数十成群,禾稼为之一空。耕夫获一鼠,臆犹蛇纹。渔夫有夜设网,旦得数百鳞者,取而视之,悉成鼠矣。逾数月始息,以是米价翔贵,次年秋始平。《酉阳杂俎》曰:“江中小鱼化为蝗而食五谷者,百岁为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