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1895—1990)著名哲学家,教授。
亲情解读
六十年前的题字
冯钟璞
1946年8月,我的父亲冯友兰应邀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任客座教授,乘麦琪将军号海轮,横渡太平洋。同船有华罗庚先生、作家凌叔华、画家叶浅予、将军冯玉祥,还有当时赴英国留学的李赋宁等。最近看到凌叔华先生之女陈小滢的纪念册上父亲的题词“同舟共济”四字,觉得很亲切。在船上写这句话倒是很合适。难为小滢保存了这许多年,也让人感到人情的温暖。
叶浅予在船上作有漫画,我也是最近才看到。这是一幅众生相,中有大胡子冯友兰捧着一本《中国哲学史》在读,一眼便可认出,这是漫画的特点。曾见丁聪的冯友兰像,也是勾勒几笔,便可认出。家里有一幅司徒乔画的冯友兰像,不是漫画,颜色黄黄的,像是蜡笔,也许是油画?
父亲此次赴美完成两件大事:一是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翻译,一是《中国哲学简史》的著成。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汉学家狄克·卜德,三十年代将冯著《中国哲学史》上卷译为英文。因日本侵华,中日战起而中断。四十年代胜利以后,卜德计划继续翻译此书。父亲赴美后,除讲授中国哲学史外,时与卜德讨论《中国哲学史》下卷翻译中的问题。《中国哲学史》下卷于1952年问世。两卷均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父亲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用英文讲授中国哲学史,讲稿后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这就是后来享誉世界的《中国哲学简史》。直到现在,要学习中国哲学还是离不开这两部书。
冯钟璞
2007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