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本能地想保护自己的隐私,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心中的秘密在家长看来可能不值一提,甚至是非常可笑的,但是这些秘密却是孩子成长的表现,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为正常的事情。因此,家长对孩子的个人隐私要学着去保护,而且还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尊重。
小亮的妈妈发现儿子收到了一份小礼物。这份礼物的包装非常漂亮,用粉色的包装纸包得严严实实的,上面贴了许多心形的小标签,还打了漂亮的蝴蝶结。妈妈怀疑这份礼物来自一个女孩子之手。儿子是不是早恋了呢?
小亮接了礼物之后,楼下有人叫他出去玩,他便出门了。
妈妈对这份礼物非常好奇,趁儿子不在家,她悄悄地把礼物拆开看了一下,结果被从里面跳出来的一个小丑吓了一跳,原来这是一个整蛊玩具。这份礼物是一个男生送他的,目的是为了开开玩笑。但是妈妈拆了这份礼物之后,小亮非常生气。他觉得妈妈太过分了,不仅剥夺了自己拆礼物的乐趣,而且还侵犯了自己的隐私。小亮和妈妈大吵了一架,闹得非常不愉快。
小亮的妈妈从行为上来讲,确实侵犯了儿子的隐私。儿子大了,也应该有自己的秘密,这种同学间的乐趣被妈妈破坏了,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啊!孩子有了秘密,自己虽然不会说,但是家长可以从孩子的态度和行为210所发生的细微变化来进行判断,而不要采用这种伤害双方感情的方法。
在生活中,孩子希望自己的东西家长不要乱动,自己的房间父母不要随便进去,写日记的本子家长不要随便乱翻……如果孩子坚持不让父母看。
家长也不要采取打骂的方式来打击孩子。从某种角度来讲,保护隐私也是孩子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孩子从小就有这种意识,家长应该感到开心才是。
有的家长感叹,孩子以保护隐私为名,拒绝和自己交流,这让很多家长感到苦恼。其实孩子并不是拒绝交流,关键是交流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孩子首先渴望的是得到家长的尊重。因此,家长不妨先尝试着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把孩子当成朋友一样,和孩子谈谈心,这样孩子也许会向父母讲出自己的小秘密,而且他们还会主动向父母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越尊重孩子,孩子也会与家长走得越近。只有正确地爱孩子,信任孩子,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说起徐静蕾,大家并不陌生,她曾经被誉为中国影坛“四大花旦”之一。她出众的个人素质获得了很多人的称赞,其实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她的父亲徐子健。他在教导孩子的时候,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有一次,徐子健下班回家检查女儿的练字作业时,发现她还没有完成,于是便狠心地罚她重写,而且还要写两遍。那时,徐静蕾很爱耍小聪明。她知道父亲对自己很信任,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对付爸爸。她把几天前写的字拿出来冒充刚写的,这样一来,就可以蒙混过关。而且每次写字的时候,她都不许父母进屋,说是要保护自己的隐私。徐子健很相信女儿,每次女儿耍小聪明,他都没发现。
可是纸里包不住火,没过多久,爸爸终于发现了破绽。当时,爸爸并没有训她,而是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说:“从今天开始,我要陪你一起练字。”接下来的日子里,爸爸天天陪着女儿练字。而徐静蕾见父亲上一天班了,这么辛苦还要陪着自己练字,心里很过意不去。终于,她不再耍滑头了,开始认真练字,而且一练就是十几年,字写得非常好,还获得了“中日青少年书法大赛”的三等奖。
徐静蕾的爸爸得知女儿犯错后,并没有训斥她,而是把女儿当成了朋友,巧妙地走进了女儿的世界,成功穿越了“隐私”的界限,抵达了女儿的内心。
其实,家长不可能要求一个思想并不成熟的孩子站在成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但是当孩子身上出现这种保护自己隐私的迹象时,家长也不必大惊失色。关于孩子的隐私,要有技巧地进行处理。
比如说家长可以尊重孩子的物品保管权,不要随随便便就去动孩子的东西。如果平时孩子自己放置个人物品,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也不妨让这间房成为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
曾经有一个孩子,只是因为父母从自己的抽屉里拿起了自己喜欢的一个不倒翁,就开始绝食。当时父母根本没有意识到结果会这么严重。其实,这个小小的不倒翁是最好的朋友送他的礼物,现在那个朋友转学走了,他非常难过,于是在想念朋友的时候,就把不倒翁拿出来看。父母却不理解他,觉得孩子都这么大了还在玩不倒翁,会影响学习的,却没想到此举会给孩子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邓颖超曾经说:“母亲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这句话告诉家长,即便爱孩子,也不能用爱的理由去伤害孩子。家长可以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却不能过多地干涉他们。爱也要讲究分寸,要懂得适当地留白。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子女固然会由于父母方面爱的不足而感到痛苦,可是,他们也会因为那种过分洋溢的伟大的爱而感到痛苦。理智应当成为家庭教育中常备的节制器,否则孩子们就要在父母最好的动机下养成最坏的习惯和行为了。”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失了分寸,并不是指他们付出太少,恰是因为他们付出得太多。可以这样形象地讲,父母泛滥的爱已经挤占了原本属于孩子的一部分空间,让他们感到窒息,有一种压抑感。
孩子的成长过程漫长曲折,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挖掘潜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要不断地亲身体验和感受,每做一件事情,都会在他们的心中留下记忆。家长不可能代替他们进行成长,也不可能完全理解这种感受。这时候,不妨采用留白式教育,放手让孩子去亲身经历,亲自实践,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世间那些微妙而美好的事物。
当然,如果孩子确实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因素,那也不必大惊失色,更不能对孩子辱骂殴打。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学习、游戏、交友等问题,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途径对孩子加以引导,引导孩子自己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孩子学会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有了这种自我教育能力之后,一些隐私中的危险倾向,都有可能通过孩子自己来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