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4600000009

第9章 菩提本无树,智慧是“觉”(2)

学僧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吃了。”赵州禅师指示道:“那你洗钵盂去!”听了赵州禅师的话后,第一位学僧由此开悟。第二位学僧也走上前来问道:“弟子也刚刚遁入空门,恳请大师不吝赐教!”禅师不答反问道:“你来了多久了?”第二位学僧回答道:“弟子今天刚刚到!”赵州禅师再问道:“那你现在吃过茶了吗?”第二位学僧回答:“吃过了!”赵州禅师指示道:“那你就到客堂报到去!”第二位学僧随即也开悟了。

有一位在禅师身边生活了十几年的学僧,一直无所获,于是也乘机上前问禅师:“弟子参学已经有十余年,但是没有得到老师的开示、指导,今天也想请禅师教诲!”

赵州禅师听后,装作大惊的样子说道:“你怎么可以这么冤枉我呢?自你来到这里,你每天拿茶来,我为你喝;你端饭来,我为你吃;你合掌,我低眉;你顶礼,我低头;我哪里没有教导你呢?你怎么可以胡乱冤枉我呢!”

学僧听后,开始用心去领悟赵州禅师所说的话。

思维与真正的禅理会越来越远!”学僧好像有所悟,问道:“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禅师指示道:“用一颗平常的心去感悟,如果你能谦虚修行,生活就是佛。”学僧顿悟。

修禅是为了获得心灵的宁静、思想的开阔,但是如果参禅悟道脱离了现实生活,也就失去了最本质的意义了。

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和参禅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不要脱离了原汁原味的生活,只有这样,你所做的事情才会更有价值和意义。

以一颗禅心做事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就会越来越少。

禅心就是一颗定慧之心、一颗不为外物所乱的心。法师讲佛时就曾告诫众僧徒要不为外物所乱,往生最重要的标准是佛在《无量寿经》中告诉我们的“一向专念”。《弥陀经》的标准又高一层是“一心不乱”,如夹杂其他念头,一向专念就达不到,专念尚且不成,一心不乱更做不到。

禅心总是能够让人开悟。相对于内心来说一切都是外物,外物都是让自己开悟的工具,而不是我们内在的本体。斧头镰刀是工具,文字书本也是工具,禅心自在工具之外,只有真心体悟才能得到。

一次,慧能禅师在一个人家借宿,发现主人午休时在念常常会诵经吗?你理解其中的含义吗?”主人摇摇头说:“经文真是太晦涩了,我没有办法理解。”于是慧能就将刚才听到的经文讲解给他听:“当我们为名利奔波了一生后,我们想得到什么呢?当我们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心跳和呼吸都将停止的那一刻,我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当我们的身体开始腐烂,尘归尘,土归土,我们又在哪里呢?”

听了慧能禅师的讲解之后,主人似有所悟,并隐约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之后,主人又翻出佛经中他不理解的部分请慧能帮自己解释,可是慧能笑着说:“施主,我并不识字,所以没有办法为你解读,不如你直接读给我听吧!”

主人听了慧能的回答之后非常吃惊,问道:“你既然不认识字,又怎么能够理解其中的内涵呢?这真是太奇怪了。”

慧能笑着说:“佛经的玄妙和文字并没有关系。文字很多时候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已,佛经的内涵是需要用心去体会和理解的,这就如同骑马不一定要勒紧缰绳一样。”

文字可以帮我们记载一些东西,可以帮我们入门,但是却并不能替代我们的头脑,所以不可死读书,不可尽信书本,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让自己的思想自由驰骋。

睿智寡言心气灵秀

智慧不是滔滔不绝地自夸,不是贬低他人抬高自己,不是将别人的过失拿出来羞辱别人,不是掩饰自己的过失,智慧在人的心里,不在这些愚蠢的表面行为中。

听弘一法师讲佛法的信徒们问大师如何评定一个人的品行和智慧,大师直言:

寡言:此事最为紧要。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不说人过: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不文己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不覆己过: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诳自欺。

人的聪慧在于人的头脑,而不在于舌头。元琏禅师最初拜在真觉禅师门下,负责厨房日常清理工作,但是他很用功,晚上经常会诵读一些经书。

一天,真觉禅师问他:“你晚上都在做些什么?”元琏回答道:“诵读《维摩经》。”真觉禅师又问道:“经在这里,维摩居士在哪里?”元琏无从回答,于是反问道:“那您能不能告诉我,维摩在哪里?”

真觉回答道:“不论我是否知道,都不会告诉你!”元琏听后知道师父是让他自己寻找答案,于是就辞别真觉禅师到处云游行脚,先后和五十余名禅师亲近过,但是仍然没有开悟。

一天,他云游到了河南,于是顺路去拜访首山省念禅师,问道:“学人亲到宝山,空手回去之时如何?”

首山省念禅师道:“拾取自定宝藏!”元琏禅师顿悟,于是说道:“我不怀疑禅师们的舌头。”首山省念禅师问道:“此言何意?”元琏回答道:“我也有舌头。”

了。”

舌头人人都有,但是有几个人能真正懂得舌头的妙用呢?不要忽视语言的能量。语言的能量是无限的,有时一言可以兴邦也可以丧邦。

人们喜欢与熟练掌握说话艺术的人交往,因为与这种人交谈,是一种惬意的享受。所以掌握说话的艺术,做一个“会说话”的人,无论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都会应对自如。

智慧在人的内心,而不在文字,文字只是一种表达智慧的工具,真正的智慧在于自己的领悟、创造和实践。证悟禅师在与庵元禅师闲谈时提到了苏东坡的诗句“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并赞叹道:“我觉得这首诗的前两句很有气势,能写出这首诗的人应该在禅理上颇有造诣。”

庵元禅师摇摇头说:“禅师的见解贫僧并不同意,在我看来他只是个门外汉,装腔作势罢了!”

证悟禅师道:“我不明白禅师的意思,能否讲解一下?”庵元禅师说:“他离道还很远呢!你还是在这待上一晚吧,也许可以明白其中的内涵。”说完之后,庵元禅师起身离去了。

话,不知不觉天已亮了,于是他起身走到窗边,希望新鲜的空气可以排解他心中的闷气。这时,远处传来了钟声,他恍然大悟道:“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

证悟禅师终于明白,很多事物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而是要用心去体会。如果有一点所得就用文字记录下来,只会把自己门外汉的身份暴露。

任何人的思想或者觉悟都有可能是片面或者错误的,所以不要相信别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感悟,那也许只是拿来卖弄的工具,真正的道理是需要自己去领悟、创造和实践的。

七分理性三分情感

情感太盛容易冲动,太理性容易绝决,没有人情味儿。七分理性三分情感,是刚刚好的温度。

曾有位佛家法师云:“勿贪世间文字诗词而碍正法!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弘一法师出家之前也喜爱文字诗词,但皈依佛门后,大师也说:“喜爱世间文字诗词是读书人的毛病,它障碍自己的清净心,引发人的感情,障碍修道。道是如如不动。八关斋戒中规定不可唱歌跳舞看戏,有碍道心,均所禁止,诗词歌赋也是一样。”

大师所说的文字诗词只是对于出家人来说,对于俗家大众来说,人们只要学会控制情绪,理性地看待问题,人生就会不断向前走。

一个只有一只手的乞丐一路沿街乞讨,来到了一座寺院前。当他向方丈乞讨时,方丈指着门前的一堆破砖对乞丐说:

乞丐非常尴尬,生气地说:“你没有看到我已经残疾了吗?我只有一只手怎么搬呢?你不愿给就不给吧,何必这样捉弄羞辱我呢?”

方丈用一只手搬起了一块砖送到了后院,然后对乞丐说:“像搬砖这样的事一只手就已经足够了,我能做的,你为什么不能做呢?”

乞丐没再说什么,用一只手搬起砖来,两个小时之后,砖终于搬完了。

方丈走过来,递给了他一些银子,乞丐接过钱,感激地说:“谢谢你,大师!”

方丈笑着说:“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用劳动赚到的。”乞丐感动地说:“大师的再造之恩,我不会忘记。”说完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离开了。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一个乞丐来寺院乞讨。方丈把他带到屋后,同样指着砖堆对他说:“把这堆砖搬到屋前我就给你银子。”

但是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狠狠地瞪了方丈一眼,转身走了。弟子不解地问:“方丈,弟子有些不明白,上次你叫那个乞丐把砖从前院搬到了后院,今天你又叫这个乞丐把砖从后院方丈语重心长地说:“其实砖放在前院和放在后院是一样的,可动手搬与不搬对乞丐来说却不一样。”

多年之后,一个很体面、气度不凡的人来到了寺院,美中不足的是,这个人只有一只手,他就是用一只手搬砖的那个乞丐。自从方丈让他搬砖以后,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明白了只要动手去做,生活会和正常人一样精彩。之后,他靠着自己的不断拼搏,终于取得了成功。而那个拒绝搬砖的、双手健全的乞丐却依旧还是乞丐。

每一种创伤,都可以让我们萎靡不振,也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

无论现实多么残酷,生活多么窘困,我们都要积极地去面对,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去创造美好的未来,一个不动手,永远等着别人施舍的人是不会找到自己活着的价值的,更别说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在付出中最关键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清醒理智地看待面前的问题,只有这样,人生才能不断攀援。

保持通灵的心境

性情是一种修养和内涵,人的修养越高,就越淡定从容,也就不会轻易发作。发脾气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发泄情绪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阻碍了真正的智慧,所以,想要不失智慧,就要提高境界,保持理性。

弘一法师用佛语教化世人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火为嗔恚之火,一发脾气,功德就没有了。功德与福德不同,功德是定慧,一发脾气,定就失掉了,跟着慧也没有了。福德不会失掉。名闻是荣誉,为社会大众所尊重赞叹者,虽有好名闻,也会被嗔恚所破坏,因为人不喜见也。

佛家教化世人不要有嗔恚之心的故事也颇为多见,白隐禅师是日本江户时代有名的禅僧,从不追逐名利,终生住在乡下的小庙里,以著作和说法来渡化众生,培养出了很多名僧,如一次,一个武士慕名前去拜访白隐禅师,见了面后,武士恭敬地问白隐:“禅师,你所描述的地狱和极乐之说到底是真实的呢,还是凭空虚构的呢?如果是真实存在的,能否带我参观一下呢?”

白隐禅师听后,沉默了几分钟,突然破口大骂,而且用语极其恶毒。

对于这种突发状况,武士非常震惊,没有想到一向德高望重的白隐禅师会如此粗俗,但他还是以一个武士应有的修养克制着自己内心的怒火。

但是,白隐禅师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且越来越过分,甚至嘲弄武士的剑连只老鼠都砍不死。

武士终于忍无可忍,拔出腰里的佩剑刺向白隐禅师,并骂道:“你真是岂有此理,我诚恳地来求教,你怎么可以出口伤人,如此羞辱我呢?”

杀气腾腾的武士用剑尖指着禅师的鼻子,一步步把禅师逼到了角落里。白隐禅师退到柱子后面,面不改色地说:“你不是要我带你参观地狱吗?现在你不是已经看到了吗?这就是地狱。”听了白隐禅师的话后,武士一愣,察觉到自己的失态,明白了禅师的良苦用心,连忙扔掉剑,跪在地上道歉:“对不白隐禅师微微一笑,说道:“这就是极乐!感觉到了吧!”事实上极乐世界和地狱就在每个人的心里,一念之间,你可以身处极乐世界也可以身处地狱,关键是看你怎么对待人生。如果人人都能够处处忍耐克制,消除自己嗔恚的劣根,善待他人,与人和睦相处,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极乐;如果斤斤计较,事事与人为难,尔虞我诈,相互攻击陷害,我们的世界就只能是地狱。所以,我们一定要以一颗善良的心来面对世界。

让心灵不迷失

怨起于心,结于心,所以当了于心。以一颗淡定的心去面对一切惹人烦恼的事儿,以一种低姿态与那些惹你烦恼的人擦身而过,抬手相让只为求一份简单,不要沉迷于那些繁杂的小事儿而忘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要迷失了一路走来的方向。

弘一法师教诲:“嗔是三毒之根,烦恼起于嗔心,起了嗔心必与众生结怨。平时对人、对事、对物常犯此病,必须深自悔责。为什么自己智慧不开,功夫不得力没有进步,其主要原因即是贪嗔痴未断。”

除上述教诲外,大师在给善友们讲经说佛时也曾提到:“《华严经》是佛对法身大士所说,菩萨立志存心是自度和度他,如还有嗔心,结怨于人,则自度和度他的目标就达不到了。对于多嗔的人,佛菩萨在想,‘此人欲求菩提,为什么还会生嗔心与人结怨?’这与他的心愿恰恰颠倒,有嗔心即不能有一个小和尚最近感觉异常苦恼,因为他觉得师兄师弟们老是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所以即使是在念经的时候内心也烦躁不安。

终于,小和尚无法忍受这种痛苦,来向师父哭诉:“师父,师兄师弟们常常说我的坏话,中伤我,不论我走到哪里,都有人在背后对我指指点点,这让我无比羞愧。”

师父双目微闭,轻轻地说:“是你自己说别人的坏话,为什么赖给师兄师弟呢?”

小和尚一听急了,跺着脚说道:“师父,我没有说别人的坏话,是他们胡乱猜忌。”

小和尚不服气。“不是他们胡乱猜忌,是你自己胡乱猜忌。”“他们无中生有。”“不是他们无中生有,是你自己无中生有。”“师父为什么这么说?我管的都是自己的事啊!”“说坏话、乱猜忌、管闲事,那是他们的事,就让他们说去,与你何干?你不好好念经,领会佛法,老想着他们说坏话,不是你在说坏话吗?老说他们乱猜忌,不是你在乱猜忌吗?老说他们管闲事,不是你在管闲事吗……”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嗔心未断。

凡人要断嗔心,就要保持淡定,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心如止水,以不动治百动。保持沉默,再大的毁谤和中伤都会不攻自破。嗔心不起,心灵就不会迷失,这是大智慧。

同类推荐
  • 心经

    心经

    《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是其核心思想,但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心经》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对外破五蕴身,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 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得失寸心知

    得失寸心知

    本书内含八辑:真正修行、自己就是罗汉、掬一捧清凉的水、心中有棵菩提树、感受道的真谛、寻找感动、菩提在自心等。
热门推荐
  • 异世为师路

    异世为师路

    异世大陆,风起云涌,不忘初心,桃李争辉。
  • 血影孤魂大千沉银

    血影孤魂大千沉银

    剑神轮回多世再来辉煌,他,戴冰程,是否能带领大家,抵抗魔界大军,再次战胜魔界,成就不朽的冰言,创世之传奇。这是我的处女作,也是第一部作品,望大家喜欢。作者书友QQ群:595295654欢饮大家加入!
  • 港口物流学

    港口物流学

    本书是在编者多年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港口物流最新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尝试以港口物流基本概念和港口物流知识体系的研究确立与构建为突破口,以港口物流原理、港口物流实务、港口物流技术为知识主线,按照知识线条清晰、内容完整、条理性与实用性强的要求所编写的。
  • 奴仆契约:我的恶魔男友

    奴仆契约:我的恶魔男友

    唐颖樱是一个双面女孩,网络的一面温柔体贴,现实的一面霸道却不失可爱。庄寒律是一个双面男孩,网络的一面温文儒雅,现实中的一面恶魔却不失风度。网络的一对‘夫妻’,现实的一对‘冤家’,会演绎怎样的一段爱情呢?
  • 红尘解脱

    红尘解脱

    红尘藏寂寞,世俗孤单多。片心孜孜求,何日得解脱?是谁掀起祸乱?又是谁还原太平?谁是对?谁又是错?百年后,那一段段风起云涌的时代也不过只留下几个英雄的名字和几段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那我们又何须执着
  • 应龙帝国

    应龙帝国

    每一个末世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面对未来强大敌人的威胁面对整个世界满满的恶意主角能不能杀出一条光明之路呢,就看看主角光环不怎么好使的主角能谱写出怎样的故事吧。
  • 恋上机械女

    恋上机械女

    新人新书:“为什么选择他?”“我是一个商人,利益大于一切”“你要的利益,我也能给你,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那等你有了利益在来吧。”离开包厢,不在理会沙发上的人。“带他走”“我不走”两人异口同声“你们在着只会是添乱”那原本明亮的眸子暗了暗,是啊,原来她也是这么说的。新人新书来敲砖,有什么不足请多见谅。谢谢!
  • 快穿攻略:我家男主病娇中

    快穿攻略:我家男主病娇中

    某妖孽将唐夕抵在墙角:“怎么办?好想把你融入我的骨子里哦。”自家男主病娇中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少年冷静点!”唐夕无从反抗。系统默默地在旁边说了一句:男主过于强大,本系统已死机!
  • 仙影缥缈

    仙影缥缈

    古界之路开启,整片大路年青一代的角逐,他只是一个普通弟子,看他如何从古界开始走出自己的路
  • BOSS的私宠:辣妻,太撩火

    BOSS的私宠:辣妻,太撩火

    “老公,我有孕了!”是夜,乔安然霸气将验孕棒拍在桌上!男人黑着脸扣上皮带……次日,大姨妈准时报到,全城药店统统倒闭,某太太关门避客三天!一个月后,席太太惊喜将化验单捧到某人的眼前,“老公,我真有孕了!”Boss大人危险眯眼,下一秒就将她果断压倒在床上!“乔安然,我今天要是不办了你,都对不起你这张嘴!”世人都说,席先生是一个高冷矜贵的公子,席太太是抢到宝了,可只有乔安然知道,她得到的是一只喂不饱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