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4600000052

第52章 一颗圆满心,事事皆圆满(2)

功成身退说说容易,真的要“退”可就难了。大多数人有点像升空的气球——能上不能下,也有点像过河的卒子——能进不能退。自己亲手打下的天下不好好享受一番就溜,有谁放着一幢豪华住宅不用,却偏偏跑到荒山僻野去睡茅草屋?有谁放着一桌美味佳肴不吃,却跑到乡下去啃馒头红薯?

选择功成身退要目光深远,在轰轰烈烈之际要预知潜在的危险,还要能克制自己的私欲。如果贪婪心重,即使无功也希望受禄,有功又如何会身退呢?看来,功成身退不仅是一种政治智慧,也是一种精神境界。虚云大师在这一方面给我们做出大臣、太监、宫女逃难长安。庆亲王听说虚云大师是得道高僧,请虚云大师伴驾西行,以保平安。此时的长安,饿殍遍地,活人生吃死人肉,到处是腐烂的尸骨。虚云大师立即奏请皇上,请求圣谕禁止活人吃死人,并发动所有富户捐出存粮开办施粥厂救济灾民。当时正值伏天8月,腐烂的尸体臭气熏天,瘟疫流行。

虚云大师怜悯众生,在卧龙禅寺组织了一场长达7天的祈雪大法会,望龙天垂护,降雪降雨消除瘟疫。虚云大师在卧龙禅寺方丈东霞和尚的相助下,寺中全体僧人一起动手,搭台的搭台,准备法器的准备法器……虚云大师的德望感召来了西安各寺的僧人近千人,终南山终年隐修的师父也出山相助,佛教信徒闻之也从四面八方赶来……法台高宽三丈三,上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法台两侧竖立两根高高的旗杆,上面悬挂三丈多长的金字佛幡,一面写“南无娑竭罗龙王菩萨摩诃萨”,一面写“南无随方普应行雪龙王圣众菩萨”。佛台上铺黄布,鲜花、供果、香烛一应俱全。

虚云大师带领9名法师身披红色袈裟跏趺禅坐在台上结印施法7昼夜。台下108位僧人昼夜不停持诵《祈雪陀罗尼神咒》,起了鹅毛大雪。大雪降后,僧尼们各自回寺。虚云大师仍然坐在四周无遮拦的法台持咒施法,又7日,长安内外千里冰封。慈禧太后在宫女、卫队的陪同下冒雪来到了卧龙禅寺,看到坐在风雪中持咒施法的虚云老和尚,感动地落下了热泪。并跪在了雪地里,给这位“呼风唤雨的活菩萨”叩头。肃亲王、庆亲王请他日后同回北京住在宫内,以便请教佛法。但第二天却发现虚云大师已经悄悄离开长安,后来隐居在终南山。

大师德行颇高,受人敬重。世间懂得进退的人不多,争名夺利的人却很多,其实,只有懂得功成身退,才能真正成就一个人。

既要待人真诚、也要八面玲珑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要想别人真诚待你,你就应当首先主动真诚地去对待别人。你怎样待人,别人也会怎样待你。

想要给自己一个可以定心的环境,要待人真诚,但人与人不同,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给自己一片生长的沃土,但单纯的真诚之心还不足够,也要懂得八面玲珑。八面玲珑是一种疏通障碍的方式,打开了前进的道路也就能走向想要的圆满结果。当然了,失去自我的八面玲珑不可取。

关于与人为善和真诚待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百姓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佛说:“要懂得顺时顺势,才能修得圆满”。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要想别人真诚待你,你就应当主动真诚地去对待别人。你怎样待人,别人也会怎样一肚子小心眼,玩弄他人的真诚,戏弄他人的善良,算计他人的毫无防备,蹂躏他人的真情实意,以怨报德、以恶报善。只不过这种人在生活中是极少数,当他们充分暴露后,必将被众人指责和唾弃,并被群体厌恶和排斥。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光是有单纯的真诚之心还不够,也要懂得八面玲珑。其实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有时是需要八面玲珑。八面玲珑需要用在特定的对象和特定的场合。适时、适机的八面玲珑是可取的,若时时刻刻都这样,未必就好。在家的时候,和亲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完全可以将自己还原本色,无需将自己绷得那么紧,这个时候,你就没有必要八面玲珑。在职场,八面玲珑是必要的,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将自己融入到职场中,稳固自己的根基。

在人际交往中,八面玲珑也是必备的。若你具备这个才能,你才会有更好的人脉,更好的平台,更好的拓展空间。

虚云大师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清光绪二十六年,老和尚自到宜兴,礼仁智和尚,修显亲寺,在江浙一带住了十年,又想再朝五台,先到镇江扬州朝云台山,入山东朝东岳泰山,东趋牢山,访那罗延窟到曲阜,礼孔庙孔陵。在西行路棺内大动几次,忽然有人说话:“我要出来。”老和尚问他是人还是鬼?答:“是人。”问:“是什么人?”答:“是讨饭的。”老和尚乃笑起,让他出,状丑如鬼。问老和尚是什么人?答:“是和尚。”讨饭的大怒,说和尚压在他头上,几至用武。老和尚说:“我坐在棺盖上,你动都不能动,还讲打么?”那讨饭的不敢再说,小便后回到棺内睡觉。

大师的一句话并非威胁,只是化解了一场争斗,一味解释可能很难轻松化解争斗,机巧的一句话反而能处理的更好。所以处理任何事情都是要讲究技巧的,待人接物,既要真诚也要善于调和。以求以最简单的方法,取得最好的效果。

心量放宽人生通达

面对外在的世界,应该通达和顺应,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只有把心态放宽,人生之路才会通达无阻。

“人心自通达,将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方特达之观。”佛家有言:“此观是人生观、宇宙观。我们心量太小,只想到自己或家庭以及亲戚朋友。心量小绝不能超越六道,也绝不能往生净土。《无量寿经》上说:‘三辈九品往生均要发菩提心,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这两愿非常重要,菩提心是真正觉悟之心。觉悟世间无常,生死事大,人生真苦,极乐真实不虚,依佛教诲,老实念佛决定得生。除一句阿弥陀佛外,把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越十方、通达无碍的宇宙观。’”

出家人直说念佛,世间之人虽不求佛,但这种一心求佛的豁达心境和执着精神还是必须具备的。在我国历史上,佛法也尼还俗,有名的高僧纷纷被逮捕判刑。为了躲避苛政,岩头禅师穿了俗装,戴着帽子,悄悄地躲到了一个在家修行的尼姑佛堂里。当时尼姑正在斋堂吃饭,岩头禅师大摇大摆地走进厨房,拿起碗筷也开始盛饭。

一个小尼看到了他,立刻告诉了尼姑。尼姑拿着棒子来驱赶,却发现是岩头禅师,于是便说:“原来竟是岩头禅师,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岩头禅师不慌不忙地说:“形可变,性不可变。”后来,大彦禅师见到岩头禅师时,他正在门前拔草。大彦禅师戴着斗笠走了过来,站在岩头禅师的面前,用手敲敲斗笠说:“禅师还记得我吗?”

岩头禅师抓起一把草,朝着大彦禅师扔了过去,不快地说:“世事变化无常,想不起来了。”

大彦禅师不肯让步,说道:“世事无常,但是法性永恒,你怎么可以不认账呢?”

岩头禅师一听,有些不悦,起身打了大彦禅师三拳。大彦禅师整好行装后准备进僧堂,岩头禅师缓缓地说道:

“不是已经寒暄完了吗,根本没有再进僧堂的必要了。”

一把抓住他的衣襟道:“你快说,哪里才有不变?”大彦禅师也一把抓住岩头禅师,说道:“形可变,性不可变!”

说罢,两人捧腹大笑起来。不管经历多少变故,只要把心量放宽,只要心念不变,不管多少沧桑,你还是你。一个人的信念和理想是绝对不能丢弃的东西,只要自己的梦想不破灭,生活就会有激情、有希望。任何时候,尤其是危难之时,一定要将心放宽,内心的豁达将帮助你走出困境,改变人生。

让生命纯净圆满

生命无常,人生几十年看似很长,其实只在瞬息之间。面对生命,我们只在乎是否活出了生命的真谛。

生命如此短暂,所以生命中的选择也更加重要。一天,佛陀在弟子们乞食归来后,问他们:“弟子们!你们每天忙忙碌碌托钵乞食,究竟为了什么?”

弟子们双手合十,恭声答道:“佛陀!我们是为了身体的滋养,以便长养色身,求得生命的清净解脱啊!”

佛陀用清澈的眼光环视了弟子们之后,又问道:“那么,你们且说说肉体的生命究竟有多长久?”

“佛陀,众生的生命平均起来有几十年的长度。”一位弟子充满信心地答道。

佛陀摇摇头道:“你不了解生命的真相!”另一位弟子见状,充满肃穆地说道:“人类的生命跟花草差不多,春天萌芽出枝;冬天枯萎凋零,化为尘土。”

“佛陀!我觉得生命就像是浮游生物一样,早晨刚出生,到了晚上就会死亡,充其量不过一个昼夜的时间。”一位弟子无限悲怆地说道。

“哦!你虽对生命朝生暮死的现象能够观察入微,但对佛法的参悟还是不够深入。”

在佛陀不断地否定和启发下,弟子们的灵性被激发出来了。有一个弟子说道:“佛陀!其实我们的生命和朝露没有不同,看起来很美,但是被阳光一照射,一眨眼的工夫,就会干涸枯竭了。”

佛陀含笑不语。弟子们开始窃窃私语。

这时,一位弟子站起身来说:“佛陀!依弟子看,生命只不过在一呼一吸之间。”

佛陀听罢,满意地点点头说:“人生的长度,就是一呼一吸,只有这样认识生命,才是真正地体会到了生命的精髓。弟子们,你们千万不可懈怠放逸。”

我们不要把事物看得过于复杂,真理往往是简单而朴素的。我们应该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把握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勇猛精进,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活出生命的真谛。

珍惜你拥有的幸福

珍惜早晨拉开窗帘的第一缕阳光,珍惜你失望沮丧时别人一个鼓励的眼神,珍惜你拥有的一切。

迷醉于别人的拥有,却忽略了自己本身的生存和驾驭能力,终将是一败涂地。

有两只老虎,一只被关在笼子里供人们观赏,另一只自由自在地在森林里奔跑。

一天,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我们换一换吧!”另一只老虎欣然答应了。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森林里的老虎则走进了狭窄的铁笼子。

从笼子里出来的老虎在森林感受到了无比的自由,尽情地奔跑着;走进笼子里的老虎也很快乐,因为它从此不再为食物而发愁。

虎得到了自由,却没有同时得到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祥和心境。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很多时候,表面上虽然有所损失,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坏事。当你成功时,不要得意忘形,因为说不定挫折就在下一刻等着你;当你失败时,不要怨天尤人,因为这或许就是成功前的黑暗。只要你坚定地朝前走,就一定能看到明媚的春光,“船到桥头自然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同类推荐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如今有些禅和子看公案、论公案,都在弄玄虚,琢磨着什么话用什么话来对,有的当成打哑谜,有的当成文人对诗句,有的当成时下流行的脑筋急转弯,还有的干脆当成威虎山的黑话了,以为是些全无道理的乱侃一通,岂不知人家看似没有理路的话背后都有清晰的理路,只是迷人看不清罢了。   一切经典,一切公案,都是为了表法,学人一定要透过这些语言场景去体悟祖师想要表达的那个法,而不是在语言相、文字相和各种名相上去费脑筋、抠字眼,去考证什么真伪、早晚。
  • 佛法在世间

    佛法在世间

    本书从佛教史,佛教教义,以及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切入课题研究,得出“佛法在世间的结论”。
热门推荐
  • 该说的借过是结果

    该说的借过是结果

    “嘭———”那一枪,打碎了她坚持了三年却依旧不真实的梦。当她捂着满是鲜血的手臂,晕倒在墙角时。换来的,却是他的冷眼与漠视。王俊凯,你好狠的心。如果那是该说的借过,那她希望,那是结果。
  • 你是我忘不掉的故事

    你是我忘不掉的故事

    回忆是洪水,一旦打开闸门便会汹涌而至。而你是我永远想忘而忘不掉的故事。
  • 英雄联盟杂货店

    英雄联盟杂货店

    人工智能开店买东西。(前几天家里出了事,结果等处理完回来的时候,发现电脑莫名崩溃了,上本书的存稿全没了,顿时心塞半天;而且电脑连续两次崩溃了,弄了我十多万字的存稿,我决定再也不写存稿了。再加上最近喜欢上了这种日常开店风的小说,所以决定自己也来试一下。)
  • 玄武简

    玄武简

    在这个有很多东西都是不为人知的超大空间里,能力是生存的资本,在这里每天都有各种势力的崛起与落幕。这个世界只有一条规则,那就是强者生存弱者灭,这就是存在于这片空间中的一个渺小的位面。它见证了一个弱者走向主宰的历史。
  • 饵食

    饵食

    我们都不过是饵食,终将被这个世界吞噬
  • 浮萍花

    浮萍花

    西子湖畔,烟雨蒙蒙------烟雨濛濛如画!她秋水盈盈波动,唇边绽开纯纯的梨涡浅笑,美的不可思议。他鹰眼微微眯起,帅气的仿佛一个神话。她端庄高雅,含着天使般的微笑,穿行在云河里。她戴着大眼镜,穿着粗布褂,平凡而又善良。她娇柔无力,淑女的令人惊诧。不同的她,却含着动人的梨涡浅笑,她是谁?彷徨中,他却爱上了她!
  • 猥琐的杀手

    猥琐的杀手

    一个胆小懦弱的杀手回到都市过上学校打算过上平淡淡的生活,谁知有一天…。
  • 无上酷当

    无上酷当

    一款名为《无上》的游戏,于今天开始公测,一次传奇历险,就此开始……ps:求收藏,求推荐
  • 异界现代战争

    异界现代战争

    一个雇佣兵阴差阳错之下穿越到一个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时代,利用手中的无敌金手指,在异界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 我的女神请别走

    我的女神请别走

    她,是S市内叶家千金大小姐叶雪,她,是跟叶雪从小一起长大的苏家千金大小姐苏茉莉,两个人感情甚好,就这样嘻嘻哈哈小吵小闹的过去了十六年,在S市的娍使学院里,她们遇到了各自的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从未有过的心动在此刻显灵了,之后的剧情会怎么样呢?快与穿梭到娍使学院分享她们的爱情记录片吧!