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试用期就是考察的时期,对于那些刚刚上岗的人员,上司还没有把握确定他是否能够胜任本职工作,所以安排一个检验的时期,这个时期职场人员普遍把它称为试用期。
每个公司都有试用期,每个岗位都有试用期。《劳动合同法》第19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身处职场中的你,是否了解这些关于试用期限的规定呢?是否碰到过那些模棱两可的试用期限呢?当你不小心遭遇到的时候,你又是怎么处置的呢?
徐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试用期4个月。徐某在试用期间表现尚可,但试用期满后考试成绩却不甚理想。公司决定延长徐某试用期半年,延长试用期间不按原劳动合同享受有关工资和其他待遇。双方对此各持己见。徐某无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
仲裁委员会处理此案后,经调查情况属实。经调解该公司同意取消对徐某延长试用期的决定,并按原合同履行。
企业对于使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不解除劳动合同,但不得附加法律以外的条件。在本案例中,该公司显然不想与之解除劳动合同,但公司以徐某考试成绩不甚理想又担心其难以胜任工作,决定对其延长试用期的做法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
不管你是不是长期打拼于职场界的老手,公司招聘新人时都会提出一定的试用期限,从三个月至一年不等。你也许就要想了,试用期限到底有什么用呢?以销售人员的试用期为例,一般来讲,新招来的销售人员,初步入选之后就是放在销售岗位上去试验,能够存活下来的就转正,不能存活下来的就辞退。这就是多数企业展现的试用期的目的。
不光是民营企业是这样,甚至是很多的外资企业也是这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试用期呢?原因非常简单,无论招聘人员多么的认真,也无论上司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鉴别,在面对“这些人到底是不是我们想要的销售人员”这个问题上,结果都会让上司非常失望。那些他们看似很好的销售人员就是出不了成绩,而他们看着不怎么样的销售反而干得不错。到此,他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对销售人员的鉴别最好是放在实践中去检验一下,这是最好的而且也是看似最合理的选择,试用期就是这样的用来试验的过程。正常来说,试用期应该是企业检验职员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个做机械设备的企业,当时他们业务发展很快,需要大量的销售人员,为此他们招收了大量形形色色的销售员工,充斥到市场一线,他们的老总当时说了一句话“让市场去检验谁是英雄”。这句话听起来很是振奋,但是后来证明这样的策略是非常错误的,在大量的销售人员充斥到一线之后,他们确实发现了一些优秀的销售人员,但是付出的成本、时间与成绩是完全不成比例的。对于那些不合适的销售人员,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固定支出,还包括在市场上所造成的客户损失,这些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面对着这种情况,该企业就以“销售业务未达到目标”为理由,把一些销售人员给辞退了,只留下了那些销售强手们。于此同时,发送给这些销售人员的遣散资金是少之又少。这些人觉得企业的做法实在是太可气,心里想着,他们没有录用自己也就算了,可是,这些天来,自己辛辛苦苦的付出难道就这样让它轻而易举的付诸东流而不要任何回报吗?于是,这些被辞退了的销售人员就天天找上门来,要求索回自己应得的酬劳。最终,经过多次交涉,该企业增加了他们的报酬。
企业要想检验一个销售人员是否能够存活下来决不能到市场上去论证,而应当在试用期的训练中得到证实。然而,在该过程中,该企业却损害了那些未能通过检验的销售人员的权益。它以当初签订的模糊的试用期限协议为支撑、做后盾,毫不犹豫的炒了这些人的鱿鱼。这个事件,让人们不由得不感慨在工作之前,签订一份明确的试用期限协议的重要性。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是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的,相反,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是不得约定试用期的。在正式工作之前,一定要明确试用期限和合同期限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签一年合同的,试用期为1个月至3个月,最多不超过3个月;若试用期为6个月,合同期限必须超过3年。
在就业过程中要提高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就业协议书的作用,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限一定要是明确的。明确而具体的试用期限的规定,是可以为你带来好处的,它可以帮助你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切实保护你自身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当你误签下那些劳动合同中是模棱两可的试用期限协议且自己的合法权益已经遭到侵害时,你所要做的就是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权益。你可以到劳动就业局申诉,或提请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而非和用人单位进行私了。你要清楚地意识到,“私了”这条道理在这里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