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14500000006

第6章 合理决策的不合理(5)

基于视觉的知觉,也会成为一种捷思。这种无意识的认知方式让我们凭直觉解决问题,但经常出错。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接下来要介绍的认知谬误,先向大家介绍基于视觉的知觉错觉(心理学家卡纳曼的妻子安妮·特丽斯曼(AnneTreisman)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以便与认知谬误相比较。

认知谬误在许多方面与知觉错觉相似,比如具有普遍性(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可以预测、重复出现等。这种错觉不只出现于普通人在判断自己不了解或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时,就连在专业领域表现优异、信誉卓著的专家,比如企业家、政治家、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工程师、医生、律师等,同样会有“以为自己都知道”的错觉。

具有普遍性的认知谬误,偏离了每个人都认为正确无误的合理性法则。如果你想了解该法则及其相关理论,想知道毫无情感的外星人如何思考和行动,请看以下的说明;如果你对合理性法则毫无兴趣,请跳过这一段内容,直接读下一章。

不合理的思考,才是正常

传统的合理性模型由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分别代表不同的理论,但却有着共通的形式结构。该模型旨在利用简单易懂、不辩自明的道理,推导出严密的结论。

第一部分是研究演绎推理的逻辑学。推理是逻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通常由一些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在演绎推理中,前提是已知的事实,结论是由前提经过推理必然得出的事实。也就是说,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必然为真,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出现前提为真但结论为伪的情况。请看以下例子:

前提一足球选手都喜欢吃苹果;

前提二波波是足球选手结论波波喜欢吃苹果。

如果在逻辑上把无效的推理当成有效、把有效的推理当成无效,将会破坏逻辑学的原则。第一部分的常见错误就是“推断结论的错误”。

前提一足球选手都喜欢吃苹果;

前提二波波喜欢吃苹果结论波波是足球选手。

很显然,这一结论是错误的,即使波波喜欢吃苹果,也有可能不是足球选手。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即使两个前提都是事实,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

再看看其他例子。发动汽车引擎时,引擎不启动,仪表板的灯也不亮,原因是电瓶没电了。这个推理并不是演绎推理。也就是说,即使前提(引擎不启动,仪表板的灯也不亮)是事实,也无法断定结论(电瓶没电了)是事实。因为有可能是电瓶还有电,但却因为电力系统出故障等原因,使得仪表板的灯不亮。

即使结论是根据作为事实的前提得出的,也未必能符合客观事实。这种推理称为“归纳推理”。

第二部分是在推理研究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几率理论。我们在琳达的例子中看到的“联结错误”,就是违反几率理论的简单范例。

第三部分是合理决策理论,该理论突显出经济学家熟悉的数学模型之王“经济人”[1]。

合理决策理论认为,个人(经济人)在决策时会保持一致的优先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背负着风险、怀揣着不安进行决策。之所以会有风险和不安,是因为决策者无法事先清楚地掌握决策的结果。

更正确的说法是,因为知道结果的几率,所以会担心风险,比如掷骰子,如果投掷的是没有被人做过手脚的普通骰子,那么出现4的几率是1/6;至于感到不安,则是因为决策者事前并不知道出现各种结果的几率。

在这种情况下,最常见的合理决策理论是期望效用理论。请看以下的例子。

问题28你必须从以下两者中选择其一。A.有20%的几率可以赢得1250元。B.有40%的几率可以赢得500元。你会选择哪一项?

1250元和500元分别表示选项A和选项B的奖金所带来的效用,而期望效用等于效用和赢得奖金的几率的乘积,即选项A的期望效用为250(1250×20%=250)元,选项B的期望效用为200(500×40%=200)元。所以,选择A可以让期望效用最大化。不过,请大家注意,期望效用理论并未谈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选择哪一项,只是告诉你选择A可以让期望效用最大化。如果某天晚上,你想做某件事(例如突来兴致,想去饭店小酌一番),但刚好手边的现金不多了,你会觉得“要是还有500元就好了”。在这种情况下,你并不会很在意期望效用的多寡,况且两者的奖金数额(1250元和500元)的差额又不是很大。你会认为,与其选择中奖几率低的高额奖金,不如选择中奖几率高的低额奖金。所以选项B显得更吸引人。

假设没有出现特殊情况,你根据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选择了A。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理论对于合理的人有什么影响,我们再列举另一个决策的例子。

问题29同样的,你必须从以下两者中选择其一。A*有50%的几率可以赢得1250元。

B*一定能赢得500元。你会选择哪一项?

你可能会选择B*选项(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不过,如果你对照“问题28”的答案和“问题29”的答案——不选B而选A,不选A*而选B*,再结合基本计算结果,很容易看出这是两个自相矛盾的决策。

在“问题28”中,你之所以不选B而选A,是因为A的期望效用比B的期望效用大。即:“1250×20%”的期望效用比“500×40%”的期望效用大。将两者同时除以20%,可以看出1250比1000大。也就是说,奖金1250元的期望效用比奖金1000元的期望效用大。

但是在“问题29”中,你不选A*而选B*,可见对你来说,A*的期望效用比B*小。即:“1250×50%”的期望效用比“500×100%”的期望效用小。将两者同时乘以2之后得出的结论为:奖金1250元的期望效用比奖金1000元的期望效用小。

站在经济人的角度来看,做出此类选择的人都是不合理的人。不过,讲求合理的经济人恐怕只会出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或是《星舰迷航记》中超合理科学官史巴克的肚子里。

注释:

[1]经济人,这一概念是由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提出的,用来表示以自我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唯一行为基准的人类类型。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具有极度合理(为求效用最大化而行动)、极度自制(一旦做决定,不会再改变)、极度利己(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等特性。

换个角度,决定大不同?

在投资获利几率愈高的情况下,人们下手愈谨慎;在一定会赔钱的时候,人们反而愿意承担风险。

很可能赔钱时,会变得更敢赌

假设你拿出两个骰子,和一个小学生玩掷骰子游戏。游戏规则为:根据对方说明点数的方式,猜测对方掷出了几点。

由小学生先掷,若他说“两个骰子点数总和为3”,你马上猜到这两个骰子分别是1点和2点。接着,轮到你掷骰子,结果和刚才一样,但是你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两个骰子的点数相乘等于2。”小学生马上推测出两个骰子分别是1点和2点。

“两个骰子的点数总和为3”和“两个骰子的点数相乘等于2”

是以不同的方式说明同样的结果。其实,金钱上的盈亏也一样,虽然有时候说明的方式不同(当然说明方式必须是正确的),但说的却是同样的结果。

如果你同意上述说法,就表示你相信“事物并不会因为表现方式的不同而改变”的原则。这是合理性的黄金定律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听起来非常合理,毋庸置疑。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根据清楚的数字信息下判断、做决定,而不自觉地忽视没有显著特征的信息,许多人因此会在不经意间违反这一原则。

请看以下例子。

问题30

假设你是一名高级军官,奉命率领一群勇敢的士兵,冒着生命危险和敌军奋战。

请考虑第一种情况:根据司令部传来的情报,敌军布下陷阱,可能会让600名士兵丧生。你必须从以下两条逃生路线中选择其一,才能减少伤亡。A.逃向山区,可以让200名士兵存活。B.逃向海边,600人都存活的几率为1/3,没有人存活的几率为2/3。

你会带领军队逃向山区,还是海边?

问题31

请考虑第二种情况:根据司令部传来的情报,敌军布下陷阱,可能会让600名士兵丧生。你必须从以下两条逃生路线中选择其一,才能减少伤亡。A*逃向山区,将会使400名士兵丧生。

B*逃向海边,无人丧生的几率为1/3,600人都丧生的几率为2/3。

你会带领军队逃向山区,还是海边?

大多数人在第一种情况下选择了A(比例高达72%),在第二种情况下选择了B*(比例高达78%)。换句话说,许多人对提问的方式非常敏感,提问方式能左右人们的抉择。

分析四个选项不难看出,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的方案是一样的:其中A和A*是相同的确定选项,有200名士兵存活(相当于400名士兵丧生);B和B*也是一样的,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成功几率为1/3,如果成功了,600人全部生还,否则全部丧生。

然而,提问方式的改变竟然会影响逃生路线的选择。这种现象称为“框架效应”[1]。

就上述两种情况而言,正是由于小小的语言形式的改变,使得人们的认知参照点发生了变化——由第一种情况下的以“存活人数”作为参照点转变为第二种情况下的以“死亡人数”作为参照点。而在不同的参照点下,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

在第一种情况下,所有选项提到的都是存活人数,人们就会小心翼翼地选择风险规避,试图让更多的人活下来;而在第二种情况下,所有选项提到的都是死亡人数,人们不希望死亡人数增加,反而愿意冒险。

有关金钱的决策也是一样。在投资获利几率愈高的情况下,人们下手愈谨慎;在一定会赔钱的时候,人们反而愿意承担风险。这也是赌徒常见的特质之一——在赌局快结束时输了钱,因为不甘心赔钱,便铤而走险,赌一把高回报、高风险的赌局。

因此,经济学家教导我们,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该只关注最后的结果。但是,在面对特定状况和特定问题时,我们常常会失去理性,而使得失心(考虑输赢盈亏的心理过程)大大影响最终的选择。

注释:

[1]框架效应(framingeffects)用以解释提问方式不同,决策者的选择和偏好也随之改变的现象。例如,当医生分别以“存活率95%”和“死亡率5%”说明同一项手术的效果时,家属和病人的感受会截然不同。

稳赚的时候,就变得保守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适合担任高级军官,不妨想想金融界的案例。

问题32你必须从以下两者中选择其一。A.一定能赚1万元。

B.有25%的几率能赚5万元,有75%的几率赚不到钱。你会选择A还是B?(先回答再往下看)接着再看以下的问题。

问题33同样的,你必须从以下两者中选择其一。A*一定会亏损3万元。

B*有75%的几率会亏损5万元,有25%的几率不会亏损。你会选择A*还是B*?

大多数人在“问题32”中选择了A(比例高达84%),在“问题33”中选择了B*(比例高达87%)。其实,两组问题的内容相同,只不过问法从赚钱改为亏损,答案竟然完全相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正如大家所见,当选项提示赚钱的金额时,人们偏好稳赚的选项。如果选项改成提示亏损的金额,那么与其选择稳赔的选项,大家宁愿赌赌运气,选择可能亏损更多、也可能不亏损的选项。

情感会干扰大脑的计算。从这个简单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多数人选择稳赚1万元,而不是赌25%的几率赚5万元(期望收益值为1.25万元,高过1万元);多数人又不甘心承担3万元的亏损,而宁可选择75%的几率亏损5万元(期望亏损值为3.75万元,高过3万元)。情感的经济学真是奇妙!

改变提问方式,足以影响决策

不仅金融界的人会面临重大抉择,医学界的人也经常面临重大抉择。在不知该如何抉择的时候,情感同样会影响大脑,使人们不可避免地做出短视的抉择。

让我们暂时抛开经济学问题,看看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刊登的一则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为:罹患肺癌的病人应该选择外科手术治疗还是放射线治疗。实验者首先向参加者介绍了肺癌以及肺癌的这两种治疗方法,然后将参加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34

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00名患者之中有90人手术成功,1年后有68人存活,5年后有34人存活。

接受放射线治疗的100名患者之中有100人平安结束疗程,1年后有77人存活,5年后有22人存活。

你会选择哪一种治疗方法?

问题35

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00名患者之中有10人在手术过程中死亡,1年后累计有32人死亡,5年后累计有66人死亡。

接受放射线治疗的100名患者之中没有人在治疗过程中死亡,1年后有23人死亡,5年后累计有78人死亡。

你会选择哪一种治疗方法?

只要你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这两道问题所提供的信息是完全相同的。“问题34”所说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00名患者之中有90人手术成功”,相当于“问题35”所说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00名患者之中有10人在手术过程中死亡”。

可是,当问法不同时,实验参加者所做的选择也相差甚远。在提示存活人数的“问题34”中,有82%的人选择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而在提示死亡人数的“问题35”中,只有56%的人做了同样的选择。只不过是改变了提示信息的方式,就有大约1/4(26%)的人改变了主意。

令人惊讶的是,参与实验的两个小组都出现了这种矛盾的结果。按照正确的统计方法和决策理论,分别以167位医生、297位学生和119位病患为实验对象,都得出了同样的结果。

由此可见,面临这种抉择时,无论是医生、患者还是统计专家,无论当事人的知识和能力如何,都会不自觉地受到这些“框架”的影响。

为什么老是在亏钱?

人在短期内对于自己的失败会有强烈的懊悔,可是长期来说却经常懊悔自己没有做某件事。

出租车司机在下雨天提早收工

人们总会套用某种模式来计算盈亏,并根据周围情况来决定自己该如何行动。了解了人的这一习性,我们就能理解生活中的某些很奇妙的现象。

下雨了,纽约曼哈顿正值交通尖峰时刻(“尖峰时刻”是纽约市的一个交通术语,指交通流量陡涨陡降的时段),大家拼命想搭上出租车,却怎么等也等不到空车。为什么招不到出租车?经济心理学家非常乐于为你解惑。

研究小组专门对纽约出租车司机的行为进行了调查,想知道他们的行为模式是否符合经济学理论。通过调查得知,出租车司机会设定每天的目标收入,只要当天达到收入目标,就立刻收工。换句话说,当搭车的客人较多时(比如在下雨天,许多人会放弃乘公交车而改搭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预期的收入目标,而提早收工回家。

同类推荐
  • 病由心生

    病由心生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然而对于这一点人们往往只有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才会感受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有人说事业最重要,也有人说金钱更宝贵,于是便开始盲目地追求事业、金钱、成就和荣誉,以为这样就可以获得所谓的快乐和幸福。然而一旦失去了健康,所有的这些必将变成“零”。
  • 每天学一点微心术

    每天学一点微心术

    你知道在一秒之内你的脸上可以出现六种表情吗?你知道你的坐姿已经出卖了你的情商吗?你知道什么样的笑容可以让你多签3倍的单吗?
  • 抑郁的情绪认知:理论与实证

    抑郁的情绪认知:理论与实证

    本书围绕抑郁症认知理论、研究及治疗三条主线,对国内外有关抑郁症和认知方面的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全书共七章,包括概述、抑郁的认知理论述评、抑郁的认知易感性、抑郁症的情绪认知加工偏差、抑郁症的抑制损害和神经机制、复发性抑郁个体的认知损害及抑郁症的认知治疗。
  • 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

    紧张、焦虑,这成为对当今中国人心理状态最贴切的描述。其实,中国人一直过度紧张,供奉中庸与和谐的中国人一直没能学会淡定平和《过度紧张》作者臧一民从国民性出发。从历史典籍和当今社会现状中寻找分析的素材,深挖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渊源,总结七种造成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基础。
  • 心理司马

    心理司马

    年轻时他心存理想,却在乱世中屡遭险境;从曹操、曹丕到曹叡,他辅佐曹氏三代,渐渐摸索出权力之道;逆境中坚忍不发,出手时残忍无情,他是用兵和政治的绝顶高手--司马懿是三国时代的大赢家,但他为生存而孤独挣扎的曲折心路又有谁知道?
热门推荐
  • 纸花店秘录

    纸花店秘录

    花开花落,不论你相信与否,它都一直存在,也必将成为永恒。这是一部流传在始祖家族的千年密卷,它维系着整个尸族的荣耀,也是他们追寻急于解开的千古谜团。而这一切,仅仅是从一家普普通通的纸花店开始。不是坟墓,却造就了坟墓里应有的一切,每逢夜晚,这里就撕开了死亡般的寂静,像把人缝在了一张网,无路可躲,只有怯弱、心跳、钟声……在过去的几个世纪的历史里流传着许多神秘人物的奇妙传说,他们中的许多人的下落或来历至今无法鉴定,然而,他们却清清楚楚的浮现在你的脑海里,尤其是在没有阳光的地方,那更真实,更确切。纸花店里,神秘的坐馆人又是谁?你看得见,还是看不见,他都在你背后,在门外,默默地观察着。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烂面人、绿孩子、憨笑的佩雷斯、圣·日尔曼伯爵、D·B·库帕……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却始终离不开命运的安排。
  • 万贤

    万贤

    一书翻转天地无,傲魂盖去群杰愧!迎风挥击千层浪,万古难寻书贤影!少年不败热血!武之力夺天地之灵,以灵魂力量化储灵地纳灵气,灵魂不可增长,潜力有顶。文之力通天地之灵,修灵魂力量笔勾天勒地,永无止境。天道无常,随着灵魂力量再也无法与天地共鸣后,曾在上古芳华中独步青云的文者,彻底泯灭了……而万古之中世界唯武独尊,然而他的出现,是打破限制,还是成为他人的棋子?!
  • 忠犬先森他姓温

    忠犬先森他姓温

    有人问男神温承御。“温少,您这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温少:“娶了苏江沅做老婆。“您对老婆有什么美好的期待吗?”温少:“有。宠她,睡她,爱她,至死不渝。”苏江沅不明白,为嘛爷爷宁可送上整个卫氏,也要把她推到这男人身边去。她就是个连自己身份都不知道的假千金,可这男人却一副非她不可的样子。人人都说,辛城第一男神温承御不近女色。可为毛这厮到了她这儿就成了衣冠禽兽?!辛城那么多名媛淑女,这混蛋干嘛非要跟他连面都没见过的她?!苏江沅炸毛!“温承御你特么混蛋!姑奶奶我不嫁!”跟他领证结婚,她宁愿去屎!温少爷笑容无害:“成啊!睡了你,咱把夫妻关系坐实喽。爷厚葬我媳妇儿!”
  • 混沌古魔决

    混沌古魔决

    混沌而来,古玄而走。身怀无上血脉,修习逆天功法。红衣少年,青铜古剑,一段血染九天的王者传说……一曲不败传奇的鸣鼓战歌……“丹药?地位?实力?美女?不好意思,我都不缺,所以不管你是谁,看你不爽,那么你就去死吧。”苏敌剑指一宗之主,不屑的说道。
  • 未来世界之我的世界我做主

    未来世界之我的世界我做主

    “尤酥,你觉得我想抓到你还不简单吗”男人的目光自信却深情,仿佛他锐利的目光可以穿透尤酥的心。阳光打在他笔挺的鼻梁上,顺着嘴角好看的弧度泄了下来,洒满他洁净的衣襟。“拭目以待咯,可不要让我失望呢“尤酥淡淡一笑
  • 暗生人:初生

    暗生人:初生

    你们试过和另一个自己说话吗?你们试过和一个自己做兄弟吗?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重叠时,斐余和另一个自己产生了羁绊!你们如果看不懂就去看类似题材的电影时空脱离者!
  • 九霄紫雷王

    九霄紫雷王

    睡了一觉就穿越到修真世界!既然穿越,就当不负此生,踏仙魔之骨,铸我九天王座!
  • 阴影永恒

    阴影永恒

    "若时间阻挡我的脚步那我就令他永恒的静止心中的梦从未变过记住我会为你守护一切......"这是一个斗气与魔法的神奇世界“我会将这个世界在我手中变得璀璨......"———黄弦
  • 用真诚打开心结

    用真诚打开心结

    成长的花瓣在天空中轻盈地飞舞,装扮着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可曾跌倒?可曾失意与彷徨?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方法,会让你获得启发,为你的人生锦上添花,使你收获生活的真谛。
  • 小皇帝恋上少年国师

    小皇帝恋上少年国师

    “国师,你真好看。”一个明黄色的小小身影对面站着一个身着竹绿色长衫的俊美杏眸少年。“皇上谬赞了,皇上也很好看。”杏眸少年微微弯腰行礼,以示敬意。没错,此二人正是木云国的十六岁小皇帝和十五岁的少年国师。每天都会上演着同样的一幕:小皇帝坐在一边,而少年国师则为小皇帝抚琴助兴,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