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4600000054

第54章 附虚云大师经历摘要及嘉言录(2)

1951年的春戒期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云门事变”。3月,寺中在开戒期间,一日,地方干部及民兵百余人包围了云门寺,将老和尚拘禁于方丈室,将百余僧侣分别囚于禅堂及法堂,干部大事搜索,上自瓦盖,下及地砖,搜了两日,未搜到金银财物,乃殴打众僧,亦无所获,最后数大汉以木棒铁棍殴打老和尚,逼其交出金银财物,打得老和尚五窍流血,肋骨断折。老和尚深入禅定,苦乐俱捐,多次殴打始终不死,干部们不敢再打。直到5月间“云门事变”传到韶州,大鉴寺僧人通知海内外同门,联合营救。后来北京方面电令地方政府严查,云门之围始解。

1952年春,北京政府电粤,派员护送老和尚入京。7月抵京,李济深、陈铭枢、叶遐庵、赵朴初等迎老和尚于火车站,驻锡于广化寺。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要推举老和尚任会长,老和尚坚辞,挂了个名誉会长的名。10月到上海主持了一场祝愿年,老和尚以化缘已尽,住世无益,于是年10月13日(农历已亥年九月十二日)示寂。世寿120岁,僧腊101年。他一生中有许多神奇的感应,如猛虎皈依、双鹅听经、龙王求戒、枯梅开花等等。

老和尚是中国近代禅宗的代表人物,他一身兼祧禅宗五家法脉。他于鼓山接传曹洞宗,兼嗣临济宗,中兴云门宗,扶持法眼宗,延续沩仰宗。他解行相应,宗说兼通,定慧圆通。参禅之余,也著书立说,曾著有《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

《遗教经注释》《圆觉经玄义》及《心经解》等,俱已散佚无存。他平常教导弟子,多以诗偈代禅机,著有诗偈数百首,教导弟子们注重行持,勿尚空谈。后来为人辑为《虚云和尚法汇》,及《虚云和尚禅七开示录》行世。

“云门事变”的次年,老和尚赴北京之前,曾自书一联,记述其生平,联曰: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圆寂

1959年初,虚云大师自感身体日渐衰弱,应继安排有关事务,主持岑学吕宽贤重新编辑的《云居山志》刊印流通,并亲自为之撰序。虚云大师对真如禅寺诸职事作了交待。最后,谆谆告诫自己的侍者,今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持呢,只有一字曰“戒”,并留下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水中,与水族结缘的遗嘱后,于农历9月13日在云居茅蓬内圆寂,世寿120岁,僧腊101年。

主张的思想

在百余年的弘法生涯中,虚云大师于潜心禅修之中。对佛法理论,尤其是禅宗修持多有创发,先后完成《楞琚经玄要》

《法华经略疏》《遗教经注释》《图觉经玄义》《心经解》等近十种著述。一生为四众弟子讲经说法开示次数难以统计。综观这些论述以及虚云大师近百年的修持实践,可以看到他对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宗门的弘传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从中所体现的禅学思想特色。

(一)佛教不是迷信,佛教能促进国际大同。虚云大师认为宗教的实质是引导人心趋于至善,因此可以产生移风易俗、辅政安民的效果。虚云大师曾指出:“世界无论何教,总是导人为善,为治心之法,如佛则济度众生,使众生脱苦。儒则重伦常,使人各尽本分,本无异致。所不同者,儒则重世间法,佛则于世间法外,更有出世间法,深浅不同耳。”虚云大师赞同孙中山先生所强调的,“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会上有些人将佛教视为消极的、迷信的错误观点,虚云大师予以驳斥。指出这是“未明佛教者之言。”他认为从实际看“佛法不坏世间相。”怎么是消极?而且佛法“步步引人背迷合觉。”更进一步说,佛法要求广大弟子“一面自修,一面化他。”因此“其积极与正信”在诸多宗教中“恐无有出其上”。所以,片面地将佛教指斥为消极的、迷信的是没有道理的。虚云大师认为,正如孙中山先生所指出的,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裨益于中国之学术思想”,“佛教为今日之周旋国际,趋进大同之惟一大教。”

(二)戒律是佛法之根本。虚云大师在其一生中,戒行精严,定慧圆相,他中兴祖庭,屡次整肃僧纪,都是从严守戒律入手的。在鼓山创办佛学院,于南华创办戒律学院,设佛学研究苑于云居山,以培育僧材,庄严戒德。虚云大师一生于讲经说法之中,反复强调戒律是佛法的根本。“戒为德本,能生慧行,成就万行。”因此,“修学者,必须依佛戒,戒为无上菩提本。”“学佛不论修何等法门,总以持戒为本。”对于修行者说来,“持戒律如行路有资粮。”这是因为“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则“无有则处”而制度,即使是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虚云大师仍嘱咐身边侍者,要使佛教保持兴旺,保守这一领大衣,“只有一个字,曰‘戒’”。虚云大师不仅严持戒律,而且十分重视如法传戒。

(三)提倡“楞严”思想。《楞严经》是唐以后中国佛教各宗依之立说的一部重要经典。虚云大师在此经方面造诣很深。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7年)就曾应道明和尚之请在焦山助讲《楞严经》,此后多次登坛宣讲此经,也曾为此经作汪写疏,而且在平常讲开示和答问中都以“楞严”思想为核心,勉励学佛者深入《楞严经》,“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四)禅学思想很有特点。虚云大师在其一生中,百余年如一日,潜心于禅,行亦禅坐亦禅,自行化世,至老不移。虚云大师恒以《楞严经》为圭旨,在自己禅修的实践基础上,对参禅的目的、方法、禅病对治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观点。虚云大师认为,参禅目的在于明心见性,也就是要去掉自己的污染,显现自性的光明,彻见自己的本来面目。同时参禅是修学佛法的一种法门,也是办道的一种方法。诚如古德所教诲的,“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信为道源功德母。”虚云大师强调“无论什么人,尤其是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子,参禅办道就应该发长远心、坚固心、勇猛心、惭愧心。只有这样方能恒久如一,做到“万缘放下,一念不生。”也只有这样,才能断除妄想,坚定信心,“不随妄想习气境界转,‘假使热铁轮于我头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这样才能悟道了生死。他认为,只有“放下一切,专心向道,这才算是本色禅和”。

(五)主张禅净合一。虚云大师是当代禅宗泰斗,以一身而承嗣五家宗派,深入禅境,久有体悟,但对其他宗派法门不分彼此,同样尊重,尤其是对净士宗,虚云大师更是主张禅净合一,“参禅念佛等法门,本来都是释迦老子亲口所说。道本无二,不过以众生夙因和根器各不同,为应病与药计,便方便说了许多法门来摄化群机。”他认为中国佛教到后来诸宗派的出现,乃是诸位祖师“不过按当世所趋来对机说法而已。”尽管各宗派修持方式或有不同。但“哪一门都是入道妙门。”而且法法本来可以互通,圆融无碍的。

虚云和尚指出从修行实践看,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何尝不是念实相伸缩。他一再强调禅乃净中之禅,净乃禅中之净。禅与净,可以相辅而行,象”。他严肃指出这些人实际上“违背了佛祖分宗别的深意,且无意中犯了毁谤佛法,危害佛门的重罪”,“是一件极可悲的事”。

虚云大师虽是坚守禅门,造诣精深,对于念佛法门不但毫无偏见,而且倍加赞扬,经常劝人老实念佛。当年在广东昭关南华寺重建禅堂之后,又别立念佛堂,以方便学人习修净土。由此可见虚云大师的“禅净合一”观点是得到了广泛实践的,也是产生了深远影响的。

嘉言录

1.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3.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4.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5.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6.时间是刹那刹那地过,刹那刹那地催人老。

7.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8.古人说:“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9.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10.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11.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12.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14.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养,小则害病,大则着魔。

15.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务使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16.中下根人,常被境风所转。境风有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行人遇着利风,便生贪着;遇着衰风,便生愁懊;遇着毁风,便生嗔恚;遇着誉风,便生欢喜;遇着称风,居之不疑;遇着讥风,因羞成怒;遇着苦风,丧其所守;遇着乐风,流连忘返。如是八风飘鼓,心逐境迁,生死到来,如何抵敌?

17.凡当参学,要有三样好;第一要有一对好眼睛,第二要有一双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

好眼睛就是金刚正眼,凡见一切事物,能分是非,辨邪正,识好歹,别圣凡。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

    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心机大小姐

    心机大小姐

    她是未来的天才少女,一夕空难穿越到了未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她又会有什么样的奇遇
  • 打动人心的108个交际技巧(教你成功丛书)

    打动人心的108个交际技巧(教你成功丛书)

    一个擅于交际的人,往往会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在各种场合下办起事情来,也会如鱼得水,因为人们常常会愿意帮助自己喜欢的人。有的人认为自己性格内向,不擅交际,常常担心自己做错事说错话。本书旨在向你展示切实可行的交际绝招,让你在人际关系中能够游刃有余,成为真正的交际高手。
  • 嗜宠小毒妃:腹黑冥王宠上天

    嗜宠小毒妃:腹黑冥王宠上天

    【本文男强女强,不玛丽苏不弱受,欢迎观看哦~】哼,我墨琉璃是这么好欺负的吗!?天生胎记丑?没问题!绝世萌宠陪我打怪升级!我可是神医毒女墨琉璃!可是偏偏遇到了他,一下就把我宠坏了,!
  • 魔幻笔记

    魔幻笔记

    一次意外,让吴凡得到了一本会说话的笔记,从此,走上了一条光怪陆离的魔幻之旅。
  • EXO之盛夏流年

    EXO之盛夏流年

    你们是我最信任的人,却亲手把我送进仇恨的深渊。你们是我最喜欢的人,却不信任我怀疑我。曾经天真善良的我,已经被你们亲手毁灭。现在……站在你们年前的,也不过是被仇恨操控的躯壳。我夏流年回来了,你们做好偿还的准备了吗?
  • 成荒与凉

    成荒与凉

    我的全世界是耽辰一。没了耽辰一的井巷,就什么也不是。
  • 丽娃河畔春秋梦之春

    丽娃河畔春秋梦之春

    这是一个关于一些平常人的平常故事。当然了,平常人有时也会有一些不平常的想法,甚至还会做出一些不平常的事情。其实我们都是平常人,过着平常的生活。但是在这平常中,不也是有一些乐趣、一些幽默、一些智慧,一些激动,甚至是一些伟大......至少时不时地,会来点高潮吧。不然这日子还怎么过。草木一秋,尚且还要争奇斗艳呢。
  • 晚唐逆流

    晚唐逆流

    一个大学生,一个无业游民,一个退伍老兵,三个好兄弟。不同的人生道路,交汇在一次啼笑皆非的“考古”行动中,未曾想,他们竟然挖穿了时空,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晚唐……公元881年,长安陷落,起义军领袖黄巢在关中登基,建立大齐政权。大唐皇帝唐僖宗,却卷了铺盖逃往西川。就在大唐风雨飘摇之际,三个现代人加入了这场唐齐争霸之中。凭借着张寻的智慧,赵东阳的勇敢,和李暮的拖后腿,三个年轻人能否在这乱世之中求生,甚至是建立一番功业呢?让我们浸入这股奔腾的“晚唐逆流”,随三个主人公一起,去领略晚唐的众生百态,鉴证大唐是如何走完她的最后三十年吧!
  • 死亡机密

    死亡机密

    作者初三党,更新会比较慢,本书有绝望教室、求生无路、养鬼为祸的味道,一开始是根据绝望教室所改编→_→出现张伟什么的很正常据说,张伟和端木轩、李杀神曾经联手,拼尽全力打退了幕后黑手,他们最终逃离了这一场诅咒。可鬼又怎么会放任自己的猎物逃走,何况他们并没消灭诅咒源头,所以在那场大战中,他们用尽百般武艺也只能击退,在这个已经没有灵气的世界,人斗不过鬼。最终他们还是消失了,没人知道他们是否活着。而诅咒也越来越强大,这个城市最终陷入了沉睡。作者qq:1442643602做朋友吧,我的朋友
  • 双面界主绝色妃

    双面界主绝色妃

    传说,丞相府七小姐美貌无比,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却被赐给一个传说中丑陋不堪,以面具遮颜的弱不禁风的病秧子王爷当王妃。人人皆叹鲜花插在牛粪上,可谁也不知……丞相府七小姐确实是美貌无比,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还有绝顶武功,一根银针游走天下!病秧子王爷确实是以面具遮颜,不是为了遮丑,而是为了遮美。虽然有旧疾,但也才华盖天下,是世上最为神秘的黎界界主!“病秧子会有这么大的力气?”“病秧子会有这么牛的身份?”“病秧子怎么还会这么无良的事……”某女仰天大吼,心里无限愤慨!且看妖娆女捕获腹黑男,腹黑男追逐妖娆女的完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