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2000000014

第14章 知行合一,无解中求解(4)

豹房在皇城西内太液池的西南岸,原本是皇宫里饲养猛兽的地方。正德二年,皇帝看中了这个地方,大概也是喜欢“豹房”这个听起来相当邪恶的名字,就擅自花费白银共计二十四万两,添造房屋两百多间。此时朝中大臣刚刚遭到清洗,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控制皇帝的私欲,正德皇帝给这个新的建筑群取名“豹房公廨”,并于正德二年八月从乾清宫搬到豹房,在这里安了家。

正德皇帝这样做,目的是要摆脱母亲张太后对他的监护,摆脱与妻子夏皇后之间的婚姻纽带,也摆脱与朝廷大臣的直接联系,彻底成为一个大权独揽、为所欲为的独裁者。

掌握大权,缓和朝局,搬出乾清宫,这些事办完之后,正德皇帝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布局,从此大权独揽,可以为所欲为了。而刘瑾在掌权的几年间打击朝臣,广布冤狱,得罪的人太多,又收贿索贿,买官鬻爵,聚敛金银,名声太坏,把这样的人留在身边,只能给正德皇帝脸上抹黑。于是正德皇帝决定布局,清除刘瑾,既把这个权力过度膨胀而被外界称为“立地皇帝”的太监消灭掉,免去政治上的威胁;又为自己早年的邪恶行为寻找借口,恢复自己的名誉。

于是正德皇帝开始在刘瑾身边培植另外两股势力:正直精干却与刘瑾有仇的朝臣杨廷和、杨一清以及与刘瑾齐名的大太监张永。这几位臣子不负皇帝之托,很快就借着安化王谋反一事搜罗各种证据,证明刘瑾想要“谋反”,于是皇帝勃然大怒,翻掌之间,就把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刘瑾关进了死牢。

后来特务们抄刘瑾的家时,居然抄出黄金二十四万锭零五万七千八百两,总共约合金二百五十万两;白银五百万锭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两,总计约合银五千万两;另有宝石两斗,金甲两副,金钩三千副,玉带四千一百六十二束,狮蛮带两束,金汤盒五百套,龙衣衮袍八件。除了这些吓人的财宝外,还有用于“造反”的工具:穿宫牙牌五百余面,盔甲一千余副,弩机五百余副,外加一颗“伪玺”。除此之外,又在刘瑾随身的折扇里发现两柄尖刀……

在大明王朝的官场上,一个权臣的生死荣辱全看皇帝的喜怒和政治的需要。所以明朝的官员们根本没有人会天真到去讲究证据,追求什么“真实数字”,从皇帝、辅臣、特务头子到朝廷里的刑部官员,所有人一致认为刘瑾犯了如此大罪,那是一定要严惩的,而大明朝最残酷的刑法就是凌迟。

于是正德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刘瑾被凌迟处死。那天,很多人到法场来争着向刽子手买刘瑾的肉,当场生吃下去。刘瑾死后,愤怒的百姓冲上刑台,把他的尸骨拆散,骨头都砸得粉碎。

杀了刘瑾,吃了他的肉,拆了他的骨,天下官员百姓无不欢呼雀跃。这时候大家似乎已经忘了:刘瑾虽死,当年那个“八虎党”还在,尤其正德皇帝还盘踞在豹房里,正在为所欲为,大明朝的政局并未有丝毫改变。

陷害,是传统官场哲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在中国历史上,被陷害而死的奸臣,恐怕不比被陷害而死的忠臣少。而读史书的时候,我们通常只记住了李斯,却忽略了秦始皇;只记住了张汤和郅都,却忽略了汉武帝;只记住了李辅国,却忽略了唐肃宗;只记住了秦桧,却忽略了宋高宗;只记住了刘瑾,却忽略了明武宗;只记住了和珅,却忽略了清高宗……就好像在这些恶劣的皇帝身上包裹着一层坚硬的“奸臣保护膜”,一切邪恶都是“奸臣的邪恶”,躲在奸臣背后的皇帝却永远冰清玉洁,完美无瑕。

奇怪,为什么我们总是只关注舞台上的小丑,而忽略了幕后真正的邪恶?为什么我们永远无法透过表象去看问题的本质?究其原因,只是因为中国人没能理解孔夫子提出的“克己复礼”。

早在春秋时代孔夫子就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但如此明确如此简单的四个字,两千年也未能实现,到现代,更是被中国人质疑,因为大家都在纠结于两个问题:克己复礼,是要“克”谁?要“复”什么?

克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而私欲,每个人身上都有,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克己”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但实际上,孔子一生从没有致力于克制老百姓的私欲,他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克制”国君和贵族们的私欲了。虽然孔子到处讲学,教出弟子三千,但他教育这些弟子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希望这些弟子和他一起去“克制君王”。

孔子思想的本意,是只“克”君王而不“克”百姓的,因为光是克制君王的私欲就已经让这位老先生忙不过来了,他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管百姓的私欲了。对此,孔子留下这么一句话:“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政治,就是“正直”,君王们正直了,其他人(百姓们)谁敢不正直?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统治者的德行像风,老百姓的心像草,仁德之风吹过来,草自然就伏了。)

老百姓的私欲怎么去克?且不必管,先把君王“克”住,把统治者“克”住,把执政者“克”住,这是首要的,这一条没做到,其他的就不要提了。这才是“克己”的本意!如果我们理解了“克己”的真正含义,并像孔子一样,把“克制君王的私欲”当成头等大事,就能击穿那层“奸臣保护膜”,直击问题的核心。

什么是“复礼”呢?就是恢复社会秩序。恢复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呢?恢复“对当时来说最好的”社会秩序。孔子生活在周朝,对他来说,已知的最好的社会秩序就是“周礼”。对此孔子做过总结:“周监于二代,郁郁而文乎,吾从周。”意思是说,周礼总结了夏朝和商朝礼法的精华,丰富多彩,所以我才把周礼当成最好的社会秩序加以维护。

孔子生在周朝,于是他维护较为先进的“周礼”,而不维护比较落后的“夏礼”或“商礼”,这是孔子做出的明智选择。我们这些后人要“复礼”,要恢复社会秩序,该怎么做呢?当然是寻找我们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来恢复一种最好的社会秩序。

刘瑾倒台后,王阳明调回京城担任了吏部验封司主事,这是时隔五年之后再次做回他的六品京官。可这五年的磨砺已经使王阳明从一个官僚子弟变成了一位心学宗师,更重要的是,此时的王阳明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志向,那就是:广收弟子,开馆讲学,把心学思想传播于世,发扬光大。

在庐陵县做县令的几个月时间,是阳明先生这一辈子和百姓贴得最近的时候,也是他最感束手无策的时期。在当时的政治制度下,他既不能治理县境、解民疾苦,也无力与上司抗争救民于水火,任职期间感觉到的,是空前的软弱和无能。

正是这份失败的挫折迫使阳明先生重新进行深刻的反思,而北京城里又有刘瑾这个“活样本”让他分析,在京城赋闲的时候,又有足够的时间让他去思考。最终王阳明逐渐明白,要想成为一个对时代有所贡献的人,光靠良知指引方向还不够,他还必须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打破皇权的独裁,化解朝廷施加在百姓身上的毒咒。

苦思冥想之后,王阳明做了一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决定:讲学,像孔子那样全力讲学,讲“良知”之学,讲“知行合一”的道理,尽可能培养出一群既正直又有才华的学生,教会他们“用良知指引人性”。

当年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以后,就开始讲学,教化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他的目的就是要集众人之力与邪恶的统治者抗争。以前王阳明在京城、龙场、贵阳城里都讲过学,但那时的他意识还不清晰,只知道应该讲学,却不知道为何讲学。可经过对“刘瑾事件”的反思,他才真正明白了“克己复礼”的指向性问题,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要讲学”,由此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讲学,像当年的孔子教书育人一样,培养出一群敢于向恶势力挑战的勇士。

在《传习录》中,王阳明说过这样的话:“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这里并没有明确提出“正‘皇帝’也”,但“皇帝”两个字是看得出来的。

而《传习录》里的另一段话说得更清楚:“如‘格其非心’,‘大臣格君心之非’之类,是则一皆正其正以归于正之义,而不可以‘至’字为训矣。”表面看是在讨论学问,其实却是在强调“大臣格君心”这几个字,而这正是孔子“克己”之本意。

同类推荐
  •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从来都是一个面对世人冷遇及逆境仍能保持意志力强大、内心坚毅的人,而对于身后的声誉他也是充满信心的:“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20世纪的序幕刚刚拉开,尼采在受尽精神疾病折磨后溘然长逝。然而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不久之后,尼采的思想逐渐被发掘并得到重视。
  • 菜根谭(第三卷)

    菜根谭(第三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小窗幽记(下)

    小窗幽记(下)

    本书分为醒、情、灵、素、景、奇、法、倩等十二卷内容,辑录了晚明清言的精华,体现出晚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热门推荐
  • 我们是邻居

    我们是邻居

    涂海燕认为:二婚女人找男人,工作体不体面已经不重要,最主要让自己省心,还有,身体一定要健康。这么一看,她隔壁住的成哥挺实用。
  • 圣荒一好人

    圣荒一好人

    南天笑:“有句话只要不是白痴就一定听过我不知道你听过没有?”易行:“。。。。”易行:“我只希望别人看我的时候能把鼻孔放下来而已,要求不过分吧。?”易齐修:“某些人会觉得你很过分。”没有推倒,没有争霸,就是一个烂好人在异界的故事
  • 流冬暖夏

    流冬暖夏

    四年的时光到底会将一个人改变多少?从懵懂初恋变身高冷总裁,因为母亲的死,她决意牺牲爱和幸福?他人眼里,她开始变得冷血,不再同以往一样真心待人,商战中,谁付出了真心,却输得一败涂地?四年之期,好像并没有多久,又好像…换了整个人生…
  • 春秋那些话儿

    春秋那些话儿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泱泱五千年的文化,历经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十二个朝代,纵横四千余年。四千年来,有多少人,多少事,犹如一个又一个翻腾的浪花,在那个时代咆哮而过,最终都湮没在滚滚前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周平王东迁开始,历史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长达三百年的春秋时期,便由此开始......
  • 凤首箜篌

    凤首箜篌

    一生肩负社稷重任,一生立志号令群雄!为夺旷世神兵凤首箜篌,明圣君主惨遭诬陷,鬼都帝王势欲吞天!侠义之士丧尽天良,江湖魔宫又再掀风浪!【那令天下人为之倾倒的玉阶龙椅,我此生必要坐上一回。】
  • 馨菲扬

    馨菲扬

    悲情美女沐雨馨巧遇害羞男孩李菲,两人会擦出什么火花?
  • 虚归何处

    虚归何处

    杳士平在窥虚了道之时终是借着界元之力窥见了过去的一切因果,更感受到了那些曾经高高在上,如今却被天道之门阻隔在外的存在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天道不公啊!”“他杳士平不过是个山野草民,资质又是极差的四个半,要出身没出身,要资质没资质,要资源没资源,一路修行更没遇到过什么逆天的机缘,他凭什么就能修成正果!”“我们又凭什么不能?”杳士平轻轻一叹忽略了这些无妄之念,目光坚定的穿过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投射到那无尽的虚无之中,那里才是自己该追逐的方向吧,可这些虚无又将归于何方?
  • 呆葫小帝后:帝君你别跑

    呆葫小帝后:帝君你别跑

    第一次见面,她说,“帅哥你别跑,你是跑到天涯海角我也要追到你!!”他挑眉悠哉悠哉地看着她说,“有本事你追到我再说啊~”第二次见面某帝对着满堂朝臣霸气侧露地说“想本君立后?除非天上掉下来”然只听头顶啊的一声,某女玩瞬移从天上掉下来,直接把某帝扑倒……某天,某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挑起某帝的下巴,霸气侧漏的道,“帝君你别跑哦~”某帝“好,本帝不跑,咱生娃”说着横抱起某女往房门跑去,某女哇哇大叫,指着一边看戏的娃子们“都这么多娃了,还不够?!”(菜鸟写书请多指教)
  • 异界商圣

    异界商圣

    穿越的网文已经太多了,我一直在想,如果一个现代的商人穿越到和中国古代类似的时期,恰好遇到了另一个从武侠世界穿越过去的人,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昭明帝国正处于鼎盛时期,下辖三大王国,分别是东北的远东、西北的秦晋和东南的吴越。帝国虽然强大,外围却也不太宁静,东夷西狄,南蛮北戎,都是尚未开化的民族,但是依仗锋利的剑和快速的马,仍然对帝国造成非常大的威胁。一个从当今社会穿越的小白,和一个从武侠世界穿越过去的小黑,就在这里相遇了
  • 盛世大婚之娇妻太辣

    盛世大婚之娇妻太辣

    小时候的悲惨遭遇造就了现在的她,对人生的失望让她开始自暴自弃。流连忘返的夜生活似乎也成为了她唯一的寄慰。小时候的幸福生活造就了现在的他,对人生的毫无畏惧让他高昂着头颅。流连花丛,他可以叶不沾身,男女通吃让他对生活保持着最高雅的兴致。当这两个生活相似而故事却天差地别的人碰撞到了一起,又会爆发出怎样的火花?甜蜜幸福?nononono,必须是相爱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