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当宝贝,恨不得天天捧在手心里。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有很多的危险,孩子一定要时刻处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才能安心。
这样的父母出于疼爱孩子的心理,往往对孩子保护过度。他们认为孩子还小,不能着急,等孩子长大的时候,再让他们去尝试各种事情也不晚。
其实,不给孩子做事的机会,不让孩子去尝试,他们往往就会失去宝贵的锻炼机会。
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什么都会做,什么都能做的,家长应该大胆地鼓励孩子去尝试,留白教育强调的就是多给孩子空间,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孩子们的个性各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调皮,对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尝试一遍,这样的孩子自然不需要父母费过多的心思去培养探索能力。而有的孩子胆子非常小,对周围的一切总是怀有一种畏惧心理,他们不想和同伴们一起玩,不愿与同龄的孩子交流;
他们不爱说话,性格内向,做事缩手缩脚,平时不敢一个人出门;这样的孩子,说话声音很小,很少向父母提要求;他们愿意时刻守在父母的身边,如果看不到父母,他们就会着急、害怕。这样的孩子,就需要家长积极地鼓励他们去探知周围的一切。
达达就是一个胆小的孩子。妈妈让他帮忙把碗洗一下,他就会说:“妈妈,我要是把碗摔了怎么办?要是碗破了扎到我的手怎么办?”结果把妈妈搞得哭笑不得。
妈妈让他把地扫一下,他又会说:“这笤帚上有铁丝,会不会扎到我?”
就算是妈妈让他出门买一袋醋,他也会犹豫半天,最后憋出来一句话:“我出门的时候,会不会碰到拐骗小孩子的?”
达达这样的孩子,显然会让家长非常苦恼。其实,造成孩子这种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孩子保护过度,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不让孩子动手做一些看似冒险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往往就会形成胆小怕事的性格。
有一位家长,每当他的孩子犯了错误之后,他就声色俱厉地说:你再闹腾,我就把你从窗户里扔出去。虽然他并没有把孩子从窗户里扔出去,可这严重打击了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削弱了他的胆量。他从此变得战战兢兢,再也不敢轻易地去尝试做别的事情。
国内有一一位著名的心理专家曾对此发表看法,他认为许多成年人的拘谨与他儿童时代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孩子的拘谨在儿时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孩子的个性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他们相对于同龄人来说缺乏独立性,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某些心理障碍及性格病态发展。当然,这样的心理状态会给孩子的将来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他成年后的人际关系起到不良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到他将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也会因为不敢尝试,或者害怕尝试,从而与各种良好的机会失之交臂。
妮妮小的时候,对水非常惧怕,甚至洗澡也只敢洗淋浴,不敢用澡盆。爷爷奶奶怕孩子溺水,更是从来不敢带孩子去游泳馆。
可是妈妈却不这么认为,女儿只有3岁的时候,她就带着她去了游泳馆,给她套上游泳圈,让她在儿童浅水区玩。在这个人多的场合,最开始妮妮不敢下水,妈妈就大声地鼓励她去尝试,终于,女儿在水池里欢乐地撩起了串串水花。后来,妈妈又鼓励女儿参加了游泳队。现在,妮妮已经成为学校游泳队的小队长啦!
在妈妈的鼓励下,妮妮从最初的怕水到大胆地尝试,并最终成为了游泳队小队长,进步可以说非常大。显然,这个过程提升了妮妮的勇敢品质。
鼓励孩子大胆地去尝试,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多带孩子去人多的场合。
让孩子多接触别的小朋友,最好是同龄人或者比自己大的孩子,让他多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这样孩子在集体的氛围下性格就会渐渐变得开朗,兴趣也会变得广泛,还会对很多的事物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尝试的心理。
(2)注重榜样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接触最早的偶像,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勇于尝试各项活动,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自然也会形成这种品格。
(3)多给孩子一些机会,不要动辄责备孩子。
孩子第一次尝试做某种事情,成功几率往往并不高。比如说孩子第一次学习扫地,可能会扫不干净;第一次学习打羽毛球,可能动作都是非常可笑的。这种时候,家长不要嘲笑甚至批评孩子,说他们笨。孩子还小,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如果家长不断地说他们笨,就会使他们非常沮丧,认为自己是真的笨。孩子一旦形成这种心理,下次再让他去尝试,难度将会大得多。所以,家长一定要多给孩子机会,这次不行,就再来一次。
(4)了解孩子不敢尝试的原因,对症下药。
有的孩子对自己不敢尝试的事物有心结,如果父母能够给予正确的疏导,孩子就会变得轻松许多。当孩子不敢尝试的时候,父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讲解关于这一事物的知识,全面而详细地讲给孩子听。孩子熟悉了解了,就会逐渐消除畏惧心理,敢于去尝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