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8300000028

第28章 明星的人缘(3)

为什么文学圈子外的人对文坛上的大师视而不见,文坛内的人谈起大师也底气不足呢?因为许多年来文学就怀有两大情结:一是呼唤全景式的、史诗般的巨著;二是呼唤人品完美、文品超群的大师级的作家。呼唤声此起彼伏,渐渐地声调就由高变低,或干脆是对这种呼唤本身失去了兴趣。因为文学已经进入了非经典时代,或曰后经典时代。包括世界文坛,也大体如此。因此,如今诺贝尔文学奖发给谁都不足为怪了。举世公认的经典作品和经典作家已经找不到了,作家的成就和文学的规格不再对奖项构成震慑和威压,奖项在某种程度上说,无非是撞大运和一笔意外收入而已。“矬子里面拔将军”或“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有了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常会惹得议论纷纷。但,文学一直热衷于搂抱经典,经典又是怎么消失的呢?

观念逐渐演变,为人所惊讶的事实是一点点发生的。先说文学的经典概念:“文学就是人学”一一人的概念已经悄悄地变了,“机器人”也叫人,但并不是人。克隆人是人,却让我们觉得比任何妖怪都更可怕,以至于许多国家都纷纷制定法律,禁止克隆人。但,意大利据传还是搞出了克隆人。电脑不是脑,却能代替人脑干许多事,现代世界上离开一些人的脑子没有问题,一旦离开电脑就可能乱套……人的概念的宽泛,带来了文学概念的无限延伸。比如,经典文学著作中都有经典人物形象。经典作家们像门捷列夫制定化学元素周期表一样,发现并创造了人物典型和人物性格的丰富画廊(谢扎雷金语)所有读过经典著作的人都能记住并说出几个或几十个经典的文学人物,这些深入人心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实际存在的人类的多种性格。作家都不愿意写重复的东西,读者也不愿意读重复的东西,而当代文学中塑造人物常常险途重重。即使有谁勉为其难地还在人物上下工夫,也常常是费力不讨好。经典人物出自经典生活,漫长平稳的经典式生活已经为喧哗浮躁的快节奏生活所替代。再比如,经典文学著作中也都有一个经典故事。现代文学写不出好故事,便聪明地逃避故事……一句话,现代文学就是要逃避经典!接受了这个现实,文学就学会了和时代相处。这主要体现在:重目标、轻意义,重销路、轻经典,心悦诚服地向市场低头,视畅销比经典更重要。或者认为,目标就是意义,畅销就是当代经典。困惑是真实的,无法躲避的。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另一面,无论是热也好,冷也好,捧也好,贬也好,文学是不死的,一茬接一茬,不停地更新换代。纵使一些人甚或一些阶层不喜欢,或很喜欢,都不能阻止其存在和发展。当代中国文坛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不断涌现新潮流,个性强烈,色彩纷呈,形成了不同特点的作家群落,签名开专栏具备了和历史、和现实、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对话的自信和智慧……像巴金、季羨林等老先生,正在成为文坛奇迹般的人物。在一个非经典时代,大师的存在本身就成了一种活的经典。中国文坛不仅有年逾百岁的老作家,还有几岁、十几岁的娃娃作家,堪称“四世同堂”、“五世同堂”,队伍壮大,气象可观。这表明中国文坛大体维系着一种自然的生态平衡,年轻的作家都是自生自长出来的,各有自己的生长环境、生长优势和生长姿态,他们有资格也有条件保持着自己的原生态势,也让当代文学园地花团锦簇,丰饶妖冶。因此也可以说中国文学是值得期待的,大师级的人物也是可以期待的。

我现在能想起来的,酿成了“大师事件”的谈话,大致就是这些。

那么,我有哪些反省呢?

细想媒体在提出这些问题时的语气,“大师事件”本身确有可以玩味的东西。至少可以看出当今媒体,或曰社会舆论,对文学甚为不屑。谁若说现在文坛出了哪位大师,那就是发烧说胡话,或者是故作惊人之语炒作新闻。那么就算我胡吹、乱侃、蒙人,言之凿凿地在海外宣布了“中国文学已经进入大师时代”,又算个什么事?这年头把牛皮吹破的、把人往死里蒙的不有的是吗?为什么其他行当吹牛就吹不出毛病,而文坛有点动静就叫人受不了呢?

这就是我反省出的当今文坛的一大怪现象:文坛可骂不可捧。无论在什么场合你千万别对文坛说好话,一说好话准惹事。相反,你对文坛骂得越狠,骂得越邪乎、越尖刻、越出新,就越令人解气,越能骂出个普天下传扬的轰动效应。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立即做了个实验:2004年春天在安徽省图书馆讲课时批评现在某些作家太爱惜自己的“家”了,像驮着个乌龟壳一样压得缩头弓背。作家在精神上应该是无家的,永远处在跋涉之中,总在探求和行走。冬天我在云南又大讲当今长篇小说聪明之作多,根据一个不错的“点子”写成一部书的多,大气之作少……这些话至少被四五种报纸发表出来,自然便引起一些人摇头,一些人叫好。

这些话比我在加拿大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得更有意思吗?我看不见得,至少我在加拿大答问时更有激情,表情生动,面目真切。可是,人在真切的时候就容易受嘲讽,入在嘲讽别人的时候却容易受到称赞。再举个例子,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冰凌,在美国成立了“中国作家之家”,义务地接待了一批又一批访美的中国做家。前几年他连续两次大张旗鼓地以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的名义推举王蒙作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好心办好事,我也认为王蒙当之无愧。可是美国有个别人借此攻击冰凌和支持他的一些朋友,令人不解的国内的某些媒体也不知好歹,不分香臭,跟着海外的闹腾一块起哄,甚至借机出风头,趁风而扬土。比如文化艺术某出版社有一家刊物,就以海外有人骂冰凌为由,撤下了专门向我约写的关于冰凌的稿这件事还牵涉了两个完全无辜的人:沈世光先生和他的太太凌文璧女士。冰凌在美国主持的“中国作家之家”实际是他们的一栋三层楼的别墅,当时是由中国作协副主席王蒙和中国驻纽约总领事丘胜云,共同为“作家之家”挂牌、剪彩。凡有国内作家去了就免费提供舒适的食宿,并抽出一人放下买卖,专程开车拉着作家们到处参观。受冰凌的牵累,这一对夫妇也被泼了不少脏水,攻击他们是“沽名钓誉”。他们一不写作,二不想加入作协,端的是无求于作家协会,有何名可沽、何誉可钓?他们倒霉就倒在许多年前结识了冰凌。无论什么人跟作家打交道一打长了、特别是成为朋友后,早晚是要吃亏的。果不其然,沈世光夫妇就生生被冰凌鼓动得又出房子又出钱,到最后却落下一身毛病。问题是他们为赴美的中国作家做过那么多事,现在受牵累挨了骂。你文坛上可以拿着说三道四当家常便饭,可人家是生意人,非常重视名声和信誉,他们在美创业几十年还从未受过这样的羞辱,精神上很是有些压力。我们这边从无一位头头脑脑给人家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个字表示一句问候。这事搁到谁身上能不寒心?文坛就是这副德行,众人说好话的时候跟着沾光,有人骂街了便装哑巴站得远远的瞧热闹。

这就是文坛。平时是是非非很多,真碰上事情就不分是非了。没有人情味,你为它做什么事情都是应该的,那都是你愿意的,但你别指望它会知恩图报。它能对你不以怨报德、落井下石就不错了。倘若你为它做了九件好事,第十件事情没有办成,它也会记恨你命向哥伦比亚大学蹲书一辈子。但,不要误会,文坛是文坛,文学是文学,文坛不管是什么德行,都不影响文学的繁荣,甚至有助于文学的发展。这就像农家肥发酵得越臭,越能给庄稼提供养分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坛越是没有希望,文学或许越有希望,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师时代会在文坛极度弱化的时候出现也未可知。我手边的资料不足,不知中外文学史上是否有这样的例子:文坛越臭,文学越香、果实也越丰硕?

因此,可以完全不必把文坛当回事。文坛既有敏感脆弱的一面,又有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一面,有点狗屁大的事就闹成个“事件”,你不搭理它、淡着它,它也就知趣罢休。这就是文坛经常遭人垢病的原因。谁都可以骂,不骂白不骂,骂了也白骂,骂比不骂强,强也强不了多少。何况现实生活的波涛翻滚着正欲淹没文坛,人们对生活的感受被一个又一个的事件所取代。世界充满事件,突如其来,层出不穷,霸占了人们的想像力。现实比任何小说都更令人不可思议,更使人有陌生感,自以为结构紧密实际松散而底气不足的文坛又能给文学提供什么?能为当代文学提供精神资源吗?而恰恰是文坛反倒容易误导人们,把精神资源的匮乏或根本没有精神资源当成是文学不需要这种资源,由是造成创作的思想苍白,虚构力贫弱。

没有一个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会重视文坛的,作家都是在不写作的时候才想起文坛的。文坛是要往一块凑合的领域,而文学最根本的则是寻找差异。差异是最宝贵的,有差异才有成功的可能。作家发现了与他人不一样的东西,就发现了自己创作的价值。异常活跃的文学景观,总能证实追寻差异的必要,也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作家的差异表现在对现实生活的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发现上,它折射出作家对现实的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的深邃程度,以及表达人性要求与灵魂渴望的完美程度。有精神的作家才能信赖自我,不为外物所累,并有责任、有勇气面对一切。作家们若老是扎大堆,天天抱成一团你吹我捧还硬说“文学进入了大师时代”,那就不仅仅是胡吹,而是发烧说昏话了。为此受到什么样的嘲讽都活该!

同类推荐
  • 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五代政治局势的转变过程,简单介绍这一动乱时期的政治家和武将们的大致情况,第二部分讲述宋太祖,第三部分围绕宋太宗的统治,叙述了中国走向统一,实现中央集权的过程。
  • 才貌双绝:萧观音

    才貌双绝:萧观音

    《才貌双绝——萧观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是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忆录合集。本书由苏联著名陀学研究专家多利宁编辑,是研究、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基础、最直接的资料。回忆录呈现了多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理解其人其作颇有助益。
  •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巴尔扎克(名人传记丛书)

    巴尔扎克(名人传记丛书)

    一位半路出家的文学青年,他对文学创作的不断追求如同跋涉在沙漠中的行者对水的渴望。他的一生著述等身,但同时也债台高筑;他崇尚纯粹的文学艺术,但却受生活所迫屡次成为令自己所不耻的文佣。他通过写实风格的小说来针砭时弊,他的慧眼观察如科学实验般可信。
热门推荐
  • 王俊凯我不放手

    王俊凯我不放手

    他(王俊凯)未出道之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写她交往,并许下承诺。可她苦苦等了他三年,终于忍不住来到重庆找他。可两人再重缝之时,他却狠心的说:“你这种人,根本不值得我爱!滚!”她的心彻底碎了。可他却是因为不让她受到伤害,得和真相的她,会作何选择……
  •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在校学生我——师师,爱上女生左堤,被外校开除而投宿他寝室的铁哥们凯子愿意帮我牵线,结果我发觉凯子与左堤相恋。我与左堤凯子反目。后左堤被凯子所伤害,寻求自杀未果,我终于有机会向左堤表达真爱,却发觉左堤爱上老师。我在痛苦中自卑,主动退缩,在毕业之夜,才知事情出乎意料……小说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大学生活为背景,对大学生活到大学体制以及大学生心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剖析,主人公寻找铁哥们,其实是寻找父爱;他追求女朋友,其实是寻找母爱。一个孤独少年的成长故事,一个脆弱灵魂寻求温柔庇护的情感旅程。爱情的失落布满全篇,但结局出乎意料,让人心疼。【本书出版方只授权部分章节供您免费阅读,请购买正版实体书阅读全部内容】
  • 废弃皇妃

    废弃皇妃

    她本是显国公主,却从小被劫持遗落山林,成为翾国颜家精心培养的棋子。她向往金丝笼外的自由,因此甘居冷宫,与他订立盟约,只要完成任务便可出宫。只是,他爱上了她,她亦爱上了他。当用情至深被无情利用,当她为爱葬身万丈深渊,千疮百孔的爱还能否挽回?
  • 为了阳光

    为了阳光

    这里是炼狱,这里只有死亡,为了心底那一片不曾遗忘的阳光,只有手中的刀剑,才能破开这无情的黑暗,为了活,只好拥抱死亡,为了活,是选择忠诚还是背叛?
  • 终之幻想

    终之幻想

    当漆黑的羽毛再次落下,我无力挽回。那就让一切逝去。【大概会有百合?】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双剑错道

    双剑错道

    白剑破穿苍穹,黑剑屠戮苍生,白狼出,修罗现,双剑斩,大道错
  • 樱腐花残

    樱腐花残

    初遇他时,是在仙魔交战之时。他是高高在上的魔君,一副桀骜不驯的模样。她是人类之中的异端,传她一降生,满世界的樱花便四季盛开,似乎永无凋零之日。再遇之时,第一次知道原来他的微笑这么勾魂。魔羽剑指向喉咙的一瞬间,她承认她有那么一丝心灰意冷。“世界树便是我,我是世界树的灵魂,树死我亡,我逝树残。即便如此,你也要杀掉我吗?”那一声对不起令她泣不成声。“得到天下比我重要,对吗?”
  • 求职密码

    求职密码

    本书完全针对一般求职者包括应届生在招聘中遇到的各种求职问题,介绍了求职前的准备,求职类型及应对技巧,各类面试题型以及面试之后要注意的事项。结合当下求职市场的形势,本书不仅解答了求职男女面临的诸多问题,还提供了实用有效的职业规划方法和求职技巧,能有效帮助求职者找到职业目标和理想工作,用激情和努力点亮人生梦想,追逐幸福和美好的生活。本书可供广大应届毕业生及广大求职者阅读。它会教你最有杀伤力的求职技巧,教你如何巧妙地处理求职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 魔法世界之机械大师

    魔法世界之机械大师

    这是一个魔法的世界,寒冰之国和烈焰之国、暴风之国连年战争,连其它的一些小国家也被迁扯了进来。机械之国被寒冰之国覆灭后,麦可被最后的中立国佣兵之国山姆所救。本来好不容易的平静生活,却因为寻找那个从小深藏心中的云中怪物的答案,而又起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