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小说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侠,却用法律之剑扶贫济弱、匡扶正义。他创立了全国第一家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14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公益法律援助,由他帮助成立的各地公益法律机构办理免费案件达2万多件,涉及近4万人,挽回经济损失4.4亿多元。他就是用法律照亮无助的心,给弱者带来尊严、希望的公益律师佟丽华。
“砍死他算了!”“砍死后咋办?”“一块儿自首去。”这段对话发生在2003年,当时河北保定村民郭增光和67名工友遭遇包工头欠薪3万余元,多次讨薪未果,10多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每人准备了一把刀,喝下鸡血酒,决定一起砍死包工头。关键时刻,有人提醒郭增光,一个叫佟丽华的律师也许能够帮助他。第二天,郭增光将信将疑地找上门来。听完郭增光的控诉,佟丽华一拍胸脯:“你们的事我管定了,不管多大困难,我不收你们一分钱,但是你们绝不能采取过激行为。”在佟丽华的帮助下,郭增光等人打消了与包工头同归于尽的糊涂念头,走上了依法维权的道路,终于要回了工钱。郭增光不仅对佟丽华佩服得五体投地,还成了他的忠实“粉丝”,到处给农民工兄弟普法。
2003年8月的一天,当佟丽华推开一家医院病房的房门时,差点儿被一阵恶臭顶了出去。随后他看到一个浑身上下高度腐烂、到处流着脓水、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孩子。这名16岁的孩子,在北京一家私企打工时被高压电严重击伤,然而老板在支付了前期医药费后销声匿迹。由于拖欠近3万元医药费,医院拒绝手术,并停止了一切治疗措施。孩子的家人找到了佟丽华,他二话不说当即赶到医院,并决定为孩子提供法律援助。在佟丽华的担保下,医院为男孩做了手术,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接着佟丽华又多方奔走,通过连续4年的艰难诉讼,终于帮助孩子索回29万多元的医疗费和伤残补偿费用,使孩子的康复有了一定的保障。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庆典的现场,在“依法治国”游行彩车上,站着来自全国政法系统的20位杰出代表,而其中律师行业的唯一代表就是佟丽华。“法治要给弱势群体以希望、信心和保障,让百姓看到正义是可以依靠法治实现的!”这正是公益律师佟丽华心中始终坚守的公正观念。
有真相才有正义,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
——[古罗马]西塞罗
一次偶然的机会,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首席记者崔松旺了解到当地黑砖窑用智障者做奴工。他想报警,却苦于缺乏证据,而且他深知,如果掌握不到智障者如何被卖进砖窑以及在砖窑内的生活状况等关键信息,就不可能对这一丑恶现象斩草除根。思前想后,崔松旺作出了一个决定:装成智障者,去黑砖窑卧底。
接连几天,崔松旺都在火车站当乞丐。浑身破烂不堪、十分脏臭的他,时而捡地上的烟头吸,时而向过往的旅客讨东西吃,路过他身边的人都露出了厌恶的表情,唯恐避之不及。但记者敏锐的直觉也告诉崔松旺,有两个人时常在他身边徘徊,已经冷眼旁观他很久了,“有戏,鱼儿快上钩了。”
果然不出崔松旺所料,那两人正是专门拐卖智障者的人贩子。为了尽快打消人贩子的疑虑,崔松旺当面将别人吃剩的半碗凉皮吃得津津有味、干干净净。终于,人贩子下手了,崔松旺被他们以500元的价格卖到了一家黑砖窑。
进了黑砖窑的第一关是搜身。为了拍到证据,崔松旺带着两套偷拍设备。第一套设备藏在上衣里,看着对方要来搜身,崔松旺赶紧假摔了一跤,趁势把设备扔到了墙角的垃圾堆里。搜完身没过多久,一名监工又看上了他的鞋,让他脱下来给自己穿。他的袜子里装着一部微型手机和另一套偷拍设备,此时想扔都没有机会,他只能装傻不理不睬,没想到对方没再强求,让他“蒙混过关”。
就这样,崔松旺终于偷拍到了黑砖窑虐待智障奴工的铁证,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干活稍微慢一点就会挨打,他脸上挨过一记耳光,背上挨了两三皮带。监工根本没把奴工当人看,随时随地都会脱下鞋来抽他们的脸。
在黑砖窑的每一秒都像一年那么漫长。终于挨到晚上9点多,崔松旺借口要喝水,离开工棚走到伙房,灌了一瓢水后趁人不备跑进了旁边的玉米地里,拿出手机与外围的同事取得联系后,开始逃命。黑夜里只能估摸方向,他只跑了几百米就跌进一个深坑崴伤了脚,爬起来又要过一条齐腰深的河。当他终于出现在同事的面前时,筋疲力尽,浑身泥水,脚脖子高高肿起,同事不得不连夜把他送进医院。
历经近一个月的策划和调查,化装成智障人士,亲身经历并拍摄智障奴工被招募、运送、买卖和奴役的整个过程,体验到智障奴工的血和泪,崔松旺制作的《智障奴工》系列报道在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一经播出就引起了极大反响。根据报道线索,当地警方一举端掉当地全部黑窑厂,控制了8名黑窑厂老板和招募人,30名智障奴工被成功解救。崔松旺当选了2011年度中国正义人物,因为他执着地追寻真相,不怕吃苦受累,维护了社会的正义。
足球场上的“金哨”
公生明,偏生暗。
——[战国]荀子
2010年,可以说是中国足球裁判承受压力最大的一年,自从几个名哨沦为黑哨,赌球、受贿东窗事发后,社会对足球裁判普遍存在不信任,甚至有“无哨不黑”的说法。然而,在这种舆论环境下,2010年度中国正义人物评选组委会却授予了一名足球教练“正义人物”称号,并在颁奖词中给予他“当所有人溃败,他一个人坚守”、“九获金哨,德技双高”的高度评价。
他就是“金哨”孙葆洁。自17岁走上足球裁判员道路,28年如一日,孙葆洁扮演着足球场上“黑衣法官”,追求公平、公正,最终以“终身优秀裁判员”身份从足协荣誉退休。
足球圈内,一个关于孙葆洁坚持原则、一尘不染的故事广为流传。有一年,孙葆洁执法某场联赛,地方足协没有派车接,按规定报销了往返的车费。比赛结束后,地方足协派车送裁判员去机场,孙葆洁把车费的一半退给了司机。司机说,几十块钱就算了。孙葆洁严肃地说:“您已经送我了,我就不能拿这个钱,请您帮我还掉。”后来,中国足协官员谈起这件事,感叹道:“孙葆洁是不可收买的。”
孙葆洁不是不差钱,他至今居住在清华大学内50平方米左右的职工宿舍中。但他却对自己不高的裁判收入十分知足,从来没有对那些不义之财动过心。“在中国,足球是一项为广大群众喜闻乐道的运动,如果球迷看到的都是设计好的比赛、假球,那是对组织、对人民的不负责,裁判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孙葆洁看来,没有什么能够玷污裁判公正执法的形象。
无欲则刚。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孙葆洁始终坚持“足球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明星球员,还是普通球员,只要犯规,他都一视同仁地处理。在孙葆洁执法的一场亚冠比赛中,巴西著名球星里瓦尔多在抢球时抬脚过高,直接踢中对方球员下巴,孙葆洁向他出示了一张红牌把他驱逐出场。尽管队友表达了不满,但在离场时,里瓦尔多摘下队长的袖标,主动和孙葆洁握了手,表明他对孙葆洁执法公正的认可。
孙葆洁用自己的清廉捍卫了绿茵场上的公平公正,这启示我们,只有人生公正,才能无愧于心,成就幸福与完满的人生。
一、活动名称:“公平行天下,正义写人生”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的: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道德、法制等素质,使学生具备追求公平正义的意识、参与公平正义的能力和依法维护公平正义的勇气,激励学生为建设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奋斗。
三、活动名称:
1.举办“年度正义人物”评选活动。由学生评选出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挺身而出或以坚守信念、行善事、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行为的个人或团体,通过培育先进典型,弘扬坚守公平正义的信念。
2.组织学生观看一次微博直播庭审案件,让学生在直播案件中感受司法的公开、公正,从而使学生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勇于担当起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