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再坚持一下,成功,就会唾手可得。
1849次拒绝
佚名
美国,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地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有500家电影公司,他根据自己画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定做的剧本前去一一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又回去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拜访中,他仍然遭到了500次拒绝。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
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次行动。
当他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开荒地答应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
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男主角。
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叫席维斯·史泰龙。
翻开任何一部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都榜上有名。
你有勇气迎接1849次拒绝吗?你经历过1849次拒绝吗?如果没有,就不要说“好运如何不在我身上降临”。
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成功
牛菁
这是美国北纽约州小镇上一个女人的故事。她从小就梦想成为最着名的演员,15岁时,在一家舞蹈学校学习三个月后,她母亲收到了学校的来信:“众所周知,我校曾经培养出许多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着名的演员,但是我们从没见过哪个学生的天赋和才能比你的女儿还差,她不再是我校的学生了。”
在退学后的两年里,她靠干零活谋生。工作之余她申请参加排练,排练没有报酬,只有节目公演了才能得到报酬。
两年以后,她得了肺炎。住院三周以后,医生告诉她,她以后可能再也不能行走了,她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了。已是青年的她,带着演员的梦和病残的腿,回家休养。
她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够重新走路,经过两年的痛苦磨炼,无数次的摔倒,她终于能够走路了。又过了18年!整整18年!她还是没有成为她梦想的演员。
在她已经40岁的时候,她终于获得了一次机会扮演一个电视角色,这个角色对她非常合适,她成功了。在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的就职典礼上,有2900万人从电视上看到了她的表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时,有3300万人欣赏了她的表演……到了1953年,看到她表演的人超过4000万。
这就是露茜丽·鲍尔的电视专辑。观众看到的不是她早年因病致残的腿和一脸的沧桑,而是一位杰出的女演员的天才和能力,看到的是一个不言放弃的人,一位战胜了一切苦难而终于取得成就的大人物。
观众看到的不是她早年因病致残的腿和一脸的沧桑,而是一位杰出的女演员的天才和能力。
生命之河
陈文杰
想起了一条谜语——一只毛毛虫怎样才能渡过没有桥梁的河流?
……数百年前的英国,群雄并起、诸侯逐鹿。当时,强大的英格兰王国为了扩张领土,发动了吞并苏格兰的战争。战争之初,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士率军迎战,却屡战屡败;在最后一次惨败中,国王布鲁士仅率两位随从突出重围,马不停蹄地逃到了一条大河边。
然而,兵荒马乱之际,寂静的河畔连一只渡船也没有,只有湍急的河水泛着阵阵寒光。夜色茫茫,寒风呼号冰冷刺骨,国王和两位随从蜷身在荒野的茅草丛中,心急如焚。天亮之时,如果还不能渡河而去,后果不堪设想。
在分分秒秒的痛苦忍耐和等待中,一位随从被活活冻死,另一位随从也开枪自杀了。子夜时分,一场鹅毛大雪飘然而至,国王布鲁士瑟缩一团,搂抱着战马,就着马匹的体温取暖。他咬紧牙关,心里一遍遍地提醒自己:我不想死,我不能死;我一定要挺到最后一刻。
黎明时,风消雪停,晨曦微露,国王布鲁士挣扎着爬起来,放眼望去,不禁惊喜若狂——只见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条阻隔他走向彼岸的河流,已经冻结成厚实的冰层,一夜之间,天堑变通途。
……此后,布鲁士国王卧薪尝胆,东山再起,后来终于将入侵者赶出了苏格兰,重新赢得了独立。
成败得失之间的距离,更多的时候是近在咫尺,一步之遥;而许许多多的功败垂成,往往是输给了自己的绝望和放弃。思想家培根说:“许多不可能的事情,只需要时间和坚持。”
一只毛毛虫怎样才能渡过没有桥梁的河流?
答案是:永不放弃自己的执着,在经历一段痛苦的蜕变过程后,化成一只展开双翅、翩翩飞舞的蝴蝶。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是一条岁月的长河,而坚韧的意志则是飞架其上的桥梁。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是一条岁月的长河,而坚韧的意志则是飞架其上的桥梁。
因为不幸
莎士比亚曾经充满深情地对一个失去了父母的少年说:“你是多么幸运的一个孩子,你拥有了不幸。”
当时这个刚刚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正处在孤苦无依的时刻,孩子充满疑惑地看着这个被人们尊敬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摸着孩子的头说:“因为不幸是人生最好的历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历程;因为你知道失去了父母以后,一切就只能靠你自己了。”这个孩子似乎领悟了什么,悄悄地离开了莎士比亚。40年以后,这个孩子——杰克·詹姆士,成为英国剑桥大学的校长,世界着名的物理学家。
一般人通常都把不幸视为人生的逆境,认为是命运的不公。可是,如果我们稍稍留意一下那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杰出脚印的人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那些有着卓越建树的人们,几乎都无一例外地从幼小的时候起就遇到了不幸。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不朽作品的伟大俄国作家托尔斯泰,3岁丧母,10岁丧父。曾经被英国女王授予“荣誉侍从”称号的英国着名小说家毛姆,刚出生不久父母就相继去世了。着名的法国哲学家萨特也是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在外祖父的家里长大的。而我们所熟知的伟大苏联作家高尔基就有着更为不幸的童年了,他幼年丧父,11岁开始就到“人间”谋生。伟大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因为父母经济拮据,出生后不久就把他送到乡村寄养,童年几乎没有得到读书的机会。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些取得了杰出成就的人们,正是因为不幸,才迫使他们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是不幸给他们提供了开掘自己智慧的契机。因为不幸,使他们处在了一个人生的最低点,他们懂得了人生中每一点阳光的不易和艰难。因为不幸,因为没有亲人的呵护,因为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双手,所以他们懂得了要扎扎实实,要刻苦勤勉。我们也可以这样去想,幸运是成功的机遇,但也是成功的羁绊。因为幸运可以产生骄傲,可以助长懒惰,容易使人懈怠。
我有一个朋友,她在很多年以前得了尿毒症,不得不靠血液透析维持脆弱的生命。但是,从我认识她的那一天起,在她的身上就从来也没有发现过一丝一毫的痛苦和悲观,她对人生充满了爱,对生活充满了乐观。她开办爱心热线,依靠自己的人生经验开导那些处在困惑中的人们。她阅读、写作,发表了很多轻灵精致的散文。后来,她换肾成功,尽管她每天都要服药以减轻排异反应,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收入都用来购买药物,但她告诉我,她感觉自己现在是天下最幸运的人,因为和许多得了尿毒症的人比起来,她活着,而且她依然可以工作,依然可以看见每天温暖的阳光,看见美丽的花草。
是的,当我们退一步去想的时候,不幸就是幸运,因为不幸,我们就与平庸的人截然不同了。
失败的对面是成功
李明宇是某大学的年轻教师,刚结婚不久,妻子就因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成了卧床不起的病人。生下女儿后,妻子的病情更加严重了。面对着长年卧床的妻子和刚刚降生的女儿,还有刚开头的事业,李明宇非常矛盾,无论让他舍弃哪一头,他的人生都可能因此而过得失败。一天,他突然想到,能不能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在儿童语言上呢!于是,妻子反而成了他的最佳合作伙伴,出生不久的女儿则成了最好的研究对象。家里到处是小纸片和铅笔头,录音机也是记录女儿发音的最好工具。就这样坚持了6年,直到女儿上学。他和妻子整理资料时发现,他们已掌握了孩子从出生到6岁半之间几百万字的儿童语言发展的原始资料,创了一项世界纪录。李明宇先是出了《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一书,被《中国语言年鉴》誉为“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奠基之作”,之后又出了好几本这方面的专着。他的事业成功了,而照顾妻子女儿也没有耽误。
伦琴为了找晶体光谱在实验室里苦熬了6年,结果仍是一无所获。在一次失败的试验中,他没有丢弃那张记录他又一次失败的印着他左手的感光纸,仔细研究后,他发现了X射线。于是,他得到了英国政府给他的12万英镑;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奖励给他53万美元;另外,那张印着他左手的感光纸,在1932年被美国的一位收藏家以120万美元收购。
保罗·迪克的祖父留给他一座美丽的森林庄园,他一直为自己的拥有而自豪,不只是因为这份产业,更因为那是祖父遗留给他的爱。可是不幸发生在那年深秋,一次强烈的雷电引发了一场山火,无情地烧毁了那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伤心的保罗决定向银行贷款,以恢复森林庄园以往的勃勃生机。可是银行却拒绝了他的申贷。沮丧的保罗茶饭不思地在家里躺了好几天。他的太太怕他闷出病来,就劝他出去散散心。保罗走到一条街的拐角处,看见一家店铺的门口人山人海,原来是一些家庭主妇在排队购买用于烤肉和冬季取暖用的木炭。看到那一截截堆在箱子里的木炭,保罗忽然眼前一亮。回去后,保罗雇了几个炭工,把他庄园里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木炭,分装成一千箱,送到集市上的木炭分销店。结果,那一千箱的木炭没多久便被抢购一空。保罗便用卖木炭得来的钱,购买了一大批树苗,终于让他的森林庄园重新绿浪滚滚。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失败,失败的往往是我们对待问题的方法和态度。所以,很多时候,埋没天才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
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如果我们是真正的追求者,在挫折和失败降临时,千万不要停下脚步,因为,很多时候,失败的对面就是成功。
失败的意义
50年前,有一个美国人叫卡纳利,他家经营着一家杂货店,但是生意一直不好。年轻的卡纳利告诉父母,既然经营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成功,就应该换一个思路,想想别的办法。
他家附近有几所大学,学生经常出来吃快餐。卡纳利想:附近还没有人开比萨饼屋,卖比萨饼肯定能行。他就在自家的杂货店对面开了一家比萨饼屋,把比萨饼屋装修得精巧而温馨,十分符合学生高雅而讲情调的特点。不到一年的时间,卡纳利的比萨饼就成为那一带的名小吃,每天都顾客爆满。他又开了两家分店,生意都很好。卡纳利的胃口大起来,他马不停蹄地在俄克拉荷马又开了两家分店。
但是不久,一个个坏消息传来,他的两个分店都严重亏损。开始的时候一个店准备500份,结果总是有一半的比萨饼卖不出去。后来他又按200份准备,结果还是剩很多。最后,他干脆只准备50份,这是连房租都不够的数字,结果还是不行。同样是卖比萨饼,而且这个城市同他家所在的城市一样也有大学,为什么失败呢?
不久以后,他的结论出来了,这个城市的学生与那个城市的学生在饮食习惯和趣味上存在巨大差异,是在装潢和配方上犯了错误。他迅速改正,生意很快兴隆起来。卡纳利从开第一家比萨饼店起,过了19年,他的比萨饼店已经遍布美国,共计3100家,总值3亿多美元。
卡纳利说:“我每到一个城市开一个新店,十分之九是失败的,但最后都成功了。原因是我在失败以后,从来也没有退缩的念头,而积极思考失败的原因,努力想新的办法。因为你根本不能确定什么时候才能成功,所以你必须先学会失败。”
成功者常常把失败当做粮食,把每一次挫折当成进步的阶梯,并通过失败的经历积蓄力量。
“不幸”的成功
有两个商人,一个叫麦加,一个叫麦士。他们一前一后患上白内障,视力严重受损,甚至不能阅读、写作和驾驶。疾病令他们十分沮丧。麦加自患上白内障后性格变得暴躁,时常骂天喊地、酗酒嗜烟,不足半年他的双眼完全失明了,再后来他因一次酗酒而亡命。麦士则更加担心无业为继,他不忍看着妻儿与自己一起挨饿。幸而转念之间,他深深体会到视力不良者的不便和需要,慢慢研究出一种特别印制的书籍,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麦士说:“印刷术发明以来,除了依然是把字印在纸张上外,一切已经改变,我决定要寻找出一种较容易阅读的字体,也算是对社会的一点贡献。”麦士的视力不好。便尽量不在晚上工作,经过差不多一年的研究,麦士发现在纸上印有粗线条的斜纹字体,不但对视力有障碍的人大有帮助,也能提高一般人的阅读速度。于是麦士把自己仅有的15000元存款从银行提取出来,把这组新研究出来的字体整理妥当,计划全面推广。麦士在加州自设印刷厂,第一部特别印制而成的书,不是什么文学巨着,乃是全球销售量之冠的《圣经》。无疑,这种宣传极具号召力,一个月内,麦士接到订购70万本《圣经》的订单……
原来阻碍我们走向成功的绊脚石不是“不幸”本身,而是把“不幸”当作不幸,听从命运安排、自暴自弃的心态。
“不幸”也能成为创业的机会,关键在于不把它当作不幸。
给你一双袜子
圣诞节前夕,已经晚上11点多了,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稀疏了许多,偶尔还有匆匆忙忙往家赶的人,穿行在霓虹灯俯视下浓浓的节日氛围里。新的一年又要来了。
“感谢上帝,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忙碌了一天的史密斯夫妇送走了最后一位来鞋店里购物的顾客后由衷地感叹道。透过通明的灯火,可以清晰地看到夫妻二人眉宇间那锁不住的激动与喜悦。
是该打烊的时间了,史密斯夫人开始熟练地做着店内的清扫工作,史密斯先生则走向门口,准备去搬早晨卸下的门板。他突然在一个盛放着各式鞋子的玻璃橱前停了下来——透过玻璃,他发现了一双孩子的眼睛。
史密斯先生急忙走过去看个仔细:这是一个捡煤屑的穷小子,约摸八九岁光景,衣衫褴褛且很单薄,冻得通红的脚上穿着一双极不合适的大鞋子,满是煤灰的鞋子上早已千疮百孔。他看到史密斯先生走近了自己,目光便从橱子里做工精美的鞋子上移开,盯着这位鞋店老板,眼睛里饱含着一种莫名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