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突破常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读书则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培养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它能活跃我们的思维,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颠覆我们的思维,从改变工作思维模式开始,让我们逐渐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个时代万事万物都在迅猛发展,我们今天所学所用的,在未来人眼里看来,也许就该是新石器时代的旧物了吧。因而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在不断的“变”中得到进步。正如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所认为的:“不论过去成功的秘诀为何,未来都不会适用”,所以他告诉我们要把思维“重启”。
如何“重启”呢?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作《观书有感》一首,其中有两句诗千古流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引申来讲,做学问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新的知识,否则会成为一潭死水。其实,不光做学问是这样,任何事情都应如此。只有读书,才能提高我们自身修养;也只有读书,才能让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给人以精神上的解放和动力,从而有所创新,令思维重启。
当今,我们大家都面临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不论地位高低、身份如何,都无法回避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我们需要认识而且应该确定的是:一名员工要想在工作过程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就要勤于读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我们应尽可能地订阅了各种报章杂志,买来了各类书籍,在工作之余阅览,让自己逐步养成了对读书的浓厚兴趣和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这对培养我们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习惯,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从书中不断找出自己的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
我们也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自购书籍,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撰写读书体会。
不过,我认为要真的想让思维重启,就要涉猎广泛,读各种书籍,不要总是拘泥于某一类。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读一类书,范围很狭窄,思维就永远不能开阔。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夏承焘说,“非博不能成专,专的要求,又促使他非博不可。”意在告诉我们,治学时,不仅要学得精,还要学得广。
纵观历史,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在事业上往往屡有建树,因为他们知识丰富,胸襟远大,思路开阔,不但不会死守条条框框,而且有明确的目标和犀利的眼光。
马克思学识渊博,他经常到大英博物馆去阅读各种书籍,不仅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还在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有所建树。
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创立了数学上的“隙积术”和“会园术”,还发现了物理上的地磁偏角,提出了地质学上的水冲积和浸蚀理论。此外,他还在天文、医学、水利等方面提出过自己独到的见解。
物理学家钱学森还很擅长音乐、绘画、书法,他说:“艺术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
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提供开阔的思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多方面的学问“就是”源头活水。我们必须多读书,多读书才可以增益见闻,让我们的思维多次重启。否则,我们的工作方式只能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难以提高效率。
对于一名员工而言,“重启”是立身职场的必修课。不仅需要重启,而且需要多次重启,时时重启。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在《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写道:“有伟大成就的人,向来善于自我管理。然而,这些人毕竟是凤毛麟角。”在当今社会,优秀的企业都要求员工学会自我管理。而读书,让思维重启就是管理自己,提高自己最好的方式。只要掌握了读书引导方法,不断选择新读本,不断汲取新文化,我们就能换个思维重新审视我们的过去,用不断进行的“重启”系统和在“重启”中产生的创新的塑造我们新的职场人生,点亮绚丽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