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2000000014

第14章 知行合一,无解中求解(4)

豹房在皇城西内太液池的西南岸,原本是皇宫里饲养猛兽的地方。正德二年,皇帝看中了这个地方,大概也是喜欢“豹房”这个听起来相当邪恶的名字,就擅自花费白银共计二十四万两,添造房屋两百多间。此时朝中大臣刚刚遭到清洗,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控制皇帝的私欲,正德皇帝给这个新的建筑群取名“豹房公廨”,并于正德二年八月从乾清宫搬到豹房,在这里安了家。

正德皇帝这样做,目的是要摆脱母亲张太后对他的监护,摆脱与妻子夏皇后之间的婚姻纽带,也摆脱与朝廷大臣的直接联系,彻底成为一个大权独揽、为所欲为的独裁者。

掌握大权,缓和朝局,搬出乾清宫,这些事办完之后,正德皇帝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布局,从此大权独揽,可以为所欲为了。而刘瑾在掌权的几年间打击朝臣,广布冤狱,得罪的人太多,又收贿索贿,买官鬻爵,聚敛金银,名声太坏,把这样的人留在身边,只能给正德皇帝脸上抹黑。于是正德皇帝决定布局,清除刘瑾,既把这个权力过度膨胀而被外界称为“立地皇帝”的太监消灭掉,免去政治上的威胁;又为自己早年的邪恶行为寻找借口,恢复自己的名誉。

于是正德皇帝开始在刘瑾身边培植另外两股势力:正直精干却与刘瑾有仇的朝臣杨廷和、杨一清以及与刘瑾齐名的大太监张永。这几位臣子不负皇帝之托,很快就借着安化王谋反一事搜罗各种证据,证明刘瑾想要“谋反”,于是皇帝勃然大怒,翻掌之间,就把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刘瑾关进了死牢。

后来特务们抄刘瑾的家时,居然抄出黄金二十四万锭零五万七千八百两,总共约合金二百五十万两;白银五百万锭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两,总计约合银五千万两;另有宝石两斗,金甲两副,金钩三千副,玉带四千一百六十二束,狮蛮带两束,金汤盒五百套,龙衣衮袍八件。除了这些吓人的财宝外,还有用于“造反”的工具:穿宫牙牌五百余面,盔甲一千余副,弩机五百余副,外加一颗“伪玺”。除此之外,又在刘瑾随身的折扇里发现两柄尖刀……

在大明王朝的官场上,一个权臣的生死荣辱全看皇帝的喜怒和政治的需要。所以明朝的官员们根本没有人会天真到去讲究证据,追求什么“真实数字”,从皇帝、辅臣、特务头子到朝廷里的刑部官员,所有人一致认为刘瑾犯了如此大罪,那是一定要严惩的,而大明朝最残酷的刑法就是凌迟。

于是正德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刘瑾被凌迟处死。那天,很多人到法场来争着向刽子手买刘瑾的肉,当场生吃下去。刘瑾死后,愤怒的百姓冲上刑台,把他的尸骨拆散,骨头都砸得粉碎。

杀了刘瑾,吃了他的肉,拆了他的骨,天下官员百姓无不欢呼雀跃。这时候大家似乎已经忘了:刘瑾虽死,当年那个“八虎党”还在,尤其正德皇帝还盘踞在豹房里,正在为所欲为,大明朝的政局并未有丝毫改变。

陷害,是传统官场哲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在中国历史上,被陷害而死的奸臣,恐怕不比被陷害而死的忠臣少。而读史书的时候,我们通常只记住了李斯,却忽略了秦始皇;只记住了张汤和郅都,却忽略了汉武帝;只记住了李辅国,却忽略了唐肃宗;只记住了秦桧,却忽略了宋高宗;只记住了刘瑾,却忽略了明武宗;只记住了和珅,却忽略了清高宗……就好像在这些恶劣的皇帝身上包裹着一层坚硬的“奸臣保护膜”,一切邪恶都是“奸臣的邪恶”,躲在奸臣背后的皇帝却永远冰清玉洁,完美无瑕。

奇怪,为什么我们总是只关注舞台上的小丑,而忽略了幕后真正的邪恶?为什么我们永远无法透过表象去看问题的本质?究其原因,只是因为中国人没能理解孔夫子提出的“克己复礼”。

早在春秋时代孔夫子就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但如此明确如此简单的四个字,两千年也未能实现,到现代,更是被中国人质疑,因为大家都在纠结于两个问题:克己复礼,是要“克”谁?要“复”什么?

克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而私欲,每个人身上都有,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克己”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但实际上,孔子一生从没有致力于克制老百姓的私欲,他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克制”国君和贵族们的私欲了。虽然孔子到处讲学,教出弟子三千,但他教育这些弟子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希望这些弟子和他一起去“克制君王”。

孔子思想的本意,是只“克”君王而不“克”百姓的,因为光是克制君王的私欲就已经让这位老先生忙不过来了,他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管百姓的私欲了。对此,孔子留下这么一句话:“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政治,就是“正直”,君王们正直了,其他人(百姓们)谁敢不正直?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统治者的德行像风,老百姓的心像草,仁德之风吹过来,草自然就伏了。)

老百姓的私欲怎么去克?且不必管,先把君王“克”住,把统治者“克”住,把执政者“克”住,这是首要的,这一条没做到,其他的就不要提了。这才是“克己”的本意!如果我们理解了“克己”的真正含义,并像孔子一样,把“克制君王的私欲”当成头等大事,就能击穿那层“奸臣保护膜”,直击问题的核心。

什么是“复礼”呢?就是恢复社会秩序。恢复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呢?恢复“对当时来说最好的”社会秩序。孔子生活在周朝,对他来说,已知的最好的社会秩序就是“周礼”。对此孔子做过总结:“周监于二代,郁郁而文乎,吾从周。”意思是说,周礼总结了夏朝和商朝礼法的精华,丰富多彩,所以我才把周礼当成最好的社会秩序加以维护。

孔子生在周朝,于是他维护较为先进的“周礼”,而不维护比较落后的“夏礼”或“商礼”,这是孔子做出的明智选择。我们这些后人要“复礼”,要恢复社会秩序,该怎么做呢?当然是寻找我们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来恢复一种最好的社会秩序。

刘瑾倒台后,王阳明调回京城担任了吏部验封司主事,这是时隔五年之后再次做回他的六品京官。可这五年的磨砺已经使王阳明从一个官僚子弟变成了一位心学宗师,更重要的是,此时的王阳明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志向,那就是:广收弟子,开馆讲学,把心学思想传播于世,发扬光大。

在庐陵县做县令的几个月时间,是阳明先生这一辈子和百姓贴得最近的时候,也是他最感束手无策的时期。在当时的政治制度下,他既不能治理县境、解民疾苦,也无力与上司抗争救民于水火,任职期间感觉到的,是空前的软弱和无能。

正是这份失败的挫折迫使阳明先生重新进行深刻的反思,而北京城里又有刘瑾这个“活样本”让他分析,在京城赋闲的时候,又有足够的时间让他去思考。最终王阳明逐渐明白,要想成为一个对时代有所贡献的人,光靠良知指引方向还不够,他还必须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打破皇权的独裁,化解朝廷施加在百姓身上的毒咒。

苦思冥想之后,王阳明做了一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决定:讲学,像孔子那样全力讲学,讲“良知”之学,讲“知行合一”的道理,尽可能培养出一群既正直又有才华的学生,教会他们“用良知指引人性”。

当年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以后,就开始讲学,教化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他的目的就是要集众人之力与邪恶的统治者抗争。以前王阳明在京城、龙场、贵阳城里都讲过学,但那时的他意识还不清晰,只知道应该讲学,却不知道为何讲学。可经过对“刘瑾事件”的反思,他才真正明白了“克己复礼”的指向性问题,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要讲学”,由此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讲学,像当年的孔子教书育人一样,培养出一群敢于向恶势力挑战的勇士。

在《传习录》中,王阳明说过这样的话:“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这里并没有明确提出“正‘皇帝’也”,但“皇帝”两个字是看得出来的。

而《传习录》里的另一段话说得更清楚:“如‘格其非心’,‘大臣格君心之非’之类,是则一皆正其正以归于正之义,而不可以‘至’字为训矣。”表面看是在讨论学问,其实却是在强调“大臣格君心”这几个字,而这正是孔子“克己”之本意。

同类推荐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胡适成名作,在北大讲义内容基础上,胡适经过一年的删补修定,写成《每天学点中国哲学》(原书名《中国哲学史大纲》)。它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辉煌成果。作为一部划时代的巨著,绝对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二主讲中古哲学。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不是一个开启阿里巴巴财富之门的咒语,而是一个隐喻。任何一个追求品位生活的青年(尤其是男青年)都应该掌握通向智慧宝库的钥匙,那便是亲近经典、分享激情。百合,是圣洁的象征,代表了女性的忠贞与纯洁。首先要培养女性的外在美,但更要注重她的学识、个性和情感的锻造,她的魅力体现在自身、丈夫和孩子的幸福程度上。生活中有很多悖论,不要让这些谜团破灭我们的憧憬,让希望的光亮不会因为不可抗拒的岁月而暗淡,用艺术来点亮未来。
热门推荐
  • 中华姓氏大探源

    中华姓氏大探源

    本书集丰富有力资料性、充满趣味的娱乐性、论证严密的学术性和文采斐然的文学性于一炉,给读者朋友们烹制出了一份美味无比的姓氏大餐,能让你在入口之后,犹入时空隧道,遨游于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身监其境地感受姓氏文化的深刻内涵,进行一次趣味非常的寻根之旅。
  • 鬼寻

    鬼寻

    一次露营误入的山洞;一个墓室一个修仙女鬼相撞,引发离奇改变了我的一生;
  • 年少顾北,惟愿君安

    年少顾北,惟愿君安

    第一次被暗恋的男神“摸头杀”,“混蛋,什么时候勾搭上的校草。”“有没有把我们当朋友,嗯?”我只能无辜的表示“我们就是兄弟,好兄弟。”闷骚男神笑道:“俗话说,‘欲做情人,先做兄弟’你这就是勾引我的节奏啊!”男神瞎说什么大实话。
  • 十世情劫:狐妖异世夺爱

    十世情劫:狐妖异世夺爱

    某天,一只狐狸嘟着嘴仰着头特别不爽的看着某妖孽:“你说,你是不是曾经答应过我的,以后不会不再欺负我,骗我,戏弄我的了!”妖孽瞥了一眼比自己矮了一个头的小狐狸,勾起那邪魅的嘴角,低头在狐狸耳边说道:“嗯那又怎样?我爱你。”某狐狸愤怒的一把推开了那妖孽骂道:“你!你!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我问的不是这个问题!”有?“嗯哼,既然这样那……。”还没说完便长手一伸将可怜的小狐狸拎走了亲们,猜猜他们干什么去了(????ω????)
  • 大核灾变

    大核灾变

    本作品讲述一个星球爆发核战后人类求生的故事,故事类型科幻、变异为主....
  • 首席夺爱:总裁太无赖

    首席夺爱:总裁太无赖

    他本是含着金汤匙的总裁少爷,她本是低入尘埃的麻雀少女,是什么让他跌入地狱,是什么让她踏在云端?时光的更替,身份的转变,他与她的相遇,是意外,还是注定?
  • 起源: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起源: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挫折不是成为你拒绝前行的理由磨难不是成为你逃避现实的借口也许不是强者却要为了强者不断地前进波折,这异世界的求生一波三折,什么时候才是真正的结束什么时候才能让阳光真正的洒进这块大陆所有人的心里零前行着,为了自己不断的前行
  • 造化修神

    造化修神

    平静世界,一朝破碎;异兽横行,人类之殇。为情为爱,生死不弃;逆天修神,怒荡邪魔。宇宙之谜,默默自当求索;成神之路,漫漫不忘初心。世界尽头,探尽无穷奥秘,明古往今来;实力巅峰,势要举世升华,证一世辉煌。
  • 重生之庶女祸妃

    重生之庶女祸妃

    前生,为了他,她学隐忍,练计策,为他谋天下,苦熬多年终为后,然而却不幸遭到狠毒嫡姐的迫害,亲生骨肉也被诛杀。她不甘,发誓要他们不得好死。一朝醒来,她浴火重生,从此惩恶奴,斗嫡母,踩嫡姐,前世负她之人,她一个都不想放过……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