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14500000003

第3章 合理决策的不合理(2)

第二种情况:文具店老板心情好,又增加了一个选项,即你可以选择拿回100元现金、免费获得一支金属圆珠笔或是外观稍有不同的同款金属圆珠笔一支。

第三种情况:金属圆珠笔的数量有限,文具店老板又提议,你可以选择拿回100元现金、免费获得一支金属圆珠笔或一支塑料圆珠笔。

请好好想想这三种情况的差异。

在第一种情况下,只有100元现金和一支金属圆珠笔两个选项,你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之一,选哪一个都行。我们要讨论的重点不在于选什么,而是你对下一题的回答和这一题有什么差别。

在第二种情况下,增加了“外观稍有不同的同款金属圆珠笔一支”的选项,此选项和先前提到的“一支金属圆珠笔”的选项很像,如果你对这两种圆珠笔的喜好程度相同,那么你选择100元现金的几率就会提高。因为两种圆珠笔难分高下,你的注意力很容易偏向100元现金。

然而,在第三种情况下,追加的“一支塑料圆珠笔”的选项的吸引力明显不如既有的“一支金属圆珠笔”的选项。此时,我们很容易选择价值相对较高的东西,也就是“一支金属圆珠笔”。换句话说,塑料圆珠笔衬托出了金属圆珠笔的优势,使金属圆珠笔看起来比现金更具价值。

在已经有两种选项的情况下,如果追加与既有的某个选项非常类似的新选项,就会产生“妨碍效果”,促使人选择那个与新选项完全不同的既有选项;如果新选项明显不如既有的某个选项,那么新选项就如同“饵”一样会产生“引诱效果”,使得既有的那个明显优于新选项的选项的魅力大增,进而提高其赢得顾客青睐的几率。

夏弗与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具体实验发现,如果增加“外观稍有不同的同款金属圆珠笔”这个与既有选项“金属圆珠笔”极其类似的新选项,那么人们不选圆珠笔而选现金的比例提高了28%;如果增加的新选项为明显不如既有选项“金属圆珠笔”的“塑料圆珠笔”,那么人们选现金的比例就会降低10%,而金属圆珠笔的人气暴涨。

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难道是因为人们在不知该如何选择的时候,新选项看起来比较吸引人?这并不是充分的理由。人们希望证明自己所选的选项比另外两个选项好,而且必须找到“令人心服口服的理由”。

以刚才的例子来说,当同时出现了“一支金属圆珠笔”和“外观稍有不同的同款金属圆珠笔一支”两个极其类似的选项,会使人难以做出抉择。当事人找不到应该选两者之中某一个的充分理由,于是最后选择了100元现金。当“塑料圆珠笔”取代“外观稍有不同的同款金属圆珠笔一支”成为新增选项时,反而让当事人容易做判断,有充分的理由选择金属圆珠笔。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当商家扩大顾客的备选范围之后,顾客选择的优先级就会发生变化。商家可以巧妙利用顾客的这一特性引导他们进行选择。

有三个选项时,人会选中间那一个

妨碍效果和引诱效果的原理违反了人们的合理思考模式。除此之外,当人们不知如何抉择时,还会出现一种违反合理性的行为——“讨厌两极”。

讨厌两极的现象很有名,意思是无论正面或负面,只要增加具有极端性质的选项,就会提高那些具有“中间”性质的选项胜出的几率。

请看下面这个实验。

问题10

店员向一群顾客介绍数码相机。一共有两种机型:第一种机型标价10999元,第二种机型标价20999元。两种机型均为同一品牌。

店员向顾客详细说明了这两种机型的操作方法,两者的价格均合理适当。

你认为顾客会选择哪一种机型?

结果,这群顾客选择两种机型的比例相同,各为50%。

问题11

与问题10相同,不过这次除了上述两种机型之外,又增加了一种标价为35999元的新机型。

你认为顾客会选择哪一种机型?

按照“问题10”的结论,不管这群顾客中有多少人选择最昂贵的机型,其他的人应该平均选择前两种机型,对吧?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当追加了质量和价格皆属上乘的第三种机型之后,大多数顾客都决定选购处于中间价位的那种机型。原本有50%的人选择最便宜的那种机型,而这次却降为了10%。

当选项变多之后,人们通常偏向于选择价格居中的那个选项。这是因为我们给自己找到了证明自己的选择最好的理由——中间的选项在其他两个选项的衬托下显得最方便、最珍贵。

可是,为什么我们一开始没注意到这个选项的优点呢?其实,我们只是找到了自己可以接受的妥协点,然后再找理由让自己做的选择显得有道理,消除内心的疑惑。这一切只是自己妥协的结果罢了。

餐厅管理人员在设计酒单时也会巧妙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特性。例如,在酒单上加入贵得令人咋舌的特级好酒,顾客就容易选择比低价酒高一级的中高价位洋酒。这样的选择倾向正好符合餐厅管理人员的期待。

如果你希望提供更多的选项能对大家都有益(不只对卖方有益),就必须了解一连串的决策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找出会让对方的选择违反合理性的不合理选项,借此打乱对方选择的步骤。

如果日常生活中没有选择的自由,确实令人难以忍受,不过要是连买牙膏这么琐碎的事都有无数种选项:护龈固齿牙膏、止血消炎牙膏、去垢美白牙膏、防过敏牙膏、中草药牙膏……从中自由进行选择,反而令人不知所措,每次选购时,内心总得经历一番挣扎。

在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我们都会综合考虑必要性、个人喜好、方便性等诸多因素,但最后往往落得“选择愈多,收获愈少”的矛盾下场。例如出门去买牛仔裤,结果试穿了20多条牛仔裤之后,还是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家。

这种经验不禁令人感叹:当有无限多种选项时,根本无法让人随心所欲,反而使人为了找到喜欢的东西而增添烦恼。购物不再是令人开心的事,因为好不容易才能决定要买哪一种,将来还可能会后悔——事后摆脱不了“虽然买了这个,可是另一个说不定比较好”的念头。

人们不只在选购牙膏和牛仔裤时内心会有挣扎,还有其他数不清的例子可以说明,个人偏好会导致人们做出种种不可思议的决定。

内心不安时,会逃避做决定

问题12

将刚刚结束一次大考,并知道考试成绩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考试成绩及格者,另一组为考试成绩不及格者。对两组学生分别提问:“你想去旅行吗?”

你认为哪组学生回答“会去旅行”的比例比较高?

实验结果发现,两组学生回答“会去旅行”的比例几乎一样。换句话说,无论考试成绩怎么样,当事人都想去旅行。简言之,考试结果对是否想去旅行并没有影响。

问题13

实验人员对另一组学生提问同样的问题,但这组学生还不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是否及格。

请问,他们想去旅行吗?

令人惊讶的是,实验结果发现,有许多学生表示:“希望等考试结果公布之后,再决定要不要去旅行,即使因为延后买机票而必须额外付费也无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什么因素在阻碍当事人作决定?

两个实验的唯一差别在于:当事人在决定要不要去旅行时,是否知道自己的考试结果。

大家已经看到,考试成绩及格与否对于是否去旅行的决定并无影响,即无论考试成绩及不及格,当事人都能找到去旅行的“正当”理由:如果考试成绩不及格,必须努力用功准备重考,那么不妨在闭门苦读之前先去旅行一次,放松心情;如果考试成绩够好,去旅行就等于是犒劳自己。

但是,在还不知道考试结果的情况下,当事人就缺少了去旅行的“正当”理由,放不下内心的不安(要是出门旅行之后才得知自己考试不及格,该怎么办),所以,为了避免内心的挣扎与煎熬,他们并没有做出是否去旅行的决定。如果没有这些心理挣扎,他们应该早就能决定要不要去旅行了。

其实,这种挣扎不单单是针对需要花钱的娱乐活动才出现,在面临与健康有关的重大抉择时,人们也会有类似的反应。

为了厘清医生和病患在什么情况下会采取什么行动,相关专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问题14

一位捐赠者要捐赠自己的某个器官,医生必须从两位病患当中选择一位来接受移植。其中甲先生是一位膝下无子女的老年人,在接受移植手术时没有任何体质上的顾虑;乙女士是一位年轻的已婚母亲,有三个年纪尚小的孩子,在接受移植手术时有虽不致命但不容小觑的顾虑。

你认为医生会选择哪一位病患接受移植手术?

问题15

一位捐赠者要捐赠自己的某个器官,医生必须在甲先生(问题14中的老年人)和丙女士当中选择一位来接受移植。

其中丙女士同乙女士一样,也是一位年轻的已婚母亲,有两个年纪还小的孩子,在接受移植手术时同样有着虽不致命但不容忽视的顾虑。

你认为医生会选择哪一位病患接受移植手术?

问题16

相关情况和上述两个实验相同,只不过这次医生必须在甲先生、乙女士和丙女士三位病患当中选择一位进行手术。

你认为医生会选择哪一位病患接受移植手术?

结果发现,在第三种情况下,选择为甲先生动手术的医生明显比其他两种情况多(前两种情况下都只有15%,而第三种情况下却高达25%)。

纵观这三种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

第一,无论当事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思考模式,一般人总会回避造成自己内心挣扎的选项。要从乙女士和丙女士当中择一进行手术并不容易,既然如此,干脆选择最不会造成自己内心不安的甲先生。

第二,一般人总希望选择自己和他人(实验中的病患、病患家属,以及保险公司等)都能接受的选项。在第三种情况下,要从乙女士和丙女士当中选出大家都能接受的选项实在很难,所以手术时没有体质上的顾虑的甲先生获选的几率明显提高。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ThomasC.Schelling)[1]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先驱。谢林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件事情:

几年前,他想买一本全家人都可以使用的百科全书,便前往纽约书种齐全的书店选购。在经过仔细筛选和对比之后,他选中了两套百科全书。这两套百科全书都符合他的需求,可是他很难从两者当中选择其一。他在书店里左思右想,伤透脑筋,最后却空手而返。几年之后,他依然无法决定要买哪一套百科全书。

注释:

[1]谢林将博弈理论应用于国际纷争和协调分析,因贡献卓著而获得诺贝尔奖。

决策的错觉和陷阱

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在他眼里,该物品的价值会顿时高涨到没有那项物品的人所认定的两倍。

荒谬的偏好顺序

我们经常会做出令人感到意外的选择,而选择的结果又总是耐人寻味。请看以下例子。

问题17

你必须从以下两种情况中选择其一。A.奖金比较少,可是中奖几率比较高(奖金2000元,中奖几率80%)。

B.奖金比较多,可是中奖几率比较低(奖金20000元,中奖几率10%)。

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在这个实验中,大多数人(67%)选择了A。

问题18

这次请你对刚才的A和B下注。换算成现金数额之后,你对哪一个选项的下注金额会比较高?

结果发现,大多数人(71%)对B选项下注的金额比较高。俄勒冈州立决策研究所的保罗·斯洛维克(PaulSlovic)和萨拉·利切坦斯泰因(SarahLichtenstein)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用真实的金钱进行了一连串的实验,证实了著名的“偏好逆转”

(PreferenceReversal)现象。这两位认知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赌局的赌注大小和奖金的数额密切相关,不过选择赌注时却和胜算几率密切相关。

后来,该实验结果引起了查尔斯·普洛特(CharlesR.Plott)和大卫·葛林纳(DavidM.Grether)两位经济学家的注意。为了反驳该结论,教训一下擅闯经济学领域的心理学家,他们重复进行了相同的实验。

没想到,他们的打算落空了。他们不仅无法通过实验推翻这种奇妙的矛盾现象,反而更加有力地证实了该现象的根深蒂固。传统经济学的核心就此出现裂缝,因为传统经济学一直认为,人的选择有明确的、确定的“偏好顺序”。

回到刚才赌局的例子,选项B的奖金(20000×10%=2000)比选项A的奖金(2000×80%=1600)高,可是人们未必一定偏好选项B。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偏好顺序会随着选项的表现方式(例如几率、金额等)的改变而改变。

再来看一个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假设你的车子快要报废了,到处都有小故障,它看起来就像一堆跑不动的废铁。于是你决定买一部新车。

基本款新车的定价是103万元。加装空调设备之后,开车时会更舒适,不过得加付4.5万元。这个价格倒还好。如果再换上强力引擎的话,车开起来会更有奔驰感,而这项配备也得加付4.5万元。汽车导航系统大降价,现在买只要2.5万元。另外,如果加买五年保修期的话,就得多付2.5万元(一年只要0.5万元)。这样算下来,加装各种设备之后的新车的总价高达117万元。

在这个买车的例子中,当事人必须决定要不要加购附件。每个附件的单价并不高,可是累积了各种附件之后的总金额却很惊人。

“算了算了,我还是回家再想想,现在暂时开旧车就好。”像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足以颠覆“人们事先会决定偏好顺序”这一传统经济理论。根据偏好顺序理论,若人们对A的偏好大过B,对B的偏好大过C,那么在对C和A进行选择时,应该会选A。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买车的例子中,C指旧车,B指基本款新车,A指加装各种配备之后的新车。显然易见,人们对B的偏好大过C,对A的偏好大过B,可是当C和A放在一起时,人们却选择了C,与传统经济理论的结论正好相反。

为不合理决策付出惨痛代价

可能有读者会在心里嘀咕:“有一点不合理又何妨,反正大家都是这样!”但问题是,不合理决策可能会让你付出很高的代价。接下来我就要说明产生不合理决策的背后的原理。

罗先生是某知名足球队的老板,他要和手腕高超的经纪人莫先生见面(请大家把这些场景和人物当成虚构的电影情节)。

罗先生的喜好与众不同但又自相矛盾。比起来自意大利、沉默寡言的守门员聂斯特,他比较喜欢来自南美、年轻有为的中场球员利巴尔特;比起来自荷兰、技巧纯熟的中锋范伯尼恩,他比较喜欢守门员聂斯特;但比起利巴尔特,他反倒比较喜欢范伯尼恩。

同类推荐
  • 缺失的心理课

    缺失的心理课

    本书前两课是基础课和认知课,通过一些真实有趣的故事,将心理学知识结合到生活中,让读者从自己的身上寻找类似心理现象的影子,从而强化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其余的课程则从心态、修养、情绪、梦想、职场、逆境、社交等方面展开,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建议。
  • 行动的策略(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行动的策略(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 笑着读完心理学

    笑着读完心理学

    心理是一个十分广阔而又充满无限神奇的世界。在心理的世界中有不尽的是是非非、纷纷绕绕,也有无数的快乐、惊喜、幸福和感动。心理引导我们的生活,数不尽的嬉笑怒骂,看不尽的欢喜烦忧,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日子一天又一天与我们擦肩而过,而你是否安静地、用心地体味过它的滋味?如果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 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

    本书紧紧围绕"心理卫生"内涵共安排十一章内容,在重点介绍心理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卫生工作实践,详细阐述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人群的心理卫生问题以及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治疗和护理等心理卫生工作。
  • 快乐在左 痛苦在右

    快乐在左 痛苦在右

    这不是小说,没有虚构的情节与人物,也不是把听来的故事再加工成为所谓的传奇。只想说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准确地说,是一段经历,一段让我刻骨铭心的经历。不为赚眼球,只求给与我有相同经历的朋友,特别是那些尚未走出抑郁症阴影的朋友,一个参考,一个成功的希望。
热门推荐
  • 清尘一诺为三生

    清尘一诺为三生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真的只是像表面的这样?一切都不能太肯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她离不开他,他也更不能失去她,世上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她,也没有人比他更爱她――――在那金碧辉煌的皇宫里传来了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与这凝重的皇宫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又有一个严肃中带溺宠的声音“龙倾清,你给我站住,有本事你别跑”“哈哈哈,尘哥哥,你叫我不跑我就不跑吗,难道要我等你追上了再跑?尘哥哥你还是回去睡觉吧,不要在白日做梦了”
  • 易烊千玺你我之间的故事

    易烊千玺你我之间的故事

    她因为他的不告而别将自己麻痹在工作中,直到一天她在无意中听到一天新闻易烊千玺大名星将在明天下午回国,她听到这条消息时,不敢相信,……所有的防护线在那一刻全都崩溃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异能超女:穿越大作战

    异能超女:穿越大作战

    虞珏和柳叶是国家异能组的优秀组员,却于2115年4月9日同时接到组织神秘任务,开始了异世之旅。一次次惊险的遭遇,一个个强大的对手,她们能否完成这神秘任务?在异世,她们何去何从?当她们在异世都有了牵挂之人后又会如何抉择?
  • 逃离幻想:人类智能机器之叛逆

    逃离幻想:人类智能机器之叛逆

    这是一部注定不会沉寂的书,它很寂寞,它很骚,每天想着被更多的人推!让斎主告诉你们这本都市小说在写甚么,斎主为正名都市小说的神韵而努力!那是人物的挣扎、社会的无奈,而不是升级打怪升仙成神!那是命运罗盘影响之下,人物如何选择、为何这样选择,而不是作者我说一不二、罔顾人物思想!那是很二很轻松的日常、又很牛很热血的人生!而不是清水小白无脑神逻辑!那不是一味的定格人物的性情和想法!本书有节操:绝不延长结局、绝非无限流、绝不涉及修仙成神星域争霸!斎主有节操:无理由就不请假不断更,有理由也绝不TJ!!!完善人设,已设故事结局,逻辑方面力保不烂掉!伪高科技,不解释!新人不求回报,只求完本,保证精品,放心入坑!
  • 引黄泉

    引黄泉

    苍天是苍天,而我是黄泉!生死簿在手,气断随我走。……过了鬼门关,就会来到黄泉路的。我们终会相见。
  • 刽子神

    刽子神

    特殊身世陆十羽,祭鬼之日横死鬼堂来到中间界,以手中断魂刀屠戮妖魔邪祟,踏上一条不一样的封神路。“你杀孽深重,戾气缠身,有何资格封神?”“高高在上亿万载,神界也该受罚了。”“你区区侩子手,怎敢亵渎神灵!”“神的头颅……斩不断么?”
  • TFBOYS:我们终是陌生人

    TFBOYS:我们终是陌生人

    日出日落,10年眨眼就过,一次偶然的相遇,竟改变了一切。。。。当我醒来时,我还以为在做梦,真正醒来时,这怎么都只是一场梦!当我意识到自己的爱情的那一刻,如果世界上还有“坚持”这个词,我希望它属于我!如果世界上还有“感动”这个词,我希望它属于你!当我认识到这只是一场梦的那一刻,曾经以为我们会爱很久很久,世界末日也不分离,实际上这只是一场游戏!我真后悔当时说了那声再见,因为,以后连再见也就没有了。。。。、
  • 开心就笑

    开心就笑

    陌生而又熟悉的旋律在空气中一点一点清晰,好像沿着这条记忆中的石板路一直跑下去,就能回到那曾经无忧的童年。阳光,天空,金灿灿的向日葵。杪冬撑着膝盖气喘吁吁。在他前面,熟悉的院子里,清澈的天空下,素坐在棕木摇椅里,怀里拥着还是孩子的自己。她带着淡淡的笑,一摆一摆唱着那些仿佛在祈祷般的歌。小小的杪冬半眯着眼,似乎就要这样暖暖睡去。阳光静悄悄的,在他们周围绕成一圈金色的光晕,让幸福的感觉变得有些遥不可及。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