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信仰驱动,发展需要价值导航。党的十八大顺应世情民意,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用24个字提炼出反映出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调研时提出的“扣子理论”,为广大中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一个非常形象、非常贴切的比喻。那么,究竟该怎样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呢?
一是勤学。萧伯纳说过:“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蠢便自命为科学。”知识不可缺,知识即美德。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学之道贵在勤。青少年时代,正是求学上进的好时光。有充沛的精力,有老师的教育,有父母的指点,此时不努力,那又待何时?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哪里有天才,不过是把别人玩游戏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已。”
二是养德。一个人对社会有没有用,道德品行是第一位的。“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毒品。”一个人只有重操守、重品行,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长大以后才有可能成“正品”、“极品”。养德,既要养大德,立志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放眼长远,做一番大事业,更要养小德,管好小节,做好小事,不闯红灯,不说粗话,不做坏事,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自律。
三是实干。“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面对歹徒持刀乱砍,“最美少年”柳艳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感动中国的高考答卷。践行核心价值观,并不是要求人人都有“最美少年”的英雄壮举,但我们都应该学习他那种明辨是非、敢于亮剑的崇高精神,该出手时就出手,以实际行动彰显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