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14500000003

第3章 合理决策的不合理(2)

第二种情况:文具店老板心情好,又增加了一个选项,即你可以选择拿回100元现金、免费获得一支金属圆珠笔或是外观稍有不同的同款金属圆珠笔一支。

第三种情况:金属圆珠笔的数量有限,文具店老板又提议,你可以选择拿回100元现金、免费获得一支金属圆珠笔或一支塑料圆珠笔。

请好好想想这三种情况的差异。

在第一种情况下,只有100元现金和一支金属圆珠笔两个选项,你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之一,选哪一个都行。我们要讨论的重点不在于选什么,而是你对下一题的回答和这一题有什么差别。

在第二种情况下,增加了“外观稍有不同的同款金属圆珠笔一支”的选项,此选项和先前提到的“一支金属圆珠笔”的选项很像,如果你对这两种圆珠笔的喜好程度相同,那么你选择100元现金的几率就会提高。因为两种圆珠笔难分高下,你的注意力很容易偏向100元现金。

然而,在第三种情况下,追加的“一支塑料圆珠笔”的选项的吸引力明显不如既有的“一支金属圆珠笔”的选项。此时,我们很容易选择价值相对较高的东西,也就是“一支金属圆珠笔”。换句话说,塑料圆珠笔衬托出了金属圆珠笔的优势,使金属圆珠笔看起来比现金更具价值。

在已经有两种选项的情况下,如果追加与既有的某个选项非常类似的新选项,就会产生“妨碍效果”,促使人选择那个与新选项完全不同的既有选项;如果新选项明显不如既有的某个选项,那么新选项就如同“饵”一样会产生“引诱效果”,使得既有的那个明显优于新选项的选项的魅力大增,进而提高其赢得顾客青睐的几率。

夏弗与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具体实验发现,如果增加“外观稍有不同的同款金属圆珠笔”这个与既有选项“金属圆珠笔”极其类似的新选项,那么人们不选圆珠笔而选现金的比例提高了28%;如果增加的新选项为明显不如既有选项“金属圆珠笔”的“塑料圆珠笔”,那么人们选现金的比例就会降低10%,而金属圆珠笔的人气暴涨。

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难道是因为人们在不知该如何选择的时候,新选项看起来比较吸引人?这并不是充分的理由。人们希望证明自己所选的选项比另外两个选项好,而且必须找到“令人心服口服的理由”。

以刚才的例子来说,当同时出现了“一支金属圆珠笔”和“外观稍有不同的同款金属圆珠笔一支”两个极其类似的选项,会使人难以做出抉择。当事人找不到应该选两者之中某一个的充分理由,于是最后选择了100元现金。当“塑料圆珠笔”取代“外观稍有不同的同款金属圆珠笔一支”成为新增选项时,反而让当事人容易做判断,有充分的理由选择金属圆珠笔。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当商家扩大顾客的备选范围之后,顾客选择的优先级就会发生变化。商家可以巧妙利用顾客的这一特性引导他们进行选择。

有三个选项时,人会选中间那一个

妨碍效果和引诱效果的原理违反了人们的合理思考模式。除此之外,当人们不知如何抉择时,还会出现一种违反合理性的行为——“讨厌两极”。

讨厌两极的现象很有名,意思是无论正面或负面,只要增加具有极端性质的选项,就会提高那些具有“中间”性质的选项胜出的几率。

请看下面这个实验。

问题10

店员向一群顾客介绍数码相机。一共有两种机型:第一种机型标价10999元,第二种机型标价20999元。两种机型均为同一品牌。

店员向顾客详细说明了这两种机型的操作方法,两者的价格均合理适当。

你认为顾客会选择哪一种机型?

结果,这群顾客选择两种机型的比例相同,各为50%。

问题11

与问题10相同,不过这次除了上述两种机型之外,又增加了一种标价为35999元的新机型。

你认为顾客会选择哪一种机型?

按照“问题10”的结论,不管这群顾客中有多少人选择最昂贵的机型,其他的人应该平均选择前两种机型,对吧?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当追加了质量和价格皆属上乘的第三种机型之后,大多数顾客都决定选购处于中间价位的那种机型。原本有50%的人选择最便宜的那种机型,而这次却降为了10%。

当选项变多之后,人们通常偏向于选择价格居中的那个选项。这是因为我们给自己找到了证明自己的选择最好的理由——中间的选项在其他两个选项的衬托下显得最方便、最珍贵。

可是,为什么我们一开始没注意到这个选项的优点呢?其实,我们只是找到了自己可以接受的妥协点,然后再找理由让自己做的选择显得有道理,消除内心的疑惑。这一切只是自己妥协的结果罢了。

餐厅管理人员在设计酒单时也会巧妙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特性。例如,在酒单上加入贵得令人咋舌的特级好酒,顾客就容易选择比低价酒高一级的中高价位洋酒。这样的选择倾向正好符合餐厅管理人员的期待。

如果你希望提供更多的选项能对大家都有益(不只对卖方有益),就必须了解一连串的决策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找出会让对方的选择违反合理性的不合理选项,借此打乱对方选择的步骤。

如果日常生活中没有选择的自由,确实令人难以忍受,不过要是连买牙膏这么琐碎的事都有无数种选项:护龈固齿牙膏、止血消炎牙膏、去垢美白牙膏、防过敏牙膏、中草药牙膏……从中自由进行选择,反而令人不知所措,每次选购时,内心总得经历一番挣扎。

在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我们都会综合考虑必要性、个人喜好、方便性等诸多因素,但最后往往落得“选择愈多,收获愈少”的矛盾下场。例如出门去买牛仔裤,结果试穿了20多条牛仔裤之后,还是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家。

这种经验不禁令人感叹:当有无限多种选项时,根本无法让人随心所欲,反而使人为了找到喜欢的东西而增添烦恼。购物不再是令人开心的事,因为好不容易才能决定要买哪一种,将来还可能会后悔——事后摆脱不了“虽然买了这个,可是另一个说不定比较好”的念头。

人们不只在选购牙膏和牛仔裤时内心会有挣扎,还有其他数不清的例子可以说明,个人偏好会导致人们做出种种不可思议的决定。

内心不安时,会逃避做决定

问题12

将刚刚结束一次大考,并知道考试成绩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考试成绩及格者,另一组为考试成绩不及格者。对两组学生分别提问:“你想去旅行吗?”

你认为哪组学生回答“会去旅行”的比例比较高?

实验结果发现,两组学生回答“会去旅行”的比例几乎一样。换句话说,无论考试成绩怎么样,当事人都想去旅行。简言之,考试结果对是否想去旅行并没有影响。

问题13

实验人员对另一组学生提问同样的问题,但这组学生还不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是否及格。

请问,他们想去旅行吗?

令人惊讶的是,实验结果发现,有许多学生表示:“希望等考试结果公布之后,再决定要不要去旅行,即使因为延后买机票而必须额外付费也无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什么因素在阻碍当事人作决定?

两个实验的唯一差别在于:当事人在决定要不要去旅行时,是否知道自己的考试结果。

大家已经看到,考试成绩及格与否对于是否去旅行的决定并无影响,即无论考试成绩及不及格,当事人都能找到去旅行的“正当”理由:如果考试成绩不及格,必须努力用功准备重考,那么不妨在闭门苦读之前先去旅行一次,放松心情;如果考试成绩够好,去旅行就等于是犒劳自己。

但是,在还不知道考试结果的情况下,当事人就缺少了去旅行的“正当”理由,放不下内心的不安(要是出门旅行之后才得知自己考试不及格,该怎么办),所以,为了避免内心的挣扎与煎熬,他们并没有做出是否去旅行的决定。如果没有这些心理挣扎,他们应该早就能决定要不要去旅行了。

其实,这种挣扎不单单是针对需要花钱的娱乐活动才出现,在面临与健康有关的重大抉择时,人们也会有类似的反应。

为了厘清医生和病患在什么情况下会采取什么行动,相关专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问题14

一位捐赠者要捐赠自己的某个器官,医生必须从两位病患当中选择一位来接受移植。其中甲先生是一位膝下无子女的老年人,在接受移植手术时没有任何体质上的顾虑;乙女士是一位年轻的已婚母亲,有三个年纪尚小的孩子,在接受移植手术时有虽不致命但不容小觑的顾虑。

你认为医生会选择哪一位病患接受移植手术?

问题15

一位捐赠者要捐赠自己的某个器官,医生必须在甲先生(问题14中的老年人)和丙女士当中选择一位来接受移植。

其中丙女士同乙女士一样,也是一位年轻的已婚母亲,有两个年纪还小的孩子,在接受移植手术时同样有着虽不致命但不容忽视的顾虑。

你认为医生会选择哪一位病患接受移植手术?

问题16

相关情况和上述两个实验相同,只不过这次医生必须在甲先生、乙女士和丙女士三位病患当中选择一位进行手术。

你认为医生会选择哪一位病患接受移植手术?

结果发现,在第三种情况下,选择为甲先生动手术的医生明显比其他两种情况多(前两种情况下都只有15%,而第三种情况下却高达25%)。

纵观这三种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

第一,无论当事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思考模式,一般人总会回避造成自己内心挣扎的选项。要从乙女士和丙女士当中择一进行手术并不容易,既然如此,干脆选择最不会造成自己内心不安的甲先生。

第二,一般人总希望选择自己和他人(实验中的病患、病患家属,以及保险公司等)都能接受的选项。在第三种情况下,要从乙女士和丙女士当中选出大家都能接受的选项实在很难,所以手术时没有体质上的顾虑的甲先生获选的几率明显提高。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ThomasC.Schelling)[1]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先驱。谢林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件事情:

几年前,他想买一本全家人都可以使用的百科全书,便前往纽约书种齐全的书店选购。在经过仔细筛选和对比之后,他选中了两套百科全书。这两套百科全书都符合他的需求,可是他很难从两者当中选择其一。他在书店里左思右想,伤透脑筋,最后却空手而返。几年之后,他依然无法决定要买哪一套百科全书。

注释:

[1]谢林将博弈理论应用于国际纷争和协调分析,因贡献卓著而获得诺贝尔奖。

决策的错觉和陷阱

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在他眼里,该物品的价值会顿时高涨到没有那项物品的人所认定的两倍。

荒谬的偏好顺序

我们经常会做出令人感到意外的选择,而选择的结果又总是耐人寻味。请看以下例子。

问题17

你必须从以下两种情况中选择其一。A.奖金比较少,可是中奖几率比较高(奖金2000元,中奖几率80%)。

B.奖金比较多,可是中奖几率比较低(奖金20000元,中奖几率10%)。

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在这个实验中,大多数人(67%)选择了A。

问题18

这次请你对刚才的A和B下注。换算成现金数额之后,你对哪一个选项的下注金额会比较高?

结果发现,大多数人(71%)对B选项下注的金额比较高。俄勒冈州立决策研究所的保罗·斯洛维克(PaulSlovic)和萨拉·利切坦斯泰因(SarahLichtenstein)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用真实的金钱进行了一连串的实验,证实了著名的“偏好逆转”

(PreferenceReversal)现象。这两位认知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赌局的赌注大小和奖金的数额密切相关,不过选择赌注时却和胜算几率密切相关。

后来,该实验结果引起了查尔斯·普洛特(CharlesR.Plott)和大卫·葛林纳(DavidM.Grether)两位经济学家的注意。为了反驳该结论,教训一下擅闯经济学领域的心理学家,他们重复进行了相同的实验。

没想到,他们的打算落空了。他们不仅无法通过实验推翻这种奇妙的矛盾现象,反而更加有力地证实了该现象的根深蒂固。传统经济学的核心就此出现裂缝,因为传统经济学一直认为,人的选择有明确的、确定的“偏好顺序”。

回到刚才赌局的例子,选项B的奖金(20000×10%=2000)比选项A的奖金(2000×80%=1600)高,可是人们未必一定偏好选项B。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偏好顺序会随着选项的表现方式(例如几率、金额等)的改变而改变。

再来看一个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假设你的车子快要报废了,到处都有小故障,它看起来就像一堆跑不动的废铁。于是你决定买一部新车。

基本款新车的定价是103万元。加装空调设备之后,开车时会更舒适,不过得加付4.5万元。这个价格倒还好。如果再换上强力引擎的话,车开起来会更有奔驰感,而这项配备也得加付4.5万元。汽车导航系统大降价,现在买只要2.5万元。另外,如果加买五年保修期的话,就得多付2.5万元(一年只要0.5万元)。这样算下来,加装各种设备之后的新车的总价高达117万元。

在这个买车的例子中,当事人必须决定要不要加购附件。每个附件的单价并不高,可是累积了各种附件之后的总金额却很惊人。

“算了算了,我还是回家再想想,现在暂时开旧车就好。”像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足以颠覆“人们事先会决定偏好顺序”这一传统经济理论。根据偏好顺序理论,若人们对A的偏好大过B,对B的偏好大过C,那么在对C和A进行选择时,应该会选A。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买车的例子中,C指旧车,B指基本款新车,A指加装各种配备之后的新车。显然易见,人们对B的偏好大过C,对A的偏好大过B,可是当C和A放在一起时,人们却选择了C,与传统经济理论的结论正好相反。

为不合理决策付出惨痛代价

可能有读者会在心里嘀咕:“有一点不合理又何妨,反正大家都是这样!”但问题是,不合理决策可能会让你付出很高的代价。接下来我就要说明产生不合理决策的背后的原理。

罗先生是某知名足球队的老板,他要和手腕高超的经纪人莫先生见面(请大家把这些场景和人物当成虚构的电影情节)。

罗先生的喜好与众不同但又自相矛盾。比起来自意大利、沉默寡言的守门员聂斯特,他比较喜欢来自南美、年轻有为的中场球员利巴尔特;比起来自荷兰、技巧纯熟的中锋范伯尼恩,他比较喜欢守门员聂斯特;但比起利巴尔特,他反倒比较喜欢范伯尼恩。

同类推荐
  • 女人要懂点行为心理学

    女人要懂点行为心理学

    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皱眉凝眸……这些行为都是“语言”,聪明的女人总能够通过人的这些行为读懂那些“言外之意”。本书就是通过介绍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各种行为所体现的内心世界,引导女人充分发掘自身的细心、感知力等天生的性别优势来掌控自己的身体行为语言、读懂他人的行为语言,从而成为生活中善解人意、举止有度的俏佳人。
  • 知人知面知心的行为心理学

    知人知面知心的行为心理学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它包括有声语言和身体语言两个方面,其中身体语言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身体某些部位的表情、姿态、动作、生理反应以及衣饰等透露出来的心理信息。它同有声语言一样,甚至比有声语言更能反映人真实的内心。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皱眉凝眸……这些行为往往能够揭示人的情感、态度、智慧和教养,它们同有声语言一起构成了人类的语言,共同传递着人内心隐秘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掌控人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知人知面知心的行为心理学》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们的各种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让读者在看后能够掌握察言观色的技巧,并且将其应用于日常交往中,成为交际场上掌控局面的人。
  • 观众心理学

    观众心理学

    中国第一本从观众心理入手,系统地研究戏剧家如何了解观众、适应观众、征服观众、提高观众等问题的专著。余秋雨认真钻研了以德国为基础的接受美学和艺术心理学,融会贯通后,由此编成一部教材,并把长期被滥捧或狂贬所歪曲的中国艺术,作为与接受美学碰撞的重要素材。为了避免过于抽象,举了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实践来证明。作为学科,它们是新的,但作为学科所传达的审美心理范畴,却从人类拥有艺术以来就一直在发挥作用。因此,它们与艺术实践的遇合,将会两相滋养:既让艺术获得全新的思维高度,又让学术获得悠久的感性支援。
  • 暗示

    暗示

    《暗示》内容简介:打开生活,一把钥匙就够了;征服命运,拥有一件武器就够了——暗示的力量。石赟编著的《暗示》将告诉读者:最强的力量在内心,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教育者就是你!而这种力量是每个人都可掌握的,人人都可获得幸福,成功离你只有1步!人人都可延长寿命,疾病其实离你很远!每个父母都可以得到完美的孩子,这是教育的全部精髓!
  • 心理治疗话语的语用特征研究

    心理治疗话语的语用特征研究

    心理治疗是“以言治病”(talkingcure)的实践活动。心理治疗话语是各种心理治疗知识、治疗理论、治疗模式、治疗技术、治疗方面的专业术语以及治疗实践的总和。话语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心理咨询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书以话语分析理论、目的与合作原则以及治疗关系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心理治疗话语的语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心理治疗会谈中的问答互动结构、对应结构、解述话语、问话的预设机制与语用功能等方面。
热门推荐
  • 仙为人知

    仙为人知

    简介:超人戴着那么厚的眼镜就是怕别人知道他是超人,蜘蛛侠戴着头套就是怕仇人来找他,就连小明星出门都戴着太阳眼镜,都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他是神仙,却做了一件很愚蠢的事情,把他的身份给曝光了。仙为人知鲜为人知的故事,谢谢您的支持,日更新4章1万字。
  • 女配逆袭:剧情竟然不一样

    女配逆袭:剧情竟然不一样

    嗬嗬,夏千雅表示无语╯﹏╰,走个路都能挂了,这运气没谁了!算了,没事,不就是斗女主吗?简单,看我左脚“勾”,右脚“踹”,踹到你爹不疼,娘不爱!想报复?没事,你敢惹我们鼎鼎大名的“喵咪”系统吗?你敢惹我们的……额,男主的名字暂时先不说啊!(作者更新慢,请小毛毛们耐心一点,小小毛会努力的,如果没有意外,全本免费,额,可能也没有意外,嗬嗬,最后……打滚卖萌求票票啦!
  • 妩媚航班

    妩媚航班

    收录了笛安自出道以来,十年间创作的优秀中短篇小说,其中不乏经典之作:第一部小说《姐姐的丛林》,对中年人的世界和成长中的情感内核的描述独特而到位,刊登在《收获》杂志上被广泛认可;将母狮子暗喻一个少女成长过程的中篇《莉莉》,获“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优秀作品奖”;讲述世俗生活中类似活佛一样存在的袁季的短篇《圆寂》,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并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08年度优秀小说排行榜……更有新近创作的短篇小说《胡不归》、《舞美师的航班》等。
  • 唯我神僵

    唯我神僵

    当一个浑浑噩噩每天虚度年华的大学生,突然被僵尸之王咬了,成为了神秘,不老不死的僵尸,他会怎么样,是维护正义?还是创造自己的不老传说
  • 青遥传

    青遥传

    神州大陆正道兴魔道隐几百年前一个叫玄灵司的一统正道分别对东南西北四方妖国宣战。在正道门派中,有个青遥派,虽然不是第一门派,但是也却是天下第四的大派。而在青遥派里,却有个奇葩的别院名为青遥别院。院中一共有七个弟子,对应北斗七星,而他们的命运也想北斗一样曲折,交织在一起,爱和恨,生和别。
  • 以爱为名之穷途末路

    以爱为名之穷途末路

    如果不是那一场意外,陈沫跟周易该是生活没有交叉点的陌生人。被安排过的命运却让他们无处可逃。这种追求速度跟刺激的感觉让陈沫疯狂,对周易是冲动还是真心跳,就连最初陈沫自己大概也分不清。陈沫渐渐迷失在周易的层层迷雾里,霸道原则还有看不透。那些丑陋都以爱为名,最后当一切的一切都浮出水面,周易跟陈沫要如何面对彼此?陈沫说“能做精神上的狐狸精,但是做不了欲望上的小三。”“周易,我不怕报应,我只怕报应的路上没有你!”陆景东说:小沫儿,我的人可以为她负责这一生,可是我的心用尽一生只会爱一人。有一种爱叫万礼,默默守护着她的幸福,绝不将就。那一句,陈沫,你有没有良心。到最后谁才是她的归属?
  • 厨掌乾坤

    厨掌乾坤

    厨能定天下,吃中有乾坤。现代三流小厨师林凡,一朝被雷劈,竟然来到了一个厨道至上,膳师主导天下的世界!在这里,研发新菜可获得天地认可,天行赏赐。在这里,膳师携一锅一铲,东拒海族,西拒蛮族,南拒妖族,护我锦绣河山。在这里,食材分品,高品食材有天地之威。五品食材:火山果冻。入口即化,入腹犹如火焰升腾,须发皆张,酣畅淋漓。七品食材:迷梦曼陀罗。取其花瓣食之,味道苦中带甜,可令人容光焕发,有永葆容颜之效。九品食材:深海蓝珊。形似珊瑚而有肉味,食之可令人身具绝顶水系天赋。且看现代小厨师,如何研发天品菜肴,携龙行长空异象,探究无尽未知食材,一步步踏上厨道巅峰。---每天三章,基本上早上八点前一章,中午14点左右一章,晚上21点左右一章。
  • 关于女人(双语版)

    关于女人(双语版)

    <关于女人>本书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等,福建闽侯人。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职。散文集《寄小读者》表达作者对小朋友的关心和扶植,对未来充满希望。本书是冰心的一本集子,署名“男士”,属“开明文学新刊”之一种,为“增订本”。
  • 毒妻不下堂

    毒妻不下堂

    上辈子,严清歌体肥,腿瘸,多病。但她只恨自己眼瞎!错认了丈夫和庶妹这对狗男女,被剖腹取子,惨淡而终。重生后,她瘦,她美,她白,她富。唯一剩下的就是报仇了。可是,那个她快意恩仇时,总是跑出来的炎小王爷,是怎么回事?炎小王爷:女人,你有仇,爷当天就给你报了!快跟我回家生孩子去。严清歌:雅蠛蝶!
  • 雪际火冥

    雪际火冥

    传说中的雪际,在多年前降临在雪族皇室。世间争夺她时使她不幸“身亡"。使得在她被困期间一直陪伴她的火冥傅燃舍弃火族傅长老长子的身份,加入绯月组织,只为更强,他不想失去,想复仇。令人惊讶的是,她,再一次的出现了,以一个不一样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